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专项突破:巧啃资料分析“硬骨头”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9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要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运算方法,还需要熟练运用一些快速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快速浏览材料:在阅读资料时,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名称、单位等关键信息,了解资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指标:重点关注与问题相关的指标数据,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标记重要数据:对于关键数据和容易混淆的数据,可以用铅笔进行标记,以便在计算时能够快速找到。
2、计算技巧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先计算出商的首位数,从而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估算法: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估算出结果的范围。
特殊值法:将百分数转化为特殊分数,如25%=1/4,50%=1/2 等,可以简化计算。
3、分析技巧观察选项差距:在计算之前,先观察选项之间的差距大小。
如果差距较大,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如果差距较小,则需要精确计算。
分析数据趋势:通过观察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判断答案的大致范围。
比较大小技巧:对于比较大小的题目,可以采用分子分母同乘或同除一个数的方法,将数据化为相同形式进行比较。
二、练习题【例 1】2019 年,某地区 GDP 为 5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
2018 年该地区 GDP 为多少亿元?A 462963B 475000C 480000D 487500【解析】首先,根据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可得 2018 年该地区 GDP 为 5000÷(1 + 8%)≈5000÷108 ≈ 462963(亿元),故答案选 A。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步骤和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是考察考生对于数据资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对于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解题步骤和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认真审题首先,在正式解答资料分析题之前,考生需要认真审题。
通常,资料分析题会提供一段或多段文字资料、图表等形式的资料材料,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资料。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从资料中找到的答案。
二、整理材料在审题之后,考生需要对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梳理。
可以通过列出主要内容、制作思维导图、标注关键信息等方式,将资料的主要内容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
这一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资料,找出相关的规律和联系。
三、抓住关键信息资料分析题的核心是抓住关键信息,通过对关键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来解答问题。
在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考生可以通过标注、划线、圈出等方式,将关键信息明确地呈现出来。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参考这些关键信息,避免在大量材料中迷失。
四、分析规律和联系在抓住关键信息之后,考生需要通过与其他资料的比较和对照,寻找规律和联系。
这一步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资料,从而作出准确的解答。
考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条目之间的差异、分析数值的趋势、观察图表的变化等方式,找出隐藏在资料背后的规律和联系。
五、运用常识和背景知识在分析规律和联系的基础上,考生还可以运用常识和背景知识,对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判断。
这一步可以使解答更加全面和准确。
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际经验,对资料进行推理和揣测,并给出合理的解答。
六、举一反三在解答完具体问题后,考生还可以尝试将所学的方法和思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上,进行举一反三。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提升解题能力,培养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总之,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认真审题、整理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分析规律和联系、运用常识和背景知识以及举一反三等步骤和技巧,考生可以更好地解答这类题目,提高考试成绩。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一、适当试题标记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只需要短暂地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地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1、选项特点分析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公务员行测是招录公务员的必考科目之一,而在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这些题目考察考生对资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是做好行测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解题技巧,帮助考生们提高在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中的解题水平。
一、了解题型特点在解答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之前,考生首先要了解题型的特点。
通常,这类题目会以图表、数据、文段等形式呈现,考察考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在解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以及需要从资料中提取的信息。
2. 注意资料的来源和背景:了解资料的背景信息对于正确理解和分析资料至关重要。
3. 注意细节信息:细致入微地观察资料中的细节信息,提取关键数据和关键字,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二、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公务员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经常涉及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判断,因此,考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以下是几种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的方法:1. 数据分类法:根据数据的特征和属性,将其分类整理,以帮助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数据。
2. 图表分析法:通过绘制图表,将数据可视化,便于理解和分析。
3. 数据对比法:将不同数据之间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和差异,进行分析。
4. 数据趋势法: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掌握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推断和预测。
