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1.格罗皮乌斯(1887~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
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
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1、早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86)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8世纪)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后期(约公元前1085——前332)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32——公元395)2、古王国时期的(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3、新国王时期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建造了女皇(哈特什帕苏墓)4、(奥西里斯柱)是皇帝祀庙特有的。
5、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一个是(大殿)6、(山岳台)的体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相结合。
7、新巴比伦帝国的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8、(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萨艮二世王宫)9、(波斯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帕赛波利斯)10、克诺索斯宫殿柱头特点是(上粗下细)11、(古风时期)形成了希腊圣地的代表性布局。
1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13、(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14、希腊古典柱式有3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15、(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16、:多立克柱式的代表是帕提农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是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科林斯柱式早期的代表是奖杯亭17、(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伟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
18、罗马五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柯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19、《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三原则是:坚固、适用、美观20、图拉真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后的(纪功柱),柱子(是罗马多立克柱式)的。
21、古代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角斗场)22、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克)的大庙23、(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24、最早的大型公共浴场是罗马城里的(阿格里巴浴场)。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主要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J.G.Soufflot)、凯旋门(J.F.Chalgrin)。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彻底):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 Robert 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nghans)、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 Thornton and trobe)。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trobe)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 Charles 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J.L.C.Garnier)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 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城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城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城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诚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第三章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3.1 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并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3.1.1柯布西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中的形式美学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
“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体块,赞美简单几何体。
”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一直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普通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设计模式。
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体现了他对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精确控制。
正如勒·柯布西耶在1911年写到:“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
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他成功地利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使用大量的图样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
3.1.2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柯布西耶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革命”。
他始终强调机器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因为他们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所以更加具有合理性。
他曾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
1、1920年,勒柯布西耶创办杂志《新精神》。
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为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依据,表明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
城市集中主义者,拟建巴黎市中心区。
第一个几乎全部以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是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
其尺寸系统是根据“模数理论制定的。
2、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重要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成为第一做真正的“现代建筑”。
3、格罗皮乌斯从美国的建造方法中得到启发,提出了改进住宅建设的建议。
远在1910年,就设想用预制构件解决经济住宅问题,这是对建筑工业化最早的探索。
4、包豪斯前身魏玛公立建筑学院。
5、1926年,密斯设计了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采用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
1926年,担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副主席,1927年在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规划主持。
30年后,巴特宁设计主持了国际住宅展览会。
6、阿尔托无疑是现在建筑最杰出与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他独有的抒情,即对使用者在人情上的诚挚考虑。
普兰顿曾把他的作品称为是异质共存的建筑。
也有人把他称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建筑的联系人。
7、巴西利亚的规划方案——科斯塔;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为尼迈耶。
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勒柯布西耶、尼迈耶。
8、前川国男的10层晴海公寓为日本住宅公团主板的东京港湾工业区住宅建设的著名实例。
丹下建三设计的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券门。
前川国男设计的京都文化会馆与东京文化纪念会馆。
林昌二设计的皇居旁大楼被认为是具有“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建筑”。
9、战后城市重建,华沙模式——恢复以前的原样进行重建;鹿特丹模式,另起炉灶进行重建。
保护历史性城镇——威尼斯宪章。
10、最早的幕墙的实例是联合国大厦的秘书处大楼,被认为是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代表作的是利华大厦。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酝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0.6-1965.8.27)简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五个建筑学新观点(一些人将其比作五个古典的柱型),其思想于1926年公布于众。
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
人们将这个建筑时代比作为机器时代,勒·柯布西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改良主义者。
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
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设计史》考试大纲层次:硕士考试科目代码:768适用招生专业: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考试主要内容:一、要求和目的考察学生的设计理论研究基础,包括对设计历史和设计研究领域的熟知、对设计趋势的把握,以及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在相关方向展开研究的能力。
对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考察设计风格、流派思想及其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对世界设计的影响和作用,设计学科的演变历程,当代设计及未来趋势,并考察学生对设计思想的理解与把握等。
二、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考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时间安排详见考试时的具体要求。
三、考试内容(一)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二)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三)“新艺术”运动(四)“装饰艺术”运动(五)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六)包豪斯(七)工业设计的兴起(八)现代设计的职业化和制度化(九)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十)世界现代设计(十一)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四、试题类型试卷总分为150分。
