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布置设计规定[1]
- 格式:pdf
- 大小:126.79 KB
- 文档页数:7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二压力管道布置设计规定为保证压力管道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使压力管道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提高压力管道设计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的设计水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压力管道布置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1.1 压力管道布置设计文件的组成和管道布置图的绘制1.1.1 压力管道布置设计文件的组成1)图纸目录2)设计说明3)管道布置图4)管道轴测图(按合同规定)5)管口方位图6)管段表7)管道特性表8)压力管道一览表以上设计文件与非压力管道设计文件合并使用,不专门列出。
1.1.2 压力管道布置设计文件简要说明参照HG/T20549.1-1998中“1.1.2”的规定。
1.1.3 压力管道走向图内容和深度规定参照HG/T20549.1-1998中“1.2”的规定。
1.1.4 压力管道布置图(研究版)内容和深度规定参照HG/T20549.1-1998中“1.3”的规定。
1.2 管道布置图(设计版)画法规定1.2.1 按照HG/T20549.1-1998中“2.1,2.2,2.3,2.4,2.5,2.6”的规定执行。
1.3 界外管道(外管)图的绘制参照HG/T20549.1-1998中“4”的规定。
1.4 管道轴测图按照HG/T20549.1-1998中“5”的规定。
1.5 设备管口方位图按照HG/T20549.1-1998中“6”的规定。
设备管口方位图应有设备专业人员会签。
1.6 夹套加热管道参照HG/T20549.1-1998中“8”的规定。
1.7 管道通用连接组的表示方法按照HG/T20549.1-1998中“9”的规定。
在“9”的规定中没有的管道通用连接组,设计人员可自行规定,在首页图中作出说明。
1.8 管段表、管道特性表、管道材料等级表、压力管道一览表、保温材料一览表、防腐一览表、管架表按照院现行规定。
1.9 设计说明参照HG/T20549.1-1998中“12”规定。
-*给水排水管道敷设规范及要求(整理的很全面)1给水管道的敷设及管材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布置应严格按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 B-50015-2003 )的要求进行,建筑室内管道布置和敷设原则如下:(1)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2)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3)室内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4)埋地敷设的给水管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5)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
给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 0.5m 。
(6)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
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
(7)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设。
明设时立管应布置在不易受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
塑料给水管道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 的金属管段过渡。
(8)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便于操作的位置。
(9)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应小于 0.5m ;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 0.15m ,且给水管道应在排水管的上面。
(10)给水管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直线长度、管材的线膨胀系数、环境温度和管内水温的变化、管道节点的允许位移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
应尽量利用管道自身的折角补偿温度变形。
(11)当给水管道结露会影响环境,引起装饰、物品等受损害时,给水管道应作防结露保冷层,防结露保冷层的计算和构造,按现行的《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执行。
管道布置设计通则张红志1、本文摘自《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3012-2000。
2、管道布置2.1一般规定2.1.1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2.1.2 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2.1.3管道布置不应防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2.1.4 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
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力求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2.1.5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
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
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
2.1.6 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应采用焊接。
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其他可拆卸连接。
1)因检修、清洗、吹扫需要拆卸的场合;2)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3)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4)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薪管道;5)设计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2.1.7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100MM;2)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A)对于公称直径小于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外径,且不得小于50MM;B)对于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150MM;2.1.8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屋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空隙应密封。
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