三、注重思维训练在解决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思维训练的方法:1. 归纳法:将大量杂乱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找到共性和规律。
2. 比较法:将不同的观点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和差异。
3. 推理法:根据已知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4. 思维导图法:以图形化的方式将相关信息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展示,在分析问题时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多练习,积累经验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通过多做题目,积累经验,熟悉各类题型和解题思路,加深对行测考试的了解,并及时总结错误经验,找出解题中的不足之处。
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政府机关公务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的资料分析题一直是考生们难题之一。
这类题目往往需要考生从给定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
一、审题准确首先,考生在解答资料分析题前必须准确理解题意。
仔细阅读题目,并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重点理解题目中涉及的关键词,包括但不限于:分析、解决、推断、原因、结果等。
只有准确理解题目,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资料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二、仔细分析资料资料分析题的核心是对所给资料进行分析。
考生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资料内容,摸清脉络,找出其中的主题和关键信息。
可以通过划线、圈点等方式标记出重要的内容,以便于后续处理。
三、提取关键信息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考生应该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往往包括事实陈述、数字数据、实验结果等。
这些信息是解答问题所必需的,考生需要有目的地将其提取出来并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四、分析问题并做好分类在对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之后,考生需要分析问题并将其进行分类。
通过对问题的分类,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和逻辑关系,有助于答题时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原因分析、结果推断、解决方法等不同类型。
五、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需要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关注问题与资料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推理,避免盲目猜测和主观臆断。
六、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案最后,考生应该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案。
在给出解决方案之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确保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解决方案应该与问题的实质相符,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够解决问题或改善情况。
综上所述,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包括审题准确、仔细分析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并做好分类、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以及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案。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考试,尤其是对于行政职能类的公务员,行测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而要想在行测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资料分析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掌握公共基础知识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公共基础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数学、语文和逻辑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留意这些知识点,遇到有关的问题,要适时地回忆和应用。
在考前,我们也要认真地复习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轻松应对。
二、分析资料问题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提取和分析资料问题。
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其中的重点,资料题是同样的题目类型,但是在不同年份的考试中,资料题的内容和形式是可能会有所变化的。
但总的来说,都会先给出一段文字或一组数据,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要求我们结合给出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正确的答案。
在学习资料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数据的含义和单位。
在资料中,往往会涉及到许多数据,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和单位,尽可能了解它们所代表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资料,提取其中的信息。
2.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
行测资料往往需要我们从一些数量或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通过整个文章和比较来判断结论的正确性。
那么,要抓住这些关键词,从而确定重要因素,快速提取出所需信息。
3. 精细阅读,仔细判断。
在做资料题时,要仔细地读文本,了解每个细节和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解出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十分注意问题的细节及其条件,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三、多做练习题最后,我们需要多做练习题,熟悉常见的资料类型和各类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进行练习时,我们要尽量选择来自不同企业的试卷作为参考资料,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题意。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审视自己在做题中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也要结合一些实际案例研究、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在应试中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分析资料问题及多做练习题是我们在行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一、导言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
通过分析给定的资料、图表或文本,考生需要准确理解信息,分析关系,并进行综合推理和判断。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
二、审题要点1.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解答资料分析题之前,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包括问题的提问方式、所需要回答的内容等。
有时候,题目会给出关键词提示,考生可以将这些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以便在阅读资料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信息上。
