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2 棉纤维染色性能
- 格式:doc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2
紫草色素对棉纤维的染色性能探究作者:何劲陈莉刘玉森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02期摘要:为探究紫草色素上染棉纤维的染色效果,以紫草和棉纤维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测试并计算在不同的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质量浓度下棉纤维的上染率。
在得出最优化方案后,再利用优化后的方案对棉纤维进行上染,并计算出上染率和纤维强力损失率。
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时间为80min,pH在4.8~6.6之间,染色温度为70℃,染色质量浓度为40g/L,可达到最佳染色效果。
在最佳染色条件下,紫草对棉纤维的上染率为35.50%,纤维的强力损失率为8.95%。
关键词:紫草色素;棉纤维;上染率;染色性能中图分类号:TS195.5; ; ; ; ; ; ; ; ;文献标志码:C; ; ; ; ; ; ; ; 文章编号:1674-2346(2020)02-0009-06紫草色素是从紫草中提取的紫红色天然色素,化学分子式为C16H16O5。
[1-3]目前,利用紫草色素上染棉织物的相关工艺已有文献报道,但尚缺乏紫草色素与棉纤维染色工艺的研究。
V.Tiwari在利用紫草上染棉织物时,发现在有媒染剂的情况下,利用紫草根染料对棉织物进行上染,可取得良好的色牢度。
[4]刘祥霞、刘慧敏等人在利用紫草上染棉织物时,也发现有媒染剂做前处理的情况下,棉织物可取得良好的上染效果。
其原因可能是,不使用媒染剂,棉纤维与紫草色素结合牢度低。
[5-9]此外,还有诸多学者做了紫草上染其它织物的研究。
吕丽华、余志成[10-11]等人经过研究后发现,利用紫草色素对丝织物和毛织物进行上染,可取得很好的上染效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棉纤维与紫草色素结合牢度不高,利用媒染剂处理棉纤维后可提升上染效果。
本项目设计紫草色素上染棉纤维的单因素试验,并对上染结果进行测试,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染色工艺,为紫草色素在上染棉纤维的应用中提供参考。
1; ; 试验部分1.1; ; 试验材料与仪器试验材料:紫草(产地:内蒙。
实验21棉纤维的直接染料染色一:目的1.要求掌握直接染料的一般染色方法和基本的工艺条件。
2.观察分析电解质,温度对不同类型直接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
二:原理1.直接染料的结构和性质:①:按化学结构分,绝大部分直接染料都属于偶氮类染料,其他结构(如)的品种很少偶氮类染料又分为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结构。
直接染料的结构母体上带有许多可容性的磺酸基和少量羧酸基。
例如|:②接染料可溶于水,从其结构上看,有许多可形成氢键的基团;分子大,且具有较长的共轭键,故具有直接性。
③直接染料按颜色性能可分为三类;甲类:直接性低、匀染性好,它的上染百分率往往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直接冻黄,直接嫩黄5G。
乙类:直接性较大,匀染性较差,中性电解质对它们有明显的促染效果。
如直接湖兰5B,直接黄GR。
丙类:直接性大,匀染性很差,中性电解质对它的促染效果不明显,其上染百分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上升。
如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枣红GR,直接绿B。
3.直接染料与纤维反应的原理:直接染料染棉织物是通过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直接上染,即通过分子间力和染料与纤维形成氢键而结合上染在织物上。
三:仪器、药品和材料染杯、吸管、量筒、温度计、烧杯、台称、电熨斗、洗耳球、玻璃棒、钥匙。
Nac 1、直接冻黄G、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湖兰5B,丝光漂白棉布八块每块2克。
四:操作:一: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1.处方及工艺条件:见下表直接染料:没有确切定量的慨念。
它常常被用来定性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
上染百分率高称之为直接性高。
亲和力:是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的燃料标准化学位的差。
它是定量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
试样编号 1 2 3 4用剂及工艺条件直接冻黄G 2% 2%直接耐酸大红4BS 2% 2%染色温度60 95 60 95浴比 1 : 40 1 : 40 1 : 40 1 : 40织物重 2 2 2 22。
染色操作步骤:按处方计算用量一吸取规定量染料一染杯一至规定溶液体积一加热一-至40 r-投入润湿并挤干的织物一-升温至染色温度一-染色30min—-取出一-水洗一晾干一-贴样。
实验报告肖海瑞轻化一班(1)A08130125一、实验名称:棉织物的染色二、设计性实验目的及要求1.设计真丝绸脱胶与染色工艺,制订脱胶、染色工艺处方与工艺参数。
2.要求达到技术指标:白度》80,毛效10 耐水洗色牢度4级。
