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标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 意图?
参考答案:①新颖而有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对法西 斯罪恶行径的痛恨和反讽;③表达了作者不愿看到历史重演的美好 愿望。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有没有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新的事件?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相关常识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写的向社 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狭义的新闻是 指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构成消息的要素一般概括为“5个W加1个 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 (Why)以及结果如何(How)。结构情势是以“倒金字塔式”为主,即把 重要的、急于向读者告知的内容放在前面的导语和主体部分中。
标题
别 了,“不 列颠尼 亚”
奥斯维 辛没有 什么新 闻
特点和作用
毛泽东在 1949 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 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 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管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 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管治的结束。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 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意味深长,该怎样理解其 内涵?
参考答案: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管 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 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 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 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