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硝酸一轮复习课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97.91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前预习导学案氨、硫酸和硝酸(共4课时)氨气(第1课时)重点: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预习内容】:【主干知识梳理】一、氨1.氨的合成将游离态的氨转变为氨的化合物叫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合成氨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物理性质探究:喷泉实验: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圆底烧瓶,形成,烧瓶内液体呈色。
实验结论:氨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性。
3.氨的化学性质:②NH3与酸的反应:NH3与HCl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HCl气体或NH3的检验)。
NH3与H2SO4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的催化氧化: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考点分组讨论交流】考向1(1)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 .NH 3(H 2O 含石蕊) 蓝色喷泉B .HCl (H 2O 含石蕊) 红色喷泉C .C1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D .CO 2(NaOH 溶液) 无色喷泉(2) 下列物质中能用来干燥NH 3的是A .浓硫酸B .碱石灰C .AlCl 3溶液 D .食盐水铵盐(第2课时)一.铵盐的性质:(1)铵盐都 溶于水。
(2)铵盐的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例如:NH 4HCO3NH 4Cl(3)铵盐与碱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放出氨气NH 4NO 3+NaOH ===二、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和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
例如:。
②收集:向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使收集到的NH3尽量纯净)。
【考点分组讨论交流】考向1 氨气、铵盐的性质(1)氨气干燥:只能用碱石灰干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为什么?(2)为什么不用NH4Cl溶液或Ca(OH)2溶液制NH3?..(3)能否用加热NH4HCO3或加热NH4Cl固体方法制备NH3?为什么?.考向2 铵盐的性质(1)NH4HCO3是常用的氮肥,仓库贮存NH4HCO3时应密封包装并存放在阴凉处,原因是? 加热NH4HCO3到120℃以上,分解生成气态物质有几种?【过关训练】1.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了氨气()A.很易液化B.比空气轻C.极易溶于水D.能跟水反应2.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A.H2B.NH3C.O2D.NO3.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N2和H2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NH3 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取NOC.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氨4.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B.氨水呈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反应NH3+H+=NH4+5.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A.易溶于水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C.都是晶体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6.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实验室里制取氨的是()A.在烧瓶中将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水调成泥状后加热B.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C.将烧瓶中的浓氨水加热D.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入装有生石灰的烧瓶中7.任何氨盐都具有的性质是 ( )A.都易溶于水 B.加热都放出氨气C.只有与碱作用才产生氨气 D.都不能与其他盐反应8.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高一化学HX1201020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三课时:《硝酸》导学案撰稿人: 审核:编写日期:2013年元月班级组名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硝酸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2。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重点难点】掌握硝酸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学法指导】阅读法、归纳法、对比法【知识链接】写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方程式【学习过程】一、硝酸1、物理性质:思考:久置的浓HNO3发黄,为什么呈黄色?2、化学性质(1)硝酸的酸性硝酸是一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1)与指示剂作用:稀HN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2)与碱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弱酸盐反应:如HNO3+Na2CO3(2).浓HNO3的不稳定性:实验室用什么试剂瓶保存浓HNO3?(3)浓HNO3的强氧化性。
(1)实验:实验前,准备好与试管配套的、事先已系上塑料袋的、带导管的胶塞。
实验时,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浓、稀硝酸后,立即塞上上述已准备好的胶塞(如右图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与浓、稀硝酸反应的现象,生成的气体进入塑料袋.反应现象1)铜片与浓硝酸Cu片:溶液颜色:气体颜色:反应剧烈程度:剧烈触摸容器外壁:很热2)铜片与稀硝酸Cu片:溶液颜色:气体颜色:反应剧烈程度:触摸容器外壁:温热写出Cu与浓、稀硝酸分别反应的方程式:思考:①在Cu与浓HNO3的反应中,体现强氧化性的微粒是什么?②将化学反应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③HNO3所起的作用有哪些?注意:常温下铁铝遇浓HNO3钝化,加热时才能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1)将Cu插入盛有NaNO3溶液的小试管,观察现象。
(2)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稀H2SO4,观察现象。
(3)你能从上述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3).与非金属的反应浓HNO 3与C 的反应的方程式为:王水是 和 按体积比 组成的混合物,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小结:NO 3在酸性条件下才体现强氧化性,无论是浓HNO 3还是稀HNO 3都能与Cu 反应都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的导学案备课人:杨红丽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让学生知道硝酸的物理性质,保存方法及用途;2.通过讲解,让学生运用硝酸的特性;.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课前预习1.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作用:(2)与活泼金属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碱反应应,(5)与盐反应2.硝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硝酸是色、挥发、刺激性气味的。
课中学习(一)硝酸的特性1.挥发性2.不稳定性3.强氧化性【分组实验】教材实验改进实验步骤:(1)用针筒做实验器材,预先在其中放入金属单质,吸入硝酸后用活塞排尽空气;(2) 反应一段时间后,向后拉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
