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是通过 发展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A项;C、D两项由斯大林提出,故排除。
典例4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 在此期间,苏联优先发展的是( D ) A.农业 B.轻工业 C.商业 D.重工业
三条 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 战线 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 特点 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战争陷入长
期阵地战的僵局
1914年
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同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 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策
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经过(特点: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1937年 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 大变化
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的领导地位)、法德矛盾(领土争端 和争夺北非殖民地)、德俄矛盾(贸易摩擦)、俄奥矛盾(争夺巴尔 干半岛,使其成了欧洲“火药桶”)
两大 集团
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 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加剧了 国际局势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