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中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09.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腰三角形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 .等边三角形B .矩形C .正方形D .圆4.点M(3,-2)关于x 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3,2)B .(3,2)C .(-3,-2)D .(2,3)5.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的()A .中线B .高线C .角平分线D .以上都不对6.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L 的取值范围是()A .2<L<15B .L<8C .2<L<8D .10<L<167.已知:△ABC ≌△DEF ,AB=DE,∠A=70°,∠E=30°,则∠F 的度数为()A .80°B .70°C .30°D .100°8.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点P 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PQ≤5B .PQ<5C .PQ≥5D .PQ>59.如图,△ABC 中,AB=AC ,∠A=36°,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D ,交AB 于E ,则∠BDC 的度数为()A .72°B .36°C .60°D .82°10.在ABC ∆中,已知::1:2:3A B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11.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那么它是()A .正十二边形B .正十边形C .正八边形D .正六边形12.如图,已知AB⊥BC,BC⊥CD,AB=DC,可以判定△ABC≌△DCB,判定的根据是()A.HL B.ASA C.SAS D.AAS二、填空题13.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____°.14.已知点P(2,3),点A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1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2+|b-c|=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16.若n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n=_______.1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18.如图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那么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求出图形中x的值.20.在△ABC中,已知∠A=30°,∠B=2∠C,求∠B和∠C的度数.21.尺规作图:如图,在直线MN 上求作一点P ,使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不要求写出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22.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C ,AB =DE ,BC =EF ,求证:△ABC ≌△DEF .23.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222222222a b c ab ac bc ++=++,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25.数学中的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随处可见,在数的运算中就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形式.(1)我们发现: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请你根据发现的规律,接下去再写两个等式;(2)对称的等式:12×231=132×21.仿照这一形式,完成下面的等式,并进行验算:12×462=_______,18×891=_______.26.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①求证:△ADC ≌△CEB .②求证:DE=AD+BE.(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ADC ∆和CE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A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答.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 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故选A .考点:轴对称图形.2.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判断即可.【详解】六边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都不具有稳定性;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所有的图形里,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是三角形的特性,应牢牢掌握.3.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一般地,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等于边数.故选D.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B【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坐标不变可以直接写出答案.【详解】点M(3,-2)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变化规律.5.A【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答.【详解】解: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知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得:5-3<L<5+3,即2<L<8.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正确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7.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出∠D=∠A,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BC≌△DEF,AB=DE,∠A=70°,∴∠D=∠A=70°,在△DEF中,∠F=180°-∠D-∠E=180°-70°-30°=8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准确找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点P到OB的距离为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点P到OA边的距离等于5,∴点P到OB边的距离为5,∵点Q是OB边上的任意一点,∴PQ≥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9.A【解析】试题分析:∵AB=AC,∠A=36°,∴∠ABC=∠C=1801803622A︒-∠︒-︒==72°,∵DE垂直平分AB,∴∠A=∠ABD=36°,∴∠BDC=∠A+∠ABD=36°+36°=72°.故选A.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B【分析】设∠A=x,∠B=2x,∠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详解】解:∵::1:2:3A B C∠∠∠=设∠A=x,∠B=2x,∠C=3x.则x+2x+3x=180°,解得x=30°,∴∠A=30°,∠B=60°,∠C=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内角和定理.解答此类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可简化计算.11.D【分析】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利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外角,根据外角和的大小与多边形的边数无关,由外角和求正多边形的边数,是常见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12.C 【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推出90ABC DCB ∠=∠=°,AB=DC ,CB BC =,根据SAS 推出ABC DCB ≌.【详解】∵AB ⊥BC ,BC ⊥CD ∴∠ABC=∠DCB=90°又∵AB=DC ,BC=CB ∴△ABC ≌△DCB (SAS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13.60°.【解析】试题分析: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结果.试题解析:∵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设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的大小均是x ,则3x=180°,解得:x=60°.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14.(-2,3)【解析】点P(2,3),点A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则点A 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15.等边【分析】根据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可得:00a b b c -=-=,,再根据三角形的判断方法即可知道该三角形的形状.【详解】∵(a-b)2+|b-c|=0∴(a-b)2=0,|b-c|=0∴a=b ,b=c ∴a=b=c∴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偶次方的非负性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6.6【详解】此题涉及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180(n-2),外角和=360º所以,由题意可得180(n-2)=2×360º解得:n=617.8【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 阴影=12×4×4=8cm 2.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割补法是解题的关键.18.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轴对称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台球走过的路径为:∴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2号袋.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结合图形解题的思想;严格按轴对称画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x=6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列出等式,即可求得x 的值.试题解析:解:x+70=x+10+x ,∴x=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20.∠B=100°,∠C=5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出∠C ,再求解即可得到∠B .【详解】∵2B C ∠=∠,180A B C ∠+∠+∠=°,∴2180A C C ∠+∠+∠=°,即303180C ︒+∠=°,解得:50C ∠=°,∴2250100B C ∠=∠=⨯︒=°.答:∠B 等于100°,∠C 等于5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定理列出并整理成关于∠C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1.答案见解析.【分析】作的平分线交直线MN于P点.【详解】解:根据题意,如图,作∠AOB的平分线,∠AOB的平分线与直线MN交于一点,则点P 即为所求.22.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F=DC,可推得AF﹣CF=DC﹣CF,即AC=DF;再根据已知AB=DE,BC=EF,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即可证明△ABC≌△DEF.试题解析:∵AF=DC,∴AF﹣CF=DC﹣CF,即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23.△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求出a=b=c,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2a2+2b2+2c2=2ab+2ac+2bc,∴2a2+2b2+2c2-2ab-2ac-2bc=0,∴a2-2ab+b2+a2-2ac+c2+b2-2bc+c2=0,∴(a-b)2+(a-c)2+(b-c)2=0,∴(a-b)2=0,(a-c)2=0,(b-c)2=0,∴a=b且a=c且b=c,即a=b=c,∴△ABC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能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出(a-b)2+(a-c)2+(b-c)2=0是解此题的关键.24.DE=2cm【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再利用△ABC面积是28cm2可求DE.【详解】解:∵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DE=DF,∵△ABC面积是28cm2,AB=20cm,AC=8cm,∴S△ABC =12AB•DE+12AC•DF=28,即12×20×DE+12×8×DF=28,解得DE=2cm.【点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25.(1)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2)264×21;198×81.【分析】(1)分别观察112,1112,11112,…,得出结果的一般规律,再根据一般规律求值.(2)根据给出的题例,即把每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反过来写,乘积仍相等.【详解】(1)由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可知,这类数平方的结果为“回文数”,即从1开始按连续整数依次增大到最大,再逐渐减小到1,其中,最大的数字为等式左边1的个数,所以接下来的等式是: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2)124625544264215544⨯=⨯=, ,1246226421∴⨯=⨯1889116038⨯=,1988116038⨯=1889119881∴⨯=⨯【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关键是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找出这类数的平方的规律.26.(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ADC ≌△CEB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要证△ADC ≌△CEB ,已知一直角∠ADC=∠CEB=90°和一边AC=CB 对应相等,由题意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另一内角∠ECB=∠DAC ,再由AAS 即可判定;②由①得出AD=CE ,BE=CD ,而DE=CD+CE ,故DE=AD+BE ;(2)同理,根据上一小题的解题思路,易得△ADC ≌△CEB.【详解】(1)①∵∠ACB=90°∴∠DCA+∠ECB=90°又∵AD ⊥MN∴∠DCA+∠DAC=90°∴∠ECB=∠DAC又∵AD ⊥MN ,BE ⊥MN∴∠ADC=∠CEB=90°在△ADC 和△CEB 中ECB DAC ADC CEB AC CB ∠=∠⎧⎪∠=∠⎨⎪=⎩∴△ADC ≌△CEB (AAS )②∵△ADC ≌△CEB∴AD=CE ,BE=CD又∵DE=CD+CE∴DE=AD+BE(2)△ADC ≌△CEB ;∵∠ACB=90°∴∠DCA+∠ECB=90°又∵AD ⊥MN∴∠DCA+∠DAC=90°∴∠ECB=∠DAC又∵AD ⊥MN ,BE ⊥MN∴∠ADC=∠CEB=90°在△ADC 和△CEB 中ECB DACADC CEB AC CB∠=∠⎧⎪∠=∠⎨⎪=⎩∴△ADC ≌△CEB (AAS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44的选项为( )A .B .C .D . 3.已知一次函数2y x n =+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方程20x n +=的解可能是( )A .x =1B .x =23-C .x =32D .x =-14.