(1)与金属单质反应① Fe与稀HNO3反应♦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②Cu与稀HNO3反应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③Cu与稀HNO3反应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以C为例)化学反应方程式:(3)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或离子发生反应(4)钝化定义:条件:(5)与紫色石蕊试纸稀硝酸遇石蕊试液变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后。
(二)硝酸的用途课中练习1.下列各项分别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用字母填写)A.强氧化性B.不稳定性C.酸性D.挥发性(1)浓氨水与浓硝酸相互靠近产生白烟。
()(2)浓硝酸要放在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
()(3)浓硝酸与灼热的木炭反应。
()(4)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
()(5)铜与浓硝酸反应。
()2.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3.为了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A.稀硝酸B.浓硝酸C.浓硫酸D.浓盐酸4.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Cu可以溶解在稀硝酸中并生成H2B.浓HNO3不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元素得电子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5.将相同质量的两块铜片分别和浓硝酸、稀硝酸(两者均过量)反应,下列叙述的是()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B.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6.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1)开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2021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试卷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总分值 10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 6 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12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0、ΔS>0 的反响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B.NH4HCO3(s)===NH3(g)+H2O(g)+CO2(g)ΔH=+185.57 kJ/mol 该反响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原因是在该条件下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响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响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2.反响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响速率为0.04 mol/(L•s),那么这段时间为A.0.1 s B.2.5 s C.5 s D.10 s3.NO 2中存在以下平衡:2NO2(g) N2O4(g) ΔH<0。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以下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A.温度130 ℃,压强3.03×105 Pa B.温度25 ℃,压强1.01×105 PaC.温度130 ℃,压强5.05×104 Pa D.温度0 ℃,压强5.05×104 Pa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响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到达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了B.物质A 的转化率增大了C.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5.以下关于化学反响限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响的限度B.当某反响在一定条件下到达反响限度时即到达了化学平衡状态C.当某反响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该反响一定到达了反响限度D.当某反响到达限度时,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6.可以证明可逆反响N2+3H22NH3已到达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 个H-H 键断裂;②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 个N—H 键断裂;③其他条件不变时,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氨 气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氢气的正反响速率为 0.6 mol/(L•min),氨气的逆反响速率为 0.4 mol/(L•min)A .②③⑥B .①③④⑤⑥C .②③④⑤⑦D .①④⑥⑦二、不定项选择〔此题包括 8 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4 分,共 32 分〕7.100 mL 6mol/L 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响,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响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响物中参加适量的A 、碳酸钠B 、水C 、硫酸钾溶液D 、烧碱溶液8.X 、Y 、Z 三种气体,取 X 和 Y 按 1∶1 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响:X +2Y 2Z ,到达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响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 3∶2,那么 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33%B .40%C .50%D .65%9.在一密闭容器中参加 A 、B 、C 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 t 1~t 4 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A .在 t 3 时刻反响已经停止 B .在 t 2~t 3 内A 的平均反响速率为:[1/(t 3-t 2)]mol/(L•s) C .A 的转化率比 B 的转化率高 D .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响为:2A +B 2C10.在一定条件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响:2NO 2(g) O 2(g)+2NO(g) ΔH >0,到达平衡时,当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 X ,Y 随 X 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A .当 X 表示温度时,Y 表示 NO 2 的物质的量B .当 X 表示压强时,Y 表示 NO 2 的转化率C .当 X 表示反响时间时,Y 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 .当 X 表示 NO 2 的物质的量时,Y 表示 O 2 的物质的量11.对可逆反响 2A(s)+3B(g)C(g)+2D(g) ΔH <0,在一定条件下到达平衡,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增加 A 的量,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2测定时刻/s t 1 t 2 t 3 t 4 c(A)/(mol/L) 6 3 2 2 c(B)/(mol/L) 5 3.5 33 c(C)/(mol/L) 1 2.5 33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响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 的浓度,v(正)>v(逆)⑤参加催化剂,B 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C.③D.④⑤12.可逆反响:3A(g) 3B(?)+C(?)(Δ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B 和C 可能都是固体B.B 和C 一定都是气体C.假设C 为固体,那么B 一定是气体D.B 和C 可能都是气体13.以下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Fe(SCN)3溶液中参加固体KSCN 后颜色变深B.