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持续性动脉导管开放对体格生长及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48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口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临床价值黄海燕;温景莲;陈彩云;胡飞【摘要】目的:探讨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口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1例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测量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测量方法进行胃管测量,观察组采用公式计算方法测量胃管,以X线摄片确定胃管位置,比较两组患儿胃管在胃内的位置和置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达到胃底部者占77.14%(27/35),高于对照组的58.33%(21/36)(χ2=8.094,P=0.004);观察组患儿发生恶心呕吐、返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的47.22%(17/36)(χ2=10.916,P=0.001).结论:超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公式计算法计算胃管长度,可提高胃管达到胃底部的比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舒适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5【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口胃管置管;超极低出生体重儿;长度测量方法;胃管位置【作者】黄海燕;温景莲;陈彩云;胡飞【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102【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如何提高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放置胃管是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用护理操作,由于早产儿吸吮及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全,需要通过鼻饲支持胃肠内营养,而且胃肠减压、洗胃、胃肠饮食检查等治疗操作,都需要留置胃管[1]。
耳垂-鼻尖-剑突是常用的留置胃管长度测量方法,但是实践发现,有部分早产儿采用该方法测量的准确性较差[2]。
儿科护理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1题,每题1分,共101分)1.小儿机体的特点主要是A、各系统体积均小B、各器官功能不成熟C、年龄越小代谢越慢D、体液免疫发育相对较好E、传染病的发生率前半年高于后半年正确答案:B2.患儿,男,8个月。
出生后奶粉喂养,未添加辅食。
近1个月来食欲减退、腹泻并伴有异食癖。
入院后查体:口唇、皮肤黏膜苍白,肝脾大,Hb80g/L,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
该患儿可能患A、再生障碍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C、白血病D、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E、生理性贫血正确答案:B3.患儿,女,8个月,1天前突然出现无热惊厥,反复发作4次,体格检查可见方颅、枕秃,实验室检查:血清钙 1.7mmol/L,母孕期未补充鱼肝油。
考虑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治疗该小儿的正确步骤是A、止痉-补钙-维生素DB、补钙-止痉-维生素DC、维生素D-补钙-止痉D、维生素D-止痉-补钙E、止痉-维生素D-补钙正确答案:A4.患儿,男,2岁,出现头痛、发热、呕吐及烦躁,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
下列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鼓励增加探视与陪护人员B、患儿体温超过37.5℃时,应在30分钟内使体温降至正常C、为防止呕吐,禁食禁饮D、为减少干扰,避免为患儿频繁翻身E、不须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正确答案:D5.按形态学分类,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属于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单纯性小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正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E6.患儿男,4个月。
因咳嗽、咳痰2天、气急伴发绀2小时入院,体检:体温38.7℃,呼吸80次/分,心率180次,心音低钝,肝肋下3.5cm,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伴心力衰竭。
该患儿首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是A、心输出量减少B、有体液不足的危险C、体温升高D、活动无耐力E、低效性呼吸型态正确答案:A7.关于口炎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鼓励患儿多饮水以清洁口腔B、清洗口腔时动作应轻、快、准C、局部涂药后勿立即饮水或进食D、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E、清洁口腔应在饭后立即进行正确答案:E8.小儿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是A、腹壁反射B、提睾反射C、吞咽反射D、握持反射E、角膜反射正确答案:D9.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A、1~4岁B、7~9岁C、3~5岁D、8~12岁E、2~7岁正确答案:E10.患儿,10个月,腹泻3天,伴发热。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 infant,vlbwi)指出生体重在1 000~1 499g 的早产儿。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低出生体重儿(lbw)、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生命得到救。
他们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营养,其中喂养因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以下简称为vlbwi)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住院时间的长短。
由于胎龄小、体重低、机体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吸吮力极其低下、吞咽反射弱、死亡率高。
因此,对vlbwi的护理要求极高,其中合理的喂养更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存活的关键。
现对我院2010年1 月—2012 年1 月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1 月—2012 年1 月本院新生儿科共收治的40例低出生体重儿。
其中男21例,女19 例,体重680~1500g。
35例患儿有并发症。
其中肺透明膜病变5例,呼吸暂停35例,吸入性肺炎3例,肺出血5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3 例,消化道出血13例,低血糖6 例,败血症2例,黄疸30例。
经过精心护理后,2例因肺出血抢救无效死亡,4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6例因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其余治疗20~40天存活,存活率为95%。
2 护理要点在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呼吸、体重、大小便情况、吸吮能力、皮肤弹性等全般状况,把好三关,即:保温、喂养、预防感染。
2. 1 暖箱的选择及温度调节由于vlbwi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故所有入院治疗的vlbwi 均置于辐射台上保暖,经复苏处理及病情稳定后予置暖箱保暖,患儿周边用柔软的棉布包绕。