点()5,2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是( ).A .()5,2--B .()5,2C .()5,2-D .()2,5- 5.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1a +和2a -+,则这个正数是( )A .30B .25C .3-D .506.如图,90ABC ︒∠=,//AD BC ,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AD 相交于点E ,连接BE ,过点C 作CF BE ⊥,垂足为F .若6AB =,10BC =,则EF 的长为( )A .1B .2C .3D .47.如图,长方体的长为3,宽为2,高为4,点B 离点C 的距离为1,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A B .5 C D 8.一次函数y mx n =+与y mnx =(m ,n 为常数,且0mn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像是( )A .B .C .D .9.已知直线48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M 是OB 上的一点,若将ABM V 沿AM 折叠,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B '处,则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是( )A .142y x =-+B .243y x =-+C .132y x =-+D .133y x =-+ 10.如图,四边形ABCD 中,9045AB AD BAD BCD EAF =∠=∠=︒∠=︒,,,且5BC =139DC FC ==,,,则BE 的长度是( ).A .7B .8C .9D .10二、填空题11x 的取值范围是. 12.已知点P (m +2,2m ﹣4)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13.如图,有一只摆钟,摆锤看作一个点,当它摆动到底座最近时,摆锤离底座的垂直高度4cm DE =,当它来回摆动到底座的距离最高与最低时的水平距离为8cm 时,摆锤离底座的垂直高度6cm BF =,钟摆AD =.14.已知77a b ,,则代数式43ab a b -+-=.15.如图,已知A 地在B 地正南方3千米处,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 、B 两地向正北方向匀速直行,他们与A 地的距离S (千米)与所行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的AC 和BD 给出,当他们行走3小时后,他们之间的距离为千米.三、解答题16.计算:(1)-⎭(2)173=,31a b -+的平方根是4±,c(1)求a ,b ,c 的值;(2)求310++a b c 的平方根.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V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A -,()41B -,,()1,2C -.(1)在图中作出ABC V 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请直接写出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 '的坐标______;(3)ABCV的面积=______;(4)在y轴上找一点P,使得APC△周长的最小值.△周长最小,并求出APC19.在海平面上有A,B,C三个标记点,其中A在C的北偏西54︒方向上,与C的距离是800海里,B在C的南偏西36︒方向上,与C的距离是600海里.(1)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若在点C处有一灯塔,灯塔的信号有效覆盖半径为500海里,每隔半小时会发射一次信号,此时在点B处有一艘轮船准备沿直线向点A处航行,轮船航行的速度为每小时20海里.轮船在驶向A处的过程中,最多能收到多少次信号?(信号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20.某游乐场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甲、乙两种消费卡.设顾客在这个游乐场消费了x次,按照甲消费卡消费的总费用为y甲元,按照乙消费卡消费的总费用为y乙元.(1)请直接写出y甲,y乙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若小明按照甲乙两种方式消费的总费用相同,他在这个游乐场消费了多少次?-的值.21.(1)如图,阴影部分的边长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求a b(2)已知2018a a -,求220182020a -+的值.(3)如图所示,实数a ,b ,c 1a -22.小李、小王两人从学校出发去图书馆,小李步行一段时间后,小王骑电动车沿相同路线行进,两人均匀速前行,他们的路程差s (米)与小李出发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请直接写出小李、小王两人的前行速度;(2)请直接写出小李、小王两人前行的路程1y (米),2y 与小李出发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求小王出发多长时间,两人的路程差为240米.23.【探索发现】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若点C 在直线DE 上,且AD DE ⊥,BE DE ⊥,则BEC CDA V V≌.我们称这种全等模型为“k 型全等”. 【迁移应用】设直线30y kx k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1)若32k =-,且ABE V 是以B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 在第一象限,如图2. ①直接填写:OA = ,OB = ;②求点E 的坐标.(2)如图3,若0k >,过点B 在y 轴左侧作BN AB ⊥,且BN AB =,连结ON ,当k 变化时,OBN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如图4,若2k =-,点C 的坐标为(30),.设点P ,Q 分别是直线=2y -和直线AB 上的动点,当PQC △是以CQ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 的坐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A.17B.22C.17或22D.132.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72°,则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五边形B.正六边形C.正七边形D.正八边形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使ABE ACD∠=∠A.BD=CE B.AD=AE C.BE=CD D.B C4.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A.50°B.55°C.60°D.65°∠=︒,CD⊥AB于点D,5.如右图,在△ABC中,ACB90∠=︒,AD=2,则BD=()A60A.2B.4C.6D.86.小军在网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操作,他发现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所组成的图形可以是轴对称图形,如图所示,现在他将正方形ABCD从当前位置开始进行一次平移操作,平移后的正方形的顶点也在格点上,则使平移前后的两个正方形组成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方向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EC,将正方形边CD沿DE折叠到DF,延长EF 交AB 于G ,连接DG ,现在有如下4个结论:①AG+EC=GE ;②GDE 45∠=︒;③BGE△的周长是一个定值;④连结FC ,BFC △的面积等于12BF FC .在以上4个结论中,正确的是()A .1B .2C .3D .48.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点E ,△ABC 的面积为7,AB=4,DE=2,则AC 的长是()A .4B .3C .6D .59.如图所示,若DE ⊥AB ,DF ⊥AC ,则对于∠1和∠2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相等B .一定不相等C .当BD=CD 时相等D .当DE=DF 时相等10.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BC 上两点,且BD=DE=EC ,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A .4对B .5对C .6对D .7对二、填空题11.一副透明的三角板,如图叠放,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 、CE 相交于点D ,则∠BDC =_____.12.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度.13.如图,在△ABC中,AC垂直平分线DE分别与BC、AC交于D、E,△ABD的周长是13,AE=5,△ABC的周长是_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AD与边BC的垂直平分线ED相交于点D,过点D作DF⊥AC交AC延长线于点F,若AB=8,AC=4,则CF的长为_________.15.已知AB=AC,AD为∠BAC的角平分线,D、E、F…为∠BAC的角平分线上的若干点.如图1,连接BD、CD,图中有1对全等三角形;如图2,连接BD、CD、BE、CE,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如图3,连接BD、CD、BE、CE、BF、CF,图中有6对全等三角形;依此规律,第n个图形中有_____对全等三角形.16.如图,∠1=∠2,要利用“SAS”说明△ABD≌△ACD,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三、解答题1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已知ABC ∆三个定点坐标分别为()4,1A -,()3,3B -,()1,2C -.(1)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111A B C ∆,点,,A B C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111A B C 、、,则111A B C 、、的坐标:1A (_________,_________),1B (_________,_________),1C (_________,_________);(2)画出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2C ,连接12C C ,2CC ,1C C ,则12CC C ∆的面积是___________.19.如图,点A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AB=DC ,AF//DE ,AF=DE ,求证:EB=FC .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AE 平分DAB ∠,BE 平分CBA ∠.(1)AE ⊥BE .(2)若AE=4,BE=6,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1.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BC上,AE的延长线交BD于点F.(1)求证:△ACE≌△BCD;的度数;(2)探究CFD(3)探究EF、DF、CF之间的关系.22.如图(1),AB=7cm,AC⊥AB,BD⊥AB,AC=5cm.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当点P到达点B时,点Q也停止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s时,△ACP与△BPQ全等,此时PC⊥PQ吗?请说明理由.(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后得到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当点P、Q运动到某处时,有△ACP与△BPQ全等,求出相应的x、t的值.(3)在(2)成立的条件下且P、Q两点的运动速度相同时,∠CPQ=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3.如图,已知△ABC.(1)若AB=4,AC=5,则BC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2)点D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D 作DE ∥AC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若∠E =55°,∠ACD =125°,求∠B 的度数.24.把一个多边形沿着几条直线剪开,分割成若干个多边形.分割后的多边形的边数总和比原多边形的边数多13条,内角和是原多边形内角和的1.3倍.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º)(1)原来的多边形是几边形?(2)把原来的多边形分割成了多少个多边形?25.如图,已知在ABC 中,B C ∠>∠,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1()2DAE B C ∠=∠-∠.参考答案1.B【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4时,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9时,4+9>9,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9+9+4=2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2.A【分析】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因而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得到外角和中外角的个数,外角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360°÷72°=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熟记正多边形的边数与外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D【分析】由AB AC =,可得B C ∠=∠,补充BD CE =,可得BE CD =,利用SAS 可判断A ,补充,AD AE =可得:,AED ADE ∠=∠利用AAS 可判断B ,补充BE CD =,利用SAS 可判断C ,补充B C ∠=∠,条件不足,从而可判断D .【详解】解:在ABE △与ACD △中,AB AC = ,B C ∴∠=∠,所以补充:BD CE =,则BE CD =,所以利用SAS 可得:ABE ACD △≌△,故A 正确;补充:,AD AE =,AED ADE ∴∠=∠所以利用AAS 可得:ABE ACD △≌△,故B 正确;补充:BE CD =,所以利用SAS 可得:ABE ACD △≌△,故C 正确;补充:B C ∠=∠,ABE △与ACD △不一定全等,故D 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4.A【分析】首先根据AD ∥BC ,求出∠FED 的度数,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则可知∠FED=∠FED′,最后求得∠AED′的大小.【详解】解:∵AD ∥BC ,∴∠EFB=∠FED=65°,由折叠的性质知,∠FED=∠FED′=65°,∴∠AED′=180°-2∠FED=50°.故∠AED′等于5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AC ,再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计算即可;【详解】∵ACB 90∠=︒,CD ⊥AB ,A 60∠=︒,∴30ACD ∠=︒,∵AD=2,∴4AC =,又30B ∠=︒,∴248AB =⨯=,∴826BD AB AD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结合正方形的特征,可知平移的方向只有5个,向上,下,右,右上45°,右下45°方向,否则两个图形不轴对称.【详解】因为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因此只要沿着正方形的对称轴进行平移,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观察图形可知,向上平移,向上平移、向右平移、向右上45°、向右下45°平移时,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结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得AD=DF ,∠A=∠GFD=90°,于是根据“HL”判定Rt ADG Rt FDG ≌,再由GE GF EF AG CE =+=+,从而判断①,由对折可得:,CDE FDE ∠=∠由Rt ADG Rt FDG ≌,可得:,ADG FDG ∠=∠从而可判断②,设,,AG a CE b ==则12,12,,,BG a BE b GF a EF b =-=-==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判断③,如图,连接CF ,证明BCF △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判断④,从而可得本题的结论.