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响,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 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14.参照反响Br+H2―→HBr+H 的能量对反响历程的示意图,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正反响为吸热反响B.参加催化剂,该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减少C.正反响为放热反响D.参加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响速率,降低逆反响速率3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三、非选择题(此题包括 6 个小题)15、(3 分)反响 A +3B=2C +2D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响速率分别为:① v (A)=0.15mol/〔L ·S 〕② v (B)=0.6mol/〔L ·S 〕 ③ v (C)=0.4mol/〔L ·S 〕④ v (D)=0.45mol/〔L ·S 〕该反响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第22讲 氮及其氧化物 硝酸[复习目标] 1.了解氮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2.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一 氮及其氧化物1.氮的固定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3Mg +N 2=====点燃Mg 3N 2; ②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③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3)下列氮气的用途叙述中,分别应用了氮气的什么性质? ①文物馆将贵重文物保存在氮气中________。
②氮气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________。
③雷电是自然界重要的固氮方式________。
④医疗上,液氮是常见的冷冻剂________。
答案 ①N 2的稳定性 ②N 2的氧化性 ③N 2的还原性 ④N 2的沸点低,液氮易汽化,且汽化吸收热量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N2O5。
(2)NO和NO2的比较性质NO NO2色、味、态无色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水毒性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与水反应不反应3NO2+H2O===2HNO3+NO与氧气反应2NO+O2===2NO2不反应提醒①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
②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该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硝酸学案知识点一: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色味易液体,溶解性,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浓度为98%的硝酸称为“”。
(1)、下列有关纯净的盐酸、硝酸、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液体B、浓酸在空气中都有白雾生成C、都是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D、都是易溶于水的强酸知识点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HNO3 H++NO3-(一元强酸)与碱性氧化物,如与Cu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与碱,如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与某些盐,如与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硝酸的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硝酸浓度越大越分解,因此,浓硝酸应贮存在瓶中,避光保存放置于处。
(2)下列物质的溶液,应存放在棕色瓶中的是()A、AgNO3B、NaOHC、硝酸D、NH3(3)将浓硝酸加热分解,用排水法收集分解产物,最后集气瓶内充满的物质是()A、NOB、NO2C、O2D、稀硝酸(4)下列关于浓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挥发性,因而浓硝酸略带有黄色B、具有氧化性,常温下可以跟铜缓慢反应C、具有不稳定性,实验室里应保存在棕色瓶中D、具有酸性,实验室可以用它来制氢气3、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主要是指硝酸分子中+5价氮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可以和很多还原性物质(如金属单质)反应,一般规律如下:a、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b、硝酸和金属的反应常温下,Fe、Al在浓HNO3中由于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
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放出H2。
硝酸能氧化除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
Cu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5)Fe+HNO3(过稀)Fe+HNO3(少稀)(6)稀硫酸中插一块铜片,加入下列物质后可使铜片迅速发生反应的是()A、稀盐酸B、硫酸钠晶体C、硝酸钾晶体D、氯化钠晶体(7)(1999·上海·18)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12mol B.0.11mol C.0.09mol D.0.08mol(8)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L-1、0.1 mol· L-1。
HNO3复习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1、(改编自06上海化学,16)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比较下列项目:①反应速率:②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③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④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3)某同学设计了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___________ 。
2、复习小结HNO3的性质二、能力培养(一)NO的制备及性质实验1、(07年重庆理综,27)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固定装置略去)¥(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
其目的是。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经检验发现d中有NaNO2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3)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
操作步骤为,实验现象为;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2、(08北京理综)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有下列主要操作: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__。
②步骤b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04年广东化学,19)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二)电子得失守恒法在氮及其化合物计算中的应用1、(04年天津理综,29)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现吨市安达阳光实验学校《硝酸》导学案一、硝酸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挥发性状态保存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液态棕色试剂瓶,阴凉处2.化学性质(1)酸性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__________变色,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
(2)不稳性HNO3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浓HNO3与Cu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HNO3与Cu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非金属反浓HNO3与木炭加热时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________钝化。
