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质对淀粉和PVA浆料粘着性能的影响

电解质对淀粉和PVA浆料粘着性能的影响

几种常见淀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特性比较及

应用特性比较及其研究新进展 摘要:低交联酯化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可广泛应用于火腿肠、肉酱、午餐肉等肉制品中。而将交联酯化马铃薯变性淀粉添加到灌肠制品中,可对灌肠制品的组织结构、弹性、嫩度、保水力、粘着力、口感和切片性有明显的改善,并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得率,与玉米原淀粉及交联酯化玉米变性淀粉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随交联酯化程度的改变,这些种类的淀粉凝胶后的糊丝长短、透明度、凝胶程度也会改变,可根据产品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表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交联酯化马铃薯变性淀粉、变性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肉制品;应用特性 正文:淀粉是人类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类食物的重要成分和食品生产加工中的主要原料。多年来,淀粉在肉类制品的加工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肉制品加工中曾经用天然淀粉作增稠剂来改善肉制品的保水性、组织结构;作赋形剂和填充剂来改善产品的外观和得率。这种作用是由于在加热过程中淀粉的糊化而产生的。在淀粉家族中,天然淀粉的种类十分繁多,但一些产品加工中,天然淀粉却不能满足某些工艺要求。因此,人们利用淀粉的变性原理来改善其分子的基本特性,根据加工食品的特殊要求制成新型辅料。它能满足某些食品加工的工艺要求,克服天然淀粉所存在的缺点,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2]而且由于变性淀粉耐强加工过程(高温、

低pH值),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黏着性、凝胶性和持水性等优越性质,在肉制品加工有很大潜力。变性淀粉应用于肉制品中应具备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要有较好的持久性和吸水性。而肉的持水性主要在于蛋白质的作用。由于部分结合淀粉逐渐夺取了变性后的蛋白质网络状结构中的结合不够紧密的水,这部分水被淀粉颗粒固定,故而持水性变好。同时,淀粉因糊化变得柔软而有弹性,促进肉块间的粘结,填充孔洞。交联酯化淀粉是一种双重变性淀粉。由于酯化的作用可以使其比原淀粉有更高的稳定性,更好的透明度,并且凝沉老化趋势及脱水收缩现象均有所降低。特别适用于高档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可充分满足这些产品对生产、运输、储藏以及超市零售系统的特殊要求。由于交联变性使淀粉的支链之间由化学键连接,比氢键要稳定得多,对于低pH值、机械处理、和长时间的高温加热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蒸煮的糊丝比原淀粉更短,口感更细腻,能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并延长货架期。[1] 玉米淀粉:经过变性的玉米淀粉糊化温度比蛋白质变性温度要高。所以在加热初期仍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有利于热传导,缩短加热时间,减少营养损失,从而可改善产品的质量和风味。因为变性玉米淀粉引入了特定的化学基因,使糊化后的淀粉分子更舒展.更易于吸水,使肉制品组织均匀细腻,结构紧密,富有弹性,切面光滑,鲜嫩适口,在长期储藏和低温冷藏时保水性极强。[4]此种变性淀粉是一类复合方式变性淀粉。其稳定化处理的作用可以使它比原淀粉有更高的稳定性,透明度提高,凝沉老化趋势及脱水收缩

玉米淀粉基本知识

淀粉基本知识 1、淀粉合成、结构、成份 淀粉是纯碳水化合物,分子式可简写为(C6H10O5)n 淀粉颗粒按结构可分为: 支链淀粉:70~80% 支杈状结构粘性分子量32000~16000 直链淀粉:20~30% 直链状结构易和有机物或碘生成化合物,10~100万。 2、物理性质 ①外观:白色粉末(或微带浅黄色阴影)淀粉密度1.61 偏光十字: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具有双折射性,在淀粉粒面上可以看到以粒径为中心的黑心十字形。 ②淀粉水份含量: 平衡水份:淀粉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空气中含有的水份。 一般水份12~13%,受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 ③糊化: 若将淀粉的悬浮液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淀粉颗粒突然膨胀,因膨胀的体积达到原来的数百倍之大,所以悬浮液变为粘稠的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玉米淀粉在55℃开始膨胀,64℃开始糊化,72℃糊化完成。 淀粉糊化的本质(宏观): 三个阶段: A、吸水,淀粉粒内层膨胀,外形未变→可逆的润胀。 B、水温升高至糊化温度时突然膨胀,大量吸水,偏光十字消失,晶体解体→不可逆的溶胀。 C、温度升高,溶胀的淀粉粒继续分解,溶液黏度增高。晶体结构解体,无法恢复成原有的晶体结构。 (微观)本质:水分子进入淀粉颗粒的微晶体结构,拆散淀粉间的缔合状态,淀粉分子或其它集聚体经高度水化形成胶体体系。 ④淀粉遇碘变兰: 鉴别淀粉的存在:加热到70℃时兰色消失,故中和应冷却至70℃以下。 本质:这种反应不是化学反应,而是由于直链淀粉“吸附”碘形成的络合结构。 ⑤淀粉的凝沉作用: 淀粉的衡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浑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如果浓度大时间长,则沉淀物可形成硬块不再溶解,也不易被酶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老化作用。 凝沉本质: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溶液中淀粉分子的运动减弱后,

