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增殖性疾
- 格式:ppt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162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移植后淋巴增生性障碍)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是一种涉及B细胞淋巴瘤的并发症,通常在移植器官移植术后发生。
PTLD是移植后淋巴增生性障碍(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的异常的B细胞增殖。
病因PTLD的发生与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时的EBV感染和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免疫抑制治疗在器官移植中是必需的,但可能会导致淋巴细胞稳态的紊乱。
在免疫功能被抑制的状态下,EBV感染的B细胞失去了正常的免疫控制,可能导致其异常增殖并形成肿瘤。
EBV与PTLD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绝大多数PTLD患者在组织学检查中均能发现EBV的存在。
分类PTLD主要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类型。
早发性PTLD在器官移植后6个月内发生,是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导致EBV感染的B细胞异常增殖。
而晚发性PTLD则在移植手术后超过6个月才出现,通常与免疫抑制治疗的减少或停用有关。
临床表现PTLD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一般包括发热、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对于部分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还可能发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表现。
诊断诊断PTLD的关键在于组织学检查。
手术切除并行病理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关键步骤。
在病理学检查中,可以观察到增生的淋巴细胞和EBV的存在。
此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扫描、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治疗治疗PTLD的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的减少或停用、化疗、放疗等。
早期的PTLD可以考虑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以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对于晚期的患者,化疗和放疗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对EBV感染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EBV单克隆抗体来治疗。
预后PTLD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慢性T-NK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形态和流式细胞学诊断范磊徐卫李建勇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15.10 徐州好运哦……B-NHL真倒霉……T/NK-NHL惰性T/NK 细胞疾病Mycosis fungoides Sezary syndromePrimary cutaneous CD30+ LPD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LLGL(T 细胞和NK 细胞) T-PLL (部分)EBV(+) T-LPD of childhood系统性原发皮肤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T/NK-NHL8%13%4%3%3%1%5%17%12%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侵袭性NK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性巴瘤原发于皮肤T 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 细胞淋巴瘤肠道病相关性T 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未分类初诊373例,2008-01-01至2014-10-01T/NK-CLPD 的诊断WHO 分型(临床+MICM 综合诊断)临床 细胞形态学 免疫表型 细胞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985年LGL 白血病被首次描述,涉及血液、骨髓和脾脏的克隆性疾病 无论T 细胞或NK 细胞亚型临床上均可表现为惰性或侵袭性 LGL 白血病约占所有T/NK 细胞恶性疾病2%-5%2008 WHO LGL 白血病分类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 )最常见亚型,西方国家中约占85%;中位诊断年龄为60岁,没有性别差异Swerdlow SH, Harris N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4th Ed); 2008incidence rate(T/NK 2-5%)T-LGLLATLGLLCLPDANKLLGLL 概况•LGLs(large granular lyphocytes)占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0-15%,其中大部分(85%)来自于CD3(-)NK 细胞,小部分(15%)来自于CD3(+)T 细胞•T-LGLs 为胸腺后、抗原激活细胞毒性CD8(+)T 淋巴细胞•LGL 白血病分类:T 细胞LGL 白血病:占LGLL 的85%(T-LGL )(T 细胞LGL 白血病中侵袭性亚型)侵袭性NK 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增值性疾病NK 细胞型(CLPD-NK )LGLL 的诊断25-30%患者循环LGL< 0.5*109/L大部分为淋巴细胞增多症:2-20*109/L共表达CD3+CD8+CD57+TCRαβ+,偶尔伴有少见免疫表型TCR 基因重排---PCR 、Southern blot TCRVβ克隆性表达—流式细胞术分子突变STAT3,STAT5b惰性进程、血细胞减少、脾大、类风关1.外周血大颗粒细胞持续扩张2.特征性免疫表型3.T 细胞克隆性4.临床表现典型细胞形态学LGL LGLLGL :BM外周血涂片:大淋巴细胞,肾形或圆形细胞核,胞质丰富,含嗜天青颗粒不典型细胞形态学骨髓中形态不规则的大颗粒淋巴细胞聚集出现外周血中形态不规则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提示T 细胞肿瘤的免疫标志•CD4和CD8表达模式异常–共表达–均不表达–CD4/CD8比例变化•T 细胞标志不表达–CD2–CD5–CD7•异常表达:CD10•T 细胞标志表达强度变化Lefevre G,et al.Haematologica.2015.onlineCD3-CD4+T 淋巴细胞的典型免疫表型R1R2TCRV β限制性表达包含24种抗体,两种荧光素,识别70%Vβ亚家族TCRV β18TCRV βNK TKIR:monotypicTCRV β: monoclonalCD158a,b,e,i正常T 、NK 细胞表达NK 细胞相关抗原Morice WG,et al. Br J Haematol,2003,120:1026T-LGL 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外周血流式细胞学:以FSC/SSC 设门,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56.1%,CD3+CD8+:84.8%,CD158i :83.8%,CD158a :0.2%,CD158b :0.4%,CD158e :2.1%,CD161:87.5%,CD94:2.9%,CD160:34%KIRMonotypic expressionCD158i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NK 细胞型(CLPD-NK )•CLPD-NK 占LGLL 异常的5%,通常也被认作是慢性NK 细胞淋巴细胞增多•WHO 恶性淋巴瘤分类中对其有讨论,然而,由于恶性NK 细胞的克隆起源难以确定,故仅将其列为临时分类•与EBV 无关临床表现•CLPD-NK 是一种惰性血液系统异常,预后良好•持续的循环中LGL 增多•无发热,肝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等•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贫血,与惰性T-LGL 白血病相比,它们的发生率较低且严重程度也低•一般不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诊断外周血NK 细胞持续(大于6月)增多并≥2X109/L 以前因为缺乏克隆标记,慢性NK 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较为困难。
