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6讲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3节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学素材包)一、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背景:(1)长期的政局动荡、政权更替、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2)1875年国民议会“一票共和”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2、1875年宪法的内容:政体为共和政体。
(1)政体:共和政体。
(2)主要内容:行政、立法。
①行政权:宪法赋予总统极大地行政权力。
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解散众议院。
②立法权: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任期9年,有权否决通过的法律;众议院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4年,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③在宪法修正补充过程中,又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日;并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等内容写入宪法中。
(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可能,其实质是为了巩固民主共和政体)3、评价:(1)进步性: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
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局限性: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的斗争。
)二、脆弱的德国民主1、背景:(1)普鲁士王朝三次战争统一了德意志,为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确立:1871年宪法3、内容:(1)国家结构:联邦制(22个邦、3个自由市组成). (2)政体:君主立宪制。
具体内容如下:①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行政权、立法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任命,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r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魏三欧美代iom与®1第3讲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点全解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 法兰西共和历程:⑴过程:①1789年7月140,法国爆发大革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先后经历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和执政府统治四个时期。
(1)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专政,但法兰西不再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恢复了君主立宪制。
@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巴黎爆发革命,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布成立。
(2) 实质:复辟与反复辟、民主与专制、共和制与君主制、议会民主制与军事独裁之间的斗争。
(3) 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小农经济发达。
③周围君主制国家的阻挠、干涉。
2.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 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军惨败。
②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③保皇派势力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的政治斗争日益尖锐。
(2) 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①立法权属于议会。
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由普选产生。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②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他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宪法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在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6讲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11.(2016·全国卷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解析] 无论是1875年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还是1958年时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都是国家元首,B 项错误,排除;议会行使立法权,C项错误,排除;法国实行多党制,D项错误,排除;法国政局长期动荡的原因在于总统处于弱势,戴高乐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有利于维护法国政局的稳定,故选A项。
2.(2016·安庆)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
这说明导学号 42442054( D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解析] 左派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故A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不能说明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故B项错误;右派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没有体现右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所以双方都不太满意,故在冷漠中通过,故D项正确。
3.(2017·河北正定中学)德意志帝国的中产阶级认为,“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维护和巩固内部和平,无偏见地解决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引起的暴力问题,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8江苏无锡期中)“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中国GDP占全球的1/3,中国的GDP比英国大多了,但是,英国的GDP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GDP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落后在( )A.经济总量方面B.经济结构方面C.思想文化方面D.社会制度方面答案 B “中国的GDP比英国大多了”表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不是落后在经济总量方面,故A项错误;“英国的GDP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GDP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表明中国落后在经济结构方面,故B项正确;中国落后在思想文化方面,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中国落后在社会制度方面,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2.(2018江苏南通等七市模拟)“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个公平合理的安排。
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
”这里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A 由材料可以得出,材料所述为中英之间的战争,美、法、俄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之中,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是英法联合入侵,排除;C是中日之间的战争,排除;D涉及美、法、俄等国,排除。
3.(2018江苏盐城模拟)《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该条款反映了(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清朝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答案 D 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表明中国与英国在官方交往上是平等的,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中英两国外交往来的规定,没有信息体现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项错误;《南京条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项错误;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表明中国对待英国不再保持以天朝上国自居、鄙视外邦的华夷观念,D项正确。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6讲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1
1.(2016·全国卷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 )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解析] 无论是1875年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还是1958年时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都是国家元首,B 项错误,排除;议会行使立法权,C项错误,排除;法国实行多党制,D项错误,排除;法国政局长期动荡的原因在于总统处于弱势,戴高乐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有利于维护法国政局的稳定,故选A项。
2.(2016·安庆)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
这说明导学号 42442054( D )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
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
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
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解析] 左派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故A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不能说明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故B项错误;右派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没有体现右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所以双方都不太满意,故在冷漠中通过,故D项正确。
3.(2017·河北正定中学)德意志帝国的中产阶级认为,“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维护和巩固内部和平,无偏见地解决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引起的暴力问题,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这表明当时德国( C )
A.君主政体得到各阶层拥护
B.资产阶级放弃了民主诉求
C.威权统治有其时代合理性
D.王权中立消解了阶级冲突
[解析] 由题干可知为了巩固内部的和平,“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可知威权统治有合理性,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各阶层的拥护”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D 项“消除”太绝对。
4.(2016·德州)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
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B )
A.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B.政体体现出分权的思想
C.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解析] 材料未突出德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皇帝、宰相行使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法院享有司法权,体现出明显的分权色彩,故B项正确;依据宪法“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表明尚未形成责任内阁,故C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故D项错误。
5.(2015·江苏·16)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D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含义,资产阶级代议制指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符合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故选D项,其他各项与代议制的概念不符。
6.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
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
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B )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解析] 由“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可知帝国议会的政治作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B项正确。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宰相权力也超过议会,两者均不需对议会负责,议会也无监督权,更无实际立法权,A、C、D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