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非线性回归分析(常见曲线及方程).docx

(完整word版)非线性回归分析(常见曲线及方程).docx

(完整word版)非线性回归分析(常见曲线及方程).docx
(完整word版)非线性回归分析(常见曲线及方程).docx

非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叫做一元回归分析;当研究的因果关

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叫做多元回归分析。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

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常线性

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遇到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手段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处理

两个现象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呈现某种非线性的曲线关系,如:双曲线、二次曲线、三

次曲线、幂函数曲线、指数函数曲线 (Gompertz) 、 S 型曲线 (Logistic) 对数曲线、指数曲线等,以这些变量之间的曲线相关关系,拟合相应的回归曲线,建立非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称为非线性回归分

常见非线性规划曲线

1.双曲线1

a b y x

2.二次曲线

3.三次曲线

4.幂函数曲线

5.指数函数曲线 (Gompertz)

6.倒指数曲线 y=a e b / x其中 a>0,

1

7.S 型曲线 (Logistic)y

a be x

8.对数曲线y=a+b log x,x>0

9.指数曲线 y=a e bx其中参数 a>0

1.回归:

(1)确定回归系数的命令

[beta , r ,J]=nlinfit(x,y,’model’,beta0)

(2)非线性回归命令: nlintool (x,y ,’model’, beta0 , alpha )

2.预测和预测误差估计:

[Y , DELTA]=nlpredci(’model’, x , beta , r , J)

求 nlinfit或 lintool所得的回归函数在x 处的预测值 Y 及预测值的显著性水平为1-alpha的置信区间 Y,DELTA.

例 2观测物体降落的距离s 与时间 t 的关系,得到数据如下表,求s

关于 t 的回归方程?2

a bt ct .

s

t(s)1/302/303/304/305/306/307/30

s(cm)11.8615.6720.6026.6933.7141.9351.13

t(s)8/309/3010/3011/3012/3013/3014/30

s(cm)61.4972.9085.4499.08113.77129.54146.48

解:

1. 对将要拟合的非线性模型y=a

e b/ x,建立 M 文件 volum.m如下:

function yhat=volum(beta,x)

yhat=beta(1)*exp(beta(2)./x);

2.输入数据:

x=2:16;

y=[6.42 8.20 9.58 9.5 9.7 10 9.93 9.99 10.49 10.59

10.60 10.80 10.60 10.90 10.76];

beta0=[8 2]';

3.求回归系数:

[beta,r ,J]=nlinfit(x',y','volum',beta0);

beta

1.0641

即得回归模型为:y11.6036e x

4.预测及作图:

[YY ,delta]=nlpredci('volum',x',beta,r ,J) ;

plot(x,y,'k+',x,YY ,'r')

2.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

曲线方程曲线图形变换公式变换后的线性函数

y= ax b y= ae bx

b

y=a

e x y= a b ln x c= ln a

v= ln x

u= ln y

c= ln a

u= ln y

c= ln a

v

1

x

u= ln y

v=ln x

u=y

u=c bv

u=c bv

u=c bv

u=a bv

曲线与方程练习题

曲线与方程 命题人:褚晓清 审核人:王焕功 一、选择题 1、方程(x 2+y 2-4) x +y +1=0的曲线形状是( ) 2、已知点P 是直线2x -y +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 (-1,2),Q 是线段PM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 |=|MQ |,则Q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2x +y +1=0 B .2x -y -5=0 C .2x -y -1=0 D .2x -y +5=0 3、已知命题“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是方程(,)0f x y =的解”是正确的,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在曲线C 上 B .方程(,)0f x y =是曲线 C 的方程 C .方程(,)0f x y =所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C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4、方程2(326)[log (2)3]0x y x y --+-=表示的图形经过点(0,1)A -,(2,3)B ,(2,0)C ,57(,)34 D -中的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2(2)0y +=表示的图形是 A .圆 B .两条直线 C .一个点 D .两个点 6、方程y =- A B C D