管道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离套管端部不应小于150MM。
套管应高于楼板、屋顶面50MM。
管道穿过屋顶时应设防雨罩。
管道应尽量不穿防火墙。
2.2管道的净空高度2.2.1管墩、管架上敷设的管道的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全厂性管道的高度:A、管墩顶距离地面不宜小于0.4M;B、管廊下面考虑通行时,管底距离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2.1M;C、多层管架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大小和管架结构确定,但不宜低于1.2米。
1.管道敷设的一般规定1.0.1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3012-2000)、《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3039-1991)、以及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1.0.2管道布置应符合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要求,如坡度、位差、重力流及最小距离等要求。
1.0.3管道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的要求。
1.0.4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在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下,还应尽量做到整齐美观。
1.0.5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相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1.0.6全厂性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并宜与地面坡度一致。
管道的最小坡度宜为2‰。
管道变坡点宜设在转弯处或固定点附近。
1.0.7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
1.0.8优先考虑特殊管道如合金管道、大直径管道、特殊介质(浆液、粉末、高粘度液体等)管道、工艺特殊要求管道的布置。
1.0.9对于改造、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做到设计风格前后一致,协调统一。
并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1.0.10协调好管道布置所占空间与其它相关专业(如设备、仪表、土建、给排水等)所占空间的关系。
1.0.11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作到内外协调。
1.0.12管道的最小净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跨越铁路时,轨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5.5m;(2)管道跨越厂内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0m;(3)管道跨越装置内检修道路和消防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4)管道跨越人行通道时,通道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5m;(5)管道跨越操作通道时,通道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2.2m;(6)管墩顶距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0.4m;(7)接近地面敷设的管道,管底或隔热层的底部距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0mm。
管道布置设计原则1 管道布置基本原则1.1 管道布置设计是将工艺管道及附属公用管道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空间定位的过程。
GB50160、GB50136及一些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已给出了这方面的准则。
本附录无意就管道的布置设计作出详细的规定,而仅仅从安全角度对管道布置设计给出了一些规定及一些指导性的实践经验。
1.2 管道布置基本原则:a) 符合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设计的要求;b) 应符合有关的规范、标准;c)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d) 满足施工、操作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e) 在确定进、出装置的管道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f) 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g) 永久性的地上、地下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或储罐组;h) 管道布置应满足管道柔性及设备、机泵管口允许的作用力和力矩要求,且应使管道短,弯头数量少;i) 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或放净。
管道布置应减少死区。
j) 管道布置中应能承受各种动力荷载,控制管道的振动,如:风荷载、地震引起的水平力、压力脉动、机器共振等,在地震区设计的管道应符合国家现行抗震标准规定;k) 管道布置和支承点设置应同时考虑所能承受外部或内部的动力荷载。
支承应可靠,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承件脱离、管道扭曲、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等现象;l) 管道的净空高度、净距及埋设深度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m) 阀门应布置在容易接近、便于操作和检修的地方。
成排管道上的阀门应集中布置,并设置操作平台及梯子。
应尽量减少阀门延伸杆或链轮操作。
如要采用,不能阻挡操作通道;n) 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o) 安全喷淋洗眼器应根据腐蚀性介质或有毒介质的性质、操作特点和防护要求等设置,其服务半径范围不应大于15m;p) 软管站应根据需要设置,站内可包括蒸汽、新鲜水、装置空气和氮气,其服务半径的范围宜为15m~20m;q) 金属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尽量采用焊接连接。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一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一般规定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3.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4.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5.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外协调;6.厂区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7.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8.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者管墩上;9.在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10.