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30例
- 格式:pdf
- 大小:149.24 KB
- 文档页数:2
37(2):113-119.[12]张晓雷,周明眉,贾伟,等.黄连、黄芩及其配伍药对的现代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0,30(2):163-166.通信作者:张奕颖,副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路19号,450000,paris1979@163.com*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2300410294)收稿日期:2018-10-11;修回日期:2018-12-13(编辑颜冬)文章编号:1001-6910(2019)04-0020-03·临床研究·补肾解毒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缓解期32例王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缓解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片,2片/次,3次/d,口服。
治疗组给予补肾解毒通络方(黄芪、党参、淫羊藿、巴戟天、山萸肉、牛膝、葛根、白术、泽泻、皂刺、重楼、白花蛇舌草、全蝎、僵蚕、甘草片)治疗,水煎,1d1剂,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4.38%。
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在多发性硬化缓解期采用补肾解毒通络方治疗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还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对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补肾解毒通络方/治疗应用;多发性硬化缓解期/中医药疗法;疗效;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9.04.08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特征为主,可引发患者出现肢体局部无力麻木、僵硬、刺痛感、单肢不稳、平衡障碍等多种症状,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体会摘要】目的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MS)观察其疗效。
方法治疗组30例,使用甲基泼尼松龙500~1000mg/日,3~5天继之以泼尼松60mg每日一次口服,7天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对照组28例,使用地塞米松15mg /日静滴,2周为一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MS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甲基强的松龙多发性硬化体会[中图分类号]R4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7)12-0071-01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神经科较常见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静脉周围炎症,以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
为慢性病程,常有缓解复发,呈阶梯式恶化表现,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见,反复发作后症状逐渐加重,常导致残疾,约占发病的50~60%,以往使用常规剂量的类固醇疗法见效慢,用药时间长且疗效不理想。
近年来我们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MS30例,疗效显著,现将观察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1 研究对象:现将1996年~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确诊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①治疗组(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组)30例。
男13例,女17例,年龄12~45岁,平均30岁,病程3个月~4年,其中急性发作20例,缓解复发7例,缓慢进展3例。
②对照组(常规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8~48岁,平均30.5岁,病程2个月-5年。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肢体力弱(或瘫痪)、痛性痉挛、视力障碍、眼肌震颤、眼肌麻痹、其它颅神经受累、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发作性症状、精神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
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甲基泼尼松龙500~1000mg/日(根据病情决定剂量),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4~6小时滴完,应用3~5天后改为口服甲基泼尼松龙60mg每日一次,7~10天后逐渐减量(每5天减10mg),至停药,根据病情及疗效用1~3个疗程。
人胎盘组织液注射加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7例发表时间:2013-09-13T15:35:30.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孔祥飞[导读] 西医多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复发率较高[3]。
孔祥飞(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柳州 545006)【摘要】目的观察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或肌内注射)加针刺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穴位注射(或肌内注射)人胎盘组织液加针刺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的方法,治疗缓解期的多发性硬化患者7例。
结果显效5例,占71.43%;有效2例;占28.57%;总有效率100%。
结论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或肌内注射)加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胎盘组织液多发性硬化药物疗法穴位针刺疗法【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84-02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以多发性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为特征的疾病,少部分患者自起病后进行性加重,多数是以复发、缓解为特征。
临床表现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力障碍、反射和共济失调等[1]。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或肌内注射)加针刺治疗该病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 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21-55岁,平均35.6岁;病程1—13年,平均3.9年。
1.2 诊断标准患者均经过本院或外院西医确诊,并经过中西药物治疗(其中6例还接受过针灸治疗)、病情基本平稳但恢复不明显者,为处于缓解期的多发性硬化。
2 治疗方法2.1.针刺治疗取穴: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上肢: 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 髀关、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头部:百会、印堂;言语或吞咽障碍者加廉泉。
上下肢均双侧取穴。
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取无菌针灸针刺入穴位适当深度,运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用捻转和提插法运针一次。
多发性硬化20例临床分析
富奇志;王金兰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2(005)005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症状及MRI对其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综合分析2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一般资料、MRI、脑脊液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多发性硬化好发于10~40岁,女性多见,起病形式及临床症状多样,病程呈复发与缓解,MRI对多发性硬化病灶的发现率可达100%.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复发次数的增多,激素治疗欠佳.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多发性硬化的确诊率.
【总页数】2页(P2-3)
【作者】富奇志;王金兰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医专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洛阳,471003;郑州大学二附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 [J], 李海虹;陈庆
2.经病理证实的以瘤样脱髓鞘病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 [J], 黄鑫;戚晓昆;刘建国;孙辰婧;钱海蓉;夏德雨
3.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析 [J], 耿石美
4.儿童多发性硬化15例临床分析 [J], 成鸿毅;奚佳铭;王春梅;陈育才;陆燕芬;黄建军;陆勤;王四美;殷荣荣;张元凤;
5.二黄方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J], 毛玲;任光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论治多发性硬化的经验
郭晓媛;申少珍;芮一峰;刘佳;刘倩;窦金娟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4(39)1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
至今,MS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以免疫调节为主,但其疗效有限,总体预后差。
在不少临床研究中,发现中医药治疗MS有一定疗效,名老中医高利教授,长期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病房工作,运用中西医结合思路,从肠道菌群失调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出发,采用“补肾健脾、兼以扶正祛邪”大法,在诊治MS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此研究分析高利教授常用方药,并举验案1例。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郭晓媛;申少珍;芮一峰;刘佳;刘倩;窦金娟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1病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郑绍周教授从毒论治多发性硬化经验
2.高利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分期论治脑干出血的诊疗思路探讨
3.郑绍周教授从"内毒"论治多发性硬化的经验介绍
4.李涛教授从肝论治多发性硬化经验
5.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12月第30卷第12期 ·859·文章编号:1005-0957(2011)12-0859-01 ·临床报道· 李平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潘玥1,李平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天津 300193)【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针药并用;医案【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B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12.859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系统反应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也有研究表明,MS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MS多在成年早期发病,最常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
其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下降、复视、膀胱功能障碍等。
迄今为止,MS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治疗主要是抑制炎症脱髓鞘病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
李平教授认为可以通过针药并用减少西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减轻神经功能障碍造成的痛苦。
1 病因病机中医学文献中虽无多发性硬化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主症可将MS归于“痿证”、“喑痱”、“眩晕”、“青盲”等。
MS病位在脊髓和脑,与督脉循行恰好吻合。
肾主骨生髓,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形体窍官的生理机能。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濡养四肢百骸。
因此,MS 与脾、督脉关系密切,系脾肾两虚,督脉失养所致。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取风池、完骨、天柱、神庭、水沟、四白、手三里、足三里等穴。
采用通督调神操作手法,患者先取坐位,用75%乙醇棉球穴位常规消毒,运用单手震颤进针法,医者手执0.30 mm×40 mm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