木薯淀粉生产工艺及其特性

木薯淀粉主要用作食品、制糖、医药、饲料、纺织、造纸、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原料。 木薯淀粉生产过程,是物理分离过程,即是将木薯原料中的淀粉与纤维素、白、无机等其它物质分开。在生产过程中,根椐淀粉不溶于冷水和比重大于水的性质,用水及专用机械设备,将淀粉从水的悬浮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回收淀粉的目的。其生产工艺流程分为输送、清洗、碎解、浸渍、筛分、漂白、除砂、分离、脱水、干澡、风冷、包装等工序。 2 原料 木薯淀粉的原料包括鲜木薯和木薯干片,它们是生产的主要物质,必须确保质量,要求鲜木薯新鲜,当天采购,当天进厂,当天加工,无泥、沙、根、须、木质部分及其它杂质混入;木薯干片要求干爽、不霉、不变质、无虫蛀。 鲜木薯的平均成分如下: 淀粉 27% 纤维素 4% 蛋白质 1% 其它 3% 水分 65% 木薯干片的平均成分为: 淀粉 68% 纤维素 8% 蛋白质 3%

水分 13% 由于木薯品种、采收时间、自然条件、生产水来不同,原料的淀粉含量有所差异。 3 辅料(加工木薯干片淀粉用) 硫酸 2KG/T淀粉 漂白粉 0.5kg/t淀粉 高锰酸钾 0.1kg/t淀粉 4 工艺路线 木薯淀粉的湿法加工工艺,包括滚筒清洗、二次碎解、浓浆筛分、逆流洗涤、氧化还原法漂白 (以新鲜木薯为原料才需漂白)、旋流除砂、浓浆分离、溢浆法脱水、一级负压脉冲气流干燥。 5 工艺流程 6 主要工艺过程 (1)原料准备 原料是生产的物质基础,原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木薯淀粉厂的原料有鲜木薯和木薯 干片两种。 鲜木薯采收后,应及时除去泥土、根、须及木质部分、堆放在干净的地面,避免混入铁块、铁钉、石头、木头等杂物,要求当天采收,当天进厂、当天加工,以保证原料的新鲜度,从而提高抽提 率及产品的质量。 木薯干片应干爽,不霉,不变质,无虫蛀,以保证产品质量。

淀粉分类

二、淀粉的分类 淀粉是指以谷类、薯类、豆类及各种植物为原料,不经过化学方法处理而生产的原淀粉,以及经过某种方法处理,改变其原来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的变性淀粉。 (一)原淀粉是不经过任何化学方法处理,也不改变淀粉内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生产的各类淀粉。 原淀粉可分为四大类: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和其他类淀粉。原淀粉可作为各种浆料、添加剂、施胶剂、填充剂、粘胶剂等,也可作为各种变性淀粉、淀粉糖以及淀粉衍生物的原料。 1 谷类淀粉大米淀粉(糯米淀粉、粳米淀粉、籼米淀粉)、玉米淀粉(白玉米淀粉、黄玉米淀粉、黄玉米湿淀粉)、高粱淀粉、小麦淀粉(小麦淀粉、小麦湿淀粉、大麦淀粉、黑麦淀粉)。在食品中可作为增稠剂胶体生成剂、保潮剂、乳化剂、粘合剂;在纺织中可作浆料;在造纸中可作上胶料和涂料等。当原淀粉的部分特性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可以利用变性淀粉。 2 薯类淀粉木薯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豆薯淀粉、竹芋淀粉、山药淀粉、蕉芋淀粉。可作为食品的添加剂、填充剂、粘胶剂等。 3 豆类淀粉绿豆淀粉、蚕豆淀粉、豌豆淀粉、豇豆淀粉、混合豆淀粉。可制作粉丝、粉条等。 4 其他类淀粉菱粉、藕粉、荸荠淀粉、橡子淀粉、百合淀粉、慈姑淀粉、西米淀粉。 (二)变性淀粉原淀粉经加工处理,使淀粉分子异构,改变其原有的化学物理特性的淀粉。 变性淀粉的品种、规格达两千多种,变性淀粉分类一般是根据处理方式来进行,主要有: 1.物理变性:预糊化(α-化)淀粉、γ射线、超高频辐射处理淀粉、机械研磨处理淀粉、湿热处理淀粉等。 2.化学变性:用各种化学试剂处理得到的变性淀粉。其中有两大类:一类是使淀粉分子量下降,如酸解淀粉、氧化淀粉、焙烤糊精等;另一类是使淀粉分子量增加,如交联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接枝淀粉等。 3.酶法变性(生物改性):各种酶处理淀粉。如α、β、γ-环状糊精、麦芽糊精、直链淀粉等。 4.复合变性:采用两种以上处理方法得到的变性淀粉。如氧化交联淀粉、交联酯化淀粉等。采用复合变性得到的变性淀粉具有两种变性淀粉的各自优点。另外,变性淀粉还可按生产工艺路线进行分类,有干法(如磷酸酯淀粉、酸解淀粉、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等)、湿法、有机溶剂法(如羧基淀粉制备一般采用乙醇作溶剂)、挤压法和滚筒干燥法(如天然淀粉或变性淀粉为原料生产预糊化淀粉)等。 三、淀粉产品的加工方向 1.物理化学方法转化制取的产品:变性淀粉有α-淀粉、氧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接枝淀粉;淀粉酸催化产品有糊精、酸处理淀粉、不同DE值糖浆;糖氢化

