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常用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精选版
- 格式:docx
- 大小:24.75 KB
- 文档页数:4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之阿布丰王创作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即内科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常有重要意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特别注意:(一)意识状态:意识是大脑的一种高级活动,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发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
意识障碍有以下几种形式:1.嗜睡:这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
2.意识模糊:表示为意识的清晰度减低,呈朦胧或混浊状态。
3.昏睡状态:处于昏睡中,其意识并未完全丧失。
4.昏迷:为对外环境和自身发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的丧失。
(二)精神状态:在神经疾病中,罕见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症状:1.感知障碍:如听、视、嗅幻觉。
2.记忆障碍:罕见为记忆减退和遗忘。
3.情感障碍:表示为强哭,强笑,欣快,淡漠及情绪不稳定。
4.智能障碍:检查方法为:知识提问,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智能障碍分轻,中,重度(鲁钝,痴愚,痴人)。
二、语言功能言语障碍,即表示为失语症。
失语症多为混合性,宜分别检查。
1.运动性失语:不克不及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而保管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的额叶。
2.感觉性失语:对语气的感受。
鉴别和理解有障碍,而自发语言流利,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叶。
3.命名性失语: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与用途而丧失称呼人名或物名的能力。
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枕部。
4.全面性失语: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全部障碍。
三、颅神经检查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掌握检查方法的同时,应复习其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能在临床实践中逐步作到准确地定位。
1.嗅神经:为传导嗅觉的感觉神经。
用有气味的非刺激物质,分别测试病员的两个鼻孔意义:一侧嗅觉丧失,应警惕神经病变,如嗅沟脑膜瘤或颅底骨折,双侧嗅觉丧失多为鼻腔病变或无临床意义。
2.视神经:为传导视觉的感觉神经:检查包含视力,视色觉,视野及眼底,神经科注重视野及眼底检查。
视野:视野机或对比检查法:注视前方,眼球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即内科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常有重要意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特别注意:(一)意识状态:意识是大脑的一种高级活动,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
意识障碍有以下几种形式:1.嗜睡:这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
2.意识模糊:表现为意识的清晰度减低,呈朦胧或混浊状态。
3.昏睡状态:处于昏睡中,其意识并未完全丧失。
4.昏迷:为对外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的丧失。
(二)精神状态:在神经疾病中,常见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症状:1.感知障碍:如听、视、嗅幻觉。
2.记忆障碍:常见为记忆减退和遗忘。
3.情感障碍:表现为强哭,强笑,欣快,淡漠及情绪不稳定。
4.智能障碍:检查方法为:常识提问,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智能障碍分轻,中,重度(鲁钝,痴愚,白痴)。
二、语言功能言语障碍,即表现为失语症。
失语症多为混合性,宜分别检查。
1.运动性失语:不能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而保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的额叶。
2.感觉性失语:对语气的感受。
鉴别和理解有障碍,而自发语言流利,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叶。
3.命名性失语: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与用途而丧失称呼人名或物名的能力。
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枕部。
4.全面性失语: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全部障碍。
三、颅神经检查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掌握检查方法的同时,应复习其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能在临床实践中逐步作到准确地定位。
1.嗅神经:为传导嗅觉的感觉神经。
用有气味的非刺激物质,分别测试病员的两个鼻孔意义:一侧嗅觉丧失,应警惕神经病变,如嗅沟脑膜瘤或颅底骨折,双侧嗅觉丧失多为鼻腔病变或无临床意义。
2.视神经:为传导视觉的感觉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色觉,视野及眼底,神经科注重视野及眼底检查。
视野:视野机或对比检查法:注视前方,眼球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
典型的视野改变病例,有助于正确的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通过化验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评估疾病的程度及预后,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下面将就神经内科常用的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估炎症、感染及贫血等情况的重要指标。
在神经内科中,一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颅内肿瘤、中风等,可以通过血常规来检测是否存在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炎症反应等。
2.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
在神经内科中,CRP常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脓肿等。
3.红细胞沉降率(ESR):ESR是一种常用的炎症指标,可检测血液中红细胞沉降速度。
在神经内科中,ESR可以帮助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如脑膜炎、脑炎等炎症性疾病。
4.血糖:神经内科中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低血糖等,都与血糖水平有关。
通过检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诊断这些疾病,并调整相应的治疗措施。
5.电解质:电解质的平衡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在神经内科中,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指标,如钠、钾、钙、镁等,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如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等。
6.肝功能指标:肝脏在机体内有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在神经内科中,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是否受损,并辅助判断一些疾病的程度和预后,如肝性脑病、药物性肝损伤等。
