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用药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35.79 KB
- 文档页数:3
海峡药学2020年第32卷第1期表3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x土c分)组别a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对照组4033.74±3.4052.86±3.5055.96±3.252.43±3.4536.99±4.286975±4.3464.32±3.0454.03±3.70观察组4266.59±4.3564.75±4.2560.5±4.1265.29±4.2370.65±3.3072.59±4.3375.92±6.5909.36±4.14£值-12.35215.5656.03515.0565*******.33616.75456.795 P值-0000500005 6.06500005000050000500005 6.0653讨论肾性高血压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等改变会损害肾脏,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另外肾动脉壁中层黏液性肌纤维增生会导致小动脉瘤形成,促使肾动脉狭窄;非特异性大动脉炎会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上述病理改变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高血压则会损害患者的肾脏功能,导致疾病发生发展。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肾性高血压,以控制血压、阻止肾功能恶化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血管紧张素n同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恶化存在密切关系,其会导致血压水平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福辛普利钠片属于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药,经口服后能够对血管紧张素n进行阻断,扩张动脉,对肾小球内跨膜高压进行纠正,改善高灌注、高滤过率情况,促使血压水平下降及尿蛋白减少,但是临床研究认为福辛普利钠片会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反应,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且福辛普利钠片无法改善肾性高血压的病理过程573。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雾化吸人疗法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因药物可直接到达病灶局部,不仅可以稀释痰液、消炎,还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及改善通气功能,与其它治疗手段相比具有用药量少,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吸入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超声雾化吸人,另一类是由气体驱动的雾化吸入方式,分别包括以氧气为驱动压的雾化吸入方式和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压的射流吸人方式。
我院在2015年1月开始运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避免了超声雾化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
氧气驱动雾化简介定义:利用氧气雾化面罩内高速喷射的氧流造成的负压将雾化液撞击成微小颗粒,随氧气一起吸入肺部的一种雾化吸人方法。
方法:所需材料为一次性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在5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可以有选择性地加入各种药物,直接连接在吸氧装置上,在药液罐中加入适量药物(最多不超过l0ml)打开氧气开关,将流量设定在5~6L/分,将雾化面罩外接于患者口鼻即可。
体位:选择进行雾化吸人时尽可能选择坐位,该体位使膈肌下移,并可以借助重力作用使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肺泡,鼓励患者深呼吸,深呼吸能将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甚至到达肺泡,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吸人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沉降。
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坐位,对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采取床头抬高30度的侧卧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沉降。
优点:(1)治疗成本低;(2)雾量大小可以自行调节;3 用药量少,全身副作用轻微; (4)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可以随身携带;(5)氧气雾化面罩为一次性用品,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6)产生的雾化液对吸人氧浓度的影响较小,同时也不易使气道内痰栓吸湿膨胀; (7)霉化吸人同时还可以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不足和缺氧症状; (8)由于有气体吹入,还可以帮助解决因分泌物堵塞而造成的肺不张。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疗效欠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通过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治疗的患儿临床疗效的观察,分析其引起疗效欠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患者入院后,第一次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10 min后进行评估,并对疗效欠佳的临床病例进行原因分析,随后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结果:第一次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疗效欠佳发生率达34%(17/50),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后,疗效欠佳发生率6%(3/50)。
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临床平喘的有效临床方法,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局部用药,副作用少。
如果遇到疗效欠佳患者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能明显降低疗效欠佳病例发生。
标签: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效;原因;护理对策气喘症状是儿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机理为支气管气道高反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症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水肿,最终造成患儿呼气困难,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加布地奈德平喘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平喘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但在临床运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治疗过程中常常遇到疗效欠佳的情况,通过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疗效欠佳的病例,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10-12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患儿,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个月~2.5岁。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诊断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
1.2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第一次给予布地奈德1 ml+复方异丙托溴胺1.25 ml用面罩或口含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氧气流量4~5 L/min,持续10 min。
雾化吸入治疗10 min后进行评估,并对疗效欠佳的临床病例进行原因分析,随后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一般病例在8~12 h后在运用相应护理对策的同时,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并再次评估。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准备工作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准备和检查。
首先,确认雾化器和氧气瓶的连接是正确的,并确保氧气瓶充足。
检查呼吸器具,如面罩或鼻导管,确保其清洁并完好无损。
另外,准备好雾化液,如生理盐水或药物溶液,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操作步骤1.介绍自己并向病人解释要进行氧气雾化吸入的过程,让病人知道需要配合。
2.让病人坐起身或保持舒适的姿势,确保病人能够方便地使用面罩或鼻导管。
3.打开氧气瓶,并调节适当的流量,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设置合适的氧气流量。
4.将雾化液加入雾化器的杯子中,并将雾化器连接到氧气流出口。
5.在病人的面部放上面罩,确保面罩贴合密封,并与雾化器的出口连接好。
如果使用鼻导管,则将两端插入病人的鼻孔中。
6.让病人深呼吸,吸入氧气雾化物。
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7.监测病人的呼吸状况、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定期记录相关指标,并观察病人的舒适程度。
8.在吸入完毕后,关闭氧气瓶并拆除雾化器,清洗并消毒相关器械,并存放在适当的位置。
注意事项1.在操作氧气雾化吸入时,需要注意定期更换雾化液和清洗雾化器以确保其卫生。
2.留意病人是否有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或过敏反应等。
如果出现症状,应立即进行处理,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3.确保氧气流量适当,过大的氧气流量可能导致干燥的呼吸道或氧中毒等问题。
4.定期检查氧气瓶的剩余量,以确保病人持续接受氧气治疗。
5.注意保持病人的舒适度,例如提供柔软的枕头和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
6.如果使用药物溶液进行雾化吸入,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总结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用于提供氧气给有呼吸问题的病人。
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准备工作、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的准备和检查,操作步骤包括介绍、就位、调节、吸入等,注意事项包括器械的清洁、留意病人症状、适当控制氧气流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