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增论文阅读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25分)1.(9分)古诗文默写,完成问题。
(1)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急湍甚箭, 。
(吴均《与朱元思书》)(4)国庆期间,小明跟随父母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当他乘坐的渡船在江上行驶,看到山峦随着平原伸展而消失,他随即想到李白《渡荆门送别》也有这番景象: , 。
2.(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答谢中书书ㅤㅤ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甲】诗是王绩创作的 (体裁),【乙】文作者是南朝齐梁的 (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甲】诗和【乙】文都是融情于景的作品:【甲】诗描写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乙】文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川景色,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情感。
3.(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九石①弓ㅤㅤ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注释】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
②关:同“弯”,指拉满弓。
中关(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左右皆试引之 (2)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B.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C.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D.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3)大臣都说“此不下九石”,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齐宣王之“悲”在于被人蒙骗终身不知,从而告诉我们 的道理。
蝉的卵法布尔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
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
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④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
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
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⑤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
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
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⑥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⑦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⑧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
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七下期中考试历史小论文+观点论述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解题指导+选择专练解题指导观点论述题1.问题设计用语:提出一个论题(启示…)加以论述(说明…)2.解决方法思路:步骤一看问题首先看这个题目的具体要求。
步骤二读材料:读材料要做到读二遍材料,即分为泛读和精读二步(1)泛读:泛读要达到目标:找到关键词语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注意材料的出处。
(2)精读:把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步骤三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字数要求约20-30字;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字数要求约150字左右;第三段:总结部分,字数要求约20-30字;因此总字数为150--200字区间。
第一段:观点部分阅读材料基础之上,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
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提出论点要注意六点:(1)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2)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3)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4)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5)部分同学存在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
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6)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下来的论证。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从2--4则史料来论证观点,并且做到一则史料一论证,而不是堆积史料,然后下一个总结论。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讲解议论文基础知识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常见题型1、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2、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3、概括论据的内容4、补充和论点内容一致的论据5、判断某文段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6、论据的作用7、判断某段、某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8、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9、围绕某个论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10、分析过度句,或者是起始句、结尾句的作用考点分析1、把握中心论点2、辨析论据类型,分析其作用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议论文文体知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结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
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正确、鲜明)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
(真实可信)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题型解答技巧一、把握中心论点常见提问:以上选文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中心?答:这篇文章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怎样找中心论点? 1、形式: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2、要看文章的标题3、常出现的位置⑴标题揭示⑵开头提出⑶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⑷结尾归纳(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所以,总之,因此,由此看来归根结底……)⑸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4、通过论据反推论点练一练:最美的姿态(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议论文比喻论证的段落比喻描绘是指选取恰当的事物,用比喻的修辞格,对所论证的概念、观点进行描绘,使论证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增加文采。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议论文比喻论证的段落,欢迎参考!议论文比喻论证的段落1、一个人开始大手大脚花钱,他总是有条界线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
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即使是马其诺防线,也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
(文章把人贪婪的界限比喻成二战中的马其诺防线,形象生动。
)2、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此文使用喻证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 ; 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 , 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
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 ;我平凡 , 却平凡得有尊严 ! (2004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4 、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何止千万,唯有运用了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示例:我无法想象“ 剖肝沥胆效英才” 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望地挺立和孤傲地苦吟。
《离骚》名垂千古,有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身的长袍翻飞在朔风中,以一种不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江! (《折翅的青鸟》)5、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
妙语连珠展文采【考查角度】行文的语言是最能呈现一个考生文学素养的窗口。
语言美丽,即用词贴切,句式敏捷,擅长运用修辞,文章具有表现力。
这无疑能淋漓尽致地呈现一个人丰厚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阅卷老师开心阅卷的基本保障。
一模一样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倦怠,但语言美丽,文采飞扬的句子会使你的文章从千万篇平凡之作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高分。