④王水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混合物,体积比为______,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铂溶解。
二、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含氮物质的来源及其危害⎭⎪⎬⎪⎫化石燃料燃烧植物体焚烧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产物氮氧化物――→危害⎪⎪⎪⎪――→与碳氢化合物发生反――→与水反生成硝酸与亚硝酸――→危害工业废水农业废水2.减少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措施(1)控制进入大气、陆地和海洋的有害物质的____。
(2)增强生态系统对有害物质的__________,如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硝酸的强氧化性1.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下能溶于足量的浓硝酸的是( )A.Au B.Cu C.Fe D.Al知识点2 NO-3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2.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也无明显现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硝酸性质专题导学案利用对比加深认识:一、硝酸与硫酸和盐酸对比例1.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A.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C.在加热时都容易分解D.常温下都不可用铁制容器贮存变式训练1: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浓硫酸常温下与铜不反应,加热时才能发生反应变式训练2:欲迅速除去水壶底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又不损坏铝壶,最好选用A.浓盐酸B.稀硝酸C.冷的浓硫酸D.冷的浓硝酸二、浓稀硝酸的对比例2.将相同质量的两块铜片分别和浓硝酸、稀硝酸(两者均过量)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B.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变式训练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浓HNO3和稀HNO3都具有氧化性B.铜与HNO3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HNO3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稀硝酸能与Fe发生反应,浓硝酸不能B.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C.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D.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而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稀硝酸得电子更多,故稀硝酸的氧化性大于浓硝酸利用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提高学科素质三、离子反应例3.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 B.变为绿色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变式训练1: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无色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 Ca2+、NO3ˉ、CO32-、Na+B. Na+、Ba2+、Mg2+、HCO3ˉC. NO3ˉ、Cu2+、K+、ClˉD. NO3ˉ、K+、AlO2ˉ、OHˉ变式训练2:在100mL某混合溶液中,c(HNO3)=0.4 mo/lL、c(H2SO4)=0.1 mol/L,向其中加入1.92gCu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Cu2+)为A.0.15mol/L B.0.225mo1/L C.0.3mo1/L D.无法计算四、氧化还原反应例4.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
《硝酸一轮复习课导学案》
【高考考点分析】
1.熟练掌握硝酸的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2.硝酸的应用——有关NO3—陷阱、有关硝酸的计算问题。
一、硝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A.与指示剂作用: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B.与某些盐反应(如HNO3和碳酸钠反应)
C.与碱反应(如HNO3和氢氧化钠反应)
D.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如CuO和硝酸反应)
E.与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
(2)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稀硝酸与铜反应:
浓硝酸与铜反应:
少量铁与稀硝酸反应:
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
②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如:碳):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
如稀硝酸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可看到白色沉淀。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
Fe(NO3)2溶液为浅绿色,向该溶液滴加稀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为什么?(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
(3)不稳定性:(化学反应方程式)
【深度思考】: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变黄?浓硝酸应如何保存?
常见的需要放在棕色瓶中的试剂有哪些?
【链接高考】
1、(2017·北京理综,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2、(2015年全国1改编)以下描述是否正确?将稀硝酸加入FeO中,充分反应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呈红色。
(4)与有机物反应
①颜色反应: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
②苯与浓硝酸制取硝基苯:
③甲苯与浓硝酸制取三硝基甲苯:
二、硝酸的应用
1、注意有关NO3—的陷阱:
(2018·德州市高三质检改编)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HCO-3、SO2-4、K+、Cl-
B.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O-3、Na+、S2-、K+
C.c(NO-3)=1 mol·L-1的溶液中:H+、I-、Cl-、NH+4
D.某溶液能与Al片作用产生H2:,K+、SO2-4、NO-3、Fe2+
2、有关硝酸的计算:
常用方法:1、电子守恒法2、原子守恒法3、离子方程式法
将32.0 g铜与30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3)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硫酸,最多还能溶解g铜。
(4)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氧气g。
【课堂检测】
1、下列事实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
A.氧化性
B.酸性
C.不稳定性
D.挥发性
(1)硝酸存放在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2)实验室用硝酸制取NO,NO2( )
(3)木炭和浓硝酸反应( ) (4)锌和硝酸不产生H2 ( )
(5)氧化铜溶于硝酸( ) (6)硝酸和亚硫酸钠反应无法制SO2气体( )
(7)用铁槽存放浓硝酸( )
2、为了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HNO3
B.浓HNO3
C.浓H2SO4
D.浓盐酸
3、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3O4与稀硝酸反应:Fe3O4+8H+=2Fe3++Fe2++4H2O
B.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
C.铜和稀硝酸反应:Cu+ 4H++ 2NO3-=== Cu2++ 2NO2↑+ 2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 =3Fe3++NO↑+2H2O
4、(2014年全国1 )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能否得
实验结论?药品:①浓硝酸②碳酸钠③硅酸钠溶液
则酸性:硝酸› 碳酸›硅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