三、实验设计原理及方案1.活性染料简介:活性染料是由染料母体、反应性基团和桥基三部分组成。
双活性基染料是一个染料大分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活性基团(KD型、KE型)或两个不同的活性基团(M型)。
增加了染料与纤维羟基反应的机会,特别是引入不同的活性基时,不仅反应性强、固色率高、色泽浓艳的有点,而且能发挥两类活性基团的长处。
2.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其染色温度一般为40-60℃,固色温度60℃-80℃。
3、活性染料对纤维的染色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纤维与染料之间的共价结合。
纤维素纤维在中性介质中是不活泼的,只有当纤维素纤维在碱性介质时,才能与活性染料起共价结合。
染料水解速率大于固色速率反而对固色不利一般PH在10-11左右较好,一般可选用碳酸钠调节PH。
4、元明粉的用量较多,一般50-70g/l用于提升活性染料直接性综上,活性染料染色基本配方为:要达到最佳固色率,应从不同温度、碱剂种类、碱剂用量、促染剂种类、促染剂用量及不同浴比这几方面去筛选。
本实验以活性蓝染料入手,筛选出染料最佳上染条件。
Ⅰ、元明粉用量结果:试验后得知元明粉以40g/l为宜Ⅱ、温度影响实验。
结果:试验后得知温度以70℃为宜Ⅲ、碱剂用量结果:试验后得知碱剂以20g/l为宜Ⅵ、碱剂对比结果:试验后得知同样用量染色碳酸钠优于碳酸氢钠四、所用仪器、材料、药品1、仪器:数显恒温水浴锅HH-6、染杯、移液管(10ml)、胖肚移液管(10ml)、容量瓶(500ml、25ml)、温度计、吸球、电子天平、玻璃棒、药匙、K/S值测试仪器等。
2、材料:漂白棉布(2g/块)3、药品:、活性蓝、元明粉、Na2CO3、NaHCO3五、实验操作步骤1.棉织物染色步骤:半漂棉布1/2染杯(按处方配置好染液, 先不加碱和元明粉)加1/2元明粉【注:皂洗配方:净洗剂:1g/l ; Na2CO 3:1g/l ;温度:95℃ ;浴比:1:50 】2.各方案适宜条件筛选步骤:将个方案所得染样用k/s 值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数据,数值较大者说明织物得色量最大,即染色效果较好——固色率最好。
乙烯砜型橙色活性染料的制备及染色性能研究何菊兰; 陈赛龙; 程瑶; 杨晶晶【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16【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活性染料; 4-β-羟乙砜基硫酸酯苯胺-2-磺酸; 间苯二胺【作者】何菊兰; 陈赛龙; 程瑶; 杨晶晶【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15.5间苯二胺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广泛用于制备2,4-二氨基苯磺酸,间苯二胺双磺酸,间脲基苯胺,间胺基乙酰苯胺等化合物[1-3]。
间苯二胺也可以作为偶合组分与重氮盐反应制备偶氮染料。
但间苯二胺作为偶合组分与重氮盐反应时,由于其偶合位点较多,反应较为复杂,可以制备单偶氮,双偶氮和三偶氮染料[4]。
对于这种含有多个偶合位点的偶合组分,通过控制物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单偶氮和双偶氮染料[5]。
活性染料是有机染料中一种重要的品种,与其他类型染料不同,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可反应的活性基团,可以与纤维上的羟基或胺基等基团反应而形成共价键。
以间苯二胺作为偶合组分与含有活性基团的重氮盐反应时,无论是单偶氮还是双偶氮产物都可以与纤维反应而固色。
本文以4-β-羟乙砜基硫酸酯苯胺-2-磺酸和间苯二胺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合反应主要制备了乙烯砜型单偶氮橙色活性染料,并将其用于棉纤维的染色研究,对其染色后的棉纤维的各项牢度性能进行了研究。
1 实验1.1 原料与仪器4-β-羟乙砜基硫酸酯苯胺-2-磺酸(95%),间苯二胺(98%),江苏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亚硝酸钠、氨基磺酸、碳酸氢钠、盐酸、乙酸钾、乙醇均为市售分析纯。
U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5700型FT-IR 光谱仪(KBr压片),美国Nicolet;HP110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惠普公司。
1.2 实验方法1.2.1 乙烯砜型单偶氮橙色活性染料的制备4-β-羟乙砜基硫酸酯苯胺-2-磺酸(0.01 mol),30 mL水和少量冰加入250 mL烧杯中,打浆40~50 min。
棉织物阳离子改性工艺及染色性能探究程珊;曾登【摘要】为解决天然染料在纯棉织物上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用自制季铵基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纤维进行阳离子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改性剂浓度、碱剂浓度、改性温度及时问对改性纯棉织物K/S值的影响,确定出纯棉织物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在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下用4种天然染料对改性棉纤维和未改性棉纤维进行染色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剂改善了天然染料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当改性剂浓度为15~20 g/L,改性温度为60~70℃,氢氧化钠浓度为6~9 g/L,改性时间为50~60 min时,K/S值显著提高,但匀染性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需深入研究.