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娱乐时代的发展—以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为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42 KB
- 文档页数:6
栏目透视SHENGPINGSHIJIE实践与创新探析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途径—以《快乐大本营》为例□齐琪摘要: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并带有娱乐性的电视节目。
在综艺节目红火的时代,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着重重考验。
文章通过分析《快乐大本营》面对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探索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娱乐类电视综艺创新改革《快乐大本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从形式单一、定位模糊到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发展过程,其中娱乐类综艺节目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现今的娱乐类综艺节目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
文章以娱乐类综艺节目代表《快乐大本营》为例,探析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在瓶颈期如何进行“自我拯救”,分析其创新改革发展的方式。
从《快乐大本营》看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概况1997年,《快乐大本营》诞生,这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最初,《快乐大本营》形式与晚会相似,几期之后模式改变,以娱乐性和互动性为主。
2002年,《快乐大本营》策划“快乐之旅”活动,让栏目走出演播厅,走向户夕卜。
从2004年开始,栏目将视角对准普通观众,逐步尝试“海选”“真人秀”等新概念。
2008年以来,节目形式转变为邀请明星嘉宾进行访谈和互动游戏,这一形式逐渐趋于稳定。
十多年来,《快乐大本营》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栏目改版,但仍会进行板块或专题的创新。
从《快乐大本营》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到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的整体发展方向。
从最初的晚会节目到大胆创新借鉴港台风格,形成“明星聚会式综艺”模式,再到逐渐探索“真人秀”“选秀”形式,2005年的《超级女声》更是掀起全民海选的热潮。
此后开始借鉴欧美、韩国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并与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优秀电视综艺节目。
近几年,电视综艺节目更侧重垂直细分化,重视创新发展,力求打造出更多优质电视综艺节目。
湖南卫视市场分析一、背景介绍湖南卫视是中国著名的电视频道之一,成立于1995年,隶属于湖南广播电视台。
作为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地方卫视台之一,湖南卫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制作和播出各类娱乐节目和电视剧。
随着中国电视市场的不断发展,湖南卫视在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观众群体。
二、市场定位与受众群体湖南卫视主要定位于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以综艺节目和播出的热播电视剧著称,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群,以及家庭主妇和少儿群体。
湖南卫视在节目制作和播出上力求创新与时尚,与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相契合,因此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
三、竞争对手分析湖南卫视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其他省级卫视以及国内一些主流电视台。
这些竞争对手在内容制作、播出规划、宣传营销等方面与湖南卫视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如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等也是湖南卫视的竞争对手之一,这些平台以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个性化的内容吸引了部分受众。
四、市场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台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挑战,包括湖南卫视在内的省级卫视也在积极转型升级。
未来,湖南卫视将更加注重多平台播出和内容创新,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
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频直播、互动节目等形式将更加普及,湖南卫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抢占市场先机。
五、市场营销策略建议针对湖南卫视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建议:1.与新媒体合作:与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合作推广,扩大受众覆盖面,提升影响力。
2.优化内容策划:根据受众需求,精准定位节目内容,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节目,提升收视率。
3.提升节目品质:重视节目品质和创新,注重内容创作、选题策划等环节,提高节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拓展活动宣传: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增加互动体验,提高忠实观众粘性和传播效果。
浅析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电视作为这个信息时代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传媒工具,在生活娱乐文化的传递和表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正如《娱乐经济》一书作者沃夫在书中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
”放眼这半个多世纪,伴随着中国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中国的综艺节目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推陈出新到如今已蔚为大观的局面。
