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内瘘自我_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现阶段,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患者生命。
血管通路的稳定可靠,和顺利开展血液透析存在紧密联系。
因此,临床常说血管通路就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进行正确的护理。
1.动静脉内瘘的重要作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会损害全身脏器,除了换肾,规律的透析是延长肾衰患者生存时间的唯一方式。
对血液透析通路进行建立和维护,有利于长期重复使用。
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应用率较高、效果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
内瘘,指的是患者肢体周围的动静脉,在外科手术下,使其成为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让动脉血向静脉转流。
因此,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正确使用、保护,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率,延长使用时间,对于患者至关重要。
2.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常人是无法理解血液透析患者遭受的痛苦,长时间以来,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加上患者不了解动静脉内瘘,增加了其心理压力。
因此,在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认知度。
并且和患者加强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诉求,及时进行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
还有,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增强患者配合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血管选择通常是选取左上肢的桡动脉和头静脉。
原因在于,和右手相比,左手功能更少;该位置血管在解剖条件上最为合适,有利于更高的建立动静脉内瘘。
操作时,尽量选取桡动脉搏动良好,头静脉充盈正常位置。
做好选择后,对桡动脉进行按压,末梢循环呈良好状况,未出现缺血情况,选取远心端。
术前一周,告知患者不要在该侧上肢进行相关操作,如输液、穿刺、注射等,对手术区域加强热敷,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感染、血肿等,保证手术成功率,促使术后静脉内瘘通畅。
2.3皮肤护理将手术区域和附近的毛发进行刮除,采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再使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通过无菌敷料进行包扎,避免感染。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你知道吗对于需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来说,血液通路就是身体中的生命线。
对于需要血透的患者来说,都需要先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才能开展血液透析治疗,这样在进行透析的时候,才能将病人的血液引入到人工肾脏机器当中,排除血液中的毒素和有毒物质。
对于血透患者来说保证血液通路的稳定性,是顺利开展血液透析的前提,因此做好的血管通路的护理工作,就是对血透患者生命线的护理。
那么你知道怎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吗?患者平时又应该怎样对内瘘进行护理呢?别急,本文将带给你最全面系统的科普。
为什么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这句话相信经历过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都非常耳熟,同时也是血透患者必须要牢牢记住的话。
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治疗,首先应该建立好血管通路,而动静脉内瘘,就是维持血液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进行的一种外科手术,通过手术能够让血管吻合,让前臂靠近手腕部分的动脉能够和附近的一根静脉建立联系,通过缝合结合在一起,连接之后,静脉中就会流通这动脉血,进而形成了一个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的血管可以为血液透析提供充足的血液,每分钟可以提供200—300ml之间的血液,进而为透析治疗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由于静脉和动脉相比比较表浅并且长度比较长,整条手臂当中都存在静脉,因此可以打针的地方比较多,每次血液透析的时候都需要在血管上打两针,最好每次透析的时候能够交换位置,让穿刺位置能够有着一定的时间休息。
患者自身如果血管较粗,动脉和静脉状态良好,就可以用自身的血管进行造瘘,但是如果患者的动脉和静脉血管均比较细,血管缺乏造瘘的条件,亦可以通过人造血管将动脉和静脉连接形成内瘘。
动静脉内瘘有着多方面的优点:1.动静脉内瘘能够让血液透析患者顺利进行透析,打通患者的生命通道。
2.动静脉内瘘更加安全,有着充足的血流量,并且相对卫生,不容易发生感染。
维持性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摘要】通过对维持性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从而延长患者的、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关键词】长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但是血液透析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一条方便、耐用、提供足够血流量的血管通路,因此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理想、应用最为广泛的一条“必备之路”,它被视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是医疗工作赖以着手施治的“医护线”。
只有日常正确的护理才能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因而,护士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的自我保护,科学、有效的护理,才能促进内瘘的成熟,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使用率。
