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1
- 格式:doc
- 大小:247.17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刘毅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
并能利用这个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猜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培养其探索创新的精神,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的探索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的探索。
【温固知新】1、两个三角形只具备1个元素,即一组边或一组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可通过画图举例说明)2、两个三角形具备2个元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在每种情况下,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可通过画图举例说明)3、两个三角形具备3个元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在每种情况下,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可通过画图举例说明)[总结]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个元素对应相等才能全等?一批时间. 二批时间教师评价家长签字尝试练习:1、课本中的“做一做”P13,图1-5(1)任意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同学们剪得的三角形全等吗?(2)从新剪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全班同学剪下的都全等,说说你的方法。
2、课本中的“猜想、测量、验证”P13,图1-6说说哪些图形是全等的,并通过测量来验证你的结论。
3、操做:画△ABC,使得BC=3cm ,AC =2cm ,∠C=60°.(请你把画出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4、边角边的判定方法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
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 在△ABC 与△DEF 中,BC EF C F AC DF =∠=∠=∴△ABC ≌△DEF (SAS )【变式训练】(1)如图,AB=AD ,∠BAC=∠DAC , 问题1:△ABC 和△ADC 全等吗?问题2:它们已经有了哪些元素对应相等? 问题3:还缺什么条件?(2)如图,AB=AD ,AC 平分∠BAD ,你还能说明 △ABC ≌△ADC 吗?(3) 如果把第(1)题图拉开,成如图所示形状, 若要使得它们全等,还需要什么条件?(4)如图,AB=AE ,∠BAD=∠EAC , AC=AD 。
桃 源 县 漆 河 镇 中 学 教 师 电 子 教 案NO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 题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 1、已知斜边和直角边会作直角三角形;2、熟练掌握“斜边、直角边公理”,以及 熟练地利用这个公理和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熟练使用“分析综合法”探求解题思路.过 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读题、识图能力,提高学生观察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通过对一般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比较,初步感受普遍性与特殊性 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教 学 重 点 “斜边、直角边公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 学 难 点 数学语言的正确表达. 教 具 准 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1.说出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依据,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判断:如图,具有下列条件的Rt △ABC 与Rt △A ′B ′C ′(其中∠C =∠C ′=Rt ∠)是否全等,在( )里填写理由;如果不全等,在( )里打“×”:(1)AC =A ′C ′,∠A =A ′( )(2)AC =A ′C ′,BC =B ′C ( )(3)AB =A ′B ′,∠B =∠B ′( )(4)∠A =∠A ′,∠B =∠B ′( )(5)AC =A ′C ′,AB =A ′B ′( )3.问题:有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实验操作,探究结论例1.如图,已知线段a 、c (a c ).画一个Rt △ABC ,使∠C =90°,一直角边CB =a ,斜边AB =c . a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回答讨论归纳BA ABC C c桃 源 县 漆 河 镇 中 学 教 师 电 子 教 案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三)揭示课题,理解公理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公理: 斜边、直角边公理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公理”或“HL ”)2.注意:(1)“HL ”公理是仅适用于Rt △的特殊方法。
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会利用基本事实:“边角边”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基本事实“边角边”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3.经历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如图,△ABC≌△DEF,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小明想判别△ABC与△DEF是否全等,他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小红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元素固然可以,但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呢?
设计思路:温故知新,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
二、讨论交流
1.当两个三角形的1对边或角相等时,它们全等吗?
2.当两个三角形的2对边或角分别相等时,它们全等吗?
3.当两个三角形有3对边或角分别相等时,它们全等吗?
设计思路: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渗透由简到繁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分类思想、举反例的方法.
三、探索活动一
如图,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剪一个直角三角形,
怎样剪才能使剪下的所有直角三角形都能够重合?二次备课
A
B C
D
E
F
(1)任意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同学们得到的三角形都能够重合吗?
(2)重新利用这张长方形剪一个直角三角形,要使得全班同学剪下的都能够重合,你有什么办法?
(3)剪下直角三角形,验证是否能够重合,并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索活动二
如图,△ABC 与△DEF 、△MNP 能完全重合吗?
(1)直觉猜想哪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
(2)再用工具测量,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探索活动三
按下列作法,用直尺和圆规作△ABC ,使∠A =∠α,AB =a ,AC =b
. 作法:1.作∠MAN =∠α.
2.在射线AM 、AN 上分别作线段AB =a ,AC =b .
3.连接BC .
△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图形:你作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三角形能完全
重合吗?
四、提炼归纳
通过上面几个活动你对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看法?试用语言叙述你的看法.
基本事实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几何语言:∵在△ABC 和△DEF 中,
AB =DE ,
∠B =∠E ,
BC =EF ,
二次备课 45︒31.5C B A 60︒3
D
E 1.5P
45︒3 1.5M N 二次备课
∴△ABC ≌△DEF (SAS ).
五、例题教学 例1 如图,AB =AD ,∠BAC =∠DAC .
求证:△ABC ≌△ADC
环节一、分析: (1)要证明△ABC ≌△ADC ,已具备了哪些条件?
(2)还缺什么条件?
(3)获得所缺条件的依据是什么?
环节二、证明:
(教师板书规范解题过程.)
环节三、变式拓展:
(1)DC =BC 吗?
(2)CA 平分∠DCB 吗?
(3)本例包含哪一种图形变换?
六、应用拓展
如图线段AB 是一个池塘的长度,现在想测量这个池塘的长度,在水上测量不方便,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较方便地把池塘的长度测量出来吗?想想看.
七、小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说出来告诉大家.
八、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A B
C D E F
C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