其中:设计史基础部分总80分,题型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设计史论述部分总70分,题型为论述题。
参考书目:《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设计理论》考试大纲层次:硕士考试科目代码:783适用招生专业:设计学考试主要内容:一、要求和目的要求考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本理论,熟悉设计风格、代表人物及思想流派,对设计发展的内外动因以及设计学科演变的内容与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把握设计趋势;熟悉构成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考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时间安排详见考试时的具体要求。
三、考试内容1、现代设计的萌芽(1)“工艺美术”运动(2)“新艺术”运动(3)“装饰艺术”运动2、现代主义设计(1)德意志工业同盟(2)荷兰风格派(3)俄国构成主义运动3、包豪斯(现代设计教育)4、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1)波普设计运动(2)国际主义风格5、世界现代设计(设计师、设计思想、代表作品)6、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1)后现代主义设计(2)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二)形态构成学1、形态构成总论2、图形构成3、色彩构成4、立体构成四、试题类型试卷总分150分。
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的作品
(实用版)
目录
1.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
2.作品的特点
3.作品的影响
正文
1.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
新建筑运动,又称现代建筑运动,是 20 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一运动的奠基人是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他是现代建筑的先锋,主张用简洁的线条、功能性的设计来建造房屋,强调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2.作品的特点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功能性:他的作品强调建筑的功能性,认为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居住者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2)简洁性:勒·柯布西耶主张用简洁的线条和形式来表现建筑的美,摒弃过于复杂的装饰,使建筑物显得更加纯净、质朴。
(3)现代化: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大量的玻璃幕墙,使建筑物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4)环境协调性: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他的作品往往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3.作品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念和作品
为后来的建筑师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灵感,对现代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许多现代城市的建筑都受到了他的思想和作品的影响。
总之,作为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概念: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组成:早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由有机主义建筑和理性(功能)主义建筑组成.盛期的现代主义建筑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它主要由理性国际主义、粗野主义、典雅主义和有机功能主义四个流派组成.时代背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特征(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适应性从各个国家的现代主义建筑中可以发现,现代主义建筑物有着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与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相适应。
也就是说现代主义建筑在不断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这是很多的建筑所不具备的特点。
(二)现代主义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不管是建筑物的设计者们,还是建筑物的拥有者们对建筑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建筑物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同时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物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它的这个特点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现实主义以及功能主义的要求。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创新性对于人们来说建筑物的实用性、经济性已经不能够让他们感到满足,所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也促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物的一大特点,也就是现代主义建筑物的创新性。
这种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的造型以及风格方面,同时也深深的体现在了所采用的材料,甚至能够在现代主义建筑的结构上看出这一特点。
当然这种建筑物的创新还和时代有着密切联系,细心的也会发现各个国家的现代主义建筑与带有着时代的特点,它衍生于过去的建筑风格中,同时又非常坚决的突破过时建筑样式的束缚,在设计建筑物的风格的时候,设计师们又对建筑物的表现手法以及建造手法等进行了一定统一,使建筑物能够给人一种灵活性、艺术性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引起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物的一种深深的欣赏之情。
外国建筑史重点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基本内容1、资产阶段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对城市和建筑的影响。
2、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进行的规划探索。
规划思想: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3、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功能提出建筑的新类型。
建筑分析:铁结构与装配化建造对传统建筑的冲击,新结构、新材料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矛盾,对古典建筑形式的简化。
4、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建筑分析:复古思潮在建筑中的体现。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和建筑的影响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空前的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居住条件日益恶化道路交通拥挤堵塞旧城进行改造规划要求规划有预见性预留城市发展空间巴黎改建、新协和村、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方格城市一、工业革命对城市和建筑的影响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为建筑空间的自由化、合理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引起了建筑形式的变化二、城市规划探索巴黎改建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巴黎规划与改建概况:1853年,奥斯曼,三个目的:○装点帝国首都;○拓宽道路,疏导城市交通;○从市中心迁出贫民,改善贵族的居住条件与环境。
规划内容:○以“大十字”及两条环路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的交通骨架;○将市中心分散为若干个区中心;○改善市政建设:1)自来水——供应量增大;2)照明汽灯——供应量增大;3)开办出租马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出租车先驱。
3、实施状况:三个未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以星形广场为核心12条放射状大道香榭丽舍始于卢浮宫正门前的协和广场,止于矗立在星型广场中心的凯旋门前。
位于卢浮宫与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
是一条集高雅及繁华,浪漫与流行于一身的世界著名的道路。
“田园城市”(gardencity)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98年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规划模式。
缘由: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概念:“田园城市”,即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个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民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现代建筑的酝酿一、新建筑运动背景:☐1、社会背景: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转向垄断竞争☐2、建筑发展: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广泛地运用,在建筑形式上掀起了创新的运动。
☐3、建筑思潮:强调简洁与工业化,强调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
二、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新建筑运动☐主要流派与思潮:☐技术前提:•冶金、动力、能源、机械、电气等工业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各类功能实用、建造快捷的建筑•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应用•新的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陆续出现•各种大跨度建筑和壳体结构相继产生•新型建材不断投入使用•建筑设备快速发展•施工技术提高、进度加快☐1、探求新建筑的先驱:1)、人物:申克尔Karl Fredrich Schinkel桑珀Gottfried Semper拉布鲁斯特Labrouste2)、探求焦点:建筑的时代性、建筑形式与建筑手段的关系、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的关系。
☐人物¡ª¡ª申克尔Karl Fredrich Schinkel :提出建筑时代性问题。
☐代表作品¡ª¡ª柏林皇家美术馆Altes Museum☐人物¡ª¡ª桑珀Gottfried Semper提出建筑形式应与建筑手段相结合。
☐主要著作¡ª¡ª《工业艺术论》(Industrie und Kunst )☐主要著作¡ª¡ª《技术与构造艺术中的风格》(Der Stil in den technischen und techtonischen kunsten) ☐人物¡ª¡ª拉布鲁斯特Henri Labrouste大胆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造型开始净化。
☐代表作品——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Library of Sainte Genevieve☐代表作品¡ª¡ª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eque Nationale of Paris☐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目的: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以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