1 临床资料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共收治使用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88例,其中高血压肾病82例,糖尿病肾病68例,慢性肾炎10例,其它28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6例,年龄在22-85岁;其中內瘘闭塞53例,內瘘使用寿命最长已达10年之久。
2 护理2-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手后可能带来的不适症状,让患者了解手术基本过程,消除恐惧、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②血管护理:术前避免在术肢进行穿刺、采血、输液等,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完整。
2-2 术后护理①抬高术肢促进回流,避免受压;术侧不可佩戴饰物、手表,衣袖应宽松;夜间睡觉时不能将內瘘侧手臂枕在头下面;尽量避免卧于內瘘侧;不可提重物,不戴护腕;严禁测血压、抽血、注射等,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冬季注意保暖;遵医嘱予抗凝、改善循环药物治疗。
②对內瘘进行常规检查与早期护理,做好宣教,使患者具备自检和自护能力。
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活动手指,3-5天在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度训练以促进內瘘成熟,如:握拳、松拳等动作。
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拆线,可进行橡皮健身球运动或用压脉带扎住內瘘侧手臂,使內瘘侧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天3-4次,再配合湿热敷或中药接骨木煎水湿热敷。
动静脉内瘘是确保血液透析病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病人需要反复进行内瘘穿刺,可能合并血流量不足、内瘘闭塞,致使血管通路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透析效果,因此需要对内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获取充足的血流量,进而保证透析效果,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为提高动静脉内瘘保护效果,有效维护血管通路,提升护理水平,本文特此对病人的自我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为确保病人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护理,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其采取心理干预与血管干预措施,进而为后续护理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
受到病情的影响,部分患者将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其无法正视后续治疗,造成自我护理意识下降,从而影响护理效果。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充分交流,告知其与动静脉内瘘相关的知识内容,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并适当列举实际案例,消除病人具有的恐慌感,进而确保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应告知病人术后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对血液透析效果具有的作用,帮助病人形成强烈的自我护理意识,保证其能够在手术结束后结合要求进行自我护理;②血管护理。
为确保动静脉内瘘具备良好的通畅性,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血管进行科学选择,确保血管位置、血供情况等方面均符合要求。
若发现病人可能存在血栓或狭窄,则需要对其展开血管超声检查,确保手术部位皮肤不存在感染、破损现象;③应要求病人保持低脂饮食,少吃油腻食品和动物内脏。
2.术后自我护理2.1.基础护理①生活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应与病人进行沟通,要求其注意适当抬高术侧肢体,并在睡觉的过程中保持非手术侧位。
要求病人穿袖口宽松内衣,避免术肢受到压迫,并要求其主动做好术肢保暖措施,以实现对血管进行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术后1周,应要求病人时刻注意术肢情况,避免手术部位潮湿,从而引起伤口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病人需要重视术肢,不得长时间上举术肢,且不得受压与提拿重物,防止内瘘充盈度较差,导致阻塞频率提升。
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得自我护理动静脉内瘘就是血液透析最主要得通路,可以说就是患者们得“生命线”、因此,如何使用与正确护理内瘘,延长内瘘得使用寿命,保证透析得顺利进行,提高透析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第一,观察好。
1、每天自我检查内瘘就是否通畅至少3次,即早晨起床、晚上睡前,中午都要检查一次,自己对比一下震颤强弱、范围、血管杂音就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或震颤减弱,就要去医院检查下就是什么原因,就是否有血栓形成。
第二、保护好。
1、禁止瘘侧肢体受压、提重物、戴手表;2、禁止内瘘侧侧卧位,不要将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下面或枕头下面;3、禁止在瘘侧肢体静脉注射、测血压、输液、防止发生静脉炎。
4、禁止穿紧袖口上衣;直立时内瘘侧肢体可自然弯曲放到腹部;平卧时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侧面,可在手掌下面垫一枕头,使手部高于上臂,手术切口向上。
5、禁止长时间下垂;内瘘侧肢体注意保暖,不能使用凉水洗手,可以戴手套或护腕,护腕松隐适度,不能过紧压迫内瘘。
6、透析结束,,用小方纱压迫止血。
压迫力度以针眼不出血(以免出血及血栓形成),小方纱压迫30分钟后,轻轻揭开胶布,观察针眼就是否出血,若无出血,去除方纱;仍有出血则继续压迫,直至针眼不再出血,以瘘口可触及震颤为宜、7、腹泻、疼痛时保护内瘘,避免脱水过多,引起内瘘堵塞。
8、在家避免低血压、低血糖,如出现低血糖或低血压应立即把瘘侧上肢下垂,揉搓手或将手泡在温水里,避免内瘘堵塞。
9、瘘侧肢体适当活动,但要注意防止外伤;经常活动未造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
穿刺针眼愈合后可洗澡与从事日常活动,注意防止感染、第三、止血好、1、下机后用止血带局部压迫止血,局部压迫应包括:皮肤穿刺点及血管得穿刺点,压迫力度为血液能通过,能摸到血管震颤,又不出血为标准,一般压迫10分钟左右。
穿刺针拔出,针眼用创可贴覆盖2、压迫得同时还可以抬高肢体。
如果长时间不能止血,或血液打湿消毒棉纱,在加压压迫得同时,到透析室重新包扎,注意不能长时间压迫瘘口,以免内瘘血栓形成。
