财务会计实务教案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 三、预付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 格式:docx
- 大小:19.84 KB
- 文档页数:4
中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教案教学引入:(提问引入)1.试述商业汇票的含义及分类2.我们前面讲过的票据有几种?其中即付票据(即能直接成为货币资金)有几种?教学过程:一.应收票据的含义、种类及其计价(一)应收票据的含义:即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二)应收票据的种类:1.按承兑人不同分类:商业承兑汇票——由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付款人的开户银行承兑2.按是否计息分类:带息商业汇票——票据上载明利率不带息商业汇票(三)应收票据的计价:1.企业收到票据时应按票据的面值计价入账(带息和不带息票据都如此)2.会计期末带息商业票据应按其面值和票面利率计提利息,计提未付的利息应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
二.应收票据的一般帐务处理(一)应设置的核算账户——“应收票据”借记: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贷记:①票据到期收回票款②未到期背书转让给第三者的票据③未到期向银行贴现的票据其余额一般在借方为便于管理和分析各种票据的具体情况,企业还应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属于备查账)(二)不带息票据的核算(三)带息商业汇票的核算1.票据利息的计算:票据的应计利息 = 票据面值×票面利率×票据期限票据期限的计算方法:(1)按日计算(“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例】若票据的签发日为1月4日,5月8日到期,票据期限为多长?票据期限 = 28 + 28 + 31 + 30 + 7 = 124(天)(算头不算尾)= 27 + 28 + 31 + 30 + 8 = 124(天)(算尾不算头)(2)按月计算(应以到期月份中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如:4月1日签发,3个月到期,则到期日应为7月1日(3)计算时应注意:票面利率与票据期限计算的口径一致,一般票据期限为月或日,而票面利率一般为年利率,所以,计算时应换算成计算口径一致。
2.带息票据核算的账务处理(收到、计息、到期收款或购方无力付款的账务处理)三.应收票据的贴现(一)票据贴现期、贴现利息、贴现金额的计算贴现利息 = 票据到期值×贴现利率×贴现期(计算时应注意:贴现利率和贴现期计算口径的一致性)贴现金额 = 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贴现期—是指从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的时间间隔(二)应收票据贴现核算的账务处理1.贴现时2.已贴现票据到期付款方无力付款时:贴现银行将已贴现票据退回,贴现企业应按票据到期值返还银行贴现款,同时将购方欠款转入“应收账款”账户。
教案初级会计实务应收及预付款项第一章:应收款项概述1.1 应收款项的定义1.2 应收款项的分类1.3 应收款项的确认与计量1.4 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第二章:应收账款2.1 应收账款的定义与特点2.2 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2.3 坏账准备的概念与计算2.4 应收账款的催收与风险管理第三章:预付账款3.1 预付账款的定义与特点3.2 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3.3 预付账款的管理与核算3.4 预付账款的风险控制第四章:其他应收款4.1 其他应收款的定义与特点4.2 其他应收款的会计处理4.3 其他应收款的管理与核算4.4 其他应收款的风险控制第五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披露与分析5.1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披露要求5.2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财务分析5.3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内部控制5.4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审计关注点教案初级会计实务应收及预付款项(续)第六章:应收票据6.1 应收票据的定义与分类6.2 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6.3 应收票据的到期与贴现6.4 应收票据的风险管理与核算第七章:应收股利7.1 应收股利的定义与特点7.2 应收股利的会计处理7.3 应收股利的确认与计量7.4 应收股利的通知与支付第八章:应收利息8.1 应收利息的定义与分类8.2 应收利息的会计处理8.3 应收利息的确认与计量8.4 应收利息的支付与核算第九章:合同资产与合同负债9.1 合同资产的定义与特点9.2 合同资产的会计处理9.3 合同负债的定义与特点9.4 合同负债的会计处理第十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报表编制与分析10.1 应收及预付款项报表的编制要求10.2 应收及预付款项报表的分析方法10.3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业绩评价10.4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改进措施教案初级会计实务应收及预付款项(续)第十一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内部控制11.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11.2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内部控制原则11.3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内部控制措施11.4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评价第十二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税务处理12.1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税务影响12.2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税收政策12.3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税务申报与核算12.4 税务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第十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的信息化管理13.1 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13.2 应收及预付款项管理系统的功能13.3 应收及预付款项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运行13.4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挑战第十四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审计14.1 应收及预付款项审计的目的与重要性14.2 应收及预付款项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4.3 应收及预付款项审计的常见问题与风险14.4 审计报告的编制与解读第十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5.1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案例分析15.2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实践操作演练15.3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难题与解决方案15.4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初级会计实务中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全面内容,分为十五个章节。
新课导入:应收及预付款项[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性质和种类;理解和掌握各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业务账务处理。
本章的难点是坏账损失及票据贴现业务账务处理。
计划讲授6课时。
[重点及难点]应收账款的确认、坏账的两种核算方法、应收票据贴现。
第一节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概述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1.商业折扣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①总价法总价法是将未减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
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销售方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从融资角度出发,属于一种理财费用,会计上应当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总价法可以较好地反映销售的总过程,但在客户可能享受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会引起高估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
