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折价与长期表现——基于中国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0.21 KB
- 文档页数:3
IPO论文:市场化发行下的IPO抑价研究【中文摘要】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现象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导致首次公开发行的新股上市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IPO抑价现象是目前全球新股发行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远来看,过高的抑价率对发行企业和对投资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我国股票市场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比较晚,属于新兴市场,因此国外的一些成熟的理论体系对我国IPO抑价的研究可能并不适用。
我国的IPO抑价研究需要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具体情况,从我国的IPO发行定价制度入手。
市场化发行定价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定价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在证券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因此本文以市场化发行制度为的背景,研究IPO抑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以2006年初到2010年底我国新股发行采用的市场化发行制度为大的,以2008年9月IPO暂停9个月,2009年7月IPO 又重新启动这一事件为分界线,。
选用了八个变量分别对A股IPO重启前和IPO重启后的抑价进行回归,然后比较分析IPO重启事件前后的IPO抑价程度和变量对其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IPO重启前投资者投资新股关注的变量非常集中,主要是关注市盈率和中签率;IPO 重启之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更加成熟,投资者投资新股关注的变量指标明显增加,越来越重视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且抑价程度在IPO重启之后明显降低。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化改革是有意义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证券市场发展也逐渐成熟。
因此我国应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降低IPO抑价率。
【英文摘要】IPO under-pricing is the stock market price much higher than the offering price, resulting in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is a higher rate of excess return. IPO under-pricing is on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world’s IPO market. In the long run, too high under-pricing rat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whether the issuing enterprise or the investors, even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ities market. Comparing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IPOunder-pricing level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China’s stock market started relatively later tha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o it is an emerging market. Therefore, some of the foreign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s do not fit for the research of China’s IPO under-pricing, it need a comb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ina’s stock market to get started from the IPO offering price system.Market-oriented issue pricing system is the aim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pricing system reforming and it means much to the history of security development, therefore, using market-oriented issue pricing system as the background to study the impact on IPO under-pricing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meaning.This paper will attempt to expand the analysis on this theme.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06 until 2010, China has been using a market-oriented issue pricing system, and in September 2008 IPO suspended, while after 9 months the system did not restart until July 2009. The restarting of IPO is a big event to the stock market, marking that another round of IPO market reform started. The paper chose eight variables to analyze the IPO under-pricing. The analysis of IPO under-pric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PO restarti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market-oriented issuing reform that after the restarting of IPO, when the investors invest the stock, he care for not only the PE and Lot ratio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the issue company. This conclusion tells that the investor is more and more reality, and the market is more and more mature.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sist the market of the stock pricing to slow the IPOunder-pricing.【关键词】IPO IPO抑价市场化发行制度 IPO重启【英文关键词】IPO IPO under-pricingMarket-oriented Issue IPO Restart【注】索购全文摆渡中国学术发表网【目录】市场化发行下的IPO抑价研究摘要2-3Abstract3第一章绪论5-8 1.1 研究背景5-6 1.2研究意义6-7 1.3 研究思路7 1.4 研究创新7-8第二章IPO抑价研究基础8-14 2.1 国外IPO抑价研究现状8-10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8-9 2.1.2 其他理论9-10 2.2 国内IPO抑价研究现状10-12 2.3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12-14第三章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和历年IPO抑价程度14-20 3.1 新股发行定价体制变迁14-18 3.1.1 行政干预阶段14-15 3.1.2 首次尝试市场化改革的阶段15-16 3.1.3 重新控制市盈率定价阶段16 3.1.4 新一轮市场化改革阶段16-18 3.2 我国各年份的IPO抑价18-20第四章市场化下IPO抑价的实证研究20-31 4.1 样本数据的选择20 4.2 变量定义20-22 4.3 变量解释和变量假设22-24 4.4 变量描述性统计24-25 4.5 回归模型设计25 4.6 样本回归分析25-31 4.6.1 样本1的回归分析25-27 4.6.2 样本2的回归分析27-28 4.6.3 样本3的回归分析28-29 4.6.4 IPO重启前后的回归结果对比分析29-31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31-33 5.1 实证研究结论31 5.2 政策建议31-33参考文献33-35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5-36致谢36-37。