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技巧【摘要】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技巧对于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建立适当的瘘口方面,需要选择适合的位置和大小,以确保血流通畅。
保持瘘口通畅是关键,可以通过定期清洗和避免压迫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瘤的形成,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感染是瘘口护理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保持清洁和遵循卫生标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定期监测评估瘘口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加强动静脉内瘘护理对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病人更好地适应血液透析治疗。
遵循正确的护理技巧可以有效保护瘘口,提高治疗效果,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
【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技巧, 瘘口, 通畅, 瘤形成, 感染, 监测, 评估, 重要性, 生活质量1. 引言1.1 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技巧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线,因此对瘘口的护理尤为关键。
良好的护理技巧可以有效延长瘘口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建立适当的瘘口是关键的一步。
瘘口的选择应基于病人的具体情况,如血管状态和透析需求等。
手术后应定期检查瘘口是否通畅,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保持瘘口通畅是瘤形成和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定期按摩瘘口周围的组织,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在瘘口处凝结并导致闭塞。
避免瘤形成是另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
避免剧烈运动或受伤,以防止瘤的出现。
定期检查并监测瘤的情况,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就医。
预防感染也至关重要。
保持瘘口周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化妆品。
定期更换透析装置和打针器具,防止感染的发生。
定期监测并评估瘘口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瘘口的血流速度和血压,确保透析效果符合预期。
2. 正文2.1 建立适当的瘘口建立适当的瘘口是保证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有效进行的关键步骤。
在选择瘘口位置时,应充分考虑病人的年龄、身体情况和血管状态。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那些事血液透析是部分肾脏疾病终末期挽救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寿命的重要手段,而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甚至可以说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做好动静脉内瘘护理对于患者而言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从患者的角度聊一聊动静脉内瘘应该如何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
1.内瘘状态的评估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掌握的是动静脉内瘘状态的评估方法,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评估:首先是听,当动静脉内瘘通畅且正常使用的时候,将内瘘放到耳边可以听到类似猫喘的轻微呼呼声,听到声音时则代表动静脉内瘘处于畅通状态。
其次是看,观察穿刺的位置有没有出血或是感染的表现,一旦周围的皮肤出现发热、发红、疼痛、肿胀等现象就应当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处理。
最后是摸,当动静脉内瘘正常运转的时候,轻轻触摸可以感觉到内瘘吻合口轻轻震颤,如有震颤则说明内瘘处于畅通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血液透析患者要经常使用以上的三种评估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的状态进行分析,每天至少进行三次,确保内瘘长期处于正常的状态。
2.内瘘的日常自我护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内瘘进行护理时,首先是要注意内瘘侧手臂的卫生,及时的对内瘘手臂进行清理,特别是在进行血液透析之前更需要保持清洁,清洁时可以使用香皂水和洗手液。
但需要注意的是,内瘘侧手臂的穿刺点是不能沾水的,否则可能出现感染,因此患者在进行清洁或洗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防水创可贴保护穿刺点,洗澡最好使用淋浴,且要避免长时间冲洗,否则仍有沾水的可能性。
另外,患者需要注意内瘘侧手臂的保暖,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时不要将手臂裸露在外面,但同时患者也要避免对内瘘侧手臂的挤压,在衣物的选择上不要选择袖口太紧的衣物,以免对内瘘造成压迫,另外也尽量不要戴首饰或者是手表,也不要从内瘘侧手臂输血、输液和测量血压,在晚间睡觉的时候患者也要注意自己的睡觉姿势,不要压着内瘘侧手臂侧睡,以免对内瘘造成压迫。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预防护理研究摘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内瘘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以及如何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期为内瘘预防和护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引言二、内瘘的原因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血管病变导致动静脉吻合处狭窄或闭塞,形成内瘘。
其他原因包括透析针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局部感染等。
