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四)
- 格式:ppt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7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
此五色,目所识。
酸甘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
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
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
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
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人rén之zhī初chū,性xìnɡ本běn善shàn。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苟ɡǒu不bú教jiào,性xìnɡ乃nǎi迁qiān。
教jiào之zhī道dào,贵ɡuì以yǐ专zhuān。
昔xī孟mènɡ母mǔ,择zé邻lín处chǔ。
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机jī杼zhù。
窦dòu燕yān山shān,有yǒu义yì方fānɡ。
教jiào五wǔ子zǐ,名mínɡ俱jù扬yánɡ。
养yǎnɡ不bú教jiào,父fù之zhī过ɡuò。
教jiào不bù严yán,师shī之zhī惰duò。
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所suǒ宜yí。
幼yòu不bù学xué,老lǎo何hé为wéi。
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ɡ器qì。
人rén不bù学xué,不bù知zhī义yì。
为wéi人rén子zǐ,方fānɡ少shào时shí。
亲qīn师shī友yǒu,习xí礼lǐ仪yí。
香xiānɡ九jiǔ龄línɡ,能nénɡ温wēn席xí。
孝xiào于yú亲qīn,所suǒ当dānɡ执zhí。
融rónɡ四sì岁suì,能nénɡ让rànɡ梨lí。
三字经全文翻译注释(译文)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解释:天地起初是玄黄色的,是一片混沌的状态。
宇宙最初的时候是一片混乱无序的状态。
二、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解释:太阳和月亮交替显现和消失,恒星一圈一圈地绕着地球分布。
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解释:四季更替,寒冷的冬天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然后是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储藏。
四、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解释:如果一年有闰月,那么多余的这个月就是闰余。
律调谐,音乐调整阴阳平衡。
五、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解释:云腾而上,使天空产生雨水,露水结成霜。
六、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解释:金子出产于美丽的水中,美玉出产于高山昆冈之间。
七、剑销磨砺,枪破氛光。
解释:剑经过磨砺才能变得锋利,枪经过打磨才能破坏敌人的氛围。
八、曲突徙薪,泽流福长。
解释:曲折地穿过突起的障碍来搬运柴薪,水流会一直向下,福气也会一直流向那些善行之人。
九、江河载舟,阴阳定陈。
解释:江河可以载船,阴阳之道可以使世界保持平衡。
十、品茗山品,道德书弦。
解释:品味着茶山的茶叶,修道和研究道德的书躺在琴弦上。
十一、可贵巧言,久要可缺。
解释:巧妙的言辞能够得到别人的珍视,长久的需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十二、失言有责,安言无忧。
解释:说错话会担负责任,安全的言辞则没有忧虑。
十三、和气致祥,祸因恶积。
解释:和蔼的行为能成就吉祥,祸患来自恶意的积累。
十四、善福无疆,罪孽深重。
解释:善行所得福报是无边无际的,罪孽会使人负重道行。
十五、龙德而隐,猛气则隆。
解释:龙是德行高尚而不显露的,只有当它发怒时才显得威猛。
十六、敏捷以遍,文以载道。
解释:动作敏捷可以应对各种情况,文章用来载道德的教导。
十七、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解释: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改正,知道了能力就不要忘记。
十八、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解释:不去谈论别人的缺点,也不要依赖自己的长处。
十九、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解释:信使之字可以反复写得清楚,的价值难以衡量。
二十、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第四课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译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我的诵读:☆☆☆☆☆
我的收获:☆☆☆☆☆。
dà xiǎo gōng zhì sī máwǔ fù zhōng zhǎn qí shuāi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lǐ yuè shèyù shū shùgǔ liù yìjīn bù jù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wéi shū xuérén gòng zūn jì shí zìjiǎng shuō wén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yǒu gǔ wén dà xiǎo zhuàn lì cǎo jìbù kě luàn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ruò guǎng xuéjù qí fán dàn lüè shuōnéng zhī yuán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xiáng xùn gǔmíng jù dòu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wéi xué zhěbì yǒu chū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lún yǔ zhěè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jì shàn yán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mèng zǐ zhěqī piān zhǐjiǎng dào déshuō rén yì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zuò zhōng yōng nǎi kǒng jí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ù yì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zuò dà xuénǎi zēng zǐzì xiū qízhì píng zhì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zhōng shū shúxiào jīng tōng rú liù jīng shǐ kě dú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shī shū yìlǐ chūn qiūhào liù jīng dāng jiǎng qiú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yǒu lián shān yǒu guī cáng yǒu zhōu yìsān yì xiáng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yǒu diǎn móyǒu xùn gào yǒu shì mìng shū zhī ào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三字经》第四课知人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诵读、理解本课文段。
德育情感目标: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平时的生活中,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本课文段,知道在实际生活中该怎么做。
教学难点:让学生受到启发,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快乐导读请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都吃些什么?人都有哪些情感?二、故事导入——《粮食的传说》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丛生,药物和百花混杂,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黎民百姓仅靠打猎为生,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的肚子越来越饿。
如果谁要是生疮害病,无医无药,更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瞧在眼里,疼在心头。
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给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决定亲尝百草,为百姓找一条活路。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
他们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历经千辛万苦,赶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虎豹蟒虫,来到一个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的地方。
此地长满了奇花异草,异香扑鼻。
神农站在山脚下仰望高山。
怎样才能上去呢?忽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来爬去。
神农灵机一动,当下组织臣民砍木杆、割藤条,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照崖腰朽木的机巧搭成了三百六十层藤木架。
据说,后来人们盖楼使用的脚手架,也就是那时从神农那儿学来的。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见到了各色药草,密密匝匝地生长在一起。
神农高兴极了,当即开始亲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
为了安全,神农又叫臣民们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做城墙防狼虫虎豹,并在墙内盖茅屋居住。
这也是人们称之为的“木城”。
神农尝百草,曾一日而遇七十毒,每遇毒就嚼灵芝草化解,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此地的山山水水。
他尝出能充饥的麦、稻、谷、豆、高梁,后来成为了我们食用的五谷;他将尝出的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的《神农本草》,成为了中医药首本药学经典。
神农尝百草,为黎民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后,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时,却发现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