全厂性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11.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12.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现行《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J39的要求;13.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部结构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14.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15.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撑点设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16.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地支撑,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撑件脱离、管道扭曲、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的现象;17.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18.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出图要求;19.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者其他可拆卸的场合;1)因检修、清洗、吹哨需拆卸的场合;2)衬里管道或者夹套管道;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的镀锌管道;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管线管廊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可用于市政、工业、交通等领域。
为了确保长期的可靠运营和有效的管线保护,管线管廊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管线管廊的布置设计规范标准。
一、管线管廊的类型管线管廊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下:1.地面管廊:该类型的管廊一般用于室外。
它横跨道路、桥梁和铁路等场所,并通过地下隧道或井道与室内设备连接。
2.地下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通常被用于建筑物的基础中。
3.水下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位于水下,例如海洋、湖泊和河流。
4.空气管廊:这种类型的管廊用于载有气体的管道。
二、管线管廊的基本设计要求1.环境监测:管廊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环境对管线的影响。
在设计管廊前,应该对管廊区域进行环境监测,以确保管线所处的环境适合其所需。
2.管线的安全性:管廊的设计应该遵循国家安全规定和相关标准,最大程度地保证管线和储藏设备的安全性。
3.管线的操作性:管线的设计应该适用于其所在的特定操作环境。
4.管廊的灾害风险评估:在管廊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以确定设计应考虑哪些灾害。
5.管线的布置:管廊应该在地理上尽量接近管道所需的位置。
管廊的长度和宽度也应该考虑到管道所需的压力和流量,以确保管道在运行时不会爆炸或堵塞。
1.管线管廊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包括:a.《城市轨道交通管线管廊工程技术规范》;b.《城市地下生活设施建设标准》GB51250;c.《电力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安全防范技术规程》SL284;d.《城市燃气管线设计制图规范》GB50057。
2.设计必须考虑到以下的要素:a.管廊系统的长度和宽度的范围;b.管廊跨越空间的跨度和距离;c.管廊墙面和顶面的厚度;d.防火措施;e.载荷要求。
3.在设计管廊系统时,应考虑强度、稳定性、透气性和斑点分配。
四、管线管廊的施工规范1.设计施工标准必须遵循相关规范,以确保管线系统安全、可靠、符合国家标准。
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规范要求一、管道材料的选择在化工企业中,管道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到液体或气体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
应选择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耐压性的管材,如不锈钢管、碳钢管等。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管道材料,应进行严格的试验和评估。
二、管道布置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布置管道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性,确保管道的布置不会影响周围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考虑到火灾、爆炸等意外情况的可能性。
2.经济性原则:在布置管道时,应合理利用空间,尽量减少管道长度和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3.操作便利性原则:管道布置应便于操作和维护,如设置阀门、仪表、排放口等。
三、管道布置的要求1.合理布置管道,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穿越等,避免管道的交叉和交错,便于维护。
2.遵循流体力学原理,在管道中应设置适当的缓冲、减压装置,保证流体的稳定流动。
3.管道应考虑到维护和检修的需要,便于对管道进行隔离、维修和更换。
4.对于高温、高压、腐蚀性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应采取隔热、隔烟、防爆等措施,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四、管道的标志与标识为了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化工企业中的管道需要进行标志和标识。
常用的管道标志有:管道材料、管道编号、流体名称、流体流向、操作标志等。
这些标志和标识应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化,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管道的性质和使用要求。
五、管道的维护与保养化工企业中的管道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维护保养内容主要包括:定期检查管道及附件的完整性和漏点情况、保持管道清洁、定期检修阀门和控制设备、替换老化和损坏的管道材料等。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规范要求涉及到管道材料的选择、管道布置的原则、管道布置的要求、管道的标志与标识、管道的维护与保养等方面。
合理的管道布置规范要求可以确保化工企业管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地下管道排布设计标准规范地下管道排布设计是指在建筑建设或城市规划中,将各种管道系统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计,以满足各条线路的需求,并且方便后续的维修和检查。
地下管道排布设计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管道安全间距:地下管线的布置应保证各种管道之间有一定的安全间距,避免因为管道之间的干扰或干涉而引起事故。