2. 确定资料类型资料分析题的资料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表格、图表、文章等。
在分析资料之前,考生需要明确资料类型,并了解该类型资料的特点。
例如,表格主要用于比较数据,图表则更适合观察数据变化趋势。
三、分析资料步骤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和解答:1. 把握整体信息在初步了解资料后,考生需要抓住重点,了解整体信息。
可以通过观察标题、资料结构、图表标题等来获取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2. 理清资料关系在阅读和分析资料时,考生需要注意资料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观察文字描述、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图表的线条走势等来推断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趋势。
3. 辅助工具运用对于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考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制作图示或使用颜色标记等方式来辅助分析。
这可以帮助考生更清晰地观察数据变化,加深对数据的理解。
四、解答技巧1. 逻辑推理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根据已有的信息和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和推断。
可以运用常识、经验和逻辑链条进行合理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2. 灵活运用知识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在解答中。
例如,经济资料分析题中可能涉及到宏观经济指标,此时考生可以参照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 结合实际情况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考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相关的题目,考生可以借助自身经验和社会观察来进行解答。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主要考查我们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很多考生在面对这部分内容时,常常感到时间紧张,难以准确快速地得出答案。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我们就能在资料分析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的材料通常包括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
题目类型主要有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计算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比较类题目则需要我们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大小、增减等方面的比较;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涉及对多个选项的判断和分析。
二、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快速浏览:在阅读资料时,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的表头、注释等关键信息,了解资料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勾画重点:对于重要的数据、关键词、时间节点等进行勾画,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
2、估算技巧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在除法运算中,可以通过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首位数字来估算商的首位数字。
有效数字法:根据题目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3、比较技巧同位比较法:对于分数形式的数据,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增长幅度来判断大小。
差分法:当两个分数比较大小且分子分母相差不大时,可以通过差分法来快速判断。
4、特殊值法常用特殊值:如 1/2 = 50%,1/3 ≈ 333%,1/4 = 25%等,将数据转化为这些特殊值进行计算和比较。
5、排除法先根据常识和数据特点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三、练习方法1、专项练习针对不同的题型和技巧,进行专项练习,加深对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集中练习计算类题目,熟练掌握各种估算方法。
2、模拟练习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进行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在模拟练习中,注意总结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公务员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与答题思路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需要借助给定的资料进行分析,以解决问题或回答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与答题思路,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以下是几点可以参考的答题思路:一、仔细审题在开始回答资料分析题之前,务必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给定的资料。
了解题目的基本要求和背景,熟悉题目的结构和要求。
同时,对于给定的资料,要仔细阅读、理解并提炼出有关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回答。
二、简化问题在面对一篇较长的材料时,很多考生会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
答题时要注意简化问题,选择重点信息。
可以通过标注、划线或做笔记的方式,将重要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
这有助于在解答问题时集中注意力。
三、逻辑连贯在回答资料分析题时,逻辑连贯非常重要。
要确保观点的论证合理、步骤清晰。
可以按照给定的资料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分析和回答,将各个环节进行逻辑连接,使得整个回答过程更加流畅。
四、举例论证在进行资料分析时,可以通过举例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选取合适的例子,将其与给定的资料进行对照、比较或扩展,以加强自己的分析和回答。
举例论证有助于提高回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五、客观立场在回答资料分析题时,要保持客观的立场和中立的态度。
不要带入个人情感或主观偏见,要以事实和逻辑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客观的态度和论证方式来回答问题,有助于得到更好的答案。
六、时间控制公务员考试中,时间非常宝贵。
在回答资料分析题时,要注意控制好时间。
可以事先分配好每个问题的答题时间,并在答题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
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可以暂时跳过,先完成其他问题,以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
综上所述,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需要考生巧妙运用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通过仔细审题、简化问题、逻辑连贯、举例论证、保持客观立场和合理控制时间,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相信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通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技巧,很容易在这部分花费过多的时间,从而影响整个考试的进度和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的一些实用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多样,包括文字型、图表型、表格型等。