【详解】解:由正方形ABCD 与折叠可知,DF=DC=DA ,∠DFE=∠C=90°,,EC EF =∴∠DFG=∠A=90°,,DG DG = ∴()Rt ADG Rt FDG HL ≌,,AG GF ∴=,AG EC GF FE GE ∴+=+=故①正确;由对折可得:,CDE FDE ∠=∠Rt ADG Rt FDG ≌,,ADG FDG ∴∠=∠1452ADG CDE GDF EDF ADC ∴∠+∠=∠+∠=∠=︒,45GDE ∴∠=︒,故②正确;设,,AG a CE b ==则12,12,,,BG a BE b GF a EF b =-=-==121224,BGE C BG BE GE a b a b ∴=++=-+-++= 所以:BGE △的周长是一个定值,故③正确,如图,连接CF ,由对折可得:,EF EC =,EFC ECF ∴∠=∠,BE CE = BE EF ∴=,,EBF EFB ∴∠=∠1180902BFC EFB EFC ∴∠=∠+∠=⨯︒=︒,1.2BFC S BF FC ∴= 故④正确.综上: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过点D 作DF ⊥AC 于F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E=DF=2,∴S △ABC =×4×2+AC×2=7,解得AC=3.故选B.9.D已知有点到∠BAC的两边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满足∠1=∠2,须有DE=DF,于是答案可得.【详解】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做题时要明确题目中有什么条件,要达到什么目的.10.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只要同底等高,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据此可得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详解】由已知条件,得△ABD,△ADE,△ACE,3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组成了3对,还有△ABE和△ACD的面积相等,共4对.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与运用. 11.75°.【分析】根据三角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CEA=60°,∠BAE=45°,∴∠ADE=180°﹣∠CEA﹣∠BAE=75°,∴∠BDC=∠ADE=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120根基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C=∠C′=24°,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答案.【详解】∵ABC A B C ''' ≌,∴∠C=∠C′=24°,∵∠A+∠B+∠C=180°,∠A=36°,∴∠B=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3.23【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CD ,AE=CE ,再由ABD △的周长及AE 的长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DE 垂直平分AC ,∴AD=DC ,AE=CE ,∵ABD △的周长是13,即AB+BD+AD=13,∴AB+BD+DC=13,即AB+BC=13,又∵AE=5,∴AC=2AE=10,∴AB+BC+AC=13+10=23,即ABC 的周长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2【分析】连接CD ,DB ,过点D 作DM ⊥AB 于点M ,证明△AFD ≌△AMD ,得到AF=AM ,FD=DM ,证明Rt △CDF ≌Rt △BDM ,得到BM=CF ,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连接CD ,DB ,过点D 作DM ⊥AB 于点M,∵AD 平分∠FAB ,∴∠FAD=∠DAM ,在△AFD 和△AMD 中,FAD MAD AFD AMD AD AD ∠∠⎧⎪∠∠⎨⎪⎩===,∴△AFD ≌△AMD (AAS )∴AF=AM ,FD=DM ,∵DE 垂直平分BC∴CD=BD ,在Rt △CDF 和Rt △BDM 中,DC DB DF DM ⎧⎨⎩==,∴Rt △CDF ≌Rt △BDM (HL )∴BM=CF ,∵AB=AM+BM=AF+MB=AC+CF+MB=AC+2CF ,∴8=4+2CF ,解得,CF=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1)2n n +【分析】根据图形得出当有1点D 时,有1对全等三角形;当有2点D 、E 时,有3对全等三角形;当有3点D 、E 、F 时,有6对全等三角形;根据以上结果得出当有n 个点时,图中有(1)2n n +个全等三角形即可.【详解】解:当有1点D 时,有1对全等三角形;当有2点D 、E 时,有3对全等三角形;当有3点D 、E 、F 时,有6对全等三角形;当有4点时,有10个全等三角形;…当有n 个点时,图中有(1)2n n +个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1)2n n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数字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得到数字规律.16.BD=CD【详解】BD=CD ,理由是:12∠=∠ ,ADC ADB∴∠=∠∵在△ABD 和△ACD 中DA DA ADB ADC DB DC =⎧⎪∠=∠⎨⎪=⎩∴△ABD ≌△ACD (SAS ),故答案为BD=CD .17.这个多边形边数为7【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题意,得(n-2)×180°=3×360°-180°,解得n=7.故答案为:7.【点睛】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解题关键熟记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与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18.(1)画图见解析;-4,-1;-3,-3;-1,-2;(2)画图见解析,4.【分析】(1)分别作出点A 、B 、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可得;(2)作出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得到三角形,根据面积公式计算可得.【详解】(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1114,1,3,3,1,2A B C ------;(2)如图所示,12CC C ∆的面积是1244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19.证明过程见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证得∠A=∠D ,根据“SAS”证明△ACF ≌△DB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B=DC ,∴AB+BC=DC+BC ,∴AC=DB ,∵AF//DE ,∴∠A=∠D ,在△ACF 和△DBE 中,AC DB A D AF DE =⎧⎪∠=∠⎨⎪=⎩,∴△ACF ≌△DBE (SAS )∴EB=F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20.(1)详见解析;(2)24【分析】(1)根据AD ∥BC ,求出∠DAB+∠ABC=18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AE+∠ABE=90°,即可求出∠AEB=180°-(∠BAE+∠ABE)=90°,由此得到结论;(2)延长AE 、BC 交于点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BAE=∠F ,得到AB=F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AE=4,再证明△ADE ≌△FCE ,即可根据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ABF 求出答案.【详解】(1)∵AD ∥BC ,∴∠DAB+∠ABC=180°,∵AE 平分DAB ∠,BE 平分CBA ∠,∴DAB ∠=2∠BAE ,CBA ∠=2∠ABE ,∴2∠BAE+2∠ABE=180°,∴∠BAE+∠ABE=90°,∴∠AEB=180°-(∠BAE+∠ABE)=90°,∴AE ⊥BE ;(2)延长AE、BC交于点F,∵AD∥BC,∴∠DAE=∠F,∵∠BAE=∠DAE,∴∠BAE=∠F,∴AB=FB,∵BE平分CBA∠,∴EF=AE=4,∴AF=8,∵∠AED=∠FEC,∴△ADE≌△FCE,∴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F =118624 22AF BE⋅=⨯⨯=.【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1.(1)见解析;(2)60°;(3)CF=EF+DF,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SAS”即可证明△ACE≌△BCD;(2)延长AF到Q,使FQ=DF,连接DQ,先证明△DFQ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SAS”证明△CDF≌△EDQ,即可求出∠CFD的度数;(3)由△CDF≌△EDQ,可得CF=EQ,进而可得到EF、DF、CF之间的关系.【详解】解:(1)∵△ABC和△CDE都为等边三角形,∴∠ACE=∠BCD=60°,AC=BC,CE=CD,在△ACE和△BCD中AC BC ACE BCD CE CD =⎧⎪∠=∠⎨⎪=⎩,∴△ACE ≌△BCD ;(2)延长AF 到Q ,使FQ=DF ,连接DQ ,∵△ACE ≌△BCD ,∴∠CAE=∠CBD ,又∵∠AEC=∠BEF ,∴∠AFB=∠ACB=60°.∴∠DFQ=60°,∴△DFQ 是等边三角形,∴∠FDQ=∠FQD=60°,DF=DQ ,∴∠CDF=∠EDQ ,在△CDF 和△EDQ 中CD DE CDF EDQ DF DQ =⎧⎪∠=∠⎨⎪=⎩,∴△CDF ≌△EDQ ,∴∠CFD=∠DQF=60°;(3)∵△CDF ≌△EDQ ,∴CF=EQ ,∵EQ=DF+FQ=EF+DF ,∴CF=EF+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2.(1)PC ⊥PQ ,理由见解析;(2)t=1,x=2或t=74,x=207;(3)60°【分析】(1)利用SAS 证得△ACP ≌△BPQ ,得出∠ACP=∠BPQ ,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 ≌△BPQ ,分两种情况:①AC=BP ,AP=BQ ,②AC=BQ ,AP=BP ,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3)根据题意得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为2,得到BP=A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PQ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1)当t=1时,AP=BQ=2,BP=AC=5又∵AC ⊥AB ,BD ⊥AB,∴∠A=∠B=90°在△ACP 和△BPQ 中AP BQ A B AC BP =⎧⎪∠=∠⎨⎪=⎩∴△ACP ≌△BPQ (SAS ),∴ACP BPQ ∠=∠,∴90APC BPQ APC ACP ∠+∠=∠+∠=∴∠CPQ=90°,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①若△ACP ≌△BPQ ,则AC=BP ,AP=BQ,7-2t=5,2t=xt ,解得t=1,x=2,∴存在t=1,x=2,使得△ACP 与△BPQ 全等,②若△ACP ≌△BQP,则AC=BQ ,AP=BP ,5=xt ,2t=72解得t=74,x=207,∴存在t=74,x=207,使得△ACP与△BPQ全等,综上所述,存在t=1,x=2或t=74,x=207使得△ACP与△BPQ全等(3)∵∠A=∠B=60°∵P、Q两点的运动速度相同,∴P、Q两点的运动速度为2,∴t=1,∴AP=BQ=2,∴BP=5,∴BP=AC,在△ACP和△BPQ中AP BQ A B AC BP=⎧⎪∠=∠⎨⎪=⎩∴△ACP≌△BPQ(SAS);∴∠C=∠BPQ,∵∠C+∠APC=120°,∴∠APC+∠BPQ=120°,∴∠CPQ=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3.(1)1<BC<9;(2)70°【分析】(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2)由∠ACD=125°,求得∠ACB=55°,再由DE∥AC,求得∠BDE=5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详解】(1)由已知得:5-4<BC<5+4,即1<BC<9;(2)∵∠ACD=125°,∴∠ACB=180°﹣∠ACD=55°,∵DE∥AC,∴∠BDE=∠ACB=55°,∵∠E=55°,∴∠B=180°﹣∠E﹣∠BDE=180°﹣55°﹣55°=70°.24.(1)12边形(2)分割成了6个小多边形【详解】试题分析:设原多边形的边数是n,分割成边数为a1,a2,…,a m的m个多边形,则m个多边形的总边数为a1+a2+…+a m;由题意,可得方程a1+a2+…+a m=n+13,180(a1-2)+180(a2-2)+…+180(a m-2)=1.3×180(n-2),再整理可得3n+20m=156,再讨论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即可.试题解析:设原多边形的边数是n,分割成边数为a1,a2,…,a m的m个多边形,则m个多边形的总边数为a1+a2+…+a m,由题意有a1+a2+…+a m=n+13,180(a1-2)+180(a2-2)+…+180(a m-2)=1.3×180(n-2),则3n+20m=156,即1563nm20-=,要使m为整数,则n的个位数一定是2,所以n可能是12,22,32,42,52,代入可解得n=12时,m=6;n=32时,m=3(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m=6,n=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关键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2).25.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AD是BC边上的高,求得∠BAD=90°-∠B,再根据AE平分∠BAC,求得∠BAE=12∠BAC=12(180°-∠B-∠C)=90°-12∠B-12∠C,最后根据∠DAE=∠BAE-∠BAD即可求解.试题解析:∵AD是BC边上的高,∴∠BAD=90°-∠B.∵AE平分∠BAC,∴∠BAE=12∠BAC=12(180°-∠B-∠C)=90°-12∠B-12∠C.∵∠DAE=∠BAE-∠BAD,1 2∠B-12∠C)-(90°-∠B)=12∠B-12∠C=12(∠B-∠C).∴∠DAE=(9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6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 .4B .5C .6D .73.如图,△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A .BDB .AEC .BED .CF4.若△ABC ≌△DEF ,AB =2,AC =4,且△DEF 的周长为奇数,则EF 的值为()A .3B .4C .3或5D .3或4或55.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边上一点,连接AD ,取AD 的中点P ,连接BP ,CP .若△ABC 的面积为4cm 2,则△BPC 的面积为()A .4cm 2B .3cm 2C .2cm 2D .1cm 2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边上的点,DA DE =,DB BE EC ==.若130ABC ∠=︒,则C ∠的度数为()A .20︒B .22.5︒C .25︒D .30°7.如图,将一副含30°,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则∠1+∠2等于()A.200°B.210°C.180°D.225°8.如图,在△ABD与△ACD中,已知∠CAD=∠BAD,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依据“ASA”证明△ABD≌△ACD,需再添加一个条件,正确的是()A.∠B=∠C B.∠BDE=∠CDE C.AB=AC D.BD=CD9.在△ABC中,∠A=40°,∠B=60°,则∠C=()A.40°B.80°C.60°D.100°10.如图,已知△ABE≌△ACD,下列选项中不能被证明的等式是()A.AD=AE B.DB=AE C.DF=EF D.DB=EC二、填空题11.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此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12.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若它的周长为18,一条边的长为4,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13.若△ABC的边AB、BC的长是方程组93x yx y+=⎧⎨-=⎩的解,设边AC的长为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14.如图,在△ABC 中,∠ACB =90º,∠ABC =60º,CD ⊥AB ,垂足为D ,若BD =1,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_.15.如图,△ABC ≌△ADE ,且点E 在BC 上,若∠DAB =30°,则∠CED =_____.1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以边AC 为腰作等腰ACD △,使AC CD =,连接BD ,若32ABD ∠=︒,则CAD ∠=_____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已知CD 为ACB ∠的平分线,AM CD ⊥于,46,8M B BAM ∠=︒∠=︒,求ACB ∠的度数.18.如图,∠C =∠E ,AC =AE ,点D 在BC 边上,∠1=∠2,AC 和DE 相交于点O .求证:△ABC ≌△ADE .19.如图,已知△ABC.