时至今日,综艺节目已经发展成为电视银屏上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态。
它通常被放在周末档的黄金时段,甚至被有些卫视放在工作日的黄金时段和电视剧一拼高下,创造出一个个收视奇迹。
如今的综艺节目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精神面貌,调剂了社会气氛,丰富着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创新改变了电视节目的理念和思维。
从该角度来看,我们很有必要全面地对综艺节目进行研究探讨,这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综艺节目甚至整个电视业都是有深远建设意义的。
一、综艺节目的起源和分类(一)综艺节目的定义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许多性质的演出,例如音乐与搞笑等类型,而且通常只在电视上播出。
大部分的综艺节目会邀请现场观众参加录影,但也有现场实况播出的节目,与真人秀节目有很多类似之处。
1(二)综艺节目的起源1、欧美综艺节目的兴起自1936年11月2日BBC在亚历山大宫正式开播以来,电视已经历了70余年的历史。
电视综艺节目起源于欧洲, 1938年BBC直播了《Spelling Bee》(拼写蜜蜂),这是欧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游戏节目,尽管在节目中参赛者只是简单的被要求正确地拼写出单词。
综艺节目的另一个里程碑是1955年9月商业性的独立电视公司ITV的出现。
与BBC的节目相比,ITV的节目更加轻松,出现了像《你来选择》《让你的钱翻倍》这样的节目,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
2尽管在次之前BBC已经播出过像猜谜游戏《我的位置在哪里》,戏剧栏目《过去的好日子》,布偶节目《苏蒂》等,但这些节目无论在服饰还是语言上都过于保守未引起观众的反响。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例夏立伟【摘要】China is entering a brand-new era of information and media. This article is from root to digging the truth that how to transform our entertainment TV shows to the outstanding media culture and vital media based brand economy. Hunan Satellite TV’s happy camp has successfully changed“quality = serious”this fixed mode and brings the audiences laughter. At the same time, its relaxed and happy TV programs become a cultural boutique. Its way of using unique creation to combine TV program; to express inimitable social value; to build healthy atmosphere are worthto study and explore.%本文主要是以我国已进入崭新的信息社会和传媒时代为背景,在电视结构学和电视营销学的基础上从本体出发认真考察当今优秀娱乐节目如何塑造别具一格的媒介文化和建设有旺盛生命力的媒介品牌经济。
特别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例,成功改变了传统电视节目“精品+严肃”的固定模式,为观众带来笑声的、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也能成为文化精品。
以独家的创意去组合和构造节目,去表现独有的价值和社会意义,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电视环境。
传媒观察第4卷第06期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探析——以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为例于禧文(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4)摘要:随着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和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国内综艺节目的数量和类型持续增多,中国综艺节目类型正根据社会需求和受众心理随之改变,呈现出由节奏紧凑的“快综艺”向平和舒缓的“慢综 艺”转变的趋势。
本文以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为例,围绕该节目的成功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作为新样态的综艺如何在市场中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以期为今后我国综艺节目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制作模式;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1)06-0010-03在当今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享受精神文化带来的娱乐休闲体验。
出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综艺节目应运而生,也成为了当下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况综艺节目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它从诞生之初,就一直以带给观众欢笑为宗旨,因此始终广受观众青睐。
在中国,最早的综艺节目出现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其中较为有名的是香港无线电视的《欢乐今宵》。
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起步相对较晚,1983年中国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开播,才正式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先河,自此打开了中国综艺节目市场的大门。
至今,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共经历了四大历史阶段,即“舞台+表演”的晚会节目、“娱乐+互动”的游戏节目、“知识+竞技”的益智节目和“明星+素人”真人秀节目。
随着节目模式的不断更替变换,也正验证着综艺节目顺应市场需求、契合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就中国综艺节目本身的发展脉络来看,近年来的综艺节目大多数呈现为快节奏、强冲突的模式,“泛娱乐化”盛行,过度消费明星呈常态化;“综N代”节目新意少、难以留住观众。
而慢综艺的兴起打破了综艺节目的传统固有模式,其凭借优质内容、精良制作、形式创新及人文情怀,在激烈的综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我国综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策划一、概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目类型和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多元化,电视综艺节目不断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节目同质化、创新乏力、观众审美疲劳等。