三、内瘘的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内瘘部位对于已建立的内瘘,患者每周应进行至少一次内瘘检查,观察内瘘部位是否有水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透析针穿刺技巧规范透析针穿刺技巧规范是预防内瘘形成的关键。
透析针穿刺应确保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入血管,避免在皮下组织内扎插或插入肌肉。
穿刺完毕后应密切观察局部是否有异常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3、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防止内瘘形成的重要因素。
饮食上应减少钠、磷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生活上应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避免内瘘部位受到外力的拉扯。
4、预防感染内瘘部位是感染的高危区域,因此预防感染也是预防内瘘形成的重要措施。
透析前应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污染。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过度搔抓内瘘部位。
四、内瘘的护理要点1、锻炼透析患者合理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促进内瘘愈合和血管血流增加。
但是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身体过度运动。
2、坚持透析透析是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对内瘘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定期检测内瘘应定期检测,以监测内瘘的血管血流速度及是否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4、注意休息内瘘的护理要特别注意休息,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有利于内瘘的恢复和保护。
五、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透析患者应当学会内瘘部位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技巧,并且不断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及宣教(一)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动静脉内瘘被视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建立一个成功的血管通路,使之得以长期使用,必须依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1)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告诉患者造瘘只是一个小手术,不必紧张,并告知患者一些基本的手术方法及造瘘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适,如疼痛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坦然面对手术。
(2)仔细告知患者术前应该配合的具体事项。
嘱咐患者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造瘘侧手臂进行动,静脉穿刺,以利手术顺利进行,平时注意保护造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切勿抓伤,碰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
(3)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进行皮肤准备,用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二)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因此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1)动静脉内瘘成形后,嘱患者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度,以利静脉血回流,减少内瘘侧手臂的肿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并密切观察以下各项指标。
a、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有改变,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悸,如有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
b、观察内瘘侧手臂手指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如手指有麻木,发冷,疼痛等缺血情况。
c、观察内瘘吻合口处有无血肿,局部有无渗血。
若发现渗血不止或内瘘手臂疼痛难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d、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
首先触摸内瘘静脉端血管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有否血管杂音,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杂音,应查明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进行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等操作,以免造成内瘘闭塞。
血液透析患者內瘘的自我维护
內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是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是最安全,应用时间最长。
相对并发症最少的血管通路,如何让血透患者的內瘘使用寿命更长,血透患者的自我管理就至关重要。
內瘘的常规护理
1.內瘘只能用于血液透析,不能在內瘘侧肢体抽血、补液、测量血压。
2.內瘘侧肢体避免用力活动,但适当的活动有利于血流通畅,增加血流量。
3.內瘘侧肢禁止佩戴手表、首饰,避免衣袖过紧。
4.睡眠时,注意不要把內瘘侧肢体压在身体下,预防內瘘堵塞。
5.透析结束24小时后,避开针眼,涂抹喜辽妥或医用精油凝胶,轻轻按摩至吸收。
6.针眼愈合后,可用温毛巾或温热水袋热敷
7.为了防止感染的发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
8.坚持每日早晚监测血管通畅情况
(1)视诊:观察內瘘有无红肿、破溃
(2)触诊:用非手术侧手触摸瘘口,查看有无硬结及有无震颤。
(3)听诊:可将內瘘部位贴于对侧耳朵,也可用听诊器听诊,可听到“呼呼”的血流通过声音。
9.透析时,配合护士,更换穿刺部位。
10.透析结束后,适度按压止血,强度、时间适宜。
何时紧急就医?