【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48-50,76)【关键词】棉织物;阳离子改性;天然染料染色;K/S值;染色性能【作者】程珊;曾登【作者单位】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北武汉430200;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北武汉430200;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5化学合成染料中部分染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分解出致癌芳香胺,经过人体的代谢作用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发因素,引发癌症或过敏[1]。
天然染料绿色环保,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药物保健性,对人体副作用小,近年来人们重新开始重视天然染料的使用。
天然染料用于丝绸、羊毛等蛋白质纤维上染率和色牢度都较高[2];用于棉织物染色存在着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3-5]。
为此实验自制季铵基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纤维进行阳离子改性,并研究最佳染色方案及影响因素。
1 实验部分1.1 材料和仪器织物:纯棉机织布。
药品:三乙胺(上海凌峰),环氧氯丙烷(国药集团),浓盐酸(开封东大),氢氧化钠(上海实验),无水碳酸钠(上海实验),天然染料(栀子黄,可可,红花黄,高粱红)。
一、引言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棉纤维作为纺织原料的重要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纺织产品的品质。
为了提高棉纤维的质量检测水平,培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棉纤维试验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棉纤维的检测方法,提高对棉纤维性能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棉纤维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掌握棉纤维的检测方法,如长度、强度、马克隆值等;3. 学会使用棉纤维试验仪器,如纤维强力仪、纤维长度仪等;4. 提高棉纤维质量检测能力,为纺织行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实训内容1. 棉纤维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柔软性。
根据纤维的长度,棉纤维可分为长绒棉、中绒棉和短绒棉;根据纤维的强度,可分为强棉、中棉和弱棉。
2. 棉纤维的检测方法(1)纤维长度检测纤维长度检测是评价棉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次实训主要采用纤维长度仪进行检测。
检测步骤如下:①将棉纤维样品放入纤维长度仪的样品盘;②打开仪器,设置测试参数;③启动仪器,仪器自动测量纤维长度;④记录测试结果。
(2)纤维强度检测纤维强度检测是评价棉纤维品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本次实训主要采用纤维强力仪进行检测。
检测步骤如下:①将棉纤维样品放入纤维强力仪的样品夹;②打开仪器,设置测试参数;③启动仪器,仪器自动拉伸纤维,直至纤维断裂;④记录纤维断裂时的最大力值。
(3)马克隆值检测马克隆值是评价棉纤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棉纤维的细度、强度和弹性。
本次实训主要采用马克隆值仪进行检测。
检测步骤如下:①将棉纤维样品放入马克隆值仪的样品盘;②打开仪器,设置测试参数;③启动仪器,仪器自动测量马克隆值;④记录测试结果。
3. 棉纤维试验仪器操作(1)纤维长度仪操作①熟悉纤维长度仪的构造和功能;②按照样品要求,调整仪器参数;③将棉纤维样品放入样品盘;④启动仪器,进行测试。
(2)纤维强力仪操作①熟悉纤维强力仪的构造和功能;②按照样品要求,调整仪器参数;③将棉纤维样品放入样品夹;④启动仪器,进行测试。
染整工艺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棉织物前处理及染色实验系别:轻化工程系班级:轻化工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棉织物前处理及染色实验实验目的掌握涤/棉混纺织物退煮漂一浴法的工艺,棉织物和纱线的丝光方法,直接染料染色的一般方法。
文献综述一、前处理纺织产品染整加工中的前处理包括:烧毛、退浆、精练、漂白工序。
主要目的是去除各种杂质,提高织物的白度和吸水性以满足后续染整加工的需要。
但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也包括一些以改善织物品质为目的的过程,如丝光,热定型等。
简化工序,缩短工艺流程,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是人们愈来愈感兴趣的课题。