(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BC于点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基础上,连接AD,若AE=5,△ABD的周长为20,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20.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①化简:|a﹣b﹣c|+|b﹣c﹣a|+|c﹣a﹣b|;②若a+b=11,b+c=9,a+c=10,求这个三角形的各边.21.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C上的一点,且AD=BC,DE⊥AC于D,AB=AE.求证:(1)AE⊥AB;(2)CD=DE﹣BC.22.如图,在△ABC中,∠ABC=45°,CD⊥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BE与CD交于点F,与AC交于点E.(1)判断△D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证:BF=AC.(3)试说明CE=12 BF.23.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点D、E分别在AB、BC上,∠EAD=∠EDA,点F为DE的延长线与AC的延长线的交点.(1)求证:DE=EF.(2)判断BD和C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2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x轴于B,AC⊥y轴于C,点C(0,4),A(4,4),过C点作∠ECF分别交线段AB、OB于E、F两点.(1)若OF+BE=AB,求证:CF=CE.(2)如图2,∠ECF=45°,S△ECF=6,求S△BEF的值.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就可得到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B.8C.10D.8或13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这个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4.如图,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其根据是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它所用到的识别方法是()A.SAS B.SSS C.ASA D.AAS5.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50°B.60°C.85°D.80°6.如图,∠A=50°,P是等腰△ABC内一点,AB=AC,BP平分∠ABC,CP平分∠ACB,则∠BPC的度数为()A.100°B.115°C.130°D.140°7.如图,△ABC≌△DEF,若BC=12cm,BF=16cm,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B=DE B.BE=CF C.AB//DE D.EC=4cm8.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过点D作DE⊥AB于E,测得BC=9,BD=5,则DE的长为()A.3B.4C.5D.69.如图,AB=AC,AD=AE,BE、CD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四对B.三对C.二对D.一对10.如图,△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G,DM//BC交∠ABC的外角平分线于M,交AB、AC于F、E,下列结论:①MB⊥BD;②FD=FB;③MD=2CE,其中一定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11.已知△ABC中,AB=6,BC=4,那么边AC的长可以是(填一个满足题意的即可). 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高,E是AC的中点,P是AD上的一个动点,当PC与PE的和最小时,∠CPE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13.点M与点N(-2,-3)关于y轴对称,则点M的坐标为.14.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DE为折痕,使点A 落在BC上F处,若∠B=40°,则∠EDF=_____度.15.已知△ABC中,∠A=12∠B=13∠C,则△ABC是_____三角形.16.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点D是BC边上的点,AB=18,将△ABC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BP+EP的最小值是____.三、解答题17.如图,A、F、B、D在一条直线上,AF=DB,BC=EF,AC=DE.求证:∠A=∠D.18.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比外角和还多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9.如图,已知△ABC,∠C=90°,AC<BC.D为BC上一点,且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D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AD,若∠B=35°,则∠CAD=°.20.△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2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AD=2.5cm,DE=1.7cm,求BE的长.22.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于E,DF⊥AC于F,BE=CF.(1)求证:AD平分∠BAC;(2)连接EF ,求证:AD 垂直平分EF .2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BE 为△ABD 的中线.(1)∠ABE=15°,∠BED=55°,求∠BAD 的度数;(2)作△BED 的边BD 边上的高;(3)若△ABC 的面积为20,BD=2.5,求△BDE 中BD 边上的高.24.如图,在△ABC 中,∠BAC=120°,AB=AC=4,AD ⊥BC ,AD 到E ,使AE=2AD ,连接BE .(1)求证:△ABE 为等边三角形;(2)将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PMN 如图放置,其中点P 与点E 重合,且∠NEM=60°,边NE 与AB 交于点G ,边ME 与AC 交于点F .求证:BG=AF ;(3)在(2)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GEF 的面积.25.已知,如图,BD 是ABC ∠的平分线,AB BC =,点P 在BD 上,PM AD ⊥,PN CD ⊥,垂足分别是M 、N .试说明:PM PN =.参考答案1.B【详解】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把某个图象沿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图形的两部分能够重合,那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2.A【分析】分1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①1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1、1、6,不能组成三角形,②1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6、1,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6+1=13,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3.D【分析】利用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结合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n-2)180°=720°,解得:n=6,则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比较容易,熟记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根据作图的过程知道:OA=OB,OC=OC,AC=CB,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可以证得△OAC≌△OBC.【详解】连接AC、BC,根据作图方法可得:OA=OB,AC=CB,在△OAC和△OBC中,OA OB OC OC AC CB =⎧⎪=⎨⎪=⎩,∴△OAC ≌△OBC (SSS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5.C【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D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 即可.【详解】∵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CD=∠B+∠A ,∴∠A=∠ACD-∠B=120°-35°=8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6.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CB ,然后求出∠PCB+∠PBC=∠A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50°,△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12(180°-∠A )=12(180°-50)=65°,∵∠PBC=∠PCA ,∴∠PCB+∠PBC=∠PCB+∠PCA=∠ACB=65°,∴∠BPC=180°-(∠PCB+∠PBC )=180°-65°=11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并求出∠PCB+∠PBC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E,BC=EF,∠ACB=∠F,求出AC∥DF,BE=CF,即可判断各个选项.【详解】∵△ABC≌△DEF,∴AB=DE,BC=EF,∠ACB=∠F,∴AC∥DF,BC-EC=EF-EC,∴BE=CF,∵BC=12cm,BF=16cm,∴CF=BE=4cm,∴EC=12cm-4cm=8cm,即只有选项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能正确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8.B【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再根据BC=9,BD=5,得出DC=9-5=4,即可得到DE=4.【详解】∵∠C=90°,AD平分∠BAC,DE⊥AB于E,∴DE=DC,∵BC=9,BD=5,∴DC=9-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9.B【分析】找出全等的三角形即可得出选项.【详解】1、因为AB=AC,AD=AE,∠A=∠A,所以△ABE≌△ACD;2、因为BD=AB-AD,CE=AC-AE,所以BD=CE,又因为AB=AC,BC=BC,所以∠B=∠C,所以△BCD≌△CBE;3、当△ABE≌△ACD时,∠ABE=∠ACD,∠OBC=∠OCB,所以OB=OC,又因为BD=CE,所以△OBD≌△OCE,所以答案选择B项.【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的证明,熟悉掌握SAS,SSS,ASA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D【分析】如图,由BD分别是∠ABC及其外角的平分线,得到∠MBD=12×180°=90°,故①成立;证明BF=CE、BF=DF,得到FD=FB,故②成立;证明BF为直角△BDM的斜边上的中线,故③成立.【详解】如图,∵BD分别是∠ABC及其外角的平分线,∴∠MBD=12×180°=90°,故MB⊥BD,①成立;∵DF∥BC,∴∠FDB=∠DBC;∵∠FBD=∠DBC,∴∠FBD=∠FDB,∴FD=BF,②成立;∵∠DBM=90°,MF=DF,∴BF=12DM,而CE=BF,∴CE=12DM,即MD=2CE,故③成立.故选D.【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1.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C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B-BC<AC<AB+BC,∵AB=6,BC=4,∴6-4<AC<6+4,即2<AC<10,∴AC的长可以是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故答案为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AC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12.60°【分析】连接BE,则BE的长度即为PE与PC和的最小值.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BC=∠PCB=3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连接BE,与AD交于点P,此时PE+PC最小,∵△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PC=PB,∴PE+PC=PB+PE=BE,即BE就是PE+PC的最小值,∵△ABC是等边三角形,∴∠BCE=60°,∵BA=BC,AE=EC,∴BE⊥AC,∴∠BEC=90°,∴∠EBC=30°,∵PB=PC,∴∠PCB=∠PBC=30°,∴∠CPE=∠PBC+∠PCB=60°.【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当三点共线时PE+PC最小. 13.(2,-3).【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将M的坐标代入从而得出答案.【详解】根据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N(-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注意掌握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比较简单.14.40【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不变的性质可得AD=DF,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B=∠BFD,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可得∠BDF的解,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和折叠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DEF是△DEA沿直线DE翻折变换而来,∴AD=DF,∵D是AB边的中点,∴AD=BD,∴BD=DF,∴∠B=∠BFD,∵∠B=50°,∴∠BDF=180°-∠B-∠BFD=180°-40°-40°=100°,∴∠EDF=(180°-∠BDF)÷2=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图形能够重合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知折叠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直角【分析】设∠A=x°,则∠B=2x°,∠C=3x°,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的x,进而求出∠C为9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设∠A=x°,则∠B=2x°,∠C=3x°,∵∠A+∠B+∠C=180°∴x°+2x°+3x°=180°∴x°=30°∴∠C=3x°=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以及三角形形状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16.9【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点C、E关于AD对称,再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BC与AD的交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C=60°,再求出∠CAD=3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将△ACD沿直线AD翻折,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点C、E关于AD对称,∴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PB+PE=BC,∵∠C=90°,∠BAC=30°,∴BC=12 AB,∴BC=9.∴PB+PE的最小值为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翻折变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难点在于判断出PB+PE取得最小值时点P与点D重合.17.详见解析.【分析】已知AF=DB,则AF+FB=DB+FB,可得AB=DF,结合已知AC=DE,BC=FE可证明△ABC≌△DF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详解】证明:∵AF=DB,∴AF+FB=DB+FB ,即AB=DF在△ABC 和△DFE 中,AC DE BC FE AB DF =⎧⎪=⎨⎪=⎩∴△ABC ≌△DEF (SSS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由已知边相等,结合公共线段求对应边相等,证明全等三角形.18.