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第10章 法律行为和代理的法律适用
- 格式:ppt
- 大小:125.51 KB
- 文档页数:9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日益频繁,国际代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活动形式,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国际代理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各国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因此在实践中往往会产生法律适用问题。
本文旨在浅析国际代理的法律适用,探讨相关法律原则和具体规定。
二、国际代理的法律适用原则1. 国际私法原则国际私法是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是解决法律冲突。
在国际代理的法律适用中,国际私法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私法原则:(1)最密切联系原则:该原则要求在处理国际代理纠纷时,应当考虑代理关系与哪个国家的法律联系最为密切,从而确定适用该国的法律。
(2)意思自治原则:在代理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约定适用某一国家的法律,只要这种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3)国际惯例原则:在国际代理活动中,国际惯例可以作为法律适用的重要依据。
2. 国际代理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1)代理关系的成立地法:代理关系成立地法是指代理关系在哪个国家成立,该国的法律就适用于代理关系。
(2)代理行为地法:代理行为地法是指代理行为发生在哪个国家,该国的法律就适用于代理行为。
(3)代理合同缔结地法:代理合同缔结地法是指代理合同在哪个国家签订,该国的法律就适用于代理合同。
三、国际代理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定1. 代理关系的成立(1)根据代理关系成立地法,如果代理关系在甲国成立,那么甲国的法律就适用于代理关系的成立。
(2)根据代理行为地法,如果代理行为在乙国发生,那么乙国的法律就适用于代理关系的成立。
2. 代理行为的效力(1)根据代理行为地法,如果代理行为在丙国发生,那么丙国的法律就适用于代理行为的效力。
(2)根据代理合同缔结地法,如果代理合同在丁国签订,那么丁国的法律就适用于代理行为的效力。
3. 代理责任的承担(1)根据代理关系成立地法,如果代理关系在戊国成立,那么戊国的法律就适用于代理责任的承担。
国际私法中各领域法律适用规则的总结第一章:民事能力的法律适用一、自然人权利能力: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实践中使用当事人属人法。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1、《民法通则》第1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2、《民通意见》补充说明“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使用其定居国法律。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由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由民事行为能力。
”“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使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的,使用其住所地法律。
”3、《票据法》第96条规定:“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
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为无民事行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使用行为地法律。
”三、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民通意见》第1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
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我国对外国法人的国籍确定采取注册登记主义。
)第二章:婚姻家庭的法律适用一、结婚:1、《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
”外国人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登记结婚,重叠适用中国法和外国人本国法。
中国公民和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外结婚,可以采取领事婚姻,也鼓励在当地按当地法律办理,同时不得违反我国婚姻法的有关实质要件。
短期在境外的(如旅游)结婚必须适用中国法。
二、离婚:1、《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2、《民通意见》第188条规定:“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离婚案件,离婚以及因离婚引起的财产分割,适用我国法律。
认定其婚姻是否有效,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
《国际私法》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92A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法学先修课程:民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法一、教学目标国际私法是大学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作为法律人才,不仅要懂得国内法,也应该了解处理国际民商事纠纷的国际私法规范,这在当前国际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中国成为WTO成员后,涉外法律类人才更加需求。
因此,国际私法是每一个法律专业学生必读课程之一。
国际私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与国内法,特别是国内民法联系密切,因此,需要首先了解民法的基本理论和规定,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的相关知识,否则,学习国际私法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学习本课程,在认识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目标1: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具体规则,尤其是国际私法的特有规范一一冲突规范。
目标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理论分析案例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使理论真正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基本要求国际私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要注意结合案例,围绕其特有规范一一冲突规范作重点讲解,冲突规范的基本理论和法律制度是细讲、精讲的部分,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
另外,对于国际私法的其他方面在全面把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给学生展现一个清晰的理论脉络,并结合我国现行的国际私法规定加以评述,部分内容需学生自学掌握。
再有,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或讨论,让学生加深认识。
总的来讲,国际私法课程相对于其它法律课程有其特殊的理论逻辑,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学生应学习民法学、国际法学课程后,再学习本课程。
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通过图片、资料和图表来进行,以加强讲授的灵活性。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论本章重点和难点: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私法的性质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讨论、案例教学本章的学习标准:1.了解:国际私法的概念和原则。
2.理解:国际私法的规范类型及其特点。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涉及跨国法律关系的案件也日益增多。
国际私法代理作为解决跨国法律问题的关键环节,其法律适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私法代理的法律适用原则、适用范围以及具体法律适用方法,以期为我国国际私法代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国际私法代理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为了解决法律冲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具有国际法律执业资格的代理人代表当事人进行法律行为的活动。