近年来,国内印染界在棉织物的短流程加工工艺以及冷轧堆加工工艺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棉织物碱氧一浴冷轧堆工艺和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等;棉织物前处理和染色合一的工艺也有一定量的研究,但使用的染料多是直接,硫化和还原染料,而活性染料未见报道。
棉织物前处理和活性染料染色一浴一步冷轧堆这种合二为一的工艺有很多影响因素要考虑,既要考虑织物上的人为杂质和天然杂质的去除,又要考虑处理液中各染化料之间的相容性,如活性染料是否耐强碱水解和双氧水破坏以及活性染料的某些结构是否对双氧水分解有催化作用等。
二、基本原理成熟的棉纤维中含有果胶蜡质、蛋白质、灰分、木质素及色素等天然杂质,itd纯棉织物除此之外,还含有大量的人为杂质,如浆料、油污及其他杂质等。
这些杂质的存在严重影响棉织物的染整加工,一般在染色加工前去除。
从上述杂质的结构及去除的原理分析,烧碱在高温时借助于表面活性剂,能将淀粉等浆料溶胀,使其变成溶胶状物质,从织物上脱落;再之,它又能使果胶质与纤维素相连的醋键水解断裂,同时也能打断它们的分子链,对蛋白质分子,碱促使其酰胺键断裂而溶解,脂肪物质则与碱发生皂化而榕解,高级脂肪醇及其他物质可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去除。
若将保险粉、还原剂和碱同浴,也有利子棉籽壳的去除、色素结构的破坏而消色。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棉纤维含糖的定义、来源和分类。
2. 掌握棉纤维含糖的测定方法。
3. 分析棉纤维含糖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棉纤维含糖是指棉纤维中所含的可溶性糖的总量,包括内源糖和外源糖。
内源糖是棉纤维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合成的糖,外源糖是附着在棉纤维表面的糖类物质。
棉纤维含糖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重量法、滴定法等。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棉纤维含糖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棉纤维、蒸馏水、无水硫酸钠、浓硫酸、碘化钾、淀粉溶液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烘箱、研钵、烧杯、漏斗、滴定管、移液管、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取一定量的棉纤维,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2. 棉纤维含糖提取:将烘干后的棉纤维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研磨至棉纤维充分溶解。
3. 糖的测定:将提取的棉纤维溶液用漏斗过滤,取一定量的滤液,加入碘化钾和淀粉溶液,用标准硫酸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呈现蓝色为止。
4. 计算含糖量: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棉纤维含糖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棉纤维含糖量为X%。
2. 分析(1)棉纤维含糖量的影响因素棉纤维含糖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长环境、品种、栽培技术等。
在干旱、高温、蚜虫等不良环境下,棉纤维含糖量会明显增加。
(2)棉纤维含糖量的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棉纤维含糖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但该方法存在样品处理量大、耗时较长的缺点。
(3)棉纤维含糖量的应用棉纤维含糖量是评价棉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糖量高的棉纤维在纺织过程中易发生粘附,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在棉花种植、加工和纺织过程中,应尽量降低棉纤维含糖量。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棉纤维含糖量,了解了棉纤维含糖的定义、来源和分类。
2. 掌握了棉纤维含糖的测定方法,为棉纤维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3. 分析了棉纤维含糖的影响因素,为棉花种植、加工和纺织提供了参考。
棉纤维的实验报告
《棉纤维的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棉纤维的特性和用途。
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素
材料,它具有吸湿性强、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
品和其他领域。
首先,我们对棉纤维进行了拉伸实验。
结果显示,棉纤维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拉力而不易断裂。
这使得棉纤维成为制作强度高、耐磨损
的纺织品的理想材料。
其次,我们进行了吸湿性实验。
我们将棉纤维置于水中,观察其吸水速度和吸
水量。
实验结果表明,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可以快速吸收水分并保持
