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生物与环境(第02期)-2019年中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88.50 KB
- 文档页数:9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90.0分)1.以下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龙凤湿地B. 黎明湖中所有的鱼和水草C. 燕都湖中所有的生物D. 杜尔伯特草原上的羊【答案】A【解析】解: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片森林一块稻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
选项A中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能构成生态系统。
选项B还需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选项C还需非生物部分,选项D还需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可见,它们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判断。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A. 25℃和0℃B. 有空气和无空气C. 温度和水分D. 有光和无光【答案】C【解析】解:唯一变量是指影响实验的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如水分的有无、光照的有无、空气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湿润与干燥等等。
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
故选:C。
探究实验要设置唯一变量,其他影响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这样可以确定实验结果是否由设置的唯一的变量影响引起。
对照实验,要注意唯一变量,这是探究实验经常考查的问题。
3.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 阳光→草→牛→虎B. 鼠→蛇→鹰C. 鹰→蛇→青蛙→昆虫D. 草→兔→鹰【答案】D【解析】解: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2009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动物类群沈阳皇姑区岐山一校姚颂宇整理4.(2009·宜兴学业考)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特征包括胎生、哺乳等B.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C.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D.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解析】选D。
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是:体表有毛;牙齿分化、大脑发达;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是动物界中最复杂的高等动物,它能够适应较复杂的生活环境,但不是任何环境。
5.(2009·宜兴学业考)昆虫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 )A.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 B.有利于呼吸C.有利于飞行生活 D.防止被天敌捕杀【解析】选A。
外骨骼是节肢动物坚硬的外部结构,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动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6.(2009·福州学业考)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体表被有鳞片的动物是()A.乌龟 B.鲤鱼 C.海豚 D.珊瑚虫【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
鲤鱼属于鱼类,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乌龟属于爬行动物,海豚是哺乳动物,它们都生活在水中,但是用肺呼吸;珊瑚虫是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水中,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形状象树枝,体表无鳞片。
7.(2009·福州学业考)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无 ( ) A.脊柱 B.体毛 C.鳃 D.肌肉【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就是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就是无脊椎动物。
8.(2009·安庆中考)“美人鱼”的学名儒艮,母兽给幼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类似人类的哺乳,你判断美人鱼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动物 D.软体动物【解析】选C。
2019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与解析-专项二十科学探究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考点1探究方法1.〔2018·山东潍坊〕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人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1、A研究野生黑猩猩行为的特征需要长期进行跟踪观察。
2.〔2018·安徽巢湖〕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C.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D.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2、C在校园内调查生物时要注意保护生物,保护环境,否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调查中不能以个人的好恶进行调查,否那么容易出现误差;调查中要注意实事求是的记录,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3、〔2018·浙江杭州〕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叶的蒸腾作用B、用燕麦胚芽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C、用菜豆种子来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D、用银边天竺葵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3、A仙人掌的叶刺属于变态叶的一种,没有气孔,不能进行蒸腾作用。
4、〔2018·重庆涪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以下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A、上网搜索资料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C、用放大镜看蚂蚁D、进行人口普查4、CA、B和C都属于调查。
9.〔2018·福州〕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干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
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宝龙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图图7〔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__________,而其它条件都相同。
2019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与解析-专项九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考点1肾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1、〔2018·江苏盐城〕右图为肾单位模式图。
形成原尿和尿的场所依次是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1、B 尿液的形成经过了以下两个步骤:血液在肾小球过滤后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
2、〔2018·重庆涪陵〕右图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 、1B 、2C 、3D 、42、A 图中1~4依次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3.〔2018·山东聊城〕关于肾单位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使原尿形成尿液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无机盐3.D 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
4.〔2018·山东淄博〕右图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假设②为脑部毛细血管,那么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B.假设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那么曲线代表的是氧气的含量变化C.假设②为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那么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D.假设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那么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4.C 血液在流经肾小管处时,肾小管并不重吸收尿素,所以,尿素的量不会增加。
7.〔2018·怀化〕瘦肉型“健美猪”是某些不法人员在生猪饲料中使用了化学药品瘦肉精形成的,人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会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
请回答: 〔1〕人摄入“健美猪”肉后,残留在猪肉中的瘦肉精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___处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对人体造成危害。
生物与生物圈一、单选题1.(2018江苏扬州)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C.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答案】A【解析】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符合题意;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2.(2018四川成都)有些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可以得到氧气和食物,而蟹则借身上的“小花”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