我国IPO抑价实证研究——来自全流通市场的经验证据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开放和发展,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然而,IPO抑价现象却一直存在。
IPO抑价是指企业股票发行价格低于市场合理价值的现象。
在投资者角度,IPO抑价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率,但在企业角度,IPO抑价可能会导致企业估值过低,而使企业未能获得应有的融资收益。
当前,关于IPO抑价现象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定性分析和经验分析,而缺乏经验分析和精细数据上的实证研究。
为深入了解我国IPO抑价现象,需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提取全流通市场的真实数据,以测试不同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
2、研究目的本文将开展我国IPO抑价实证研究,通过对全流通市场的数据进行经验证据的分析,旨在:(1)探究全流通市场企业IPO抑价程度;(2)分析IPO抑价对企业估值的影响;(3)探究IPO抑价的影响因素。
3、研究内容本文将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理论研究部分:回顾国内外与IPO抑价现象相关的研究开展情况,综述IPO抑价的理论原因与作用机制。
(2)研究方法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详细描述经验证据的分析方法,确定IPO抑价的计算方法。
(3)实证分析部分:利用全流通市场的IPO真实数据,对IPO抑价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究IPO抑价对于企业估值的影响,进一步研究IPO抑价的影响因素。
(4)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结果,探讨不同因素对于IPO抑价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关建议。
4、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有以下意义:(1)深入了解我国IPO抑价现象的程度和原因,并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2)为投资者、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科学、准确的IPO抑价实证研究数据,增强他们对市场的认识和了解;(3)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注册制改革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IPO抑价率的视角摘要: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关乎着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注册制改革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本文以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率作为研究角度,通过对2014年至2021年间的中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分析,从实证角度探究注册制改革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注册制改革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IPO抑价率有所下降,表明市场对新股票的估值能力得到提升。
进一步分析表明,改革推进的步伐和力度与定价效率的提高成正相关。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第二章: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2.1 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外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研究现状第三章: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与实践3.1 注册制改革的起因与发展3.2 注册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3 注册制改革的效果与问题第四章:IPO抑价率的实证分析4.1 IOP抑价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4.3 实证结果分析第五章:注册制改革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5.1 注册制改革对IPO抑价率的影响5.2 注册制改革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总体影响第六章:结论与启示6.1 结论总结6.2 启示与建议第一章引言:研究背景: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是资本市场运行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中,注册制改革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举措,旨在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注册制改革的实施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然而,关于注册制改革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尚缺乏以实证数据为依据的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的分析,以IPO抑价率作为考察指标,探讨注册制改革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并提供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提升的启示与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基于2014年至2021年的中国A股市场数据,通过计算IPO抑价率来衡量市场对新上市公司估值的准确程度。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方式研究【摘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价格的确定是投资银行业务的关键步骤。
文章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首次公开发行从行政化定价方式到市场化定价方式的演变过程及理论依据,梳理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首次公开发行;行政化定价;市场化定价;定价约束机制一、引言首次公开发行(inltial public offering,IPO)股票是公司从私有企业变为公众公司的重要步骤。
而价格的确定是公司股票发行能否成功的关键。