保持体温恒定,体温维持在36℃~37℃。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所收治的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患儿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32例患儿则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发育支持护理,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胎粪排尽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恢复体重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儿胎粪排尽时间、恢复体重的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每天均进行体重监测。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措施:运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即新生儿的暖箱无遮光罩;未进行降低噪音的相关处理,未刻意避免高声交谈和讲话等;未进行鸟巢式护理;操作和护理较多,打扰频繁;新生儿的静脉输液时间较长,且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将其挪出暖箱。
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发育支持护理,具体如下。
1.2.1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
因此所有室内的窗户必须拉上窗帘,运用遮光罩将暖箱罩住,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
1.2.2 降低室内噪音的刺激,营造安静的环境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故尽量不要在新生儿的暖箱与床边说话。
此外,走路轻柔,避免摔碰暖箱或用力敲打暖箱,电话与监护仪器的声音均调到最低,以免产生噪音污染。
1.2.3 舒适护理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
将新生儿的被单卷成鸟巢样,并将鸟巢样的被单放置于新生儿的暖箱之内,再运用色彩较为鲜艳的具有卡通图案的床单套在鸟巢外面。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呼吸暂停的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出现呼吸暂停的死亡率。
方法对医院2004~2006年间18例低出生体重儿出现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死亡率及护理体会进行了分析。
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呼吸暂停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体重明显增加。
结论通过严密观察病情、系统的护理、精心治疗,及时复温、给氧,合理喂养等对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活产婴儿,死亡率高,国内报道在63%~74%,国外资料为33%~70%。
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治疗护理都十分困难。
随着监护手段、检测、治疗仪器的不断完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防治护理水平不断提高,现将医院自2004年~2006年间18例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及经验浅谈如下1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儿均在出生后10分钟~24小时内进入病房,以早产、珍贵、要求寄养为主诉,胎龄28~34周,体重≤1500g(1200~1500g)。
入院当时体温低于35℃者15例,生后1周内出现呼吸暂停17例,其中原发呼吸暂停15例,入院合并硬肿症2例,入院后合并颅内出血3例,合并肺炎11例。
1.2主要治疗保温、复温;呼吸道管理;氧疗;预防合并症;合理喂养;静脉营养;预防交叉感染。
2结果2.1本组1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呼吸暂停的转归:治愈15例(88.33%);好转1例(5.55%);死亡2例(11.11%)。
2.2本组18例患儿在护理过程中,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死于重度硬肿症,存活的16例患儿3~4天时体重降至最低点,体重下降幅度占出生体重3.6%~7.8%,7~9天恢复至出生体重,12天时体重平时增加104g。
2.3随访结果:本组18例患儿在1、3、6个月随访中,体格发育无明显差异,有1例出现神经系统异常。
早产儿早期体质量增长速率与矫正月龄12个月时神经发育的关系英俊;李娟【期刊名称】《中外医药研究》【年(卷),期】2024(3)2【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早期体质量增长速率与矫正月龄12个月时神经发育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84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到矫正月龄40周时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分为低速率组[<10g/(kg·d),n=36]和高速率组[≥10g/(kg·d),n=48]。
比较两组矫正月龄3、6、12个月体格指标、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采用Pearson法分析早期体质量增长率与矫正月龄12个月神经发育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矫正月龄3、6、12个月,高速率组身长、体质量、头围均高于低速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矫正月龄6、12个月发育商、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矫正月龄3个月,且矫正月龄12个月各项评分高于矫正月龄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月龄6、12个月,高速率组各项评分高于低速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早期体质量增长速率与发育商、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早产儿早期体质量增长速率会影响矫正月龄12个月时的体格指标和神经发育,早期体质量增长速率越慢,矫正月龄12个月时神经发育程度越低。
【总页数】3页(P54-56)【作者】英俊;李娟【作者单位】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相关文献】1.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相关性研究2.早期干预对矫正月龄6个月内早产儿运动发育的影响3.高危早产儿矫正月龄3月时母亲情绪及家庭应对与神经发育的关系4.出生早期体重增长速率对早产儿矫正12月龄时神经发育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录英文缩略表 (3)论著:极低出生体重儿持续性动脉导管开放对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中文摘要 (4)英文摘要 (5)引言 (7)资料和方法 (9)结果 (12)讨论 (20)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30)英文缩略词表A b b reviati on英文简称英文全称中文全称NICU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ed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VLBWIs very low birth weight i n f a n t s极低出生体重儿PD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动脉导管未闭hs-PDA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PDA 血流动力学显著的PDA p-PDA persistent-PDA 持续性动脉导管开放RCT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随机对照试验PMA postmenstrual age 经后龄IVH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脑室内出血BPD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NEC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OP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DQ Developmental quotient 发育商EUGR 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宫外生长迟缓IUGR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宫内生长迟缓TIPP Trial of Indomethacin 吲哚美辛预防治疗试验 Prophylaxis in PretermsNIPPV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鼻塞间歇正压通气pressure ventilationNCPAP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持续气道正压airway pressure·论著·极低出生体重儿持续性动脉导管开放对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中文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动脉导管开放是否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有影响以及早产儿出院后动脉导管发展情况。