7、一条线段的长等于10,两端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M 在线段AB 上 且4AM MB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A .221664x y += B . 221664x y += C .22168x y += D .22168x y += 8、“点M 在曲线||y x =上”是“点M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已知(2,0)M -,(2,0)N ,则以MN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 222x y += B .224x y += C .222(2)x y x +=≠± D .224(2)x y x +=≠± 10、一动点C 在曲线221x y +=上移动时,它和定点B (3,0)连线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22(3)4x y ++= B .22(3)1x y -+= C .22(23)41x y -+= D .223()12 x y ++= 11、已知F 1,F 2分别为椭圆C :x 24+y 23 =1的左、右焦点,点P 为椭圆C 上的动点,则△PF 1F 2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 ) A.x 236+y 227=1(y ≠0) B.4x 29 +y 2=1(y ≠0) C.9x 24+3y 2=1(y ≠0) D .x 2+4y 23=1(y ≠0) 12、设圆C 与圆x 2+(y -3)2 =1外切,与直线y =0相切,则C 的圆心轨迹为( ) A .抛物线 B .双曲线 C .椭圆 D .圆 二、填空题 13、已知△ABC 的顶点B (0,0),C (5,0),AB 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14、曲线y =||0()y ax a +=∈R 的交点有______个. 15、已知两定点A (-2,0),B (1,0),如果动点P 满足|PA |=2|PB |,则点P 的 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完整word版)冒号的使用和举例.docx

标点符号应用举例: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之后或括之前的停,有提示下文或括上文的作用。例如:1.常我:“放学回来,你也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 懂得尊敬老人,照老人。” (小学《文》第五册《人》) 2.老牧人江希大叔老就喊起来:“我的雁又来啦!” (小学《文》第八册《女的信》) 3.??一走一听着伯父意味深的:在个世界上,金可 以到山珍海味,可以到金珠宝,就是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小学《文》第八册《苦柚》) 4.多少种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得以形容。 (小学《文》第十一册《林海》)例 1“ 常我”是提示,后面用冒号,冒号后面是“ ”的内容。 例 2“喊起来”是提示,后面用冒号,表示后面是“喊”的内容。 例3“ ”是提示,用冒号,后面是“ ”的内容。 例4 冒号用在提示(括)“多少种色呀”之后,后面是些色的品种。 提示后面用冒号,是冒号的主要用法,是小学段必掌握的。 【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的用法,在小学教材中比较少见。现在举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现代汉语》(下册 )和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上的例子作一叙述。 5.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大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 《现代汉语》 1985 年 12 月版 ) 6.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 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怀疑与学问》) 例5 先分项说三个人都走了,干什么去了呢 ?去拼搏进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去了;所以总 结语说:“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总结语前使用了冒号。 例6 先分项对学问家的“怀疑”进行举说,然后总结说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总结语前用了冒号。】 下面再介几种冒号的用法,些用法的基仍是提示性的。 一、注性的字眼后面加冒号。像“按”“注”等字。 例如: 7.者按:本届参《因工作》出心裁地提出 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因此,我邀了几位女性,她 就此表看法。 (摘自 1996 年 12 月 6 日《文》)8.注: ⑥ 秀媛:《关于教育价的几个理》,《中小学教育价》,

曲线和方程练习题

曲线和方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4·安徽高考文科·T3)抛物线2 14 y x = 的准线方程是( ) A. 1-=y B. 2-=y C. 1-=x D. 2-=x 【解题提示】 将抛物线化为标准形式即可得出。 【解析】选A 。22 144 y x x y = ?,所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y=-1. 2.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文科数学·T10)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文科数学·T10)设F 为抛物线C:y 2=3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 于A,B 两点,则 AB = ( ) A. B.6 C.12 D. 【解题提示】画出图形,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解. 【解析】选C.设AF=2m,BF=2n,F 3,04?? ??? .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和直角三角形知识可得, 2m=2· 34·34n,解得m=32 ),n=3 2 所以m+n=6. AB=AF+BF=2m+2n=12.故选C. 3.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理科数学·T10)设F 为抛物线C:y 2=3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 于A,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OAB 的面积为( ) A. 4 B. 8 C. 6332 D. 9 4 【解题提示】将三角形OAB 的面积通过焦点“一分为二”,设出AF,BF,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得面积. 【解析】选D.设点A,B 分别在第一和第四象限,AF=2m,BF=2n,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和直角三角形知识可 得,2m=2· 34+m,2n=2·34-n,解得m=32 (2+),n=3 2 (2-),所以m+n=6.所以S △OAB =1324?·(m+n)=94 .故选D. 4. (2014·四川高考理科·T10)已知F 为抛物线x y =2 的焦点,点A ,B 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x 轴的两 侧,2OA OB ?=u u u r u u u r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ABO ?与AFO ?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 ) A. 2 B.3 C. 8 【解题提示】