最新: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的鉴别诊断B-CLPD的概念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是由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的一组疾病,此处克隆性即指恶性增殖。
克隆性的确定可以根据slg轻链限制性,即κ与λ比值相差三倍以上可认为是克隆性的;也可以根据PCR或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反映了这类疾病为慢性的恶性疾病。
慢性BLPD主要疾病慢性BLPD主要分为以白血病形式表现的疾病以及惰性淋巴瘤白血病期的疾病。
以白血病形式表现的的B-CLPD包括CLL/SLL,B-PLL,HCL及较少见的HCLv;惰性淋巴瘤白血病期疾病包括FL,MZL,LPL/WM及MCL。
MZL可以分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和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其中MALT最常见,占60%左右,SMZL占30左右,NMZL占10%。
MALT 很少侵犯骨髓,而SMZL及NMZL较常侵犯骨髓。
严格来讲MCL为侵袭性疾病,但常以小淋巴细胞形式表现,因此通常需与CLL鉴别。
由于BLPD之间发病机制不同、预后不尽相同、治疗不全相同,因此需要鉴别。
如CLL中FCR疗效优于RCHOP,而FL中RCHOP疗效优于FCR;克拉屈滨对HCL有特效。
在新药靶向时代,靶向治疗对不同疾病类型效果完全不同。
如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对不同B-NHL具有不同疗效,对CLL/SLL,MCL及WM效果较好,但对MZL/MALT,DLBCL效果不佳;但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对FL疗效较好,对SLL、MCL等则疗效不佳。
因此新药的进展进一步提高了鉴别的必要性。
此外,我们逐渐意识到CLL并非BLPD中的绝对多数,仅占39%,因此在病种分布上有必要进一步鉴别。
BLPD鉴别手段BLPD的主要鉴别手段包括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免疫表型、细胞形态、分子细胞遗传学及综合判断。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有典型病理特点的iNHL包括FL, MCL及SLL- FL的典型病理变化为滤泡广泛弥漫的增生,甚至形成“背靠背”外观;免疫组化CD10+, CD20+, Bcl-2+, CD30-。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它是一种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小淋巴细胞在血液、骨髓和淋巴组织中持续聚集。
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B细胞型,少数为T细胞类型。
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不同种族中的发病率不同,这与其不同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有关。
在欧洲和美国的白人中,90人%的CLL 诊断时>50岁,大部分>60岁,男女比例1.3~2:1。
在我国,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较年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简要介绍如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淋病是淋巴细胞系中一些免疫功能不全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CLL绝大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
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贫血、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常增多。
这种疾病的病程有很大的不同,短者1~2年,老年人超过10年,平均4年~6年来,主要死因是感染,尤其是肺炎。
其他死因包括全身衰竭、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严重贫血或出血。
CLL原因尚不清楚。
没有证据表明反转录病毒和电离辐射会导致这种类型的白血病,但几个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遗传(种族和家庭)和性别。
1.遗传因素。
有CLL或其他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直系亲属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三倍。
CLL亲属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
2.染色体异常。
约50%的CLL患者染色体异常,常累及12或4号染色体,-8、i(7)、i(2p)、t(13;21)、18、6q-、14q-、-X报告了其他异常。
染色体异常与病程有关,早期染色体异常占20%%晚期病例可达70例左右%。
CLL受影响的染色体通常涉及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如14染色体重链基因)或癌基因(如12染色体)c-ras-Harvey11号染色体c-ras-Kirsten)。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哪些典型症状?1.病情缓慢,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最早的症状往往是疲劳和虚弱。
活动结束后,会出现消瘦、低热、盗汗、食欲不振和贫血,晚期会出血。
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治疗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是一类非常罕见的血液疾病,其中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
虽然CLPD不常见,但是它影响到的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并且疾病治愈率较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免疫治疗已经成为CLPD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什么是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是一种由淋巴细胞增生引起的疾病。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
然而,在CLPD患者身上,淋巴细胞会异常增生,导致它们不能正常工作。
这种异常增生会导致患者患上癌症。
CLPD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CLPD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一种恶性肿瘤,它会在骨髓中形成大量的肿瘤细胞小淋巴细胞白血病:隶属于B细胞白血病。
它会导致骨痛、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疲劳等症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B细胞白血病,它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失调免疫治疗是怎样治疗CLPD的?目前,CLPD患者需要长期地接受多种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治疗通常效果较慢,疗程较长,并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而免疫治疗则成为了治疗CLPD患者的新选择。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身体免疫系统来打击癌细胞的。
免疫治疗通常包括: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引起免疫系统对癌症细胞的攻击,使癌症细胞被消耗。
白细胞输注:输注健康的免疫细胞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癌细胞,并提高免疫系统的活力。
细胞疗法:这是一种利用细胞工程学技术为病患的免疫系统制造特定的T细胞来攻击癌细胞的方法。
免疫治疗的优势是什么?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治疗CLPD相比,免疫治疗具有以下优势:更少的副作用:免疫治疗可以减少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包括头发脱落和身体疼痛等等。
更好的治愈率:免疫治疗在一些CLPD患者身上,取得了比化疗更好的治愈率。
更长的生存期和症状缓解时间:免疫治疗可以提高CLPD患者的生存期,并缓解症状。
