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电教2010(第十章)2
- 格式:ppt
- 大小:11.27 MB
- 文档页数:161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编者按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7月14日颁发《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原发的《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同时废止。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对电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内容,电教机构与职能,电教专职人员、经费与设备,电教教材与资料,电教管理与领导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浙江省教委颁发的《浙江省电化教育"九五"发展计划》和《浙江省中初等学校电化教育设备与教材配备暂行规定》的实施,贯彻好国家教委的规程。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也应参照执行。
现将《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刊登于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并加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
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教学应用与研究。
第二章机构与职能第五条中小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电化教育。
其名称可根据学校的规模称为电化教育室(中心)或电化教育组,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也可在教学管理部门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六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与校内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电化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1、拟订学校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各部门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并承担其中一部分教学任务。
2、收集、购置、编制、管理电化教育教材和资料。
3、维护、管理电化教育器材、设备、设施。
4、组织教师参加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5、组织并参与电化教育的实验研究。
2010年国培计划教育技术各模块问题及作业答案(模块2)模块2:教学设计方案1、请参阅《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的教学设计定义,认真思考“什么是教学设计”,并在下面的笔记上填写您的想法。
教学设计给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它要求教师解读和挖掘好文本,认真分析学情,利用好当地的教学资源,并能恰当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
•2、谈谈您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教学设计将教学过程或教学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
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出分析、判断和操作。
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教学设计强调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力,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着重考虑的是对学习者个体的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以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
依赖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才能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它是先寻找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现从写教案到进行教学设计的转变,需要教师加强对理论的学习,更需要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3、阅读与讨论根据教师特点、教学目的、学生认知方式、教学环境等的不同,我们总结了多种教学设计模式。
请在学习小组内,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教学设计模式”中的材料,就不同教学设计模式进行讨论,找出共同的环节,填入下表中:共同环节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同环节1.以教为主:缺少学生如何“学”的环节。
2、以学为主:缺少教师系统的“教”的环节。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设计怎样“教”,也设计如何“学”。
4、请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优秀案例1”中的《Windows XP附件程序及应用》和《识字4》,这些案例与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的所设计的教案有哪些不同?参考学友的观点再谈谈您的想法。
我的教学过程中的所设计的教案与上述案例相比,缺少学情分析、学习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流程图等环节。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意见责任教师林朝金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员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2.了解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4.掌握教学实施的基本技能和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5.学会基本的教学软件制作和应用的技术;6.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面授主讲60学时,实验12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三、各章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基本要求】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能完整地叙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2.知道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
3.知道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能分别叙述对教育技术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三种教学实践。
4.知道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5.理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特点,知道教育技术与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的区别。
6.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7.理解信息社会教育的特点。
8.理解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
9.理解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10.充分认识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技术概述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二、教育技术发展简史(视听教学的发展、程序教学运动与个别化教学的发展、教学系统设计方法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三、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特点。
四、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节信息社会与教育技术一、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三、信息社会与教育技术。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0.03.16•【文号】教电[1990]003号•【施行日期】1990.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教电[1990]003号1990年3月16日)现将《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大纲》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目前全国多数中等师范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电化教育,相当数量的中等师范学校开设电化教育基础课,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搞好中师电化教育工作,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进行电化教学的能力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是新时期小学教育对师范生的迫切要求。
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是培养师范生电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渠道。
中等师范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电化教育基础课。
同时应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电化教学能力。
二、中等师范学校必须积极开展电化教育。
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应当学习并掌握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所教学科积极开展电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我委的有关规定,对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所需的经费、器材、教材、教师等给予充分考虑和保证。
附件: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大纲附件: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大纲电化教育基础是中等师范学校向学生传授电教基础知识和培养开展电化教育的能力的一门专业课。
它对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小学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电化教育的认识,能初步掌握电化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常用电教媒体并与其他教学媒体相结合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下简称“电教能力”),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小学教师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基础知识方面:使学生正确认识电化教育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了解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历史必然性;懂得电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以及怎样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懂得常用电教器材的基本构造、简单工作原理及操作、维护的知识;懂得制作投影、录音教材的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