股票发行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发行人与承销商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投资人的切身利益,乃至证券市场的兴衰。
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令[2010]第69号)的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通过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因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一般是承销商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发行人协商后确定的。
市场需求是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决定因素。
在此基础上,为确定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承销商需要对所承销的股票进行估值,提供定价的理论依据。
从理论上讲,估值方法可以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也称可比公司法,是指选取同一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采用比率指标(市盈率、市净率等)进行比较,以确定被评估公司的价值。
绝对估值法,也称内在价值法,是指通过预测公司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贴现率计算出的公司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常用的市盈率法和现金流量法等,有时还使用市净率法、经济增加值法、实物期权法等评估公司价值。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设立,我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截止2011年底,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2299家。
而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方式也经历了从行政化定价向市场化定价方式的过渡,再逐渐理性回归的一个过程。
二、首次公开发行的行政化定价方式及理论依据(一)行政化定价背景及方式从1983年深宝安发行股票到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以前,首次公开发行采用了行政性固定价格公开认购方式。
金融天地267中国A股市场IPO发行定价研究综述王轶男 郑州大学摘要:中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股票发行市场作为开端至关重要,股票发行定价直接反映了整个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和成熟度。
目前上市公司低质量,低价格,高抑价现象、违法违规行为严重,一直困扰着证券监管机构和广大投资者。
新股发行定价应以经典金融学的定价理论为基础,分析影响股票发行定价的各种因素,在具体情况下确定适合的发行机制和合理的发行价格。
关键词:IPO;有效市场假说;累计投标询价;健全发行方式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267-02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上市交易的序幕。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股票市场正逐渐成为整个经济市场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市场。
根据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15年,上市公司已达到2827家,总市值53.13万亿元。
股票发行市场是指股票从策划到销售的全过程,是资金需求者直接融资的一级市场。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新股发行都在证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目前,新股发行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给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政府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股票市场价格的确定进行系统的研究。
股票发行定价从过程来看可分为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和再融资(包括配股和增发)定价。
由于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规模较大,其定价与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直接相关,因此本文研究的是IPO 的定价制度。
而无论是上市公司的数量,或总的市场价值,我国A 股市场都比其他股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 A 股市场的 IPO 定价问题。
二、股票定价理论概述(一)股票定价的内在价值法1.股息贴现模型。
William(1938)提出该模型,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公式表达如下:()()()∑∞=+=Λ++++++=1332211111t t tr D r D r D r D V (1.1) 该方法是在股票价值的方法的基础上,如果能准确预测未来的股票的股息,可以使用上面的公式(1.1)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
中国上证A股IPO折价实证研究——不同发行准入制度下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A股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现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大小不同、业务面对不同的公司都可以寻求到自己的上市融资机会。
在中国证监会的监管下,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已成为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与其他股票市场相比,中国A股市场IPO市场表现出独特的特征,IPO股票往往会以折价的形式发行。
IPO折价这一现象,一直是研究中国A股市场IPO市场的重要课题。
IPO折价与证券监管部门发行中的制度和政策密切相关。
将近20年的证券市场实践表明,券商的认购保荐费用、承销过程中的收益、主承销商的背书、业绩预期、市场状况等诸多因素都对IPO折价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发行准入制度。
为了体现证券市场的交易价格,中国证监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IPO发行准入制度。
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规定(新规)颁布实施,实行发行定价市场化,并对承销商收费进行了管制。
新规实施后,在一系列经济、金融和政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IPO发行价格经历了8年的时间,证券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经济泡沫,金融机构和大批投资者遭受了重创。
2009年,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方式规定的决定,取消了期望业绩的设定、有关IPO定价机制的相关规定的要求规定以及对发行费用的管制,对IPO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证券监管部门发行中的制度和政策的变化对于IPO折价的影响仍未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正确认识IPO折价这一现象,对于理解证券市场资本市场风险状况,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发行准入制度下A股市场IPO折价的产生原因和机制,为中国证券市场的IPO市场和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发行准入制度下A股市场IPO折价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探究证券监管部门发行中的制度和政策对IPO折价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可以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IPO发行准入制度。