淀粉糖的种类

淀粉糖的种类、特性和制造工艺 淀粉糖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酸或酶的催化水解反应生产的糖品的总称,是淀粉深加工的主要产品。在美国,淀粉糖年产量已达1 000万t,占玉米深加工总量的60%,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国内淀粉糖消费量已超过蔗糖。我国淀粉糖工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生产淀粉糖所用酶制剂品种的增加及质量的提高,使淀粉糖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产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而且品种也日益增加,形成了各种不同甜度及功能的麦芽糊精、葡萄糖、麦芽糖、功能性糖及糖醇等几大系列的淀粉糖产品。 淀粉糖的原料是淀粉,任何含淀粉的农作物,如玉米、大米、木薯等均可用来生产淀粉糖,生产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淀粉糖在口感、功能性上比蔗糖更能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并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加工性能,如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殖双歧杆菌、防龋齿;麦芽糖浆、淀粉糖浆在糖果、蜜饯制造中代替部分蔗糖可防止“返砂”、“发烊”等,这些都是蔗糖无可比拟的。因此,淀粉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淀粉糖的种类及特性 一、淀粉糖的种类 淀粉糖种类按成分组成来分大致可分为液体葡萄糖、结晶葡萄糖(全糖)、麦芽糖浆(饴糖、高麦芽糖浆、麦芽糖)、麦芽糊精、麦芽低聚糖、果葡糖浆等。 1 液体葡萄糖:是控制淀粉适度水解得到的以葡萄糖、麦芽糖以及麦芽低聚糖组成的混合糖浆,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属于还原性较强的糖,淀粉水解程度越大,葡萄糖等含量越高,还原性越强。淀粉糖工业上常用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简称DE值(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做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葡萄糖值)来表示淀粉水解的程度。液体葡萄糖按转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3大类。工业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中等转化糖浆,其

氰乙基变性对淀粉浆料性能的影响

第28卷第6期2007年6月 纺织学报 Jo哪alofTextileResearch V01.28No.6 Jun.200r7 文章编号:0253—972“2007)06.0075.04 氰乙基变性对淀粉浆料性能的影响 陈沛华,祝志峰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为了提高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以丙烯腈为醚化剂,通过改变丙烯腈对淀粉的投料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氰乙基醚化淀粉。研究了氰乙基醚化变性方式及变性程度对纤维黏附性能和浆膜性能的影响。实 验结果表明:淀粉氰乙基醚化变性能够改善淀粉对棉纤维的黏附性能,提高淀粉浆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屈曲次数,并能降低浆膜的磨耗;随着取代度的增加,氰乙基淀粉对棉纤维的黏附力先增大后减小,当取代度为0.047时,黏附力达到最大值;对涤纶纤维和涤,棉纤维而言,当取代度超过0.017时,黏附力随着取代度的增大而降低。 关键词变性淀粉;浆料;黏附性能;浆膜;取代度 中图分类号:鸭103.846文献标识码:A Effectofcyna∞thylationofstarchonitssiziIlgbeha、,ior CHENPeihua,ZHUZhifeng (研肠60r咖可旷sc据nced蒯死曲加幻彰0,层幻-z缸姚,胁,l蠡吖o,&km幻n, sD砒m地,嘲‰妇rs蚵,‰i,胁n静H214122,蕊讹) AbstractInordertoenhancethesizingbehaviorofstarch,aseriesofcynaoethylstarchwithdif[.erentde目七eofsubstitutionwerepI.eparedbyusingacrylonitdleasetIlerifyingagentaIldvaryingthefeedratioofacrylonitriletocomskⅡ℃hfbrchangingthede#耳eeofsubstitutionofthestarchether.Theinnuencesofthernodificationmethodandextentonthebehavior0fstarchfilmandadhesiontofiberswerestudied.Theexperimentalresultsdemonstratethatthestarchetherificationcanimpmvemebreakingstrength,breakingelongation,nex resistanceandweaflossofstarchfilm.Asthede雕eofsubstitutionincreases,theadhesionofcynaoethylstarchtocottonfibersinitiallyincreasesandthendecreases.Amaximalbondingstrengthcanbeachievedwhen thedegreeofsubstitutionis0.047.However,theadhesionoft}lemodifiedstarchtop01yesteraIldpolyester/cottonfibersdecreasesasthedegreeofsubstitutionincreaseswhenthedegreeofsubstitutionexceeds0.017.1【eywDrdsmodi6edstarch;size;adhesion;film;degI℃eofsubstitution 原淀粉浆料由于其大分子链的刚性环状结构和羟基的极性,存在着大分子链柔顺性差,浆膜脆硬,黏度大,黏度稳定性差,浆液易凝胶等缺陷,不能满足纺织经纱上浆的要求。为改变原淀粉大分子结构上的缺陷,通常需要根据经纱纤维的结构特点,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在淀粉大分子上引入一些取代基团进行改性,以获得良好的上浆效果。 氰乙基淀粉(Cynaoethylstarch,简称cEs)是在碱催化剂存在下,使淀粉与丙烯腈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得的一种淀粉衍生物,属醚化淀粉范畴…。最新研究报道表明,淀粉氰乙基醚化变性对棉纱上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旧。。尽管很多文献都公认氰乙基淀粉可以用于纺织经纱上浆,是变性淀粉浆料中的一个品种bJ,但是并没有对它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变性方式及变性程度对纤维黏附性能的影响如何,能否明显改善淀粉浆膜的性能,需要进行进 收稿日期:2006—09—19修回日期:2006—12—04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BE2003324) 作者简介:陈沛华(1981一),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变性淀粉浆料。祝志峰,通讯作者,E.mil:zlluzll连ngwu@si腿.com。 万方数据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玉米淀粉》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玉米淀粉》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通过实验感知玉米淀粉的特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活动准备:玉米淀粉,水,音箱。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玉米淀粉,知道玉米淀粉来自于哪里? 这里有一样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你觉得它有可能是什么呢?可以用手摸一摸。你也认为是面粉是吗? 那其实我要告诉大家,它的名字叫做玉米淀粉,那它是从什么当中提炼出来的呢? 玉米是吗?哦,大家都看见了,老师手里有玉米。 哦,它有一个名字叫玉米哥哥,现在我们来和玉米哥哥打个招呼吧! 嗨,大家好,我叫玉米,我有黄黄的身体,绿色的外衣,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棒呢! 幼儿分组操作,感知玉米淀粉在自己手中的变化,刚才我给大家看了玉米,小朋友们就知道了,这个玉米淀粉是从玉米当中提炼出来的! 二、将玉米淀粉和水混合,孩子通过操作,感知玉米淀粉所呈现的液体和固体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来做好玩的游戏了。 首先拿我们将玉米淀粉放进大碗里,然后呢?我们要让它和水变成好朋友。 现在我边倒水边像和面一样,来把玉米淀粉和水搅拌均匀。 下面和面粉一样状态的玉米淀粉和水接触了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呢?非常稀像牛奶,大家很有想象力。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 你觉得它是液体还是固体?肯定是液体吗?对加了水。 那我来问问大家:我的手指如果轻轻的在这里面摁下去,你说我的手指能够接触到这个底部吗? 我们来看一看啊!手碰到了底部。 这里面都是液体,但是现在我再给大家提个问题:“我攥紧我的拳头,使劲往这个液体里面打会有什么现象?” 那大家保护好自己的衣服,护好自己的脸不要受伤哦,小心一会儿溅你们身上哦,准备好了吗?123,给看见了吗?我的拳套打进去了吗? 小朋友自己也来体验一下,我用拳头那么使劲的砸,必须用力气很大才行哦,你的拳头打进去了吗?有液体溅出来吗?是不是很神奇呀!打进去了吗?没有。 我们再来看看它确实是液体啊,对呀!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种现象很神奇呢! 现在我来告诉你们吧,我轻轻地用手指一点手指就伸进去了,对不对?可是我的拳头要砸向它,是不是比我的手指要强,对不对?但是我用拳头砸的时候能砸动吗?砸不动?哦,这就叫遇强则强,与弱则弱,那这种具有这种特性的物体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知道么? 你轻轻的时候它就放松了,你使劲的时候它也使劲,把你给顶出去了。这就是它的特性遇强者强,遇弱则弱,它有一个名字叫做非牛顿流体。 小朋友不是特别能理解,没有关系,它还有个特别的现象,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它也是能够体现非牛顿流体神奇的一面。 小孩们看好啦,我现在要拿一块放在手上,像拿豆腐一样。仔细