据此推测,海葵和蟹之间的种间关系是()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答案】A.【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根据题意,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海葵可以借助蟹来获得氧气和食物,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保护自己,可见海葵与蟹互惠互利,海葵为蟹提供有机物,蟹为海葵提供居所和保护,因此海葵和蟹之间关系的是共生关系,可见A符合题意。
专题0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考点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2024·广西·中考真题)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他应该()A.转动目镜B.调节光圈C.挪动压片夹D.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D【解析】A.转动目镜不会改变显微镜的视野,A错误。
B.调节光圈,可以改变视野的亮度,B错误。
C.压片夹是固定装片的,挪动压片夹可能会是装片移动,导致物像离开视野,C错误。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他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D。
2.(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器具和物像。
图甲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目镜和物镜,图丙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物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③和④B.可用碘液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C.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D.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图丙中的细胞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答案】D【解析】A.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因此,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④反光镜,使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A正确。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为了便于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的细胞核,会用碱性染料碘液进行染色。
故可用碘液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B正确。
C.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
因此,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0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选择题1、(2022湖南娄底)某班学生在学习使用显微镜。
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捂住右眼,用左眼观察,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B.若想把左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C.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用凹面镜反光使视野变亮D.换高倍物镜后,若想使视野更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2、(2022四川广安)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某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时所用的显微镜如下图所示。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制作临时装片时,从水滴正上方缓缓盖上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B.高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选图甲中的⑥进行调节C.要想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应选图乙中的⑧进行观察D.若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只能调节图甲中的③增强亮度3、(2021湖南湘潭)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在不更换目镜的情况下,依次观察到如图甲和图乙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图乙所用的物镜比观察图甲的物镜短B.要从图甲转换成图乙视野应先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C.图甲中出现“A”所示情况的原因是玻片未擦干净D.图甲视野中草履虫的纤毛区分度不高,可尝试转换成较小光圈进行观察4、(2022湖南湘潭)乐乐同学利用黑藻叶片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幼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B.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C.若将视野中左下方的细胞移至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从50倍调至160倍,视野将变亮5、(2021四川资阳)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
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d→c→b→aB.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0倍C.观察图像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1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与c所滴液体相同6、(2021四川泸州)将番茄成熟果实的不同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如图所示,图甲是表皮细胞,图乙是果肉细胞。
生物圈(2019滨州)(2019•广元)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019金华)9.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影片中有观点质疑,用飞船运载人类进行几千年的流浪过程中,无法长期维持生态平衡。
其实早在1991年,科学家就利用封闭建筑(如图)进行了一个“生物圈二号”实验,在占地面积1.3平方千米的该建筑中,志愿者们很快就遇到了农作物产粮不足、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问题,导致这一实验失败。
请回答:(1)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________;(2)“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________,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阳能;(2)生物群落;植物的光合作用弱;(3)弱。
解析(1)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来源,因此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
(2)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内部气候无法调节好,获得的光能少,植物的光合作用微弱,故造成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
环境影响生物(2019•达州)2分(2019南通)1.(2分)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蝙蝠多在夜晚活动。
2019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与解析-专项一生物与环境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考点1生物的特征1、〔2018·广东东莞〕“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之间能相互影响1、C“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是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动物的一种防御行为。
2、〔2018·安徽巢湖〕草原上,一只老鼠发现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老鼠的这种行为表达了生物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2、B老鼠遇到天敌能进行躲避,表达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点。
3.〔2018·江苏盐城〕“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表达了小草A、需要营养B、能生长C、能呼吸D、能排泄3、B小草从土地里向外生长属于植物的生长现象。
考点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2018•山东烟台〕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1.A绿色表示的是陆地,是岩石圈;白色表示大气圈;蓝色代表海洋,所以蓝色的是水圈。
2.〔2018•山东菏泽〕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2、B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会散失到空气中大量的水分,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水分更多,造成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多,调节了气候,这属于典型的生物影响环境。
3、〔2018·广东东莞〕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该实验属于模拟实验B.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C.该实验的变量是光D.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3、C该实验是探究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实验中只由光照这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要都相同。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1.(2019湖北省宜昌市)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答案】B【解析】“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体现的是生物能繁殖,A错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B正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遗传的特性,C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错误。