②净价法净价法是将扣减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据以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净价法可以避免总价法的不足,但查对原销售总额以及对已经超过期限尚未付款的应收账款的现金折扣进行调整比较麻烦。
三、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1.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1.概念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2.确认坏账损失应符合的条件(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3.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账款。
优点:财务处理简单。
(2)备抵法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
教案初级会计实务应收及预付款项一、教学目标1. 理解应收账款的概念、确认和计量。
2. 掌握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包括收款、坏账处理等。
3. 了解预付款项的概念、确认和计量。
4. 能够运用会计分录处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业务。
二、教学内容1. 应收账款的概念和确认解释应收账款的定义分析应收账款的确认条件探讨应收账款的计量方法2.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讲解应收账款的收款流程介绍应收账款的坏账处理方法分享应收账款管理的最佳实践3. 预付款项的概念和确认解释预付款项的定义分析预付款项的确认条件探讨预付款项的计量方法4.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会计分录学习应收账款的典型会计分录掌握预付款项的会计分录练习编制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财务报表5. 案例分析与练习提供案例,让学生应用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知识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应收账款的概念、确认和计量,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预付款项的概念和确认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应用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知识。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处理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初级会计实务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学习。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知识。
3. 案例资料:收集或设计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完整性,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考题,评估学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整体理解水平。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在实际业务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第一节应收账款教学内容:1、应收账款概述。
2、应收账款的核算。
3、典型分录的分析。
教学目标:1、明确应收账款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应收账款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规定。
3、掌握应收账款各组成部分的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1、应收账款的核算。
2、典型分录的分析。
教学难点:1、应收账款的核算。
2、典型分录的分析。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3课时。
讲稿:第一节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概述:(一)应收账款的确认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出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标准密切相关。
按照收入确认标准,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果同时符合四个条件,即确认为收入: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由于大多数商品的销售在交易发生时就具备了这些条件,因此,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应收账款是因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债权,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记账。
其入账价值包括: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价款、增值税,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在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时,应当考虑有关的折扣因素。
1.商业折扣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2.现金折扣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总价法,另一种是净价法。
总价法是将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净价法是将扣减最大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教案初级会计实务应收及预付款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概念、核算和处理方法3. 学会运用会计分录来处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业务二、教学内容1.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和分类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2. 应收账款的核算和处理方法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坏账处理3. 预付账款的核算和处理方法预付账款的确认和计量预付账款的扣除和冲销4.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和处理方法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5. 预付账款的核算和处理方法预付账款的确认和计量预付账款的扣除和冲销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分类、核算和处理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的业务处理3. 会计分录法:引导学生运用会计分录来处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业务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初级会计实务》2. 教案: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 案例:与应收及预付款项相关的实际案例4.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会计分录五、教学进程1. 导入:介绍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应收账款的核算和处理方法:讲解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应收账款的确认、计量和坏账处理3. 讲解预付账款的核算和处理方法:讲解预付账款的确认、计量和扣除、冲销4. 讲解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和处理方法:讲解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和其他应收款的确认、计量和处理5. 讲解预付账款的核算和处理方法:讲解预付账款的确认、计量和扣除、冲销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的业务处理7. 会计分录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会计分录来处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业务8. 课堂小结:总结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核算和处理方法9.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0. 课后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应收及预付款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