基于非有效市场的A股IPO价格行为分析基于非有效市场的A股IPO价格行为分析摘要:A股市场是我国主要的股票市场之一,IPO(首次公开发行)是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重要途径。
然而,与有效市场假说相反,许多研究发现A股市场呈现出非有效市场的特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A股IPO价格行为的分析,探讨其非有效市场的表现。
首先,通过对A股IPO定价机制的概述,阐述了IPO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IPO定价中的超额投资回报率现象。
接着,从承销商、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等多个角度,对IPO市场的价格行为进行细致研究。
最后,给出了关于改善A股IPO市场定价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有效市场、非有效市场、A股市场、IPO、定价机制、超额投资回报率、价格行为第一章引言A股市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IPO方式进行融资。
然而,与有效市场假说相反,多项研究发现A股市场呈现出非有效市场的特点,即价格无法及时准确反映信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揭示A股IPO市场的非有效性,本文将通过对A股IPO价格行为的分析,探讨其背后潜在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第二章 A股IPO定价机制的问题A股IPO定价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IPO价格的形成与表现,使其无法符合有效市场的基本假设。
首先,审批程序的不确定性导致了IPO定价缺乏科学依据。
其次,政策性干预与市场机制的矛盾,使得IPO价格受到了政府政策的干预,难以真实反映市场需求。
此外,信息披露不完善和内幕交易等问题也影响了IPO定价的准确性。
第三章 IOP定价的超额投资回报率现象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A股IPO股票在上市后常常出现超额投资回报率现象。
这是因为IPO价格与上市后股票市场的真实价值存在差距,导致一些投资者在开盘时追捧这些IPO股票,进而使得IPO股票出现过高的初始交易价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IPO股票价格常常会出现下跌,使得投资者遭受损失。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首次公开发行(IPO)是一家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以融资的过程。
在中国,A股市场中的新股IPO是一件备受瞩目,备受争议的事情。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IPO抑价现象。
IPO抑价指的是新股发行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买股票并在二级市场上推高股价。
虽然IPO抑价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但它也会对公司融资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我国对IPO抑价的制度设计也一直备受争议。
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IPO抑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其中,有些研究表明,公司财务指标、市场条件、政策环境、发行方式等因素会影响IPO抑价;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IPO抑价现象是由公司自身决策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因素,以期为我国IPO制度的改革及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下列问题:1. 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及其表现特征是什么?2. 影响A股市场IPO抑价的因素有哪些?3. 影响A股市场IPO抑价的因素对股价表现的影响规律是什么?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综述相关研究文献,掌握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然后,根据数据来源采用资产定价模型、事件研究方法等进行数据分析,测试各个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力及其对股价表现的影响规律。
四、预期结果与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IPO制度的改革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IPO抑价的表现特征是不同的。
2. 公司财务表现、公司治理、发行方式、证券公司评估结果等因素会影响IPO抑价。
3. 影响IPO抑价的各个因素对股票表现的影响规律将具体分析。
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完善我国IPO体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中国资本市场上IPO与股价首日表现的关系研究在中国,IPO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公司进行IPO后,其股票上市交易,股价的表现也备受关注。
那么,IPO与股价首日表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市场机制、行业影响、投资者角度分别探讨,希望能有所启发。
一、市场机制在中国股市,IPO股票发行采用的是定价发行的方式。
据悉,在中国,IPO的定价是由股票发行保荐机构和公司共同完成。
一般而言,公司会根据自身的估值意愿和市场对行业的看好程度,将申请IPO的股票发行价格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内,之后由投资者根据市场定价机制自主投资。
因此,新股IPO的股价首日表现,不能完全归因于股票的基本面,也与市场定价机制和特定时空背景密不可分。
据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中国A股IPO发行市场表现抢眼,IPO已成为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新股首日股价表现也时常波动。
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认为IPO股票价格与市场行情和市场定价机制有关,市场行情好,股票发行价格波动就相对缓和,反之则容易波动。
二、行业影响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各异,因此不同行业IPO的股票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据统计,在2018年A股IPO排名前五的行业中,半导体、生物医药、化学制药、通讯和互联网行业成为热门。
半导体、生物医药及化学制药行业在近年来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业务模式先进、技术含量高、前景广阔,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而言是较为吸引的。
通讯和互联网行业是当前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虽然股票发行价格较高,但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未来收入增长预期,也吸引了长期投资者的追捧。
因此,在各行业IPO中,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投资者角度投资人对于IPO股票的投资行为,也将极大地影响股票在首日上市后的表现。
IPO的发行股票多为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由于视角和风险偏好不同,对股票首日表现的投资行为也常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