1.瘘口出现红、肿、热、痛、有分泌物等感染表现时。
2.利器划伤时,立即按压止血,及时就医。
3.听诊內瘘震颤较前减弱或消失时。
4.如果穿刺失败、皮肤肿胀,用冰敷及33%硫酸镁湿敷,24小时后热敷。
血液透析中心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一、护理评估1.内瘘侧肢体是否清洁,有无肿胀、发红、硬结、疼痛及淤青,穿刺部位有无分泌物、皮肤是否完整。
2.能否触摸到震颤及震颤的强弱。
3.听诊血管杂音的强弱及变化。
二、常见护理问题1.内瘘感染与操作不当及患者卫生习惯不良有关。
2.内瘘闭塞与低血压、操作不当及患者知识缺乏,自我护理不当有关。
3.血流量不足与穿刺位置不当、穿刺针贴壁或低血压、内瘘血管狭窄、血管自身条件差有关。
4.穿刺部位渗漏与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有关。
5.穿刺针滑脱与固定不当、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有关。
6.知识缺乏与健康教育不到位及患者的认知能力有关。
三、护理措施1.保持内瘘侧手臂的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将内瘘侧手臂皮肤清洗干净。
2.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避免定点穿刺。
3.护士加强操作培训,提高穿刺技术。
4.透析结束正确压迫止血,力度适当,以不出血又能触及血管的震颤为佳。
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避免热敷。
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24小时以后可热敷,并涂擦喜疗妥软膏消肿。
如果内瘘处有硬结、淤血,可每日热敷,用喜疗妥软膏涂擦按摩,50%硫酸镁湿敷,每日2~3次,可用非热康普内瘘治疗仪照射。
5.妥善固定穿刺针及血路管,透析过程中穿刺侧肢体给予适当约束并保暖。
6.造瘘侧手臂不能受压,不能测血压、输液、静脉注射、抽血、戴手镯等。
7.对内瘘功能进行监测,每3个月对内瘘血管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健康指导1.让患者了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使患者在主观上重视,积极配合对内瘘的维护。
2.教会患者自我评估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每日进行3~4次,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3.造瘘侧手臂不能受压,避免测血压、输液、抽血,衣袖要宽松,不能配戴过紧饰物;睡觉时不要将造瘘侧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加强造瘘侧肢体的功能锻炼,透析间期适当活动造瘘侧手臂,可手握橡皮健身球进行锻练,可促进内瘘的成熟,预防内瘘血栓形成。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6例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患者,分析其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护理、穿刺护理及并发症护理措施。
结果:对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11例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的痛苦程度明显降低。
结论: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高医疗救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手段,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
1966年,Brescia和Cimino建立了动静脉内瘘,使血液透析变得安全且简单易行,使血管通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世纪。
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自体动静脉内瘘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将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自开展血液透析以来,有36例患者实施了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男19例,女17例。
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前臂内瘘13例,上臂内瘘17,其他部位6例。
1.2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宣教及护理1.2.1 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和家属都有一定程度的担心和焦虑,患者往往在心理上夸大手术的危险性和疼痛的程度,对预后持悲观态度。
作为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耐心向患者讲解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目的和意义,可以有效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增加患者的主动配合性。
1.2.2 术前宣教术前进行皮肤准备,保护好皮肤勿破损,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瘘肢皮肤,剪短指甲,以防术后发生感染。
还要对制作通路的血管状况及相应的检查进行评估,如外周血管脉搏、中央静脉插管史、外周动脉穿刺史,尤其是需要吻合的静脉走行、内径和通畅情况等,为保证内瘘制作成功提供依据。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研究进展探讨发布时间:2021-08-31T08:28:49.42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陆力溶[导读]陆力溶(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30700)摘要:动静脉内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外科手术,其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血管吻合小手术,具体为将手腕部位的动脉与邻近静脉进行缝合,使动脉血流入静脉中,形成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可以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保障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