最新淀粉行业现状

淀粉行业现状 14182030 李翔宇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铃薯淀粉行业的分析,指出了马铃薯淀粉主要的作用和其未来日益重要的趋势;着重就马铃薯淀粉的加工现状和产业现状等内容作了阐述。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行业;加工现状;产业现状 Status of starch industry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tato starch industr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effect of potato starch and its future trend.In this paper,the processing status of potato starch and the status of industry are discussed. KEYWORD: Potato;Starch industry;Processing status;Industry status quo 淀粉的品种包括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薯、木薯淀粉等,除以上主要品种外,还有橡子、芭蕉芋、葛根、首乌淀粉等。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其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用途十分广泛,生产产业链条比较长,在农业生产中属于一种极为丰富的原料作物[1]。 1. 淀粉行业的加工现状 1.1淀粉基本特性 淀粉特性包括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黏度、降落值、起始糊化温度)、结晶度、分子质量大小及分布、磷含量、颗粒大小等。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为15% 左右(湿基),其中支链淀粉质量分数高达80%以上,其直链淀粉的聚合度也较高。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峰值平均达3000 BU,明显高于玉米淀粉(600 BU)、木薯淀粉(1 000 BU)和小麦淀粉(300BU)的糊浆黏度峰值。马铃薯淀粉由于具有较大的颗粒(平均粒径为30 ~ 40 μm)而具有较高的膨胀力[2]。其内部结构较弱,分子结构中含有磷酸基团,几乎百分之百以共价键结合于淀粉中,磷酸基电荷间相互排斥,利于胶化,从而促进了膨胀作用,并具有较高的透明度[3]。 1.2 国内现状 目前,关于不同品种马铃薯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马铃薯 淀粉的结构分析[4],以及淀粉的应用研究[5]。 马铃薯淀粉是在所有马铃薯加工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一种。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到,2015 年,我国各个企业所生产的马铃薯淀粉总量已经达到了 48.779 万t,相比2014年度增长了 41.56% 左右。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与鲜甘薯生产淀粉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但工业生产马铃薯淀粉比手工生产简单。主要是由原料的洗涤、磨碎、筛分、分离蛋白质、清洗、脱水和干燥等工序组织。一般传统生产方法和现代化生产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使用碟式离心机或旋液分离器代替流槽分离杂质,使操作能够自动化和连续化进行更大规模生产。 陈代园[6]对马铃薯淀粉添加量对面包的烘焙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 15% 左右的马铃薯粉制作马铃薯面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品。 马铃薯精制淀粉主要起源于饲料加工、方便食品及养殖业,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