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策划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推动节目创新、提升节目品质、满足观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观众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
一方面,多样化的节目类型和丰富的内容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另一方面,高品质的制作水平和创新的表达方式也提升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同时,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文化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观众审美的变化,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观众的审美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对节目的品质和创新性要求更高。
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创新节目策划理念,提升节目品质,满足观众需求,成为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节目策划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电视综艺节目概述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集娱乐、信息、艺术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电视节目形式。
它以其多样化的内容、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在电视媒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电视综艺节目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法和创新的节目形式,为观众提供了轻松愉快的观赏体验,同时也承载了传递社会价值观、引领文化潮流的使命。
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单一娱乐表演,到后来的真人秀、才艺竞技、生活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涌现,电视综艺节目不断创新和变革,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引言《天天向上》于2008年8月4号由湖南卫视强劲推出,以独特的日播形式形成一股旋风为节目预热,让受众先了解节目的形式和特色。
节目8月7日正式开播,于每周五与受众见面。
《天天向上》以礼仪和公德为主题,分为歌舞、访谈和情景剧三个方面的版块,“天天兄弟”主持人团队相互搭档,将湖南卫视的“快乐”特色贯穿节目内外,将“天天向上”的文化内涵渗透到观众心中。
《天天向上》受到热捧主要与时代背景的影响密切相关,首先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自从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外的一些观念和先进的发展理念也涌入到了国内,对人们的观念以及认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无论是在节目形式还是创新手法上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将更多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电视节目中,传递给大众,也传递给世界。
其次是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综艺节目都呈现出一种教条化的模式,像《正大综艺》或者是《综艺大观》,全国的各大综艺节目都进行模仿,造成同质化严重,观众失去兴趣。
随着受众观念的改变,需求的增加,他们希望看见不一样风格,不一样形式的综艺节目,给他们带去多种多样的生活元素。
《天天向上》正是抓住了这点,无论是节目主持人的多样化,还是在选择节目嘉宾的过程中也是独具匠心,即有红极一时的明星,也有技艺高超的传统艺人,让受众目不暇接。
同时以“礼仪文化”为中心,加强娱乐性的同时增加文化内涵,从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目前《天天向上》节目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
如唐涤非《娱乐节目主持新样态分析——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为例》(《声屏世界》2009年12期)、季娴《浅析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的创新元素》(《安徽文学》2010年1期)、于宝莹《〈天天向上〉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建设的独特路径》(《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年1期)、张金华《超越娱乐的文化追求——〈天天向上〉成功的原因探析》(《新闻爱好者》2010年22期)、张树楠《由〈天天向上〉的成功谈娱乐节目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大舞台》2010年12期)、蔡正华等《主持群模式与〈天天向上〉栏目品牌建设》(《媒体时代》2011年8期)、黄跃等《论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的文化承载——以〈天天向上〉为例》(《南方电视学刊》2012年1期)、郝雨等《在娱乐中传递文化正能量——解析湖南卫视节目〈天天向上〉成功的原因》(《当代电视》2013年6期)、刘宇《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语言幽默探微》(华中师范大学2013硕士学位论文)等。
后娱乐时代的电视相亲节目反思——从国内相亲节目看真人
秀节目的发展趋势
韩炜;李利辉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研究,探索其带来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火爆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在对比国内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同时,反思后娱乐时代国内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2页(P75-76)
【作者】韩炜;李利辉
【作者单位】湖南卫视;湖南卫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在快餐文化时代下的电视相亲节目——以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J], 杜文忠
2.浅析电视相亲节目的生存空间r——从传播学视角看《中国式相亲》 [J], 曾秀榕
3.“邂逅”平台下相亲节目的人性价值取向博弈--电视相亲节目的运作解析 [J], 朱永杰;符建湘
