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搭石 四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种体会的方法。
3.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1.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种体会的方法。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读题。
教学设想:学生在欣赏PPT风景图播放(配乐)和老师的解说中,不由自主地对课文描绘的搭石产生向往。
本环节过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刘章爷爷的家乡去看一看。
(配乐,幻灯片自动播放)瞧!这就是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自己的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请大家齐读课题——生:21搭石。
师:声音响亮。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声音和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作者家乡的风景美,激发他们对搭石的兴趣。
二、精读《搭石》(一)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指名汇报,读相关句子。
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浏览,能较快找到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浏览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初步认识搭石。
师:孩子们,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文中找一找。
师:小手举得真快,你来说。
生:“进入秋天。
”师: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生齐读。
师:原来这就是搭石呀。
刘章爷爷在文中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一道风景。
师:这一块块平整而方正的石头怎么就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感受风景美,感悟心灵美。
1.感受风景美(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围绕搭石,你能感受到美在哪里?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搭石课文解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搭石课文概述2.搭石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3.搭石课文的主题和意义4.搭石课文的艺术特点5.搭石课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正文一、搭石课文概述《搭石》是一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课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1 课。
课文作者是刘章,通过描绘家乡一条无名小溪上的搭石,展现了家乡人们之间和睦互助的亲情和乡情,同时赞美了家乡勤劳的人民。
二、搭石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作者刘章,原名刘瑞章,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人。
他是一位著名作家,曾任《邯郸日报》总编辑,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他的作品以真实、朴素的笔触描绘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三、搭石课文的主题和意义《搭石》一文通过描述家乡的无名小溪和溪水上的搭石,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和乡亲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脱鞋绾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在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这一行为体现了家乡人们之间无私的帮助和关怀,彰显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乡亲们的亲情。
四、搭石课文的艺术特点1.真实朴素的描绘:课文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小溪和搭石,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原貌,让读者感受到乡土气息。
2.细腻的情感描绘:课文通过描绘人们过河的情景,展现了家乡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和互助精神。
3.结构紧凑:课文围绕搭石这一主线展开,结构紧凑,内容连贯。
五、搭石课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搭石》一文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之间和睦互助的亲情和乡情,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21.搭石第3、4自然段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
在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里景美,人更美。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就让我们一起在搭石这篇课文中,发现美,感受美吧。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寻找一片美的风景。
(板书:美)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拿起笔在相关语句旁做批注,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是个好习惯。
(你先来分享)你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了美。
你认为“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luò脚,就会掉进水里。
”这句话说明人们走搭石时都想着后面的人,你觉得这也是家乡人的一种美。
对,心中有他人,为人着想,也是一种美。
(板书:为人着zhuó想)谁还愿意说一说你找到的美?(你有话说)你找到的美也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几句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你说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现在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我们走在搭石上,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
没有人指挥,大家走的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板书: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于是就发出了——(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这是一种音乐美。
刚刚走搭石的时候,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
你看到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上面,美丽极了。
你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和人影,像画一样。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用的词语也这般的优美。
老师在同学们的描绘中,眼前仿佛出现了课文所写到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是画面美。
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
《搭石》教学设计12篇搭石教案及教学设计下面是收集的《搭石》教学设计12篇搭石教案及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搭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运用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句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指名汇报,交流。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4、教学并指导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体会搭石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5、齐读什么是搭石。
6、这些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搭石铺在水中,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7、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师相机板书)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1、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什么样的风景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3—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四、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一、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交流句一:“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精品教案教材简要分析: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的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十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情感目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1、是学生感受到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并主动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具准备1、刘章的诗歌《绿也无愁》2、轻松明快的音乐3、课本摆搭石示意图4、乡村美景图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知美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配以深情的语言:揭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同学们想听么?师配乐朗诵。
“绿也无愁,红也无怨,无愁无怨的农家院,不是不知愁苦,是愁苦都能咽!甜的是一树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莴苣,一架葡萄酿着酸……人生滋味万千般,农家品尝个最全!”这是刘章所写的诗歌《绿也无愁》,作者通过他的诗歌为土地、为山民纵情歌唱。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板书课题,读题。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抬起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理所当然”。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刘章: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主要作品:《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
谴 协 绰 俩 惰 涨zhǎnɡqiǎn xiéchuòliǎduò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遇到不懂的字或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描绘了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
结构:左右组词:山洪 洪水造句:连续几天的大雨引起了山洪暴发。
音序:H 部首:氵书写指导:左下部的提与右下部撇相互迎让。
洪hónɡ书写指导:“共”的点变捺,且撇、捺要舒展有力。
结构:上中下组词:暴雨 暴发造句:暴雨持续下了一整天。
音序:B 部首:日暴bào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库”的撇宜舒展,末竖为悬针竖。
结构:左右组词:棉裤 短裤造句:去年的冬天特别冷,人们不得不穿上棉裤御寒。
音序:K 部首:衤裤kù书写指导:左中右结构,各笔画书写紧凑,右部比中部低。
结构:左中右音序:H 部首:彳造句: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他把双臂伸开了。
组词:平衡 衡量衡hénɡ书写指导:“广”的撇画宜舒展,里面笔画宜紧凑。
结构:半包围音序:X 部首:广造句:交作业时,我们都自觉按顺序排队。
组词:序号 顺序序xù风俗(sú shú )人影绰绰(chuò zhuó )猛涨(zhǎnɡ zhànɡ )间隔(jiàn jiān )联结(jié jiē ) 俩人(liǎ liǎnɡ )••••••√√√√√√涨zhǎnɡ(涨价 涨落)zhànɡ(涨红了脸)俩liǎ(俩人 咱俩)liǎnɡ(伎俩)汛期:暴发:间隔: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期。
21 搭石四。
一孙文那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 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 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 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 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 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板书摆搭石中自然美
走搭石中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