但是,免疫治疗同样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靶向免疫治疗:很多免疫治疗药物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针对CLPD的不同类型和亚型进行定制。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疾病简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是造血系统的一种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其特点为外周血、骨髓、肝脾和淋巴结均可见到大量的、形态一致的小圆形淋巴细胞聚集,临床表现为一慢性过程。
本病在西方很常见,美国每年的新发病例约为17000人,发病率为2.7/10万人,约占所有白血病的30%,发病年龄一般大于50岁(平均65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下仅占10%,30岁以下发病罕见。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
但CLL在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和印度比较少见,在所有白血病中的比例不超过5%。
过去曾把细胞形态和临床表现与本病相似,但免疫表型带有明显T细胞特征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也归于CLL,作为CLL的一种变异型,或称为T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CLL),仅占CLL的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方案,已经将本病归类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而T-CLL则被归类于T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PLL)和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
CLL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至今尚无明确的证据提示化学物质和放射接触史、饮食、吸烟、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能够引起CLL,但本病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
CLL的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呈弱阳性,主要为IgM和IgG,为单一的轻链型(κ或λ)。
血清中常产生自身抗体。
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的增殖可能同抗原的持续刺激,T、B细胞的调节异常,细胞因子调控异常以及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的改变有关。
约80%的病例伴有染色体的异常,常见的为13q14缺失,11q缺失三体12,少见的有涉及到p53基因的17p的缺失和6q的缺失。
在伴有异常核型的患者中,65%为单一核型异常,部分可有两种以上的染色体变异。
临床表现:CLL并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最突出的表现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和淋巴结肿大,常因常规体检或检查血常规而被发现。
T淋巴细胞克隆性扩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T淋巴细胞克隆性扩增性疾病(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TCLPD)是一组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它们都由一类T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引起。
该疾病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影响身体的多个部位,如皮肤,消化道,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由于该疾病表现复杂、罕见,且各种类型之间很难区分,因此对其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个难题。
病因和表现:TCLPD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患者类型和受影响部位而异,常见的表现包括:皮肤瘙痒、红斑、结节或溃烂,消化不良、腹泻、贫血、体重下降,发热、头痛、肌肉无力、意识障碍等。
诊断:TCLPD诊断存在困难,对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要求很高。
对将要进行活检的患者,鉴别诊断需要进行详尽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其特点。
病理检查是TCLPD诊断的关键,包括光镜检查、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确定病变的细胞类型,淋巴细胞的数量、活性,以及异常表达的抗原等相关信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治疗:TCLPD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放疗、手术和支持治疗等。
治疗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可能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
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相较于化疗等暴力治疗方法,免疫治疗方法旨在改善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病痛。
目前有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更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在治疗方面,对于TCLPD患者的支持治疗也同样重要。
针对病情不同,支持治疗的内容可能不同,如针对骨髓抑制、腹泻、贫血、疼痛和营养不良等症状进行康复治疗、精神支持等。
结论:虽然TCLPD是一种罕见疾病,但详尽的病史、临床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得TCLPD诊断变得更加容易。
同时,随着治疗方法不断探索和进步,TCLPD的治疗也越来越多元化。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的原因是淋巴细胞增多是指淋巴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 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在抵抗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时,淋巴细胞数量会增加以应对感染。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窦炎、肺炎等。
2. 免疫系统失调: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增多。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会激活免疫系统,使淋巴细胞增多。
此外,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性疾病也会引起淋巴细胞异常增多。
3.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能会干扰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增多。
4. 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是一组以自身免疫为基础的疾病,可导致淋巴细胞增多。
这些疾病通常会伴随其他症状,如关节疼痛、皮疹、疲劳等。
5. 过敏反应:当身体受到过敏原(如花粉、宠物皮屑、食物等)刺激时,免疫系统会产生过敏反应,释放大量化学物质和免疫因子。
这些化学物质和免疫因子的释放会导致淋巴细胞增多。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甲状腺过度活跃的疾病,可导致代谢加快和免疫系统激活,从而导致淋巴细胞增多。
7. 增殖性疾病:某些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由于异常的造血功能或细胞生成过程,可以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细胞增多只是一种病理指标,它本身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而是可能伴随多种不同的疾病。
因此,当发现淋巴细胞增多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