在我国,国际私法代理的法律适用问题关系到国际法律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私法代理的法律适用原则1. 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是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适用于其合同的法律,只要不违反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
2.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应当优先考虑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这一原则有助于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是指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如适用外国法律可能损害我国公共秩序,则可排除该外国法律的适用。
4. 国际惯例优先原则国际惯例优先原则是指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如存在国际惯例,应优先适用国际惯例。
三、国际私法代理的法律适用范围1. 合同法律适用在国际私法代理中,合同法律适用主要包括合同形式、合同内容、合同解除、合同违约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2. 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在国际私法代理中,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3. 海事法律适用在国际私法代理中,海事法律适用主要包括船舶抵押、海上货物运输、海上保险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4. 破产法律适用在国际私法代理中,破产法律适用主要包括破产申请、破产财产分配、破产债权确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四、国际私法代理的法律适用方法1. 直接适用法直接适用法是指在国际私法代理中,直接引用我国法律、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解决法律冲突的方法。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涉及跨国法律关系的案件也越来越多。
国际私法作为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部门,其核心问题就是法律适用。
如何确定法律适用的范围、原则和具体方法,成为国际私法研究和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我国国际私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原则1. 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适用其合同的法律,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精神。
我国《民法典》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合同自由。
”意思自治原则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交易效率。
2.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确定法律适用时,应当考虑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我国《民法典》第41条规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与该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这一原则有助于克服意思自治原则的局限性,更好地维护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公平和正义。
3.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是指在国际私法法律适用中,应当尊重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对于违背我国公共秩序的法律,不予适用。
我国《民法典》第42条规定:“我国法律不承认外国法律的,应当适用我国法律。
”这一原则有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4. 国际惯例原则国际惯例原则是指在国际私法法律适用中,应当尊重国际惯例,优先适用国际惯例。
我国《民法典》第43条规定:“国际惯例与我国法律有冲突的,适用国际惯例。
”这一原则有助于促进国际民商事交往的规范化、统一化。
三、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具体方法1. 法律关系定性方法法律关系定性方法是指根据案件事实,确定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进而确定适用的法律。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案件事实,确定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2)根据法律关系性质,确定适用的法律;(3)判断所适用的法律是否与我国法律有冲突,如有冲突,则适用我国法律。
2. 连结点方法连结点方法是指根据案件事实,确定案件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有最密切联系,进而确定适用的法律。
1.涉外因素:指该民商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至少有一项涉及外国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外国物或法律事实发生在本法域外。
2.间接调整方法:是在有关的国内法和国际条约中规定某类国际民商事关系应受何种法律支配或调整,而不是直接规定民商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方法,即通过冲突规范来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它是国际私法的特有调整方法。
3.直接调整方法:是在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或国内法中通过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实体规范来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方法。
4.实体规范:是指具体规定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5.冲突规范:称为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是指明某国际民商事关系应适用何种规范。
6.国际统一实体规范:是在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中具体规定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
7.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指法院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专门适用的程序规范,如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规范、司法协助规范、域外送达和取证规范、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规范等。
8.仲裁协议:指双方当事人愿意把他们之间将来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的协议。
它主要分为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书。
9.仲裁程序:调整仲裁过程的具体做法和手续的规范的总和。
10.仲裁裁决:仲裁庭对提交给它解决的争议所作出的决定,可分为最终裁决和临时裁决。
11.国籍:是指一个人作为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这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12.住所:就是一个人以久住的意思而居住的某一处所。
13.居所: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居住的处所,因此,住所是久住之处,居所只是暂住或客居之地。
14.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指外国自然人和法人能在内国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状况。
15.国民待遇:是指内国给予外国人的待遇和给予本国人的待遇相同,即在同样的条件下外国人和内国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相同。
16.最惠国待遇:是指施惠国给予受惠国的待遇不低于授予国已经给予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待遇。