变性玉米淀粉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谷物化学与 品质学论文 题目: 变性玉米淀粉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院系名称: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老师姓名: 2009年12月10 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淀粉的概念、结构和性质。主要综述了由于变性淀粉通过引进了羟丙基、羧甲基、磷酸基团等亲水性基团使其结构、性质等发生变化;变性玉米淀粉的功能特性对面制品的食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还简单的说明了糯玉米变性淀粉的一些特性。 关键词:玉米淀粉;改性淀粉;功能特性;品质;

Title The Applied Studi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Maize Starch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tarch. Because modified starches had introduced hydrophilic radical, such as hydroxypropyl, carboxymethyl and phosphoric groups which change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tarch. Effects of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modified corn starch on eating and processing quality of flour produce. And simple introduction the properties of modified waxy starch. Keywords :corn starch;;modified starch;functional properties;quality;

淀粉颗粒的结构与特性

第一节:淀粉颗粒的结构与特性 薯类淀粉要大于谷类淀粉:1.薯类中马铃薯淀粉颗粒最大,15~100um 5~35um 椭圆\球形2小麦:25~40um 扁豆形5~10um呈球形化学组成相同 3.玉米和高粱颗粒大小相似,平均15um 多角形和圆型 4.小淀粉特性与玉米相似,平均12um 5.大分燕麦相似,平均2~5um为多角形 1淀粉颗粒:直链分子和支链分子的聚合体。有序的结晶区+无序的无定形区 结晶区:X射线衍射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三种不同的X-光衍射图谱 大多数谷类呈A型,马铃薯和根类淀粉,老化淀粉B型谷类淀粉多为C型。 2各种不同晶型可转化:A型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温热处理B型可转为A型 3 淀粉颗粒的轮纹:①轮纹结构又称层状结构,各轮纹层围绕的一点叫粒心,又叫做脐 ②甲心轮纹:禾谷类淀粉颗粒粒心常在中央偏心轮纹:马铃薯淀粉颗粒粒心常偏于一侧 ③根据粒心及轮纹情况分:单粒多复粒复粒 4偏光十字: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呈现黑色的十字而把淀粉颗粒分成4个白色的区域。 5淀粉颗粒水分相对湿度为65%,25℃时,多数商品天然淀粉含10%~20%水分。 6影响玉米小麦中高含量脂类化合物的存在会造成①抑制淀粉颗粒膨胀和溶解。②直链淀粉脂类络合物使淀粉糊淀粉膜不透明度或浑浊度增加,影响糊化淀粉增稠力和黏合力。③不饱合的脂类化合物在贮存期因氧化作用而酸败而影响其作用。 7pro含量高,使用时产生臭味或其他气味,蒸煮时易产生泡沫加工时遇水变蓝色 8淀粉的润胀:将干燥的天然淀粉置于冷水中,水分子可简单的进入淀粉颗粒的非结晶部分,分许多无定型部分的亲水基结合或被吸附,使淀粉颗粒在水中膨胀,这一现象较润胀。 9糊化概念:若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程度55℃以上,淀粉颗粒突然膨胀,因膨胀的体积达到原来的体积的数百倍,所以原乳浆就变成黏稠的胶体溶液,这一现象叫淀粉的糊化。 本质:淀粉中有序或无序(晶体)状态的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淀粉分子分散在水中形成亲水性胶体溶液。 10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 (自己画) 11 玉米的浸泡目的①降低玉米粒的机械强度。②削弱保持淀粉的连接链。③使玉米粒膨胀,容易胚乳分离④浸提可溶性物质⑤防腐 12破碎:玉米浸泡后水分达40%~45%,玉米胚芽水分达60%左右,胚芽为籽粒一个重要成分40%左右的脂肪,15%~20%蛋白质。②一般采用二次破碎,彻底释放胚芽,第一次为粗磨,第二次为细磨粗破碎→齿磨③固液之比应为1:3,若液相过多,破碎速度快,达不到效果,若固相过多,黏稠大→过度破碎,胚受损。 13玉米麸质分离与淀粉洗涤:细淀粉乳的特征含较多蛋白质脂肪灰分等非淀粉物质。①在精制筛上过滤的淀粉悬浮液含很多杂质6%~10%的蛋白质0.5%~1。0%的脂肪.5~1.5%的可溶物质包括0.1~0.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0.2~0.4%灰分,0.03%~0.04%的SO2 0.1%细渣及细砂②淀粉悬浮液由大小不同的粒子组成淀粉5~30um 渣皮<60um 麸质1~2um ③麸质颗粒在沉淀时,相互凝结在一起,形成100~170um聚积(没写完) 14离心分离法;在离心力作用下,淀粉与麸质相对密度差增几倍分离质量和速度有很大提高。 ①离心机分离法:密度小的麸质,纤维和脂肪所受浮力大于离心力,随水流沿碟片向中心动,通过收集室排出,密度大的喷嘴排出机外。②旋液器分离法:离心力作用下使颗粒大小和相对密度不同的淀粉和麸质得到分离。 15干燥:冷空气→热空气,分淀粉混合温度高:干燥快,会糊化。一般加热后空气130~150℃淀粉→50~60℃

