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的环境与资源利用
- 格式:doc
- 大小:201.00 KB
- 文档页数:2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位置范围,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贵州的自然地理概况。
2.查阅资料分析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
3.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及利用情况,了解贵州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位置范围,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贵州的自然地理概况。
(2)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及利用情况,了解贵州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查阅资料分析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023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用了5分半钟讲述《贵州大地的“千年之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发进取,积极作为,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书写出“千年之变”——视频二、新课学习(一)自然地理概况请同学们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以小组进行订正,最后请小组代表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海陆位置: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纬度位置:24°N-29°N;邻省: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请学生到多媒体地图上画出,并说出。
)提问:贵州省主要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情况如何?(请学生到多媒体地图上画出,并说出。
)拓展延伸:“八山一水一分田”指贵州土地中80%是山,10%是水域,10%是耕地,说明贵州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再次强调贵州省地形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贵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
第8章第4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教材知识梳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位置范围,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贵州的自然地理概况(重点)。
2.查阅资料分析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重点)。
3.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及利用情况,了解贵州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难点)【教学过程】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云贵高原东部。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3.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4.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丰富;(2)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教材问题探究】1.①“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安和众多,地表水少,耕地面积少。
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贵州平均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2.(1)纬度位置:贵州(24°37′N-29°13′N);重庆(29°35′N);武汉(30°37′N),长沙(28°11′N);上海(31°14′N)(2)贵阳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其他几个城市(3)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
贵州位于北纬24°37′~29°13′,属亚热带,由于纬度偏低,不像北方那样严寒。
但贵州海拔又相对较高,平均值在1 100米左右,因而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凉爽。
“低纬度”与“高海拔”两相调节,所以气温“寒暑适中”,称得上是一个“天然大空调”。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教材问题探究】1.主要问题出在“毁林开荒”这一环节。
2.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陡坡垦殖);③过度开垦;④乱砍滥伐;⑤乱放牧3.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是控制人口规模,二是转变发展模式,三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导学案《贵州省的环境珍爱与资源利用》导学案一、导入引言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自然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的省份。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珍爱和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本次导学案将盘绕贵州省的环境珍爱与资源利用展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贵州省的环境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资源分布情况。
2. 掌握贵州省环境珍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分析贵州省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4. 探讨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三、进修内容1. 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资源分布情况。
2. 贵州省环境珍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贵州省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4. 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四、进修过程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资源分布情况,并进行展示。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贵州省环境珍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钻研案例:学生选择一个贵州省资源利用案例进行钻研,分析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并展示效果。
五、教室互动1.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钻研问题。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辩论和讨论。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将对贵州省的环境珍爱与资源利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将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希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进修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贵州省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说明贵州的地形是以()A.高原和盆地B.山地和平原C.高原和山地D.平原和丘陵2. 下列关于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势西高东低,主要位于我国的第三阶梯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湿润多雨C. 水能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D. 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现象严重3.近年来,贵州时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下列关于贵州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贵州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B. 贵州石漠化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C.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等措施能较好地控制石漠化D. 应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质4.贵广高铁也被称为“穿越喀斯特的超级铁路”,经过贵州、广西和广东,其地处西南复杂艰险山区,峡高谷深,施工难度极高,所以遇上高山,峡谷,或者河流之类地形的就必须用隧道和桥梁来解决了。
贵广高铁的桥梁和隧道特别多,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复杂B. 降低成本C. 气候多变D. 保护耕地5.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封山育林B. 大力发展畜牧业C.人工种草D.积极推进生态农业6. 贵州石漠化的人为原因是()A.山高坡陡,气候湿润B.陡坡开垦,破坏植被C.岩层坚硬,成土缓慢D.干旱严重,土壤板结在贵州肇兴侗寨,有大面积的稻作梯田,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怡人。
在当地政府引导、企业扶持下已形成了“稻-鱼-游”生态旅游模式,走上了致富路。
据此完成7-8题。