4.今日相亲为哪般——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分析 [J], 方铭
5.从《非诚勿扰》节目说开去——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思考 [J], 张馨月; 安立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2卷第7期Vol.12 No.7141网络综艺节目诞生于互联网逻辑之下,是一种独特的网络视听文艺样态,拥有大量受众。
近年来,网络综艺发展迅速,2016年以来,产业链后端力量爆发,赞助商和专业制作团队大量进入,推动了网络综艺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在网络技术、创作水平、资本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综艺已成为当下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是数亿国人的娱乐方式和精神食粮,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网络综艺发展的背景我国网络综艺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提高了制作的精细度,并借助各种高新技术实现了整体样态的转型升级,产出了许多高质量的优秀作品。
这种局面的出现既有行业客观规律的影响,也是政策、技术、用户接受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政策因素:网络综艺成为政策关注重点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网络视听文艺发展;另一方面又不断加强对行业的监管与调控,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出了诸多支持、激励性政策,推动了网络视听文艺的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共有上百个政策涉及网络视听文艺行业,可见国家对其的重视。
2017年以后,政策频率和调控力度更为突出。
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与广播电视节目拥有同一标准、同一尺度;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同年11月,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加强监管;2019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2020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央视网、芒果TV、腾讯视频等共同制定《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围绕各种网络综艺节目类型提出了94条具体标准。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因素:用户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根据《中国专业网生内容用户白皮书》的数据,30岁以下的网生内容用户偏好观看网络综艺和网络电影,30~39岁用户更偏爱观看网剧[1]。
影视类毕业论文题目40个1、论张艺谋早期电影里的民俗文化2、谈《死神来了》系列片的手法创新3、解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4、浅析宫斗剧的受众价值-以《甄嬷传》为例5、从韩剧家庭伦理剧看两国文化异同-以近五年影视作品为例6、浅析张扬电影作品中的人文关系-以《飞越老人院》为例7、浅论《倾城之恋》的女性形象8、浅析李安电影《断臂山》9、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10、《仲夏夜之梦》在不同戏剧流派中的演绎11、论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12、韩寒在当今中国文坛的价值13、浅析昆丁。
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14、论古龙小说人物性格的“写意”性15、浅析余华小说中人性光辉-以《许三观买血纪》为例16、浅析不同民族文化的暴力美学17、浅析管虎导演的早期电影作品18、论吕克。
贝松电影艺术19、浅谈余华暴力美学的生命意识-以《现实一种》为例20、冯小刚贺岁片分析剧本《秋天的怀念》21、中国大陆刑侦影片现状简析22、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化发展23、浅析吴宇森电影风格24、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25、论中国情景喜剧的特点及发展26、论述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趋势27、《浅析姜文电影的艺术特色》28、《中国好声音》栏目解析29、浅析金基德电影的风格和符号表征30、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解析31、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一以《焦点访谈》为例32、中日动画电影比较探究33、《浅析贾樟柯纪实电影风格》34、论电视媒体在微电影时代的发展35、论“限娱令”后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以湖南卫视为36、快乐大本营成功秘诀37、论冯小刚的电影幽默38、电视谈话节目《康熙来了》栏目解析39、论第五代导演商业化转型-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例40、试析《非诚勿扰》的品牌营销策略。
中国娱乐时代的发展—以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为例分析1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正在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视娱乐节目类型与内容不断变化与创新,并且丰富多样的娱乐节目也使得观众在选择上更加灵活,但是随着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要求以及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不仅是对于电视频道的所要主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颁布实施,对在各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的播出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同时这也对我国娱乐事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从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娱乐节目,例如湖南卫视制作的《快乐大本营》在节目的娱乐性以及制作理念上就很高的体现了国内娱乐节目的较高制作水平。
然而当前国内娱乐节目在自身发展中也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
首先,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还没有完全实现质量的均衡;其次是缺乏本土创新,电视频道中原创节目相对较少,对国外娱乐节目的模仿居多;再次是娱乐节目泛娱乐现象严重,节目内容与形式上缺乏专业性;最后是我国娱乐节目多数还是以独立单位制作并且在自家电视台播放为主,同时在播放区域上也是针对城市观众居多,忽略了农村观众群体,这也使得节目资源不均衡。