淀粉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葡萄糖浆:淀粉经不完全水解得葡萄糖和麦芽糖的混合糖浆,称为葡萄糖浆,也称淀粉糖浆,这类糖浆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以及低聚糖、糊精。DE值在20—80之间。 2、织纹特性: 淀粉的黏聚性、黏弹性、伸长性、纤维性、流动性、胶弹性等称为织纹特性。 3、脱支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元分子中α-1,6键的酶,又分成支链淀粉酶和异淀粉酶两种。 4、淀粉回生速率: 淀粉的回生速率是以通过淀粉糊从95℃冷却至50℃后黏度的增加来表示。 5、异构化糖浆: 葡萄糖在葡萄糖异构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果糖与葡萄糖的混合物。 6、糊化温度: 淀粉发生糊化现象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又称胶化温度。糊化温度不是指某一个确定的温度,而是指从糊化开始温度到糊化完成温度的一定范围。 7、液化: 淀粉乳加热到糊化温度以后,变化成糊状液体,即使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糊化时淀粉晶体结构并未完全解体,只是从晶体结构变成淀粉链间交错联系的网状结构,在催化剂(如酸、酶)或高温作用下,淀粉在水中溶解,并逐渐成为黏度低的液体,这就是液化。8、不可逆润胀: 淀粉膨胀后虽经处理仍不能恢复成原来淀粉粒的称为不可逆润胀。 9、葡萄糖的复合反应: 淀粉酸水解所生成的葡萄糖,在酸和热的催化影响下,部分葡萄糖又会通过糖苷健相聚合,失掉水分子,相应地生成二糖、三糖和其它较高分子的低聚糖等,这种反应称为复合反应。复合反应却是可逆的,复合糖可再次经水解转变为葡萄糖。 10、偏光十字: 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呈现黑色的十字,将淀粉颗粒分成4个白色的区域称为偏光十字 11、糖化度: 淀粉分子水解为基本葡萄糖分子的程度称为糖化度,通常用DE值表示。 12、脐: 在显微镜下细心观察,可以看到有些淀粉颗粒呈若干细纹,称轮纹结构,各轮纹层围绕的一点叫做“粒心”,又叫做脐。 13、谷朊粉: 主要成分是小麦谷蛋白和胶蛋白,蛋白质含量为75%-85%,脂肪含量为1.0%-1.25%,蛋白质为高分子亲水化合物,当水分子与蛋白质的亲水基团互相作用时就形成水化物 14、聚合度: 组成淀粉分子的结构单体(脱水葡萄糖单位)的数量称为

玉米淀粉工艺知识

淀粉概述 一、淀粉的基本特性及形成 1、淀粉的形成 淀粉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储藏碳水化合物,它以颗粒形态沉积在植物的种子、块茎、块根和茎髓中,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成分。淀粉是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如下: 日光 NCO2+NH2O (C6H10O5)n+NO2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淀粉一般以微粒形式存在于叶绿素之间。植物生长成熟后,则分别贮存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根、茎、种子等。适宜作为工业生产淀粉的原料原料必须具备淀粉含量高。易于制造和价格低廉等条件。一般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玉米、小麦等。 2、淀粉的化学结构: 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单地表示为:(C6H10O5)n,其分子结构有两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是由多聚葡萄糖分子链状联结组成,为2-1.4糖苷键联结。一个直链淀粉分子约含200~980个葡萄糖基,其分子量为32000~160000。支链淀粉分子结构有所不同,除2-1.4键联结外,还有2-1.6侧链联结。一个支链淀粉分子平均含有600~6000个葡萄糖基,分子量为100000~。 3、淀粉的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A、淀粉的外观: 淀粉为白色的微小颗粒,不溶于冷水和有机溶剂。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是透明的,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玉米淀粉的粒径一般在5~26微米,1Kg淀粉约有17000亿个颗粒,淀粉的比重为1.61,粘度1.3左右(恩格式相对粘度)。玉米淀粉的颗粒形状一般有园形和多角形两种。上部软胚体部分为园形,在胚芽两旁硬胚体部分的颗粒为多角形。淀粉的颗粒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有一黑色十字,称为“偏光十字”。 B、淀粉的水份含量: 淀粉含有大量的水份,但却不潮湿。在一般情况下,玉米淀粉含水约为12~13%。淀粉含水份的多少,因空气温度、湿度而定,当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淀粉含水份量也随之变化。淀粉在不同湿度的空气中含有不同的水份,称为平衡水份。由于品种不同的原因,使得用不同原料制成的淀粉平衡水份也不同。淀粉受热,其所含水份被蒸发掉。加热至130℃时,淀粉成为无水物;继续加热至150~160℃时,变成一黄色水溶性物质;温度再升高则焦化。 C、糊化: 淀粉不溶于冷水中。若混入冷水中,经搅拌成乳状悬浮液,称淀粉乳。若停止搅拌,则淀粉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淀。若将淀粉乳加热至一定温度,淀粉颗粒开始膨胀,这时偏光十字消失,温度继续升高,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达原体积的几倍到几十倍。由于淀粉颗粒的膨胀,晶体结构消失,颗粒体积增大,晶间空隙胀满,晶粒紧紧接触在一起,这时,淀粉乳变成粘稠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生成的粘稠液体称为淀粉糊,。发生糊化现象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玉米淀粉在55℃热水中开始膨胀,64℃时开始糊化,72℃糊化完成。 玉米淀粉糊混浊不透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增加得很快,达到最高值时,继续加热,保持一定的温度,则粘度下降;若停止加热,任其冷却,粘度又上升。淀粉糊在机械搅拌下其粘度降低,搅拌速度越快,粘度降低的程度越大。 D、遇碘变蓝: 淀粉遇碘(T)变为蓝色,加热到约70℃,蓝色消失,经冷却后,蓝色又重新出现。利用淀粉的这个性质可鉴定淀粉的存在。这个蓝色反应并不是化学反应,而是由于直链淀粉“吸附”碘形成络合结构。