2.(2019黑龙江省龙东地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影响橘子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答案】B【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橘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如淮南,若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种植橘的品质不好,主要是因为北方温度较低,因此温度是影响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故选B。
3.(2019湖南省湘潭市)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鼠→猫B.草→鼠→猫→细菌C.鼠→猫→细菌D.猫→鼠→草【答案】A【解析】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A正确;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没有生产者,且出现了分解者,C错误;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书写箭头方向错误,D错误。
故选A。
4.(2019山西省)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若某种有毒物质已进入该食物网,而且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A.鼠B.麻雀C.蛇D.猫头鹰【答案】D【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的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5.(2019湖南省岳阳市)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A.农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是由藻类植物提供,藻类植物主要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因此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海洋生态系统。
6.(2019湖南省张家界市)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
原因是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答案】C【解析】“月宫一号”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简单,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7.(2019湖南省长沙市)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非生物部分【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小芳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生产者,B正确。
8.(2019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B.消费者和分C.生物和非生物环境D.有机物和能量【答案】A【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等生产者可以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消费者本身不能够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生产者与消费者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便流动到消费者体内。
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B、C、D错误。
9.(2019四川省成都市)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答案】C【解析】大量砍伐森林的树木,人为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A错误;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造成江河污染,直接影响江河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B 错误;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C正确;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汽车尾气排放多了,会增加空气污染,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D错误。
10.(2019甘肃省天水市)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答案】C【解析】一片森林中的树木,只是生产者,没有动物、细菌真菌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正确;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缺少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正确;一块农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和水等,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正确;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正确。
故选C。
11.(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素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12.(2019甘肃省天水市)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森林可保持水土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答案】D【解析】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增多土壤中的水分和地下水,涵养水源。
在风沙为害地区保护农业的作用十分显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D。
13.(2019甘肃省天水市)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C.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甲D.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答案】C【解析】A、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
图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甲、乙、丙、丁。
因此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而不是“甲←乙←丙←丁”;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该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丁,因此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丁,而甲是含有毒物质最少;C、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甲。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甲,而丁含能量最少。
故选C。
14.(2019四川省成都市)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非生物环境除了图中的阳光、空气外还包括_______等因素。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一条________________(3)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________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分析,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的数量最少。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的光合作用,进入到食物链中。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腐生性微生物的_________作用又可以使二氧化碳返回非生物环境。
【答案】(1)生物水、土壤(2)吃和被吃 2 农作物→蝗虫→螳螂→食虫鸟→蛇(3)物质蛇(4)农作物分解【解析】(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非生物环境除了图中的阳光、空气外还包括水、土壤等因素。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问由于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中有2条食物链,其中一条为:农作物→蝗虫→螳螂→食虫鸟→蛇,另一条为:农作物→蝗虫→食虫鸟→蛇。
(3)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和能量流动。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蛇的数量最少。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进入到食物链中。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腐生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可以使二氧化碳返回非生物环境。
15.(2019四川省内江市)穹隆地貌生态优美、植被繁茂、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红盆中之绿岛,热盆中之凉台”。
据报道,全球规模最大的穹隆地貌在内江市威远县境内,总面积约640余平方公里。
如图表示该地区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图中缺少非生物成分和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__________。
(2)图中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3)通常,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原因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沿食物链各个环节__________。
(4)威远穹隆地貌发育典型、景观奇特,有“第七大旅游地质奇观”之称,受到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使用价值。
【答案】(1)分解者生产者(2)3 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鹰(3)逐级递减(4)直接【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生产者,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该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①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鹰,②绿色植物→兔→鹰,③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其中鹰分別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