要使作文语言美丽,文采斐然,可从运用以下七个方法来增加自己作文的文采,为写作提分。
【佳作悟法】赢过时间时间记录着世界。
时间每天都在起先。
何须伤感时间都去哪儿了?只要我们的脚步踏得牢固、从容,既不瞻前顾后,也不走走停停,就随时可以整装动身。
时间的打磨,使得人们一每天变得成熟而宽容。
曼德拉在狱中关了27年。
人们可曾想过27年有多久?有一篇网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在一起喝咖啡》曾经风靡一时,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在社会上奋斗,路径与付出自然不同,总拿自己和别人比,会恒久扭曲。
坦然面对世界,安静对待自己,才能让心灵走向名贵。
一如初次入狱的伟人曼德拉正是43岁,他坚持学习、熬炼、传播信仰,把牢狱当课堂。
27年过去,我们沉于世故与平凡,曼德拉依旧光彩照人。
人家才叫赢,把时间赢到了手。
赢得时间不简单,要与时间比耐性。
无法遗忘那名英国警官梅耶的故事。
21岁,这位骑单车吹口哨的年轻人当了警察。
那一年,他接手了一桩杀人案。
历时52年,73岁的梅耶将罪犯捉拿归案。
这52年,他没有一刻闲着:翻阅了十几米厚的卷宗,打了30万个电话,踏遍四大洲的土地,行程可绕地球20圈。
52年的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他,但他没有败阵。
他后背确定刺了四个字:耐性无敌。
时间是我们行为的坐标,又是万物演化的见证。
1988年,一群杂志同行沿着河西走廊考察、观光。
车行戈壁,四周都是地平线,东北的冯编辑突然叫停了车,端着相机四处拍。
同行们一脸困惑:什么景观也没有,在拍什么?冯编辑肃穆回答:在拍历史,拍时间。
的确,沧海桑田,在地球演化中不过一瞬。
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高境一中 王小红 2005.32005 高考英语上海卷“阅读部分”考核目标: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能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 能推测文章中的隐含意思; 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能运用阅读技能完成不同文体的阅读任务。
分析阅读理解命题趋势生疏短语增多,句子结构复杂。
组篇方式新颖,深层理解要求较高。
命题方式灵活多样,整体理解和推断题增加。
2005 年高考英语上海卷新增新题型“标题配对” 。
分析趋势,掌握技巧,赢取高分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现在的阅读题远非停留在理解词句和看懂内容上。
为了增加阅读理 解题的区分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拉开差距,近年高考阅读题中概括主旨题和推断 题明显增加。
若要获得高分,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回答此类能力题(在此,我们统称为主旨大 意题。
) #本讲座分两部分: (一): 选择题二):标题配对题(新题型)一) : 选择题.问题类型n .常见提问方式 m .主要答题步骤IV .分析典型例文,掌握答题技巧主题句在开头或结尾 主题句在中间 中心贯穿于全文V .总结主旨大意题选择题答题技巧1.2.3. 4.5. 1.2.3.4.I .主旨大意题题目类型:概括文章大意选出最佳题目(标题)概括人物特点识辨作者语气、态度等推断文章出处推断文章或作者意图推断文章的结局或结论、下文内容等等n .常见提问方式:1. Both the doctor and the lawyer in this passage are very _________________ .(2000 秋季上海卷 64 题)2. What would most probably happen next? (2001 秋季上海卷 74 题)3. What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2001 秋季上海卷 81 题)4.ln writing the passage, the author intends to ______________ . (2002 秋季上海卷 77 题)5.l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part of a (an ) __________________ . ( 2002 秋季上 海卷78题)6.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____________ . (2003 秋季上海卷 85 题)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summariz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2003 秋季上海卷89题)8.In advertisement 2, the Traveller enables us to learn ________________ . (2004 秋季上海卷 79 题)9. The passage mainiy focuses on _____________ . (2004 秋季上海卷 85 题)10. What will the author probably discuss after the last paragraph? (2004 秋季上海卷 89 题)m .主要答题步骤:1. 先看问题,是否有和主旨大意题有关的题目 ,了解题目类别和提问方式。
部编七年级语文新增课文《活板》比较阅读(真题模拟题答案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部编七年级语文新增课文《活板》比较阅读(真题模拟题答案解析)部编七年级语文新增课文《活板》比较阅读(真题模拟题答案解析)一、(2019·北京平谷·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文/王桐增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提笔写不出东西,开口感到无话可说。
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除书本外,他们很少或几乎不读课外书。
因此,努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来引导呢?
一、了解意义提高认识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很多,我认为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下两点:1、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
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
”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
一读为本,还能加强对学生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以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品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二、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一起到示范
与抛砖引玉的作用。
课堂延伸,所引入的主要是课外语段。
如学习《白杨礼赞》时,就可以读读《松树的风格》、《小草赞》等文中的语段,以便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了《中国石拱桥》,就可以读读《北京立交桥》中的语段,进一步了解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有教本所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语段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外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质的积累与培养。
在语段阅读的基础上,开设阅读课,重在课外短文的阅读指导。
阅读课首先要选好课外阅读的内容,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
选择的方法可以由老师来指定,也可以由学生来推荐。
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
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的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的效仿。
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浏览法。
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
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2、精读法。
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
这类文章可以通过
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好情感的熏陶。
3、读书笔记法。
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感触的文章,采用此法。
可以在运用上述两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读书笔记。
应用此法,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把书读深读透,又能提高写作水平。
3活动促进激发兴趣
可以促进与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很多,这里介绍两种:1、美文推介活动。
每位同学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先去一篇认为最好的文章,推荐给大家。
推荐者可以对文章全面介绍,也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入手进行推介。
这样,推荐者为了向其他同学介绍该文,必须深入彻底地阅读,而其他同学如果听了介绍后,产生了兴趣,也会找来细细一读。
即使不去读的同学,听了介绍,也对该文有了初步的涉猎与了解。
活动促进了一读。
2、文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对一读摘记和阅读笔记的交流,即是阅读方法的交流,也是阅读效果的检验。
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时,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四、制定措施培养习惯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再加上当前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进
行课外阅读是困难的,尤其是提倡课外阅读之始。
因此,必须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课外阅读措施。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要求:1、保证每天一定的阅读时间与数量。
可以因人而异。
2、阅读同时要动笔。
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段,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
3、精读的文章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4、阅读时要思考。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阅读不仅仅是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
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王
桐
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