淀粉特性

以上为例子。 1、生物酶法变性淀粉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生物酶法变性淀粉。生物酶法改性玉米淀粉、生物酶法改性木薯淀粉均属于变性淀粉的一种。所谓变性淀粉又称改性淀粉、修饰淀粉和化工淀粉。其是在天然淀粉所具有的固有特性的基础上,为改善淀粉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在淀粉分子上引入新的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或改变淀粉分子大小和淀粉颗粒性质,从而改变淀粉的天然特性(如:糊化温度、热粘度及其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凝胶力、成膜性、透明性等),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这种经过二次加工,改变原有性质的淀粉统称为变性淀粉。变性淀粉由于性能优良,所以应用更广泛,效果更理想,并通过不断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应用领域。由于变性淀粉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质,其研发、生产、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变性淀粉的应用和发展有百年的历史(1811年糊精出现),美国是1842年开始,而我国仅有二十几年左右的发展历程。目前在我国变性淀粉已经应用领域己涉及造纸、建筑、饲料、食品、医药、纺织等领领域。 变性淀粉按处理方法的分类如下:

本公司生产的生物酶法变性淀粉主要应用于造纸行业。 在造纸工业中,变性淀粉主要起到以下四方面应用。第一,作为湿部添加剂。其通过提高纸张表面强度来改善纸的耐破性。另外,还可以增强松香胶的施胶效果,有利于整个造纸湿部体系的电荷稳定及纸机的平稳运行。淀粉改性填料可以大大提高手抄纸的物理性能,添加到生产填料含量高的纸种中,不但可以提高纸张的性能,还可以节减纤维物料的利用。第二,作为层间喷雾剂。层间喷涂技术是利用喷雾设备将造纸用变性淀粉均匀地喷洒在多层纸的层间复合处,再经过烘

淀粉,

淀粉 摘要: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工艺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淀粉性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天然淀粉已不能满足一些特殊食品的加工产品的要求,通过选择淀粉的类型或改性方法可以得到满足各种特殊用途需要的淀粉制品。本文简单介绍了变性淀粉的分类及特性,详细阐述了变性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变性淀粉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变性淀粉性质作用食品工业应用 淀粉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淀粉已成为工业领域重要的廉价有机原料。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医药、饲料、石油钻井、铸造、建筑涂料等工业之中。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淀粉的某些特性缺陷,原淀粉很难满足现代新型工业的要求。变性淀粉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在食品业,变性淀粉可作为多种功能性助剂改善食品质量或开发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和优化生产工艺。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小麦、土豆、甘薯、木薯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变性淀粉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淀粉的简介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在餐饮业又称芡粉,通式是(C6H10O5)n,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化学式是C12H22O11,完全水解后得到单糖(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 。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前者为无分支的螺旋结构;后者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α-1,6-糖苷键。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相互作用,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错合物。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I3)。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 淀粉的性状 外观性状:本品为白色,无臭,无味粉末。有吸湿性。 溶解性:不溶于冷水,乙醇和乙醚。 熔点:256-258℃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