方法:这是个单中心的队列研究,纳入147例胎龄<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生后2~5天行超声心动图证实有无PDA,并对症状性PDA的患儿予以环氧化酶抑制治疗。
根据生后10~14天动脉导管是否开放分为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组与无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组(包括生后10~14天动脉导管已闭合及无PDA者)两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死亡和合并症、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并观察出院后动脉导管情况。
结果: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组(n=36,胎龄29.78±1.64周,出生体重1.23±0.19kg)比对照组(n=111,胎龄30.44±1.64周,出生体重1.28±0.15kg)胎龄小、出生体重低而导管管径(0.203±0.05cm;0.171±0.06cm)大,差异具有显著性。
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组发生死亡、肺出血、BPD、NEC、IVH-Ⅲ~Ⅳ比例显著升高(RR值分别为3.85,15.42,3.98,3.08,5.14);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也高于动脉导管关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PVL、ROP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导管持续开放组与对照组的各月龄身长/体重/头围Z值及~3、~6、~9、~12这四个月龄段的DQ值无显著性差异,神经行为异常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
出院后PDA6个月内自发关闭率高达85.7%。
结论: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死亡、早产儿合并症等相关,但未发现与1年内的体格发育及神经发育有显著性关系。
早产儿出院后导管自发关闭率高,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小。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The impact of persistent PDA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neurodevelopment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e InfantsA b s tr ac tO b j e c t i v e.To examine the affects of persiste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 pPDA ) on the outcome of growth and neurodevelopment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 infant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closure of PDA among these infants with ductal patency at the time of initial hospital discharge.M e t h o d.This was a single-center, cohort study.A total of 147 VLBWs whose gestational age below 34 weeks were recruited. All neonates were routinely screened with echocardiography for PDA on day of life(DOL)2~5 but only infants with a symptomatic PDA received COX inhibitor to close the PDA. Two groups were defined: a pPDA group whose DA patent DOL 10~14, and a no pPDA group either whose DA closed within DOL 10~14 or without PDA. The outcomes of mortality and mobidity,growth development and neurodevelopment were compared,states of persiste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 after discharge were observed.R e s u l t.Patients with pPDA (n=36,GA29.78±1.64W,BW1.23±0.19kg) had statistical lower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but larger ductus diameter(0.203±0.05cm;0.171±0.06cm) than those without (n=111,GA30.44±1.64 W,BW 1.28±0.15kg).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pPDA,VLBWs with persistent PDA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death and pulmonary haemorrhage、BPD、NEC、grade Ⅲ~Ⅳ IVH,(RR respectively 3.85、15.42、3.98、3.08、5.14),as well as the higher Hospitalization costs and longer hospital stays。
However,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ere found in the rate of ROP and PVL。
Ther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length/weight/headcircumference-Zscore and DQ between two grops.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closure of PDA after discharge were up to 85.7%。
C o n c l u s i o n.persistent PDA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mobidatity and motality but growth and neurodevelopment outcome.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closure of PDA after discharge were so high that rarely requaring ligation.K e y w o r d s.patent ductus arteriosus;very low birth weight;growth development; neurodevelopment正文极低出生体重儿持续性动脉导管开放对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引言PDA在早产儿发生率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发生率与胎龄、出生体重成负相关。
Vermont Oxford Network (2010)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表明[1],37%的出生体重501-1500g的早产儿被诊断为症状性PDA。
还有研究数据显示[2, 3],55%-70%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症状性PDA需要治疗。
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重要通道,通过卵圆孔、动脉导管的分流,体循环获得含氧量高的血流以供给胎儿各脏器生长发育。
生后随着新生儿自身肺功能建立,体循环肺循环关系改变,DA自发闭合。
而早产儿动脉导管壁发育不成熟,故出生后多未能及时关闭,从而发生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异常。
生后随着肺血管阻力下降,血流从体循环通过未关闭的导管向肺循环分流,分流量最高可达70%以上[4]。
肺循环血流量因分流而增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压力增高,肺静脉压力增高。
肺部动、静脉压力增高,出现水肿、出血,影响肺换气功能。
并且肺循环充血,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发炎症反应,血管组织重构、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
同时,体循环血量因分流而减少,左心室代偿做功增加心输出量,加之增加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压力使得心脏前负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