多边形的边数为5【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均为360°,已知该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还多180°,可以得出内角和为540°,再根据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n-2)×180°,即可得出该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n-2)×180°=360°+180°解得n=5答:多边形的边数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多边形的外角和.19.(1)详见解析;(2)20°.【解析】【分析】(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2)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得AD=BD ,从而∠BAD=∠B ,再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点D 即为所求.(2)在Rt△ABC中,∠B=35°,∴∠CAB=55°,又∵AD=BD,∴∠BAD=∠B=35°,∴∠CAD=∠CAB-∠DAB=55°-35°=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0.(1)(-3,2);(2)2.5【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关于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均为相反数求解即可;(2)△ABC的面积等于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三角形的面积.(1)如图,C1坐标为(-3,2);(2)11123212131222 ABCS=⨯-⨯⨯-⨯⨯-⨯⨯3611 2.52=---=. 21.BE=0.8cm先证明△ACD ≌△CBE ,再求出EC 的长,解决问题.【详解】解:∵BE ⊥CE 于E ,AD ⊥CE 于D∴∠E =∠ADC =90°∵∠BCE +∠ACE =∠DAC +∠ACE =90°∴∠BCE =∠DAC∵AC =BC∴△ACD ≌△CBE∴CE =AD ,BE =CD =2.5﹣1.7=0.8(cm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准确找到全等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于D 是BC 的中点,那么BD =CD ,而BE =CF ,DE ⊥AB ,DF ⊥AC ,利用HL 易证Rt Rt BDE CDF ≌,,可得DE =DF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知点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即AD 平分∠BAC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D 是BC 的中点∴BD =CD ,又∵BE =CF ,DE ⊥AB ,DF ⊥AC ,Rt Rt BDE CDF ≌,∴DE =DF ,∴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AD 平分∠BAC ;(2)Rt Rt BDE CDF ≌,∴∠B =∠C ,∴AB =AC ,∴AB−BE=AC−CF,∴AE=AF,∵DE=DF,∴AD垂直平分EF.【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23.(1)∠BAD=40°;(2)详见解析;(3)BD=2.5.【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高线的定义,过点E作BD的垂线即可得解;(3)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先求出△BDE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1)在△ABE中,∵∠ABE=15°,∠BAD=40°,∴∠BED=∠ABE+∠BAD=15°+40°=55°;(2)如图,EF为BD边上的高;(3)∵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S△ABD =12S△ABC,S△BDE=12S△ABD,S△BDE=14S△ABC,∵△ABC的面积为20,BD=2.5,∴S△BDE =12BD•EF=12×5•EF=14×20,解得EF=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见解析;(3)【解析】【分析】(1)先证明9030ABD BAE ∠=-∠= ,,可知AB =2AD ,因为AE =2AD ,所以AB =AE ,从而可知△ABE 是等边三角形.(2)由(1)可知:60ABE AEB ∠=∠= ,AE =BE ,然后求证BEG AEF ≌,即可得出BG =AF ;(3)由于S 四边形AGEF AEG AEF AEG BEG ABE S S S S S =+=+= 故只需求出△ABE 的面积即可.【详解】(1)AB =AC ,AD ⊥BC ,160,902BAE CAE BAC ADB ∴∠=∠=∠=∠= ,9030ABD BAE ∴∠=-∠= ,∴AB =2AD ,∵AE =2AD ,∴AB =AE ,60BAE ∠= ,∴△ABE 是等边三角形.(2)∵△ABE 是等边三角形,60ABE AEB ∴∠=∠= ,AE =BE ,由(1)60,CAE ∠= ∴∠ABE =∠CAE ,60NEM BEA ∠=∠= ,∴∠NEM −∠AEN =∠BEA −∠AEN ,∴∠AEF =∠BEG ,在△BEG 与△AEF 中,,GBE FAE BE AE BEG AEF ∠=∠⎧⎪=⎨⎪∠=∠⎩(ASA).BEG AEF ∴ ≌∴BG =AF ;(3)由(2)可知:BEG AEF ≌,S BEG S AEF ∴= ,∴S 四边形AGEF AEG AEF AEG BEG ABES S S S S =+=+= ∵△ABE 是等边三角形,∴AE =AB =4,11422ABE S AE BD ∴=⋅=⨯⨯= ∴S四边形AGEF =25.见详解【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CB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B=∠CDB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即可.【详解】证明:∵BD 为∠ABC 的平分线,∴∠ABD=∠CBD ,在△ABD 和△CBD 中,AB BC ABD CBD BD BD ⎪∠⎪⎩∠⎧⎨===∴△ABD ≌△CBD (SAS ),∴∠ADB=∠CDB ,∵点P 在BD 上,PM ⊥AD ,PN ⊥CD ,∴PM=PN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全等三角形并得到∠ADB=∠CDB 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三角形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1cm ,2cm ,4cmB .3cm ,3cm ,6cmC .7cm ,7cm ,12cmD .3cm ,6cm ,10cm2.点(3,2)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3,2)-B .(3,2)--C .(3,2)-D .(2,3)-3.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出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小明画图的依据是()A .SSSB .SASC .AASD .ASA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A .五边形B .六边形C .七边形D .八边形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A .9B .7C .12D .9或126.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55102a a a +=B .326326a a a ⋅=C .623a a a ÷=D .222(2)4ab a b -=7.如图,∠BAC=110°,若MP 和NQ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则∠PAQ 的度数是()A .20°B .60°C .50°D .40°8.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 落在AB 上的点E 处,已知BC=24,∠B=30°,则DE 的长是()A.12B.10C.8D.69.如图,∠DAE=∠ADE=15°,DE∥AB,DF⊥AB.若AE=10,则DF等于()A.5B.4C.3D.2∥交ED的延长线于点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 AC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底角是_____.12.(45)2015×1.252014×(﹣1)2016=_______.13.如图,点D在BC上,AB=AD,∠C=∠E,∠BAD=∠CAE,若∠1+∠2=105°,则∠ABC 的度数是_____.14.计算:﹣3x(2x2+4x﹣3)=_______.15.若29a ka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的值是________.16.计算:()03.14π-=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ABC 中,点P 是边AB,边BC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50°.则∠PBC=______.18.如图,已知点A 、C 、F 、E 在同一直线上,△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CD=CE ,EF=EG ,则∠F=_____度.三、解答题19.计算题:(1)(5x+2y )(3x-2y )(2)(4x-3y+2)(4x+3y+2)(3)(12x 4y 6-8x 2y 4-16x 3y 5)÷4x 2y 3(4)19992-2000×199820.如图,点E 、F 在BC 上,BE =CF ,AB =DC ,∠B =∠C .求证:∠A =∠D .21.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2)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___;(3)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PC的长最短.22.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且AD=DB,DC=CA,求∠BAC 的度数.23.如图,△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且DF⊥AC于F,∠B=90°,DE=DC.求证:BE=CF.2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过点D作DE⊥AB于E交BC边延长线于F,AE=1.求BF的长.20.如图,AD⊥BC于D,AD=BD,AC=BE.(1)请说明∠1=∠C;(2)猜想并说明DE和DC有何特殊关系.26.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等边△ADE.(1)如图①,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直接写出∠BAD和∠CAE的大小关系;(2)如图①,求∠DCE的度数;(3)如图②,③,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猜想∠DC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大小;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并求出∠DCE的度数.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 :1cm 2cm 4cm +<,故不能构成三角形;B :3cm 3cm 6cm +=,故不能构成三角形;C :7cm 7cm 12cm +>,故能构成三角形;D :3cm 6cm 10cm +<,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A【解析】【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y 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点(3,2)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3.D【解析】【分析】图中三角形没被污染的部分有两角及夹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三角形两角及夹边可以作出,所以,依据是AS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 ,则(n−2)⋅180=3×360,解得:n=8.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理.5.C【解析】【分析】分类讨论2是腰与底,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验证即可.【详解】解:当2为腰时,三角形的三边是2,2,5,因为2+2<5,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当2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是2,5,5,所以三角形的周长=1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6.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积的乘方法则运算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 )5552a a a +=,故A 错误;(B )532326a a a =g ,故B 错误;(C )624a a a ÷=,故C 错误;(D )222(2)4ab a b -=,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法则、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积的乘方法则的应用,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D【解析】【分析】由∠BAC 的大小可得∠B 与∠C 的和,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可得∠BAP =∠B ,∠QAC =∠C ,进而可得∠PAQ 的大小.【详解】∵∠BAC =110°,∴∠B+∠C =70°,又MP ,NQ 为AB ,AC 的垂直平分线,∴BP=AP ,AQ=CQ ,∴∠BAP =∠B ,∠QAC =∠C ,∴∠BAP+∠CAQ =70°,∴∠PAQ =∠BAC ﹣∠BAP ﹣∠CAQ =110°﹣70°=40°.故选D .8.C【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C=DE ,∠DEA=∠C=90°,在Rt △BED 中,∠B=30°,故此BD=2ED ,从而得到BC=3BC ,于是可求得DE=8.【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C=DE ,∠DEA=∠C=90°,∵∠BED+∠DEA=180°,∴∠BED=90°.又∵∠B=30°,∴BD=2DE .∴BC=3ED=24.∴DE=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BC=3DE 是解题的关键.9.A【分析】过点D 作DG ⊥AC,由题意得出∠DEC=30°,即可得出DG=5,再证明AD 为角平分线,则DF=DG=5.【详解】过点D 作DG ⊥AC.∵15DAE ADE ∠=∠=︒,AE=10∴∠DEC=30°,DE=AE=10.∴DG=5.∵DE ∥AB,∴∠BAD=∠ADED AE AD E∠=∠∴BAD ∠=∠DAE ,即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F AB DG AC⊥⊥ ∴DF=DG=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角平分线定理作出辅助线.10.A【解析】【详解】解:∵BF AC ∥,∴∠C=∠CBF ,∵BC 平分∠ABF ,∴∠ABC=∠CBF ,∴∠C=∠ABC ,∴AB=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D=CD ,AD ⊥BC ,故②,③正确,在△CDE 与△DBF 中,C CBF CD BD EDC BDF ∠=∠⎧⎪=⎨⎪∠=∠⎩,∴△CDE ≌△DBF ,∴DE=DF ,CE=BF ,故①正确;∵AE=2BF ,∴AC=3BF ,故④正确.故选A .11.55°或70°.【解析】【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可分别从70°的角为底角与70°的角为顶角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若这个角为顶角,则底角为:(180°﹣70°)÷2=55°;若这个角为底角,则另一个底角也为70°,∴它的底角为55°或70°.故答案为:55°或7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12.45【解析】【分析】根据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和积的乘方运算计算即可【详解】(45)2015×1.252014×(﹣1)2016201420144451554⎛⎫⎛⎫=⨯⨯⨯ ⎪ ⎪⎝⎭⎝⎭20144451554⎛⎫=⨯⨯⨯ ⎪⎝⎭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和积的乘方运算,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3.75°.【解析】【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ADE=75°,由AAS 证明△ABC ≌△ADE ,根据对应角相等得出即可.