在阅读材料时,要有重点、有方法,不能逐字逐句地读。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先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了解段落主旨,圈画出关键的时间、指标、名词等。
同时,要特别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总分、并列、因果等,这有助于我们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图表型材料,要先看清标题、坐标轴、单位、图例等,了解图表所展示的主要内容。
对于表格型材料,重点关注表头,明确各项数据的含义。
二、准确识别题型资料分析的题型主要有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准确识别题型是选择正确解题方法的前提。
计算类题目,通常会直接要求计算某个具体的数值,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等。
比较类题目则是要求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
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是判断多个表述的正误。
三、掌握速算技巧在资料分析中,由于数据较大,进行精确计算往往费时费力,因此掌握一些速算技巧非常重要。
(一)估算法估算法是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选项的差距,对式子进行大致的估算。
比如,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选项差距较大,可以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近似取整进行计算。
(二)直除法直除法是通过直接相除得到商的首位或首两位来确定答案。
当选项的首位或前两位数字不同时,使用直除法能够快速得出答案。
(三)化同法化同法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的数,然后比较大小。
(四)差分法当两个分数比较大小,且分子分母的差值相差不大时,可以使用差分法。
用大分数的分子分母减去小分数的分子分母得到差分数,然后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的大小。
四、巧用排除法在一些选择题中,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以使用排除法快速缩小范围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笔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之一,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有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图形类资料和综合类资料(主要是前面三种基本资料的组合)四种基本形式。
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资料分析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资料分析的难,主要是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难:“找不着数据”资料分析试题的材料里包含众多数据,而解题时只需要用到其中一部分。
如何忽略冗余信息,直达目标数据?我们力推的“结构阅读法”可以帮助考生在茫茫数据中快速定位,节省大量时间。
第二难:“采不到要点”资料分析试题有着自己专有的特点和反复的“考点”,在进行答题之前要先摸清楚这些特征,才能真正迅速、准确地解题。
第三难:“算不出答案”考试时间的局限是考生做任何一个模块都要正视的问题,而在资料分析部分,时间问题更加突出。
几乎任何一道牵涉到计算的资料分析题,一分钟之内都不可能解完。
如何利用数据的特点来进行速算?如何利用选项的特征来进行排除?针对以上难点,试题教育结合历年真题解析来解读文字类资料分析题应对策略。
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文字类资料分析练习例1.2008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类文字类资料分析题2006年前9个月发生各类伤亡事故近48万起、死亡8万多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一成。
这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不久前发布的消息。
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介绍,2006年1到9月,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76000多起,死亡80600多人,同比分别下降9.9%和9.8%。
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伤亡事故8559起,死亡10097人,同比分别下降14.4%和14%。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2076起,死亡3286人,同比分别下降13%和23.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说,2006年前9个月,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到9人的重大事故1664起、死亡6555人,同比分别下降10.9%和8.2%。
同期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70起,死亡1122人,同比分别下降21.3%和42.7%;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3起,死亡120人,同比分别下降70%和83%。
126.2005年前9个月我国各类伤亡事故约为多少万起?()。
A.52.8 B.53.3 C.43.6 D.48.4【答案】B。
【试题解析】48÷(1-10%)≈53.3(万起)。
故答案为B。
127.2006年前9个月煤矿企业死亡人数均占2005年同期工矿企业死亡人数的()。
A.24.3% B.32.35% C.28.0% D.60.3%【答案】C。
【试题解析】2006年前9个月,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死亡人数为3286人,而2005年同期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死亡人数为10097÷(1-14%)≈11741(人),故3286÷11741×100%≈28.0%。
故本题答案为C。
128.与2005年前9个月相比,2006年前9个月,绝对减少量最大的是()。
A.煤矿企业伤亡事故B.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C.全国各类企业伤亡事故D.无法得知【答案】C。
【试题解析】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绝对减少量为:2076÷(1-13%)-2076≈310(起),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绝对减少量为8559÷(1-14.4%)-8559≈1440(起),全国各类伤亡事故减少量为:476000÷(1-9.9%)-476000≈52301(起)。
故答案为C。
129.2005年前9个月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到9人的死亡人数约为同期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的()。
A.60.8% B.55.8% C.64.9% D.70.7%【答案】A。
【试题解析】2005年前9个月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到9人的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数为6555÷(1-8.2%)≈7141(人),而同期工矿企业死亡人数约为11741人。
故7141÷11741×100%≈60.8%。
因此,本题答案为A。
1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趋向好转B.2005年前9个月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0起C.2005年前9个月发生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相对于同期发生重大事故死亡人数5183人D.2006年前9个月,重大事故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比同期全国发生伤亡事故每起事故死亡人数要低【答案】D。