1.1.2研究意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民娱乐时代,而电视作为人们观看娱乐节目主要方式之一,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的研究越来越体现出专业性与时效性。
目前人们仍然习惯运用传统眼光来评判现有的电视娱乐节目,从而对人们已习惯于用传统的电视目光来分析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而忽略了对当前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经济与科技发展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影响,因此,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本文通过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的论述,并且以湖南卫视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来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2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1.2.1文献法: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在传播、电视艺术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同时结合相关的学术观点来加以整合、梳理。
1.2.2个案法:本文以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湖南卫视节目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本文相关观点,揭示出我国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
个案研究方法作为定性的分析,笔者通过对湖南卫视中的品牌性的娱乐节目进行研究分析,来支持本文观点。
1.2.3比较法:通过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与国内其他综艺节目的比较,来对湖南为综艺节目的特点以及发展优势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分析出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
2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特点2.1 娱乐性娱乐性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最本质的属性,同时也是电视娱乐节目最主要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电视娱乐节目所具有的娱乐性则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从而缓解人们的精神上的压力。
为观众带来娱乐效果是电视娱乐节目产生以及发展的根本目标,但是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过度追求娱乐效果而产生了泛娱乐化现象,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制作粗糙、媚俗的节目,这也是广电总局颁布实施限娱令的目的。
因此,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应当在发挥娱乐效果时,坚持节目内容创新与艺术观赏特点的发挥。
2.2 互动性观众是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尤其是各类真人秀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网络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不断影响,网络受众群体也日益成为电视观众的主体。
伴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观众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延伸到各种类型的电视娱乐节目当中,从而使得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具有很强的参与度与互动交流特点。
观众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发展具有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观众单纯欣赏舞台上演员的节目表演;第二个阶段是传统化的电视娱乐节目逐步进行现场的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互动交流;第三个阶段是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视娱乐节目已经不再局限于电视本身的单方面的交流方式,而是与观众有了更多形式的互动,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
当前国内很多电视娱乐节目为了顺应娱乐节目的网络发展潮流,都把传统的节目传播媒介——电视进行了网络化的设置,在观众群体的定位于互动上,不但沿用传统的电话等方式,而且创建了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互动交流平台,从而将观众的参与过程体现的更为便捷及时,同时也将观众从传统的单一观赏向主动参与的方向转变,并且能够对娱乐节目内容与形式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从而对娱乐节目的制作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有了更好的监督与促进作用。
网络媒体在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中不断深入,也使得娱乐节目的互动性特点在娱乐节目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 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综合性的特点主要是指电视艺术和传播过程中对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比如观众在观赏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过程中,总是希望现场气氛能够更加热烈、欢快一些,例如湖南卫视的名牌节目——《天天向上》,这档节目的成功不但是因为优秀的主持人团队与现场观众成功的交流互动,而且也是娱乐节目对综合手段的合理有效的利用。
同时,综合性也是电视娱乐节目区别于传统节目或者是广播类节目的最大优势,电视娱乐充分的把声音和画面进行完美的融合,从而大大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自身发展中应当重视对综合性表现手段的合理运用,以此同时也应当加强对新兴媒体手段的结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拓展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空间。
3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湖南卫视为例3.1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3.1.1 真人秀节目的兴起真人秀娱乐节目不但在国内非常受欢迎,而且在全世界也都是十分流行的一档电视娱乐节目。