曲线与方程(基础+复习+习题+练习)

标准文档 课题:曲线与方程 考纲要求:.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教材复习 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 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方程????21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 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图形). 2.两曲线的交点 ????CCC,C?yF00Fxx,y,?,则曲线的交点坐标的方程为,曲线的方程为设曲线 122121C,C . 即为方程组的实数解,若此方程组无解,则两曲线21 3.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yxP,P所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③列式:列出动点x,y 的方程满足的关系式;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式,并化简;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4.求轨迹方程常用方法?????y0x1,Fy,x;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之间的关系??2定义法:先根据定义得出动点的轨迹的类别,再由待定系数法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的方程.先根据所求曲线类型设出相应曲线的方 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 ??????4y,QyxPx,代入法(相关点法)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动点依赖于另一动点00??x,yx,y yxQ,yx,带入已知曲线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的代数式表示,再将000000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yx5P,x,y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参数法:当动点的坐标x,y 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可考虑将. 5.对于中点弦问题,常用“点差法”:其步骤为:设点,代入,作差,整理. 基本知识方法 1.掌握“方程与曲线”的充要关系; 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轨迹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直接法和交轨.. 要注意“查漏补缺,剔除多余”法、向量法典例分析: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讲义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讲义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圆锥曲线与方程”部分的要求: (1) 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④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⑤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第一课时 椭 圆 一、基础知识填空: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 1 ,F 2的距离的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__ , 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______. 2.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0b a (1 b y a x 22 22>>=+的中心在______,焦点在_______轴上, 焦点的坐标分别是是F 1 ______,F 2 ______; 椭圆)0b a (1 b x a y 22 22>>=+的中心在______,焦点在_______轴上,焦点的坐标 分别是F 1 _______,F 2 ______. 3.几个概念: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叫作椭圆的______.a 和b 分别叫做椭圆的______长和______长。 椭圆的焦距是_________. a,b,c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椭圆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记作e=_____,e 的范围是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例1.(2006全国Ⅱ卷文、理)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x 23 +y 2 =1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 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 (A )2 3 (B )6 (C )4 3 (D )12 例2.(2007全国Ⅱ文)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3 1 (B) 3 3 (C) 2 1 (D) 2 3 例3.(2005全国卷III 文、理)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若△F 1PF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2 D 1 例4.(2007重庆文)已知以F 1(-2,0),F 2(2,0)为焦点的椭圆与直线04y 3=++x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椭圆的长轴长为( ) (A )23 (B )62 (C )72 (D )24 三、基础训练: 1.(2007安徽文)椭圆142 2 =+y x 的离心率为( ) (A ) 23 (B )4 3 (C ) 22 (D )3 2 2.(2005春招北京理)设0≠abc ,“0>ac ”是“曲线c by ax =+2 2为椭圆”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2004福建文、理)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 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

(完整word版)Word图文混排教案.docx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 性质:公共基础课 《Word 图文混排——电子板报我来做》 教案 单位:陕西省明德职业中专 姓名:张娜

Word图文混排 ——电子板报我来做 授课专业及年级 9级各班。 授课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傅连仲,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利用 Word 操作修饰文档的意义;使学 生熟练掌握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 教具准备 纸、彩笔、打印机、多媒体机房。 教学重点 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利用修饰文档的各种操 行实际应用。 求助授课时间 4课时 教室布置 见右图 西 展 示 南北区 作进黑板投影 中控 东