自我护理能力具体是指进行自护活动或者自我照顾的能力,是护理系统中一个重要概念,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自我护理能力对其康复状况与生活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除了规律的在院内接受治疗以外,还需要良好的在家进行内瘘维护、血压测量以及饮食管理等护理干预,因此近些年在临床中除了良好进行病症护理干预以外还积极尝试采用护理指导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本文中就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现状、护理措施、影响因素以及测量工具进行综述,仅为临床动静脉内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和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延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研究进展血液透析治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90%透析治疗患者采用的方式为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开展,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是首要条件,将手腕皮下的动脉与静脉吻合,可明显降低血栓与感染的风险,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较大的影响,且具有风险小、手术费用低、使用方便的特征,相较于其它内瘘方式其还具有并发症发生率小的特征。
在诸多欧美国家临床血液透析治疗中均比较认可动静脉内瘘方式,我国在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动静脉内瘘成为血液透析治疗的首选方式,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还积极告知患者自护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在临床中积极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行为,提高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1]。
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主要的通路,可以说是患者们的“生命线”。
因此,如何使用和正确护理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透析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第一,观察好。
1、每天自我检查内瘘是否通畅至少3次,即早晨起床、晚上睡前,中午都要检查一次,自己对比一下震颤强弱、范围、血管杂音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或震颤减弱,就要去医院检查下是什么原因,是否有血栓形成。
第二、保护好。
1、禁止瘘侧肢体受压、提重物、戴手表;
2、禁止内瘘侧侧卧位,不要将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下面或枕头下面;
3、禁止在瘘侧肢体静脉注射、测血压、输液、防止发生静脉炎。
4、禁止穿紧袖口上衣;直立时内瘘侧肢体可自然弯曲放到腹部;平卧时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侧面,可在手掌下面
垫一枕头,使手部高于上臂,手术切口向上。
5、禁止长时间下垂;内瘘侧肢体注意保暖,不能使用凉水洗手,可以戴手套或护腕,护腕松隐适度,不能过紧压迫内瘘。
6、透析结束,,用小方纱压迫止血。
压迫力度以针眼不出血(以免出血及血栓形成),小方纱压迫30分钟后,轻轻揭开胶布,观察针眼是否出血,若无出血,去除方纱;仍有出血则继续压迫,直至针眼不再出血,以瘘口可触及震颤为宜。
7、腹泻、疼痛时保护内瘘,避免脱水过多,引起内瘘堵塞。
8、在家避免低血压、低血糖,如出现低血糖或低血压应立即把瘘侧上肢下垂,揉搓手或将手泡在温水里,避免内瘘堵塞。
9、瘘侧肢体适当活动,但要注意防止外伤;经常活动未造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
穿刺针眼愈合后可洗澡和从事日常活动,注意防止感染。
第三、止血好。
1、下机后用止血带局部压迫止血,局部压迫应包括:皮肤
穿刺点及血管的穿刺点,压迫力度为血液能通过,能摸到
血管震颤,又不出血为标准,一般压迫10分钟左右。
穿刺
针拔出,针眼用创可贴覆盖
2、压迫的同时还可以抬高肢体。
如果长时间不能止血,或
血液打湿消毒棉纱,在加压压迫的同时,到透析室重新包
扎,注意不能长时间压迫瘘口,以免内瘘血栓形成。
3、止血后,要观察3~5分钟左右,不出血了,内瘘震颤正常
后,再起床离开透析室。
第四、锻炼好。
1、内瘘术后一周到两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
况下,做一些健瘘操,如:用术侧手捏橡皮球或橡皮圈数
次,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每天热敷等,均有助于内
瘘成熟。
2、即使透析后内瘘血管已经形成,也要注意日常的持续锻
炼。
第五、清洁好。
1、平时保持手臂清洁。
不要太过于干燥,否则更易引起瘙
痒,秋冬天可以在透析第二天涂抹小的护肤品。
2、如果有涂药膏,在透析前一定要洗干净,或者透析前
不涂。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内瘘侧手臂的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每次透析前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内瘘侧的肢体。
第五、控制好。
1、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3%--5%
或每天不超过1公斤(体重增长过快,透析时容易
形成血栓或发生低血压,从而造成内瘘闭塞。
)
2、控制好血压、心律,过高的血压容易伤害血管,高
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血管钙化、抽烟等,尤其
是有人透析过程中推高糖、糖钙也会对血管造成伤
害。
第六、营养好。
1、透析合理的饮食是病友们透析充分,延长生命的关键,保证足够的营养,可以使血管新陈代谢正常,新旧细胞死亡生成的正常转换。
2、合理的饮食是血透患者保护肾功能,延长生命的关键,饮食原则:二高一低,补调结合,二高:高优质蛋白、高热量;一低:低磷;
“补”为日常服用适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C、E,叶酸片等;“调”即注意调节控制水分的摄入,日常注意钾磷等元素的摄入量,高钾引起的心率减慢,低血压,容易使
内瘘失效。
第七、出现问题处理好。
1、如果出血,立即按住针口10—15分钟,在24小时内先
用冰袋冷敷(注意冰袋不要放在瘘口的正上方),24小时后确认没再出血后可热敷职能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毛巾热敷在手臂上,禁止手臂直接浸入水中以防感染。
2、如果血管变硬、出现硬结,应加强锻炼,使内瘘血管充
盈;外涂“喜辽妥”软膏,涂于穿刺部位3-5cm处,并配合热敷及按摩,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按摩力度不宜过大,以手臂皮肤微微发红发热为宜)。
(喜疗妥能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加速血管内膜损伤后快速修复)
3、如果有肿胀淤青,外涂“喜辽妥”软膏,或将新鲜的马铃薯洗
净擦干,切成薄片,中央挖一小孔以避开穿刺针眼,将切片紧贴于穿刺部位皮肤,待干燥后随时更换,每日2次,每次30min。
(马铃薯中含有的龙葵素具有解痉消炎、减少渗出、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