一般来说,防火、燃气等危险管道与其他管道之间的安全间距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定。
2. 管道深度:管道的埋设深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一般来说,道路区域的管道应埋设在地下1.5米至2.5米的位置,以确保不受地面活动、施工和车辆行驶等因素的影响。
3. 管道标示:地下管道布置应做好标示,标明管道的类型、用途和所有者等信息。
标示可以采用颜色、标牌或其他形式来进行,以方便维修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辨认和操作。
4. 管道交叉和交汇:在地下管道的布置中,会存在许多交叉和交汇的情况。
为了保证管道正常运行,设计时需要考虑交叉和交汇处的管道高差、管径、转角半径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管道之间的干扰和干涉。
5. 管道施工质量:地下管道布置设计需要考虑管道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管道的连接处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并保证管道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同时,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临时工程的设置,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6. 排水设计:地下管道布置中,常包括排水系统的设计。
在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雨水、污水等水流的流动方向、流速和排放位置等因素,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排放效果。
地下管道排布设计标准规范的制定,对于保障建筑和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的便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管道布置和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并且减少管道维修和检查的难度和成本。
因此,在进行地下管道排布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地下管道排布设计标准规范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
管道、阀门布置要求及安全管理规范(1)管道布置的净空高度、通道宽度、基础标高应符合“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G20546.2)第3章中的规定。
(2)应按国家现行标准中许用最大支架间距的规定进行管道布置设计。
(3)管道尽可能架空敷设,如必要时,也可埋地或管沟敷设。
(4)管道布置应考虑操作、安装及维护方便,不影响起重机的运行。
在建筑物安装孔的区域不应布置管道。
(5)管道布置设计应考虑便于做支吊架的设计,使管道尽量靠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但应避免使柔性大的构件承受较大的荷载。
(6)在有条件的地方,管道应集中成排布置。
裸管的管底与管托底面取齐,以便设计支架。
(7)无绝热层的管道不用管托或支座。
大口径薄壁裸管及有绝热层的管道应采用管托或支座支撑。
(8)在跨越通道或转动设备上方的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上,不应设置法兰或螺纹连接等可能产生泄漏的连接点。
(9)管道穿过为隔离剧毒或易爆介质的建筑物隔离墙时应加套管,套管内的空隙应采用非金属柔性材料充填。
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套管端口不小于IOOnIn1。
管道穿屋面处,应有防雨措施。
(10)消防水和冷却水总管以及下水管一般为埋地敷设,管外表面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腐措施。
(11)埋地管道应考虑车辆荷载的影响,管顶与路面的距离不小于0.6m,并应在冻土深度以下。
(12)对于“无袋形”、“带有坡度”及“带液封”等要求的管道,应严格按PID的要求配管。
(13)从水平的气体主管上引接支管时,应从主管的顶部接出。
2平等管道的间距及安装空间(1)平行管道间净距应满足管子焊接、隔热层及组成件安装维修的要求。
管道上突出部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
例如法兰外缘与相邻管道隔热层外壁间的净距或法兰与法兰间净距等。
(2)无法兰不隔热的管道间的距离应满足管道焊接及检验的要求,一般不小于50mm o(3)有侧向位移的管道应适当加大管道间的净距。
(4)管道突出部或管道隔热层的外壁的最突出部分,距管架或框架的支柱、建筑物墙壁的净距不应小于IOOnIm,并考虑拧紧法兰螺栓所需的空间。
管道工程规范管道工程规范是指在管道布置、设计、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管道工程规范的制定旨在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事故风险,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管道布置、设计、安装和维护等方面介绍管道工程规范的要求。
一、管道布置规范管道布置是管道工程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布置可确保管道的顺利运行和维修。
在管道布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设计合理的管道走向,避免交叉和迂回,以减少管道阻力和能源损失;2. 根据工艺要求、地形地貌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管道的敷设方式,如地下敷设、地面敷设或架空敷设;3.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确定管道的埋深和埋设坡度,以保证管道的排水和防腐功能;4. 根据管道所输送的介质性质和流量要求,选择适当的管道尺寸和材质。
二、管道设计规范管道设计是管道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合理的设计可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管道设计中,应遵循以下规范要求:1. 根据工艺要求和介质特性,选择适当的管道材质,如钢材、塑料、铸铁等;2. 采用合适的管道尺寸和壁厚,保证管道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工程要求;3. 针对不同的介质,合理选择管道的绝缘和防腐层材料,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4. 对于长距离输送的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分段设计,保证每段管道的均匀受力和热膨胀补偿;5. 设计管道的支吊架结构,确保管道的稳定悬挂和正确支撑。
三、管道安装规范管道安装是管道工程的实施阶段,规范的安装操作可以确保管道系统安全可靠地投入使用。
在管道安装中,应满足以下要求:1. 管道的焊接、螺纹连接等操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密封;2.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管道的坡度和高程,确保管道的排水畅通和正常运行;3. 对于大口径、高温、高压等特殊管道,应采取专门的安装方法和工艺措施,确保施工质量;4. 安装后的管道应进行试压、试水等工序,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安全性;5. 对于跨越道路、河流、铁路等特殊区域的管道,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的安装,保证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