【详解】解:∵∠1+∠2=105°,∴∠ADE=75°,∵∠BAD=∠CAE ,∴∠BAC=∠DAE ,在△ABC 和△ADE 中,∵BAC DAE C E AB AD ∠=∠⎧⎪∠=∠⎨⎪=⎩,∴△ABC ≌△ADE (AAS ),∴∠ABC=∠ADE=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326129x x x --+【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求解即可.【详解】解:()23232436129x x x x x x -+-=--+,故答案为:326129x x 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15.6±【解析】【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k 的值.【详解】解:29a ka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即22233a a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6k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他们乘积的2倍,就构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是解题关键.16.1【解析】【分析】根据0指数幂的意义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 3.140π-≠,所以()03.141π-=.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0指数幂的意义,属于应知应会题型,熟知任何非零数的0次幂等于1是解题的关键.17.40︒【分析】连接,,AP BP CP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130ABC ACB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求得PBC ∠的度数.【详解】如图,连接,,AP BP CP ,180130ABC ACB BAC ∠+∠=︒-∠=︒ 点P 是边AB,边BC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PA PB PB PC∴==PA PC∴=,PAB PBA PAC PCA∴∠=∠∠=∠50PBA PCA PAB PAC BAC ∴∠+∠=∠+∠=∠=︒1305080PBC PCB ∴∠+∠=︒-︒=︒PB PC= 40PBC PCB ∴∠=∠=︒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边对等角,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15【解析】【详解】设∠F=x°,根据等腰三角形和外角的性质可得:∠DEC=2x°,∠ACB=4x°,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4x=60°,则x=15°,即∠F=15°.故答案为:15【点睛】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9.(1)221544xxy y --;(2)22161649xx y ++-;(3)232324xy y xy --(4)1【解析】【分析】(1)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4)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详解】(1)(5x+2y )(3x-2y )22151064x xy xy y =-+-221544x xy y =--(2)(4x-3y+2)(4x+3y+2)()()423423x y x y =+-++()()22423x y =+-22161649x x y =++-(3)(12x 4y 6-8x 2y 4-16x 3y 5)÷4x 2y 3232324x y y xy =--(4)19992-2000×1998()()219991999119991=-+-()22199919991=--2219991999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乘法公式,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0.见解析【解析】【分析】由BE =CF 可得BF =CE ,再结合AB =DC ,∠B =∠C 可证得△ABF ≌△DCE ,问题得证.【详解】解∵BE =CF ,∴BE+EF =CF+EF ,即BF =CE .在△ABF 和△DCE 中,AB DC B C BF CE =⎧⎪∠=∠⎨⎪=⎩∴△ABF ≌△DCE ,∴∠A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1.(1)见详解;(2)3;(3)PB+PC【解析】【分析】(1)先分别作出△ABC 的对称点,然后依次连接即为所求;(2)在网格中利用割补法进行求解△ABC 的面积即可;(3)要使PB+PC 的长为最短,只需连接BC′,因为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求最短距离.【详解】解:(1)分别作B 、C 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如图所示:(2)由网格图可得:111242221143222ABC S =⨯-⨯⨯-⨯⨯-⨯⨯= ;故答案为3;(3)由(1)可得:点C 与点C '关于直线l 对称,连接PC 、BC ',如图所示:∴CP PC '=,∵BP PC BP PC BC ''+=+≥,∴要使BP+PC 为最短,则需B 、P 、C '三点共线即可,即为BC '的长,∴222313BC '=+=,即PB+PC 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三角不等关系,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三角不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2.∠BAC=108°.【解析】【分析】由AB=AC ,DC=CA ,得到AB=AC=CD ,且AD=BD ,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B=∠C=∠BAD ,∠DAC=∠ADC ,设∠B=∠C=∠BAD=x°,由外角性质得到∠ADC=∠DAC=∠B+∠BAD=2x°,在三角形ABC 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确定出∠DAC 与∠ADC 的度数,由∠BAD+∠DAC 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详解】解:∵AB=AC=DC ,AD=BD ,∴∠B=∠C=∠BAD ,∠DAC=∠ADC ,设∠B=∠C=∠BAD=x°,则∠ADC=∠DAC=∠B+∠BAD=2x°,∵∠B+∠C+∠BAC=180°,即x+x+2x+x=180,解得x=36,∴∠B=∠C=∠BAC=36°,∴∠DAC=∠ADC=72°,∴∠BAC=∠BAD+∠DAC=72°+36°=108°.【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了方程的思想,等边对等角是解题关键.23.见解析【解析】【分析】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得出DB DF =,再证明BDE FDC ∆≅∆就可以求出结论.【详解】证明:90B ∠=︒ ,BD AB ∴⊥.AD 为BAC ∠的平分线,且DF AC ⊥,DB DF ∴=.在Rt BDE 和Rt FDC 中,DE DC DB DF =⎧⎨=⎩,()Rt BDE Rt FDC HL ∴ ≌,BE CF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24.6【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中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中线,∴∠A=∠ACB=60°,AC=BC ,AD=CD=12AC ,∵DE⊥AB于E,∴∠ADE=90°-∠A=30°,∴CD=AD=2AE=2,∴∠CDF=∠ADE=30°,∴∠F=∠ACB-∠CDF=30°,∴∠CDF=∠F,∴DC=CF,∴BF=BC+CF=2AD+AD=6.25.(1)证明见解析;(2)DE=DC,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欲证∠1=∠C,只需证明△DBE≌△DAC即可;(2)由△DBE≌△DAC,得到DE=DC.【详解】(1)∵AD⊥BC于D,∴∠BDE=∠ADC=90°.∵AD=BD,AC=BE,∴Rt△BDE≌Rt△ADC(HL),∴∠1=∠C.(2)DE=DC.理由如下:由(1)知△BDE≌△ADC,∴DE=DC.26.(1)∠BAD=∠CAE;(2)∠DCE=120°;(3)∠DCE的大小不变,∠DCE=60°.【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DAE=60°,然后利用等式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由△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出AB=AC,AD=AE,∠ABC=∠ACB=∠BAC=∠DAE=60°,得出∠BAD=∠CAE,再证明△ABD≌△ACE,得出∠ABD=∠ACE=60°,然后利用∠ACD+∠ACE即可得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点D在BC延长线上,与点D在CB延长线上;点D在BC延长线上,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E =∠BAC =∠ABC =∠ACB =60°,AB =AC ,AD =AE ,利用角的和∠BAD =∠CAE ,再证△ABD ≌△ACE(SAS),得出∠ABD =∠ACE =60°,利用∠DCE =∠ACD -∠ACE ;与点D 在CB 延长线上,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DAE =∠BAC =∠ABC =∠ACB =60°,AB =AC ,AD =AE ,利用角差得出∠ABD=180°-∠ABC =120°,∠BAD =∠CAE ,再证△ABD ≌△ACE(SAS),得出∠ABD =∠ACE =120°,利用∠DCE =∠ACE -∠ACB 即可得解.【详解】解:(1)△ABC 与△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AC=∠DAE=60°,∴∠BAD+∠DAC=∠DAC+∠CAE ,∴∠BAD =∠CAE ;(2)连结CE ,∵△ABC 是等边三角形,△ADE 是等边三角形,∴∠DAE =∠BAC =∠ABC =∠ACB =60°,AB =AC ,AD =AE ,∴∠BAC-∠CAD =∠DAE-∠CAD ,即∠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SAS),∴∠ABD =∠ACE =60°,∴∠DCE =∠ACD+∠ACE =60°+60°=120°;(3)∠DCE 的大小不变,∠DCE=60°,分两种情况,点D 在BC 延长线上与点D 在CB 延长线上;点D 在BC 延长线上,如图(2)∵△ABC 是等边三角形,△ADE 是等边三角形,21∴∠DAE =∠BAC =∠ABC =∠ACB =60°,AB =AC ,AD =AE ,∴∠ACD=180°-∠ACB =120°,∠BAC+∠CAD =∠DAE+∠CAD ,即∠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BAD CAE AD AE=⎧⎪∠=∠⎨⎪=⎩,△ABD ≌△ACE(SAS),∴∠ABD =∠ACE =60°,∴∠DCE =∠ACD -∠ACE =120°-60°=60°;点D 在CB 延长线上;如图(3)∵△ABC 是等边三角形,△ADE 是等边三角形,∴∠DAE =∠BAC =∠ABC =∠ACB =60°,AB =AC ,AD =AE ,∴∠ABD=180°-∠ABC =120°,∠BAC-∠BAE =∠DAE-∠BAE ,即∠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BAD CAE AD AE=⎧⎪∠=∠⎨⎪=⎩,△ABD ≌△ACE(SAS),∴∠ABD =∠ACE =120°,∴∠DCE =∠ACE -∠ACB =120°-60°=60°.综合得,∠DCE 的大小不变,∠DCE=6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一、单选题1.有下列说法:①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②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它们一定是全等三角形;③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④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它们一定是全等三角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如图,在Rt△ABC中,△C=90°,△CAB的平分线交BC于D,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若BC=6,则DE的长为()A.1B.2C.3D.4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2,其中一边长为8,则其它两边的长度分别是()A.3和11B.7和7C.6和8或7和7D.3和11或7和7 4.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A.1B.2C.3D.4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7cm B.3cm C.9cm D.5cm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涂黑一个图中其余的小正方形,使得整个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涂法共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7.已知点P 在第一象限,若在x 轴上确定点Q 使得POQ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Q 的坐标有( )种可能A .3B .4C .1或3D .2或4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BD 平分△ABC ,△A=36°,则△1的度数为( )A .36°B .60°C .72°D .108°9.如图,在 PAB ∆ 中, PA PB = , M 、 N 、 K 分别是 PA 、 PB 、 AB 上的点,且 AM BK = , BN AK = ,若 40MKN ∠=︒ ,则 P ∠ 的度数是( )A .100︒B .80︒C .60︒D .40︒10.如图,以AOB ∠的顶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点C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2CD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E ,过点E 作射线OE ,点P 是射线OE 上任意一点,连接CD ,CP ,DP .有下列说法:①射线OE 是AOB ∠的平分线;②CPD 是等腰三角形;③COD 是等边三角形:④C ,D 两点关于OE 所在直线对称;⑤线段CD 所在直线是线段OP 的垂直平分线;⑥图中有5对全等三角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5B.4C.3D.2二、填空题11.把一副常用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拼在一起,则△ABC=.12.一个n边形,若其中(n-1)个内角的和为800°,则n=.13.如图,ABC中,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连接AE、CD交于点F.当AFD的面积为7时,ABC的面积为.214.在R t△ABC中△C=90°,△A=30°,BC+AB=12cm,则AB= cm.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1,1)对点A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延长线段AA1到点A2,使得2A1A2=AA1;第二步,作点A2关于y轴的对称点A3,延长线段A2A3到点A4,使得2A3A4=A2A3;第三步,作点A4关于x轴的对称点A5,延长线段A4A5到点A6,使得2A5A6=A4A5;……则点A2的坐标为,点A2015的坐标为;若点A n的坐标恰好为(4m,4n)(m、n均为正整数),请写出m和n的关系式.三、作图题16.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4,1),C(2,﹣2).( 1 )请写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点A 1,B 1,C 1的坐标; ( 2 )请在坐标系中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2B 2C 2; ( 3 )计算△ABC 的面积.四、解答题17.如图,△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BAC=60°,△C=50°,求△DAC 及△BOA 的度数.18.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 ,BE△CE 于E ,AD△CE 于点D ,AD=3.1cm ,DE=1.8cm ,求BE 的长.1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 >,AD=DC ,BD 平分ABC ∠ 求证:180BAD C ∠+∠=︒.20.如图,已知 B , C ,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C DE , AC CE = , ACD B ∠=∠ . 求证: ABC EDC ≌ .21.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C=90°,E 是BC 的中点,DE 平分△ADC ,△CED=35°,如图,则△EAB 是多少度?22.如图,点A 、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 DE AC DF BC EF =,, .求证: ABC DEF ≌ .。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方程2x + 3 = 7的解?A. x = 1B. x = 2C. x = 3D. x = 4答案:B2.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答案:C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那么这个数:A. 一定是正数B. 一定是负数C. 可以是正数或零D. 以上都不对答案:C4.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A. 2C. 8D. -8答案:B5.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3x - 5 > 7的解集?A. x > 4B. x < 4C. x > 2D. x < 2答案:A6. 计算 (-2)^3 的结果是:A. -8B. 8C. -6D. 6答案:A7. 一个角是90°,那么它的补角是:A. 90°B. 180°C. 270°D. 360°答案:B8. 一个数的倒数是1/2,那么这个数是:B. 1/2C. 1D. 0答案:A9.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A. 16B. -16C. 4D. -4答案:A10.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8B. -8C. 2D. -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42.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是______。