真人秀娱乐节目在全世界得以这么受欢迎,其流行的原因是由于在当前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使得电视娱乐节目在节目类型与内容拓展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随着数字化网络对电视媒体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也加强了观众在真人秀节目观赏过程中的节目体验水平。
真人秀节目作为近些年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军突起的创新型文化实践形式,顺应了当前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趋势。
首先真人秀节目给老百姓搭建了实现自我展现的平台,并且激发出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且参与度非常高;其次是真人秀娱乐节目的规则并不是固定化的,从而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专业人士做评委的局面,而是让更多的观众来参与到节目当中来,从而有效的体现出观众在节目中的主体地位;再次是激烈的竞争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生活中面对的各类竞争,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最后是真人秀娱乐节目对电视传播媒介功能能够有效地进行完整的体现,从而全方位的为观众提供观赏与审美服务。
目前我国真人秀娱乐节目已经发展了有十多年的时间,并且通过对国外优秀真人秀节目的引进模仿,从而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真人秀节目,并且在当前新兴媒体的电视娱乐节目快速发展情况下,国内真人秀节目日益体现出其在电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早期由湖南卫视模仿《美国偶像》所制作的《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真人秀节目潮流,并且后续还出现了像《舞林大会》这类国内自创的真人秀节目,这也体现出我国真人秀节目已经从完全模仿向内容形式的整体创新道路发展;从湖南卫视制作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真人秀节目开始,“选秀”一词已经成为老百姓实现自己明星梦想的代名词,并且也使得真人秀节目日益走向平民化,这也都体现出我国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真人秀娱乐节目真正开始形成并且完善,是开始于湖南卫视所制作的《超级女声》,这也是湖南卫视对英国著名真人秀节目《流行偶像》模仿而来的,并且《超级女声》这档真人秀节目注重平民化,同时节目组经过一年的酝酿与策划,在2005年与蒙牛集团合作退出了《超级女声》大型真人秀选秀娱乐节目。
同时节目组将比赛的区域由原先的五个扩展到二十个,参与比赛报名的人数也迅速突破了二十万人,并且创新了国内各大电视台选秀节目的最高纪录。
这也使得参与选秀、平民选秀等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而《超级女声》成为2005年人们热议的话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超级女声》的观众从6岁到89岁之间的人数就突破了五亿,并且在白天的收视率就突破了12%,而晚上则高达35%。
《超级女声》的插播广告价格更是高达每十五秒7.5万元,到了总决赛的时候,广告价格更是突破了十万元,已经超过了新闻联播的插播广告价格。
而由湖南卫视制作的《超级女声》所注重的平民化的参与方式,使得我国真人秀娱乐节目全面实现了节目内容与观众的全面互动,实现了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这也是对传统娱乐节目的一种全新的突破,这也标志着我国真人秀节目已经进入了全民娱乐的时代。
湖南卫视所制作的《超级女声》的迅速成功也使得电视频道的广告收入高达6亿,相继超过了北京与上海两家卫视,从而跃居全国卫视广告收入的首位,到了第二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则提升了近一倍,并且《超级女声》的这档节目的号召力依然不减。
除此之外,湖南卫视节目制作单位在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上大胆进行创新,并且采用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在当时都是前卫且大胆的。
因此,湖南卫视所制作的《超级女声》是完全遵照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规律与观众口味所制作出来的,同时符合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的制作理念,而且也是为我国传统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与运作模式提供了以此示范作用,掀起了中国平民选秀、草根文化等文化潮流,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电视媒介单向的信息传播,从而实现了电视娱乐节目与观众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并且也将经济利润的获取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随着后续湖南卫视的不断推陈出新,将受众群体向白领与社会精英群体转变,并且真正成为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品牌。
3.1.2 公益元素的注入首先,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多元化的需求是有效促进电视娱乐节目在公益方面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公益类的娱乐节目运用节目自身的特点以及对节目优势的梳理整合,从而推出以传播社会正能量为主体新型娱乐节目类型,这与传统的说教内容为主的传统公益节目在传播公益信息上更加能够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同时也充分的满足了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多元化的观赏需要;其次,随着各路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各个电视频道逐步走向专业道路以后,对于节目品牌建设对观众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的理解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而公益类的电视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为社会公众“代言人”同时节目制作单位在保障节目质量的前提下,应当尽量体现出和谐社会的主题思想,真正的为社会公众表达自己意愿的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占据娱乐节目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利于公益类节目对自身品牌文化的建设,从而为电视媒介的发展提供保障;最后是娱乐节目中的公益元素是顺应创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