2020智慧树知到《国际私法(华东政法大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国际私法(华东政法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国际私法所特有的、最基本的法律规范是 ()答案:冲突规范2、在下列国际私法范围内的规范中,属于间接调整方法的法律规范是哪一项?()答案:我国《民法通则》第144条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3、法律冲突的直接调整方法是指以下哪一种规范 ( )答案:国际统一实体规范4、对于涉外民事关系的说法,下面不准确的是 ()答案:因这种关系发生的争议而提起的仲裁或诉讼必在内国进行 5、在国际私法范围问题上,英美普通法国家的学者大多主张国际私法就是( )答案:冲突法第2章单元测试1、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代表人物是()答案:巴托鲁斯2、荷兰的国际礼让学说的集大成者为 ()答案:优利克?胡伯3、对英国国际私法做出最大贡献,并且以自己的既得权说标志着国际私法新里程碑的英国著名学者为( )答案:戴西4、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是由( )提出的?答案:孟西尼5、冲突法上的“政府利益分析”说的奠基人是( )?答案:柯里第3章单元测试1、其系属仅指向内国法的冲突规范是()答案:单边冲突规范2、“法院地法”这一系属通常用于解决()答案:离婚法律冲突问题3、下述连接点中,动态连接点是指()答案:住所4、根据我国法律适用法的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外国法律,该国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法律的,适用:()答案: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区域的法律5、下列系属不能被归纳为属人法答案: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第4章单元测试1、一个中国人G在德国居住生活了15年后去世于德国慕尼黑。
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论一、名词解释题1. 国际私法是以统一实体规范和冲突规范相结合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并解决涉外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
2. 法律冲突是指因各国法律规定不同又同时调整相同的法律关系而在这些法律之间产生的法律适用上的矛盾。
3.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是指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至少有一个为外国因素的民事关系。
4.直接调整方法就是指用统一实体规范来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方法。
5.间接调整方法就是指借助冲突规范来实现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方法。
五、问答题1.法律冲突的产生条件有:(1)各国民商事法律制度的不同;(2)不同国家的法人、公民之间进行经济交往和民事往来,形成大量的涉外民事关系;(3)内国承认外国人在内国的民事法律地位,而且这种民事法律地位与内国人相比大致相当。
(4)各国在一定的条件下承认外国民事法律在内国的域外效力。
这四个条件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2. 国际私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类规范: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规范、冲突规范、国际统一实体规范、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与国际商事仲裁规范。
3. 直接调整方法的局限性:首先,这种方法的适用领域是有限的。
在继承、婚姻等带有人身性质的法律制度方面,至今尚未能制定出统一实体法。
另外,即使已经存在实体法公约的领域,通常也只适用于缔约国之间的某种涉外民事关系的某一或某些方面,因而在其他方面,仍是冲突规范发挥作用的空间。
如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仅适用于合同的订立和因合同而产生的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其他诸多问题的解决,仍得依赖冲突规范的指引。
其次,即使在已经制定并适用统一实体法规范的那部分涉外民事关系领域,也不太可能能够完全排斥冲突规范的作用。
对于国际条约来说,受到“条约相对效力原则”的制约;对于国际商事惯例来说,受到“适用的任意性”的制约。
4.国际私法在适应国际民事交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正在发展成为一个跨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兼具双重性质的独立法律部门。
第十章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1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专利权1.专利权的概念及法律冲突(1)专利权专利权,是指一国专利主管部门根据该国法律的规定,授予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项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
(2)各国专利权冲突各国专利权法律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客体的冲突专利权的客体是指专利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专利法所保护的对象。
各国专利法关于专利权客体的种类和范围的规定不尽相同。
②授予条件的冲突各国专利法通常规定,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授予专利的发明与实用新型所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但认定标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③申请原则的冲突申请原则主要解决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时,专利权应归属于谁的问题。
④审查制度的冲突各国专利机关在受理专利申请之后如何进行审查和批准,各国专利法对此规定不同,大致有形式审查制、实质审查制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三种不同的制度。
⑤保护期限的冲突各国专利法对于专利权的有效期限规定不同,这也是涉外专利权产生法律冲突的原因之一。
2.专利权的法律适用解决与专利权有关的法律冲突问题的主张:(1)专利权的成立、内容和效力,适用专利申请地法;(2)专利权的保护,适用专利权原始国法;(3)专利权的保护,适用专利证发出国或专利申请地国法;(4)专利权的创立、内容和消灭,适用权利行为或侵权行为发生地法;(5)对于涉外专利权的法律冲突,根据其特点,分别适用不同的准据法,即法律适用上的“分割论”。
二、商标权1.商标权的概念及法律冲突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对法律确认并给予保护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商标专用权、商标续展权、商标转让权、商标许可使用权等。
商标权的法律冲突主要表现为:(1)获取原则的冲突各国对此主要有三种做法:①注册在先原则该原则按照申请注册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商标权的归属,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经济、贸易、投资等活动日益频繁,跨国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多。
在国际私法领域,代理法律适用问题成为焦点之一。
代理法律适用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具体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1.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应当考虑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这一原则旨在确定代理法律适用的依据,以实现公平、公正的处理。
2. 确定性原则确定性原则要求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过程中,应当确保法律适用的确定性。
这意味着适用法律应当具有明确、具体的表述,以便当事人和法官能够准确理解和适用。
3. 国际惯例原则国际惯例原则是指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应当优先考虑国际惯例。
国际惯例是国际社会长期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规则,对于解决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的范围1. 代理关系的设立代理关系的设立是指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建立代理关系的法律事实。
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应当考虑代理关系设立地的法律。
2. 代理权限的确定代理权限的确定是指代理人享有何种权利、承担何种义务的问题。
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应当考虑代理权限确定地的法律。
3. 代理行为的效力代理行为的效力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的行为对被代理人的法律约束力。
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应当考虑代理行为发生地的法律。
四、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的具体方法1. 确定最密切联系地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是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的关键。
法官应当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因素,如代理关系的设立地、代理权限确定地、代理行为发生地等,以确定最密切联系地。
2. 参考国际惯例在国际私法代理法律适用中,法官应当参考国际惯例,以弥补国内法律规定的不足。
国际惯例可以为法官提供判断依据,有助于实现案件处理的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