通过课前组织,使课前组织 学生了解本次课1、组织学生分组,选出组长; 学习内容,对学生2、要求学生复习已学知识,预习本次课内容; 潜移默化的进行3、提供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资料,感召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教育,为4、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继续收集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并制作电子板报做利用资料设计小板报样稿。 好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 180 分钟) 通过一篇《唐三一、新课导入( 5 分钟) 彩》的原文和修饰 过的例文对比,使 学生了解修饰文 档的意义,引出本 次课内容—— Word 修饰文档 (电子板报我来 做)。【原文】 1、共享原文给学生; 2、布置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分析问(1)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如何将原文 【例文】 题、思考解决问修饰为例文效果? 题。(2)有哪些操作是没有学习的操作,小组讨论学习。 (3)记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分组学习( 25 分钟) 1、学生根据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点: (1)艺术字操作 掌握学习方法比①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艺术字 掌握知识更重要。 ②编辑艺术字: A、在艺术字工具栏中编辑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 程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一、课程目标 在必修阶段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2.1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曲线及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求法;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并初步学会通过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曲线方程的学习,可培养我们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曲线与方程概念的学习,可培养我们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例1、(1)求和定圆x2+y2=R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 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 即x2+y2=4R2或x2+y2=0. 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 对(2)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 则OM⊥AM. ∵k OM·k AM=-1, 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曲线与方程

第8讲 曲线与方程 一、选择题 1.若点P 到直线x =-1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析 依题意,点P 到直线x =-2的距离等于它到点(2,0)的距离,故点P 的轨迹是抛物线. 答案 D 2. 动点P (x ,y )满足5x -1 2 y -2 2 =|3x +4y -11|,则点P 的轨迹 是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直线 解析 设定点F (1,2),定直线l :3x +4y -11=0,则|PF |= x -1 2 y -2 2 ,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3x +4y -11| 5 . 由已知得|PF | d =1,但注意到点F (1,2)恰在直线l 上,所以点P 的轨迹是直 线.选D. 答案 D 3.设圆(x +1)2+y 2=25的圆心为C ,A (1,0)是圆内一定点,Q 为圆周上任一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的连线交于点M ,则M 的轨迹方程为 ( ). A.4x 221-4y 2 25=1 B.4x 221+4y 2 25=1 C.4x 225-4y 2 21 =1 D.4x 225+4y 2 21 =1 解析 M 为AQ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AM |=|MQ |,∴|MC |+|MA |=|MC |+|MQ |=|CQ |=5,故M 的轨迹为椭圆,∴

a =52,c =1,则 b 2=a 2- c 2=214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4x 225+4y 2 21=1. 答案 D 4.在△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 ? ???- a 2,0,C ? ????a 2,0且满足条件 sin C -sin B =1 2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是( ) A.16x 2 a 2-16y 2 15a 2=1(y ≠0) B.16y 2a 2-16x 2 3a 2=1(x ≠0) C.16x 2a 2-16y 2 15a 2=1(y ≠0)的左支 D.16x 2a 2-16y 2 3a 2=1(y ≠0)的右支 解析:sin C -sin B =1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AB |-|AC |=12|BC |=12a (定值). ∴A 点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其中实半轴长为a 4,焦距为 |BC |=a . ∴虚半轴长为? ????a 22-? ?? ??a 42 =34a ,由双曲线标准方程得动点A 的轨迹方程 为16x 2 a 2-16y 2 3a 2=1(y ≠0)的右支. 答案:D 5.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BC 上,AE =BF =3 7 .动点 P 从E 出发沿直线向F 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 第一次碰到E 时,P 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 A .16 B .14 C .12 D .10 解析 当E 、F 分别为AB 、BC 中点时,显然碰撞的结果为4,当E 、F 分别为

高中数学曲线与方程经典考点例题及其讲解

曲线与方程 考纲解读 1.利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辨认曲线;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基础梳理]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作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作方程的曲线. 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坐标系,用(x ,y )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f (x ,y )=0,并化简; (4)查漏补缺. [三基自测] 1.到点F (0,4)的距离比到直线y =-5的距离小1的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A .y =16x 2 B .y =-16x 2 C .x 2=16y D .x 2=-16y 答案:C 2.在△ABC 中,A (0,3),B (-2,0),C (2,0),则中线AO (O 为原点)所在的方程为________. 答案:x =0(0≤y ≤3) 3.已知方程ax 2+by 2=2的曲线经过点A ????-5 4,0和B (1,1),则曲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1625x 2+9 25 y 2=1 4.已知A (-5,0),B (5,0),则满足k AC ·k BC =-1的点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答案:x 2+y 2=25(去掉A 、B 两点) 考点一 坐标法(直接法)求解曲线方程|模型突破 [例1] (2018·成都模拟)动点P 与两定点A (a,0),B (-a,0)连线的斜率的乘积为k ,试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讨论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析] 设点P (x ,y ),则k AP = y x -a ,k BP =y x +a . 由题意得y x -a ·y x +a =k ,即kx 2-y 2=ka 2.