7.贵州肇兴侗寨“稻-鱼-游”生态旅游模式,符合国家提倡的()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②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③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④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肇兴侗寨“稻-鱼-游”生态旅游模式发展的有利条件有()①国家政策扶持②平原广阔③雨热充足④侗乡民俗风情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9.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景点属于贵州省的是()10.下列措施属于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立一大批大型煤电基地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④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读“贵州省”图,回答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新版)湘教版(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下册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新版)湘教版(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下册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新版)湘教版(2)的全部内容。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展示:探究活动一: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教师:读图,概括贵州省的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教师:读贵州省地形图,回答问题: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课件展示:结合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通过图例及地形图,概括贵州地形、地势特征,从而清楚地势特征决定河流流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1.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
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地形区有云贵高原等。
2。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教师: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分析贵阳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进而概括贵州省的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州阴雨天多,有“天无三日晴”之说.通过气温和降水图表,概括贵州的气候类型及特征.表,完成下列问题:(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表中5个城市,比较它们所处纬度的高低。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我国建造的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落成启用。
“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附近5千米半径内没有乡镇,25千米半径内只有一个县城。
据此回答1~2题:1.望远镜选址该地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B )A.喀斯特地貌,雨水下渗顺畅B.海拔高、云雾多,利于观测C.天然的天坑,工程量较小D.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2.贵阳旅游“名片”——“爽爽贵阳,避暑天堂”的得来源于( A )A.地处低纬,海拔较高B.秦岭阻隔,长夏无冬C.海拔较高,纬度较高D.年温差大,冬无严寒3.读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C )A.气候B.植被C.地貌D.土壤【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贵州示意图,回答4~5题:4.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和主要生态问题是( A )A.泥石流、滑坡、石漠化B.洪涝灾害、土地荒漠化C.冰冻、冰雹、土地荒漠化D.地震、火山、石漠化5.针对山区易引发的自然灾害和主要生态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C )A.人工种草B.封山育林C.跨流域调水D.发展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读“贵州某山地景观素描图”,回答6~8题:6.图示村寨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气候凉爽,且免受洪水威胁B.降水较多,取水方便C.靠近梯田,生产方便D.免受战乱和盗贼侵扰7.该地梯田( C )A.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B.位于山地的北坡C.主要种植水稻D.机械化生产方便8.若山上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 B )①造成水土流失②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④河流含沙量增大⑤诱发地震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9.下列措施属于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 D )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④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下图中瀑布一般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 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读贵州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贵州省境内广泛发育了喀斯特地貌。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引入)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
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板)第三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一、自然地理概况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8-56、8-57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4.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的地势特征是什么?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课堂活动2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有哪些?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课堂活动3指导学生读“贵州的石漠化治理”和图8-60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课堂活动4贵州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贵州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引情激趣、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学生自学:
学习目标:
1、了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
2、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贵州省的交通发展状况和特色产品。
4.了解贵州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方文化特色。
学习过程:
1.自然地理概况:(阅读P93课文和图完成)
(1)自然环境。
①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_____,平均海拔______米左右。
②地形地势:地势_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地表崎岖。
③气候类型及特征:属___________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④河流:_____、北盘江、赤水河等
(2)自然资源。
①矿产资源:主要有___、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②水能资源: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由于_______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2.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阅读P94课文完成)
(1)自然灾害:贵州省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基岩出现_______现象;每逢暴雨容易发生_____、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环境问题:严重的_____或冰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3.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P95)
(1)环境保护措施:实施_______综合治理、_________等生态工程。
(2)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生态_____、生态_____、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发展。
4.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P96—97)
(1)水资源的开发:建设了一大批_____________。
(2)煤炭资源的开发:_____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基地,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
煤电基地,并且优先发展_____,深度开发_____。
(3)旅游资源的开发: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如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业发展迅速。
小组合作、深层探究:
1、完成P93“活动”1、
2、3;2、完成P94 “活动”
3、完成P96“活动”
4、完成P98“活动”1、2
教师点拨、释疑解难:
训练检测、巩固新知: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B.盆地、丘陵C.山地、盆地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D.降水稀少,温差大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B.嘉陵江C.岷江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滑坡B.洪涝灾害C.冰冻、冰雹D.地震、火山
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
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邻省。
①_______,②_________。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主要河流。
③________,④_________。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主要城市。
⑤__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__。
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_ 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
(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涵养智能:
课本P98活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