一定的湿润状态。
这使得棉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在炎热的夏季能够给人们带来清
爽的穿着感受。
最后,我们对棉纤维进行了柔软度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棉纤维具有非常好的
柔软度,触感舒适,适合制作贴身衣物和床上用品。
综上所述,棉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舒适的穿着感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
纺织品、家居用品等领域。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验,棉纤维的性能
和用途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
活性染料用于棉麻织物染色的性能比较朱元昭;肖培;赵亚楠;汪青【摘要】采用活性染料分别对棉、麻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改变盐用量(硫酸钠)、碱用量(碳酸钠)比较棉、麻织物染色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盐用量的增加,棉、麻织物的上染率及K/S值均增大,两者增大的趋势相同,且棉织物的 K/S值均高于麻织物8% 左右;固色阶段,碱用量在12 g/L以下时,随着碱用量的增加,棉、麻织物的上染率及K/S值均增大,两者增大的趋势相同,且棉织物的K/S值均大于麻织物约5%.【期刊名称】《中原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8)006【总页数】6页(P48-52,57)【关键词】活性染料;棉织物;麻织物;染色性能【作者】朱元昭;肖培;赵亚楠;汪青【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棉、麻纤维是应用最广泛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其中棉纤维回潮率达 8%,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手感柔软,穿着舒适,染色性能好[1];麻纤维强度高,抗菌性和导热性好,挺括凉爽,出汗后不贴身。
从服装面料现状看,采用单一原料的织物已越来越少,而由多种纤维组合而成的织物越来越多[2]。
棉麻混纺织物融合了棉纤维和麻纤维的优良特性,充分发挥了天然纤维的优势,同时降低了单独使用麻织物时高昂的成本,具有更好的服用性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虽然棉、麻织物均为天然纤维素纤维,但二者聚合度、结晶度和取向度等不同,它们的混纺织物在活性染料同浴染色时,染料在纤维上的分配不同,造成两种纤维色泽存在一定差异[3],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染色一次即成率,造成资源浪费。
本文利用活性染料对棉、麻织物进行染色,研究盐用量(硫酸钠)、碱用量(碳酸钠)对棉、麻织物上染量的影响,比较棉、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差异,为制定工厂棉麻混纺织物同色性染色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1 实验1.1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材料:纯棉半制品、亚麻织物(市售)、ANOZOL红 3BE、ANOZOL黄 3RE、ANOZOL蓝 3BF、无水硫酸钠(AR)、无水碳酸钠(AR)、乙二胺四乙酸(AR)、皂洗剂(自制)。
实验1.2 棉纤维染色性能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知道棉纤维的可染性,了解棉纤维KN型活性染料染色的染色原理。
【实验原理】
活性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含有水溶性基团,在碱性条件下能和纤维素纤维等发生反应,在染料和纤维之间形成共价键结合。
KN型活性染料结构通式为D-SO2-CH2CH2-OSO3Na,染色时碱性条件下可生成活泼的乙烯砜基(-SO2-CH=CH2)。
乙烯砜基与纤维素发生如下加成反应,染料与纤维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仪器设备:烧杯(300ml)、容量瓶(250ml)、烧杯(50ml)、移液管(5ml)、温度计100℃、恒温水浴锅、托盘天平、玻璃棒、角匙、洗耳球等
2、药品:KN型活性染料、食盐、碳酸钠、肥皂
3、材料:纯棉平布
二、实验工艺配方及工艺条件
织物每份5g,浴比1:40
1、染液
2、皂液
3g/L肥皂、浴比1:30、95℃煮5-10分钟
三、操作步骤(一浴二步法)
1、精确称取染料2.5g放入烧杯中,用少量温水调成薄浆,再加入适量热水溶解之,然后倾入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备用。
2、按工艺配方要求,吸取染液放入染杯中,按浴比要求加水至规定体积。
置于水浴锅上,加热至规定的染色温度,投入预先用温水润湿好挤干的织物,进行染色。
3、按下列曲线进行操作,染色10分钟后加入食盐,续染20分钟。
将染液温度升至规定固色温度,加入碱剂,固色30分钟。
4、染毕取出试样,冷水洗
5、皂洗
6、水洗,晾干。
四、注意事项
1、染色时,织物要经常翻动,每隔2-3分钟翻动一次,以免染花。
2、加食盐和加碱时,应将织物取出,加完搅匀后再放入织物,继续搅拌染色。
五、实验结果与报告
1、贴样,评价染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