答案:60°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可以是______。
答案:±54.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27,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5. 一个数的倒数是1/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方程:3x - 7 = 8。
答案:x = 52. 已知一个角是45°,求它的补角。
八年上期中测试语文(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
(8分)从奥运会到残奥会,不一样的赛场,一样的赤子情怀。
在夺得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金后的颁奖仪式上,尽管说话困难,但仍努力唱响国歌,这是自行车选手李樟煜的执着追求;报了8个项目,“我想代表我们的残疾人朋友为国争光”,这是游泳选手郭金城的坚定信念;击败对手后高qíng五星红旗绕场一周,“这枚金牌【甲】属于我个人,【乙】是中国跆拳道队凝聚力的最美见证”,这是跆拳道选手李羽洁的真挚情怀□这样的爱国心□报国情,激励着他们突破自我、不言放弃,换来了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升起,也点燃了赛场外亿万中华儿女澎湃的爱国豪情。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1)离qíng()(2)真挚()2.语段中“□”处按顺序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句号逗号B.省略号顿号C.句号顿号D.省略号分号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夺得”和“追求”的词性分别是______(2分)4.根据语段内容,【甲】【乙】两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要么要么B.不仅还C.一面一面D.尽管还5.在下面国字格中填写占诗名句(7分)让我们在诗的海洋中徜徉。
刘桢的《赠从弟》首联直接点出“松”“风”之较量:“亭亭山上松,(1)。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颔联用优美的语句展现莺歌燕舞的美景:“(2),。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颈联用反衬来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意境:“(3),。
”《黄鹤楼》中,崔颢在尾联直抒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4)。
”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
(15分)材料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灵,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材料二:答虞中书书陶弘景栖六翮於荆枝①,望绮云於青汉者,有日于兹②矣;而春华来被,草石开鲜,辞动情端,志交衿曲③,信知邻德之谈,无虚往牍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如图所示,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1等于()A .120︒B .105︒C .60︒D .45︒3.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A .3cm ,4cm ,8cmB .8cm ,7cm ,15cmC .13cm ,12cm ,20cmD .5cm ,5cm ,11cm4.下列条件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三个角对应相等B .三条边对应相等C .形状相同D .面积相等,周长相等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1P a 与点()5,B b 关于y 轴对称,则a b +的值为()A .4B .4-C .5D .5-6.十二边形的外角和...为()A .30°B .150︒C .360︒D .1800︒7.如图,//AB CD ,点C 是BE 的中点,直接应用“ASA ”定理证明 ≌ABC DCE 还需要的条件是()A .AB CD =B .ACB E ∠=∠C .AD ∠=∠D .AC DE=8.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点D 是OB 上的动点,若5PC cm =,则PD 的长可以是()A .2cmB .3cmC .4cmD .6cm9.如图,AD 和BE 是ABC 的中线,AD 与BE 交于点,O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个.(1)ABE ABDS S = (2)2AO OD=(3)ABOS = S 四边形DOECA .0个B .1个C .2个D .3个10.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DEF ,AB =DE ,若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 ≌△DEF ,则这个条件是()A .∠A =∠DB .BC =EF C .∠ACB =∠FD .AC =DF二、填空题11.点(1,2)A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12.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为3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13.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可以固定,利用的原理是___.14.如图,在ABC 中,10cm 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且BCD △的周长为17cm ,则BC =________cm .15.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化简简|a-b+c|+|a-b-c|=________.16.如图,在ABC 中,90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若7BC =,3DE =,则BD 的长为______.17.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点D 为BC 中点,点E 在AB 边上,连接DE ,过点D 作DE 的垂线,交AC 于点F .下列结论:①△BDE ≌△ADF ;②AE =CF ;③BE+CF =EF ;④S 四边形AEDF =12AD 2,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18.如图,若AB CD ∥,AB CD =且CE BF =,求证:AE DF =.19.如图所示,∠BAC=90°,BF 平分∠ABC 交AC 于点F ,∠BFC=100°,求∠C 的度数.20.如图,在ABC 中,求作:BAC ∠的角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1.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ABC (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111A B C △;(3)写出点1B 的坐标;(4)求ABC 的面积.22.如图,已知AB ⊥AC ,AD ⊥AE ,AB =AC ,AD =AE .(1)求证△ADB ≌△AEC ;(2)DB ⊥EC .23.如图,在△ABC中,AB=AC,∠BAC=90°,分别过点B,C向过点A的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1)△ABE≌△CAF;(2)EF=BE+CF.24.如图所示,已知AB∥CD,AB=CD,BF=CE,求证:△ABE≌△DCF.25.如图1,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不与点O重合),AC、BC分别是∠BAO 和∠ABO的角平分线,BC延长线交OM于点G.(1)若∠MON=60°,则∠ACG=;(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n°,求出∠ACG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80°,过点C作CF∥OA交AB于点F,求∠BGO与∠ACF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1.A【详解】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故选:A.2.B【详解】∠=︒-︒=︒,解:如图,2904545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1260∠=∠+︒,=︒+︒,4560105=︒.故选:B.3.C 【详解】解:A 、3+4<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 、8+7=1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13+12>20,能够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 、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详解】解:A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有可能是相似图形,选项错误;B 、三条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正确;C 、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选项错误;D 、面积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性质,根据知识点解题是关键.5.B 【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 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a ,b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点(),1P a 与点()5,B b 关于y 轴对称,∴a=-5,b=1,∴a+b=-5+1=-4,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6.C 【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十二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求法,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B=∠D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点C是BE的中点,∴BC=CE,∵AB∥CD,∴∠B=∠DCE,A、根据SAS证△ABC≌△DCE,故本选项错误;B、∵∠ACB=∠E,CB=CE,∠B=∠DCE,∴△ABC≌△DCE(ASA),故本选项正确;C、根据AAS证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条件不能证△ABC和△DCE全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8.D【解析】【分析】过P作PD⊥OB于D,则此时PD长最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此时PD的长度,再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过P 作PD ⊥OB 于D ,则此时PD 长最小,∵OP 平分∠AOB ,PC ⊥OA ,∴PD=PC ,∵PC=5cm ,∴PD=5(cm ),即PD 的最小值是5cm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都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D 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垂线段最短,注意:垂线段最短,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9.D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可直接得出;(2)连接CO ,利用中线性质及各三角形面积间的关系,得出2ABO BOD DOEC S S S ∆∆==四边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等高及面积比,即可证明;(3)根据(2)即可得.【详解】(1)∵AD 和BE 是ABC ∆的中线,∴12ABE ABC S S ∆∆=,12ABD ABC S S ∆∆=,∴ABE ABD S S ∆∆=,故(1)正确;(2)连接CO ,∵E 是AC 中点,∴AOECOE S S ∆∆=,又∵12ABE ABD ABC S S S ∆∆∆==,∴BOD AOE COD S S S ∆∆∆==,∴COD COE DOEC S S S ∆∆=+四边形,又∵12ABE ADC ABC S S S ∆∆∆==,∴ABE AOE ADC AOE S S S S ∆∆∆∆-=-,即:2ABO BOD DOEC S S S ∆∆==四边形,∵ABO ∆与BOD ∆等高,面积比为2:1,∴三角形的底边比,即:AO :OD=2:1,∴2AO OD =,故(2)正确;(3)在(2)中已经证明,故(3)正确.故选:D .【点睛】题目主要考察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理解中线的性质及理清题中各面积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0.D 【解析】【详解】解:∵∠B=∠DEF ,AB=DE ,∴添加∠A=∠D ,利用ASA 可得△ABC ≌△DEF ;∴添加BC=EF ,利用SAS 可得△ABC ≌△DEF ;∴添加∠ACB=∠F ,利用AAS 可得△ABC ≌△DEF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ASA、SAS、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11.(1,2)【解析】【分析】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点对称的性质求解.【详解】解: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可知,A-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1,2)(1,2)--.--.故答案是:(1,2)【点睛】本题考查点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坐标关于x轴对称的变化规律,即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12.12.【解析】【分析】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因而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得到外角的个数,外角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360°÷30°=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熟记正多边形的边数与外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稳定性【解析】【分析】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唯一确定下来,故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主要应用在实际生活中.14.7【解析】【分析】根据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D BD =,结合BCD △的周长为17cm 可得结论.【详解】∵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 BD =,∵BCD △的周长为17cm ,∴17(cm)BC CD BD BC CD AD BC AC ++=++=+=,又∵10cm AB AC ==,∴()17107cm BC =-=.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5.2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到0a b c -+>,0a b c --<,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计算.