圆锥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详细

椭圆 1、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2121F F a PF PF >=+ ,这个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若)(2121 F F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为线段21F F ;若)(2121F F PF PF <+,则动点P 的 轨迹无图形. 2、椭圆的标准方程 1).当焦点在x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其中222b a c -=; 2).当焦点在y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x a y )0(>>b a ,其中222b a c -=;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 >b >0,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②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 221x y m n += 或者 mx 2+ny 2=1 。 3、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简单几何性质 (1)对称性:对于椭圆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是以x 轴、y 轴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并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 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2)围:椭圆上所有的点都位于直线a x ±=和b y ±=所围成的矩形,所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a x ≤,b y ≤。 (3)顶点:①椭圆的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②椭圆 122 22=+b y a x )0(>>b a 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即为椭圆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0,(1a A -,)0,(2a A ,),0(1b B -,),0(2b B 。 ③线段21A A ,21B 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a A A 221=,b B B 221=。 a 和 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①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度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用e 表示,记作a c a c e == 22。②因为)0(>>c a ,所以e 的取值围是)10(<>),且已知椭 圆的准线方程为2 a x c =±,试推导出下列式子:(提示:用三角 函数假设P 点的坐标e PM PF PM PF == 2 21 1

曲线与方程word版

8.10 曲线与方程 一、选择题 1.方程|x |-1= 1-(y -1)2 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一个圆 B .两个圆 C .半个圆 D .两个半圆 解析:|x |-1= 1-(y -1)2 ?????? |x |-1≥01-(y -1)2≥0 (|x |-1)2=1-(y -1)2 ? ? ???? |x |-1≥0 (|x |-1)2=1-(y -1)2 ?????? x ≥1或x ≤-1(|x |-1)2+(y -1)2 =1?????? x ≥1(x -1)2+(y -1)2 =1 或????? x ≤-1,(x +1)2+(y -1)2 =1. 则方程|x |-1=1-(y -1)2 所表示的曲线如图所示. 答案:D 2.如图所示,已知两点A (-2,0)、B (1,0),动点P 不在x 轴上,且满足 ∠APO =∠BPO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2 +y 2 =4(y ≠0) B .(x +1)2 +y 2 =1(y ≠0) C .(x -2)2 +y 2 =4(y ≠0) D .(x -1)2 +y 2 =1(y ≠0) 解析:由∠APO =∠BPO ,设P 点坐标为(x ,y ), 则|PA |∶|PB |=|AO |∶|BO |=2,即|PA |=2|PB |, ∴ (x +2)2 +y 2 =2 (x -1)2 +y 2 整理得(x -2)2 +y 2 =4,且y ≠0. 答案:C 3.与圆x 2 +y 2-4x =0外切,又与y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A .y 2 =8x B .y 2 =8x (x >0)和y =0 C .y 2 =8x (x >0) D .y 2 =8x (x >0)和y =0(x <0) 解析:如图,设与y 轴相切且与圆C :x 2 +y 2 -4x =0外切的圆心为P (x ,y ),半径为r , 则(x -2)2+y 2=|x |+2,若x >0,则y 2 =8x ;若x <0,则y =0. 答案:D 4.如图,设圆(x +1)2 +y 2 =25的圆心为C ,A (1,0)是圆内一定点,Q 为圆周上任一点,线段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一、课程目标 在必修阶段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四、课时分配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 曲线与方程约1课时 2.2 椭圆约2课时 2.3 双曲线约2课时 2.4 抛物线约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2.1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曲线及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求法;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并初步学会通过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曲线方程的学习,可培养我们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曲线与方程概念的学习,可培养我们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2+y2=R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 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 即x2+y2=4R2或x2+y2=0. 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 对(2)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 则OM⊥AM. ∵k OM·k AM=-1, 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 2.定义法 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 直平分线l交半径OQ于点P(见图2-45),当Q点在圆周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