【试题解析】A选项正确,在资料中各项数字相比去年下降反映这一事实;2005年前9个月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为3÷(1-70%)=10(起),B选项正确;2005年前9个月发生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为1122÷(1-42.7%)≈1958(人),而同期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为6555÷(1-8.2%)≈7141(人),7141-1958=5183(人),C也正确;2006年前9个月,平均每起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为6555÷1664≈4(人),同期全国发生伤亡事故每起事故死亡人数为80600÷476000≈0.17(人),显然D选项错误。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文字类资料分析练习例2.2007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文字类资料分析2006年1-3季度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服务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服务业继续保持高水平稳定运行。
2006年1-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73.74亿元,增长9.4%,增速比上半年高1.4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7.2%,重点行业发展良好,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6%,金融业增长8.1%,房地产业增长9.3%,其他服务业增长9.2%。
(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增长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2006年1-3季度,全省城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0.5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6.1%,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9%。
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77.6%,文化和体育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2.5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74.2%,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1.1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比2005年同期增长34.1%,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95.2%,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34.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2.3%,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
服务业主要行业投资增长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供给保障能力,改善了消费的环境,还带动相关服务产品消费规模扩张,拉动了整体经济增长。
(三)服务业继续发挥对全省财政收入和安置就业的支撑作用:服务业对税收和就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6年1-3季度,服务业地方税收完成223.9亿元,占地方税收的60.6%,同比增加41.7亿元,增长22.9%,高于地方税收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
服务业税收中贡献较大的房地产业同比增长35.8%,增加19亿元;金融业同比增长24.1%,增加5.3亿元。
服务业对营业税增长贡献尤其突出。
受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营业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营业税同比增长30.5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总增加额的47.5%,比2005年同期提高27.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税收收入增长8.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2006年1-3季度,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111.8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68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0.8%,其中在社区就业28.1万人,占就业总数的25.1%。
136.服务业主要行业投资增长的好处不包括()。
A.增强了供给保障能力B.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C.改善了消费的环境D.带动相关服务产品消费规模缩减【答案】D。
【试题解析】D选项不是服务业主要行业投资增长的好处,而是坏处,选D。
137.根据以上资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Ⅰ.2006年1-3季度,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发展态势良好;Ⅱ.2006年1-3季度,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省地方税收的一半以上;Ⅲ.全省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60%以上;A.ⅠB.Ⅰ、ⅡC.ⅢD.都不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Ⅲ选项的占就业人数的60.8%,是实名制就业人数,不包括实名制就业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
Ⅰ、Ⅱ正确,选B。
138.下列选项中,增长最快的是()。
A.通信设备和计算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B.服务业地方税收C.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D.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答案】A。
【试题解析】由资料知,A选项内容的增长率为77.6%,比B、C、D中行业的增长率高,选A。
139.2005年同期全省城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多少亿元?()。
A.1305.5 B.1190.7 C.1082.3 D.1298.7【答案】B。
【试题解析】由资料分析可得,2005年1-3季度全省城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620.5÷(1+36.1%)≈1190.7(亿元),选B。
1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点行业增长值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B.全省营业税比2005年同期增长27.5%C.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90%以上D.社区就业持续创高增长率【答案】C。
【试题解析】增长率最高不等于增长值最高,A错误;B选项与资料不符,资料是全省服务业的营业税比2005年同期提高27.5%个百分点;D项,资料没有涉及,选C。
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文字类资料分析练习例3.2007年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文字类资料分析2006年年初的经济运行很快把人们的视野引到了对过热的关注上。
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6%。
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到2月末,新增贷款7165亿元,同比多增3397亿元,两个月即完成全年计划的28.7%,外贸顺差在去年同期高位的基础上达到120亿美元。
到一季度,问题仍在发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29.8%,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新增贷款达到1256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0.3%,外贸顺差达到233亿美元。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8亿元,同比增长5.1%,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6800亿元,增长13.2%,加快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5亿元,增长9.4%,减慢0.5个百分点。
116.2006年全年计划新增贷款总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