第24卷第10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4 No.10 2008年10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Oct. 2008 255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 付一帆,甘淑珍,赵思明※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 摘 要:为探索淀粉糊化的力学稳定性,以不同来源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于不同搅拌速度下,研究外力作用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为淀粉质食品的品质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淀粉的黏度曲线及其力学稳定性有差异。以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最低;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和温度稳定性最大;马铃薯和莲子淀粉的峰值黏度较高,冷糊稳定性好;莲子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差;玉米淀粉糊易于老化。外力作用对淀粉糊的黏度曲线有影响。较强的外力作用后,会导致淀粉糊的强度、黏度和糊化温度降低,改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淀粉糊化的力学稳定性与其颗粒强度有关,较大颗粒强度的淀粉的力学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淀粉,力学稳定性,黏度,糊化 中图分类号:TS210.1,TS20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10-0255-03 付一帆,甘淑珍,赵思明.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55-257. Fu Yifan, Gan Shuzhen, Zhao Siming.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various starch sources[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10):255-25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淀粉质食品是重要的食品种类,其制作通常要在一定的湿 热和外力作用[1,2]下形成溶胶和凝胶,进而完成某种食品的加工。不同来源的淀粉在分子结构和性质上均有较大差异[3-9],这 些都会导致其糊化特性的差异[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淀粉糊 化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温度[4,10-13]对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快速 黏度分析仪(RV A)标准模式在一定转速下测试淀粉的糊化过 程[14]。许多淀粉质食品须在不同的搅拌等外力作用下加工,以 形成不同质地和口感的食品,但淀粉糊化过程力学性质规律的 研究少见报道。 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5种淀粉为原料,采用RV A测试不同 来源淀粉的糊化特性,并研究不同搅拌速度对淀粉浆糊化过程 和糊化特性的影响,探讨淀粉糊化过程及淀粉糊的力学稳定性,为淀粉质食品的品质控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米(籼型)、小麦、玉米、马铃薯、莲子均为市售。采用 碱浸法提取大米淀粉[4],水磨法提取小麦淀粉[10]、马铃薯淀 粉[10]、玉米淀粉[15]和莲子淀粉。采用文献[16]的方法测得大米、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莲子淀粉的碘兰值(Blue Value,BV) 分别为0.579,0.762,0.658,0.823和0.989。 1.2 仪器 RV A—3D型快速黏度分析仪(澳大利亚Newport Scientific PtyLtd.公司),用TCW(Thermal Cycle for Windows)配套软件 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1.3 方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到装有25.0 mL蒸馏水的样 品盒中,充分搅拌后,置于RV A样品槽内,按照美国谷物化学 收稿日期:2007-12-28 修订日期:2008-09-04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付一帆(1987-),女,主要从事淀粉资源深加工的研究。武汉华 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430070。Email: fuyifan@https://www.doczj.com/doc/7f18450297.html, ※通讯作者:赵思明(1963-),女,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大分子结构及功 能特性的研究。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430070。 Email: zsmjx@https://www.doczj.com/doc/7f18450297.html, 家协会(AACC66-21)的方法。最初10 s 以960 r/min搅拌,形成均匀悬浊液后,采用不同转速至试验结束。测试过程的温度采用Std1升温程序进行[17],即初始温度为50℃保持1 min,然后以12℃/min 升到95℃(3.75 min),在95℃保持2.5 min,再以12℃/min降至50℃(3.75 min)并保持1.5 min,整个测定过程历时12.5 min。从而测出不同淀粉在各种转速搅拌下黏度变化的糊化曲线,供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来源淀粉的糊化特性 图1是5种不同来源淀粉在160 r/min时的RV A糊化曲线,表1是糊化过程相应的特征值。当温度小于淀粉初始糊化温度时,由于淀粉粒仅作有限膨胀[12],淀粉黏度较低,曲线平坦。随加热时间延长,支链淀粉微晶束首先熔融[11],淀粉粒剧烈膨胀,导致黏度的突然上升;随后,直链淀粉向水中扩散,形成胶体网络[11,12],淀粉粒充分膨胀,从而使糊化曲线上升至最高峰,并形成淀粉糊。然后,淀粉粒中支链淀粉分子链进一步伸展,颗粒破裂,直链淀粉进一步向水中分散[14],导致黏度下降。这一过程常用降落值表示,反映了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到达最低黏度后,随温度下降,淀粉糊的流动阻力增大,导致黏度又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过程反映了淀粉冷糊的稳定性和老化趋势。淀粉黏度曲线的特征与淀粉的来源[3-8]、颗粒形貌[1,4,7,8,18]、粒径[6]、相对分子质量[18]、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5,19]等因素有关。 注:转子转速160 r/min 图1 不同来源淀粉的糊化曲线 Fig.1 Gelatinization curves of starches from various sources

淀粉浆料特性介绍

澱粉漿料特性介紹 第二章漿料特性介紹 壹、澱粉 一、組成 澱粉因為種類不同,其微粒的形狀,大小亦不盡相同,產地不同 之同種類澱粉因受地形及天候的影響其粒子亦不盡相同。澱粉的微粒 構造可分為皮膜及內部兩個部份,在學術名稱上分別稱為β-Amylose 及α-Amylose,前者簡稱為Amylopectin,後者簡稱為Amylose, Amylo- petin是形成澱粉微粒皮膜的主體。 二、特性 澱粉皮膜Amylopectin不易溶於常溫水,但水溫漸升高後可使水份通過皮膜進入內部,使微粒逐漸膨脹體積增大(此種過程稱為膨潤階段),大至某一極限時則皮膜破裂,內部之Amylose開漿向外流出, 此時之溫度稱為糊化溫度(或稱澱粉之糊化度),糊化溫度因澱粉種 類的不同,或同種澱粉因產地的不同糊化溫度因而不同,或因填加助 劑之不同其糊化溫度亦將發生變化。 澱粉之粘度依微粒中所含Amylopectin百分比之高低及糊化後加熱時間之久暫而異,即Amylopectin含量愈高者粘度愈大,糊化後其粘度與加熱時間則多成反比(澱粉之糊化及粘度如附圖二),一般澱粉至 少煮沸一小時後粘度之變化始可變為安定,故煮漿時如無添加任何粘 液素(催糊化劑)煮漿時間以1~2小時為宜(高壓煮漿則可略減少煮漿時間)。 三、澱粉一般性質分析: 四澱粉的改良 由於天然澱粉具太高的粘度對紗及纖維滲透不良,形成的漿膜硬 而且脆,容易落漿,手感不良,甚至造成染色不均,色澤欠佳,為改 善前述各項缺點,各國始利用天然澱粉中微粒分子之鏈鍵先行破壞成 較短的分子鏈,使種澱粉衍生物於調漿時具有下列優點: (一)能均勻的分散在水中, (二)能獲得較低且穩定的粘度, (三)在溫度變化後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會凝聚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