word-操作练习题步骤

二级MS Office答案详解(操作题) 第1套上机操作试题 第一部分:字处理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档。某高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场定位和职业准备,提高就业能力,该校学工处将于2013年4月29日(星期五)19:30-21:30在校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题为“领慧讲堂——大学生人生规划”就业讲座,特别邀请资深媒体人、著名艺术评论家赵蕈先生担任演讲嘉宾。 请根据上述活动的描述,利用Microsoft Word制作一份宣传海报(宣传海报的参考样式请参考“Word-海报参考样式.docx”文件),要求如下: 1、调整文档版面,要求页面高度35厘米,页面宽度27厘米,页边距(上、下)为5厘米,页边距(左、右)为3厘米,并将考生文件夹下的图片“Word-海报背景图片.jpg”设置为海报背景。 重点提示:设置时注意高度与宽度的位置 【解析】 1)启动“Word.docx”文件。 2)页面设置:双击标尺→页边距:上下5cm,左右3cm→纸张:高度35cm,宽度27cm→确定。(注意:纸张的高度在下,宽度在上) 3)页面布局:页面颜色→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选择“Word-海报背景图片.jpg” →插入。(注意:考试软件上有图片的文件位置路径) 2、根据“Word-海报参考样式.docx”文件,调整海报内容文字的字号、字体和颜色。【解析】 1)“领慧讲堂”就业讲座:微软雅黑、62号、加粗、红色。 2)“报告题目:”至“报告地点:”:黑体、小初、加粗、深蓝(标准色:深蓝)。 3)“大学生人生规划”至“校国际会议中心”:黑体、小初、加粗、白色。 4)“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华文行楷、67号字体、加粗、白色。 5)“主办:校学工处”:黑体、34号、加粗、右对齐。 主办:深蓝校学工处:白色 6)“领会讲堂”就业讲座之大学生人生规划:微软雅黑、加粗、19号、红色、居中。 7)“活动细则”:微软雅黑、加粗、25号、红色。 8)“日程安排”、“报名流程”、“报告人介绍”:微软雅黑、小四、加粗、深蓝。 3、根据页面布局需要,调整海报内容中“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日期”、“报告时

圆锥曲线与方程基础题

圆锥曲线与方程基础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1.已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7,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A.x2=-28y B.y2=28x C.y2=-28x D.x2=28y 2.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的右焦点为F(1,0),离心率等于,则C的方程是( ) A.+=1 B.+=1 C.+=1 D.+=1 3.双曲线x2-=1的离心率大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m> B.m≥1 C.m>1 D.m>2 4.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x,它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2=24x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1 B.-=1 C.-=1 D.-=1 5.在y=2x2上有一点P,它到A(1,3)的距离与它到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的坐标是( ) A.(-2,1) B.(1,2) C.(2,1) D.(-1,2) 6.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焦点在y轴上,抛物线上点 M(m,-2)到焦点的距离为4,则m的值为( ) A.4或-4 B.-2 C.4 D.2或-2

7.已知F1(-1,0),F2(1,0)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过F2且垂直x轴的直线交C于A,B两点,且|AB|=3,则C的方程为( ) A.+y2=1 B.+=1 C.+=1 D.+=1 8.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y2=8x上,且动圆恒与直线x+2=0相切,则动圆必过点( ) A.(4,0) B.(2,0) C.(0,2) D.(0,-2) 9.椭圆+=1(a>b>0)上任意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d1,d2,焦距为2c,若d1,2c,d2成等差数列,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0.已知F是抛物线y=x2的焦点,P是该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线段PF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x2=y-B.x2=2y- C.x2=2y-1 D.x2=2y-2 11.若双曲线-=1(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则b等于 ________. 12.若中心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的椭圆经过点(4,0),离心率为,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13.设F1和F2是双曲线-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1PF2=90°,则△F1PF2的面积为________.14.(10分)已知抛物线y2=6x,过点P(4,1)引一条弦P1P2使它恰好被点P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及|P1P2|.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 一、曲线的方程 求曲线的方程(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建、设、限、代、化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M x y 及其他的点; ③找出满足限制条件的等式; ④将点的坐标代入等式; ⑤化简方程,并验证(查漏除杂)。 二、椭圆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 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12222MF MF a a c +=> 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1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即21||||2MF MF a +=(212||a F F >) 第二定义 到一定点的距离和到一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即 (01)MF e e d =<< 范围 a x a -≤≤且 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长轴的长2a = 短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3、设M 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 到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 2 F F e d d M M ==。 常考类型 类型一:椭圆的基本量 1.指出椭圆36492 2 =+y x 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变式1】椭圆 116 252 2=+y x 上一点P 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________ 【变式2】椭圆 125 162 2=+y x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21F F 、,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1ABF ?的周长1ABF C ?=___________. 【变式3】已知椭圆的方程为11622 2=+m y x ,焦点在x 轴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原创专题卷:《圆锥曲线与方程》