【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 cb +>,a b c-<0a b c ∴-+>,0a b c --<∴原式()2a b c a b c c=-+---=故答案为:2c16.4【解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CD=DE=3,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D 平分∠BAC ,DE ⊥AB ,∠C=90°,∴CD=DE ,∵DE=3,∴CD=3,∴BD=BC-CD=7-3=4.故答案为:4.17.①②④【解析】由ASA 证明BDE ADF ∆≅∆,得出BE=AF ,DE=DF ,可判断出①②正确;再根据BE+CF=AF+AE,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判定③错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BDE ADF S S ∆∆≅,从而求出S 四边形AEDF =21122ABC S AD ∆=,判断出④正确.【详解】∵在Rt △ABC 中,AB =AC ,点D 为BC 中点∴45,B DAC AD BD CD∠=∠=︒==∵90MDN ∠=︒90BDE ADE ADF ADE ∴∠+∠=∠+∠=︒∴DDE ADF∠=∠∴()BDE ADF ASA ∆≅∆,故①正确∴BE AF=∴AE CF =,故②正确∴BE CF BE AE AB +=+==∵,EF BD ED=>∴BE CF EF +>,故③错误∵BDE ADF∆≅∆∴S 四边形AEDF =21111112222222ABC S BC AD AD AD AD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18.见解析【解析】由AB ∥CD ,推出ABE DCF ∠=∠,再证明BE CF =,即可依据SAS 证明ABE △≌DFC △,由此得到结论.【详解】证明:∵AB ∥CD ,∴ABE DCF ∠=∠,∵CE BF=∴CE EF BF EF +=+,即BE CF =,在ABE △和DFC △中,AB CD ABE DCF BE CF =⎧⎪∠=∠⎨⎪=⎩,∴()ABE DFC SAS ≌△△,∴AE DF =.19.70°【解析】根据外角的性质,得出∠ABF ,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BF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 的度数.【详解】解:∵BF 平分∠ABC 交AC 于点F ,∴∠ABF=∠CBF ,∵∠BAC=90°,∠BFC=100°,∴∠ABF=100°-90°=10°,∴∠CBF=10°,∴∠C=180°-100°-10°=70°.20.见解析【解析】首先以A 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圆弧,交边AC 和AB 于两点,再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其长度一半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弧,交于∠BAC 内部一点,最后连接A 点和此点的射线交BC 边于D 点,线段AD 即为所求.【详解】解:如图所示,线段AD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和原理是解题关键.21.(1)见解析(2)见解析(3)()12,1B (4)4【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4,5-,()1,3-,建立坐标系即可;(2)先画出ABC 各顶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可;(3)结合已经作出的坐标轴,直接写出点坐标即可;(4)运用割补法求解即可.(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12,1B ;(4)11134242123124134222ABC S =⨯-⨯⨯-⨯⨯-⨯=---=△【点睛】本题考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坐标系中的轴对称变化等,掌握根据两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以及轴对称变化的性质和特点是解题关键.22.(1)见详解;(2)见详解【解析】【分析】(1)由题意得出∠BAD =∠CAE ,根据SAS 可得出△AEC ≌△ADB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E =∠ABD ,则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AB ⊥AC ,AD ⊥AE ,∴∠BAC =∠DAE=90°,∴∠BAC +∠BAE =∠DAE +∠BAE ,∴∠BAD =∠CAE ,在△BAD 与△CAE 中,AB ACBAD CAE AD AE⎧⎪∠∠⎨⎪⎩===,∴△ADB ≌△AEC(SAS);(2)如图,设BD 和CE 交于点F .由(1)知,△ADB ≌△AEC ,∴∠ACE =∠ABD ,∵∠BAC =90°,∴∠CBD +∠BCE =∠ABC +∠ACB =90°,∴∠BFC =90°,∴DB ⊥E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断出△ADB ≌△AEC 是解本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AAS”即可证明△ABE ≌△CAF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就可以证明题目的结论.【详解】证明:(1)∵BE ⊥EA ,CF ⊥AF ,∴∠BAC=∠BEA=∠AFC=90°,∴∠EAB+∠CAF=90°,∠EBA+∠EAB=90°,∴∠CAF=∠EBA ,在△BEA 和△AFC 中,90BEA AFC EBA CAF AB AC ∠=∠=︒⎧⎪∠=∠⎨⎪=⎩,∴△ABE ≌△CAF (AAS );(2)由(1)知△ABE ≌△CAF ,∴EA=FC ,BE=AF .∴EF=AE+EA=BE+C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利用它们解决问题,经常用全等来证线段和的问题.24.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B=∠C ,再求出BE=CF ,根据SAS 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详解】证明:∵AB ∥CD∴∠B =∠C∵BF=CE∴BE=C F在△ABC 和△DCB 中AB CD B C BE C F ==⎧⎪∠∠⎨⎪=⎩∴△ABE ≌△DCF (SAS)【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25.(1)60°;(2)90°-12n°;(3)∠BGO-∠ACF=50°【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O+∠ABO,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2)仿照(1)的解法解答;(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F=∠CAG,根据(2)的结论解答.【详解】解:(1)∵∠MON=60°,∴∠BAO+∠ABO=120°,∵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CBA=12∠ABO,∠CAB=12∠BAO,∴∠CBA+∠CAB=12(∠ABO+∠BAO)=60°,∴∠ACG=∠CBA+∠CAB=60°,故答案为:60°;(2)∵∠MON=n°,∴∠BAO+∠ABO=180°-n°,∵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CBA=12∠ABO,∠CAB=12∠BAO,∴∠CBA+∠CAB=12(∠ABO+∠BAO)=90°-12n°,∴∠ACG=∠CBA+∠CAB=90°-12 n°;(3)∵CF∥OA,∴∠ACF=∠CAG,∴∠BGO-∠ACF=∠BGO-∠CAG=∠ACG,由(2)得:∠ACG=90°-12×80°=50°.∴∠BGO-∠ACF=5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期中物理模拟试卷(1)
2009年1 1月9日 董
相信自己, 认真细心,定会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13×2=26分)
1.音乐课上,当老师的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是因为他们的( )
A.音色不好
B.响度不够
C.频率不够
D.振幅不大
2.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 )
A.听到闹钟走动声不变
B.听到闹钟走动声越来越来大
C.听到闹钟走动声越来越来小
D.都有可能
3.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真空
B.水
C.空气
D.钢铁
4.“闻其声,知其人”是指我们可以通过声音辨别来人是谁,这是利用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6.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90分贝
B.70分贝
C.50分贝
D.30分贝
7.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9.2℃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
A.42℃
B.37.8℃
C.39.2℃
D.37℃
8.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完全融化时,冰和水的温度将( )
A.冰和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等于0OC
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C.水的温度上升
D.冰的温度上升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错误的是( )
A.铁−−→
−放热铁水 B.水蒸气−−→−放热
水 C.液氮−−→
−吸热氮气 D.碘−−→−吸热碘蒸气
10.如图1所示,甲、乙两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将他们
放在同一地方,经过相同的时间,剩下水的质量( )
A.甲多
B.乙多
C.一样多
D.无法判断
11.太阳光通过红色的玻璃照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的光斑呈( )
A.绿色
B.红色
C.白色
D.黑色
1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课桌上的书本是因为( )
A.书本会发光
B.书本发生漫反射
C.书本发生镜面反射
D.眼睛发出光射在书本上
13.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走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21分)
14.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_的一种救援装备。
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
_________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利尽早营救。
15.“鼓不敲不响”指的是一切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男同学一般总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16.骑车、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了噪声,射击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戴上特制的耳塞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来保护耳朵的。
17.“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很_________。
18.人在发高烧时,常常用酒精擦病人的身体以达到降温退烧的目的,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烧红的铁件放入冷水中时,水面会冒出一团“白气”,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
20.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使用时,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右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21.晶体溶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_______________,继续____________热量。
22.红外线烧烤机是利用了红外线的_______________特性来工作的。
2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证明了光在均匀介质种是沿______________传播的规律。
24.池中水的深度为3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105千米,月球在池种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
25.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________度,要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O ,则入射角应为___________,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共34分)
26、请在图1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2分)
27、图2是非正常眼睛的示意图,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合适的透镜用于矫正。
(2分)
28.民间有一条关于天气的俗语为“下雪不能化雪冷”,请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2分)
29.(7分)图4是研究物质熔化实验时,根据其温度变化与加热情况画出的图形,由此可以看出
<1>该物质熔点是_______℃
<2>整个熔化过程加热了_____________min 。
图2 图
1
<3>第6min 末,物质是_________态;第14min 末物质是________态
<4>图中BC 段是物质的________过程,此时物质要_______,使温度_______
30.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4分)
(1)他的操作如图16所示,其中错误..
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7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 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18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4)小凡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很长,为了减小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1、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15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
点,H 点是2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4分)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
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 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
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 向 移动(填“左”或“右”);
(3)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 点(填字母符号)
32、【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8分)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
图16 图17 图18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 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6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
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1)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
(2)若我还想探究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请写简单的实验过程。
33、阅读下面的短文(5分)
热管
如图19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垒属管(如图20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克有客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 ②开始“制冷”、 ③低于、④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