原创理科数学专题卷 专题 圆锥曲线与方程 考点40:椭圆及其性质(1-5题,13,14题) 考点41:双曲线及其性质(6-10题,15题) 考点42:抛物线及其性质(11,12题) 考点4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7-22题) 考点44: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16题,17-22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来源】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学期统一模拟考试 考点40 易 椭圆E 的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其短轴上的两个顶点和两个焦点恰为边长是2的正方形的顶点,则椭圆E 的标准方程为( ) A. 2212x += B. 22 12x y += C. 22142x y += D. 22142y x += 2.【2017课标3,理10】 考点40 易 已知椭圆C :22 2 21x y a b +=,(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且以线段A 1A 2为直径的 圆与直线20bx ay ab -+=相切,则C 的离心率为( ) A . B . C . D .13 3.【来源】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月考 考点40 中难 已知椭圆 2 21(0)1 x y m m +=>+的两个焦点是12,F F , E 是直线2y x =+与椭圆的一个公共点,当12EF EF +取得最小值时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2 3 4.【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17第三次高考模拟 考点40 难 如图, 12,A A 为椭圆22 195 x y +=长轴的左、右端点, O 为坐标原点, ,,S Q T 为椭圆上不同于12,A A 的三点,直线12,,,QA QA OS OT 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OPQR ,则

word域的应用和详解.docx

Word域的应用和详解 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 https://www.doczj.com/doc/7f207452.html,/100bd/blog/item/139a263997b166f9b311c7a2.html 本文主要内容:域基础通用域开关表格操作符和函数编号域 ■第一章域基础 一、域的作用 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系列,其方便和自动化程度是其他任何文字处理软件所望尘莫及的。究其原因,其一,微软有强大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队伍。其二,Word与其本公司的操作系统 Windows的密切结合。微软至今也没有公布Windows 操作系统和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源代码,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其三,在 Word 中引入了域和宏,将某些特殊的处理方法用函数或编程的的形式交给用户,大大提高了文字处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自动化程度。 由于域和宏的引入,Word 文档易受病毒的攻击。此外,要灵活使用域和宏,要求用户学习一定的编程基础知识。一提到编程,有的人就感到头痛。其实,Word 中的域和宏所包含的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也是比较容易学会的。 域相当于文档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数据或邮件合并文档中套用信函、标签的占位符。 通过域,可以调用宏命令;也可以通过宏的语句在文档中插入域。 现在我们通过举例来简单了解一下Word 中的域能干些什么: 1. 给段落自动编号,如:1. 2. 3. ,一、二、三、,1.1.1,1.1.2,等等。 2. 插入用常规方法无法实现的字符,如: 3. 自动生存索引和目录。 4. 表格和数学公式的计算。 5. 插入超级链接,可以从文档的此处跳转至其他位置,或打开其他文件。 6. 生成同本书形式相同的页眉或页脚。 Word 中共有 70 个域,每个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二、在文档中插入域 最常用的域有 Page 域(在添加页码时插入)和 Date 域(在单击“插入”菜单中的“日期和时间”命令并且选中“自动更新”复选框时插入)。 当使用“插入”菜单中的“索引和目录”命令创建索引及目录时,将自动插入域。也可以使用域自动插入作者或文件名等文档信息、执行计算、链接或交叉引用其他文档或项目、执行其他的指定任务,等等。 域代码位于花括号({})中。要显示域代码的结果(如计算的结果)并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