7.肾功能指标:大脑对肾功能的要求较高,肾脏的异常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神经内科中,通过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可以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肾脏疾病。
8.血脂指标:一些疾病,如脑卒中、脑血流灌注不足等,与血脂异常有关。
在神经内科中,通过检测血脂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可以评估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相关风险因素。
9.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神经系统功能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神经内科中,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指标,如锌、铜、铁等,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相应元素的缺乏或过多情况,及时进行调节和治疗。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之阿布丰王创作一.二.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即内科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常有重要意义,以下几个方面必需特别注意:(一)意识状态:意识是年夜脑的一种高级活动,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发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意识障碍有以下几种形式:1.嗜睡:这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2.意识模糊:暗示为意识的清晰度减低,呈朦胧或混浊状态. 3.昏睡状态:处于昏睡中,其意识并未完全丧失.4.昏迷:为对外环境和自身发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的丧失.(二)精神状态:在神经疾病中,罕见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症状:1.感知障碍:如听、视、嗅幻觉.2.记忆障碍:罕见为记忆减退和遗忘.3.情感障碍:暗示为强哭,强笑,欣快,淡薄及情绪不稳定.4.智能障碍:检查方法为:知识提问,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智能障碍分轻,中,重度(鲁钝,痴愚,痴人).二、语言功能言语障碍,即暗示为失语症.失语症多为混合性,宜分别检查.1.运动性失语:不能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而保管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的额叶.2.感觉性失语:对语气的感受.鉴别和理解有障碍,而自发语言流利,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叶.3.命名性失语: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与用途而丧失称号人名或物名的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枕部.4.全面性失语: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全部障碍.三、颅神经检查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掌握检查方法的同时,应复习其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能在临床实践中逐步作到准确地定位.1.嗅神经:为传导嗅觉的感觉神经.用有气味的非安慰物质,分别测试病员的两个鼻孔意义:一侧嗅觉丧失,应警惕神经病变,如嗅沟脑膜瘤或颅底骨折,双侧嗅觉丧失多为鼻腔病变或无临床意义.2.视神经:为传导视觉的感觉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色觉,视野及眼底,神经科注重视野及眼底检查.视野:视野机或比较检查法:注视前方,眼球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典范的视野改变病例,有助于正确的定位诊断.眼底:主要观察视神经乳头的色泽及鸿沟,视神经乳头鸿沟模糊或消失,提示颅内高压的可能.3.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支配眼内外肌运动的神经,由于眼外肌麻痹,眼球位置变动,外周物象不能落到视网膜对应点上,而呈现视物成双(复视).眼外肌麻痹多见于颅外伤、颅底动脉瘤.4.三叉神经:为传导头面部感觉及支配咀嚼肌运动的混合神经.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受安慰时,该神经分布区域呈现疼痛.感觉纤维的破坏性症状,暗示为该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消失.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可呈现该侧颞肌、咀嚼肌萎缩无力.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常由炎症或颅底及桥小脑角肿瘤引起.三叉神经核性损害,罕见于脑干脑炎、脑干肿瘤.5.面神经:为混合神经,其运动纤维分布于面部脸色肌,其感觉纤维传导舌前2/3的味觉感动.检查方法: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哨.味觉检查:伸舌,涂以有味的液体(酸、甜、苦、咸均可),患者用记号暗示液体的味道.面神经麻痹,可分中枢性,周围性两种,临床暗示分歧.中枢性损害:多见脑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周围性损害:病变同侧麻痹,多见于面神经炎.6.听神经:为感觉神经,由司听觉的耳蜗神经与司平衡的前庭神经组成.检查:听表或音叉试验(气骨导比).正常或者神经耳聋者气导>骨导,传导性耳聋者骨导>气导.前庭功能损害时呈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受损后呈现闭目直立症(+),多见于内耳性眩晕、椎动脉脑梗及听神经瘤.眼球震颤可分为跳动,摆动二种.为向一个方向快速,向另一方向缓慢的不自主往返运动.多属病理性,眼球震颤以水平性多见,又可见旋转及垂直性眼震,桥小脑肿瘤、椎动脉系脑供血缺乏可呈现.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二者均为混合神经.舌咽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软腭,感觉纤维支配舌后1/3的味觉.迷走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咽喉部横纹肌,感觉纤维分布广泛:耳廓、耳道、咽喉、气管、食管及胸腹部的内脏.检查法:注意发音嘶哑,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观察悬壅垂是否居中,软腭高度是否一致,咽反射是否存在及测舌后1/3的味觉.意义:一侧受损,暗示为饮水呛咳,软腭上抬差,悬壅垂偏健侧.双侧受损,暗示为发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罕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桥小脑角肿瘤及椎基底动脑供血缺乏等.8.副神经:为运动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支配转头、耸肩举措.一侧副神经受损,会呈现肩下垂、肌萎缩等,独自的副神经损害少见.多见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相伴,可见于颈椎骨折、脊髓空洞症患者.9.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受损一侧呈现舌肌萎缩、舌肌震颤,双侧舌下神经麻痹呈现舌体不能伸出,可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颅底蛛网膜粘连、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四.运动功能检查1.肌力:即肌收缩力,为判断肌力,采纳六级分度.观察肢体活动情况,以判断有无瘫痪.检查方法:要求病员作一定举措.加以相反方向的抗力,以观察肌群的力量.2.肌张力:即没有随意收缩时,肌肉的紧张度或主动运动时肌肉的阻力,肌张力障碍暗示两种形式:肌张力减低:暗示为肌肉松弛,主动活动时阻力小,关节活动度年夜,见于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小脑疾病或深昏迷.肌张力增高:暗示为肌肉紧张,主动活动阻力年夜,关节活动度小,多见于椎体系或基底节病变时,前者如中风后遗症,呈折刀样;后者如震颤麻痹,呈铅管样或齿轮状.3.不自主运动:不能被意识控制的随意肌发生的不自主、无目的的举措.抽搐:系呈现于一定肌群的反复刻板的抽动,罕见于基底节病变或癔病.痉挛:指继续性不随意肌肉收缩.可为癫痫发作或缺氧、癔病等暗示.舞蹈、手足徐动症:为肢体不规则、无节律、无定型、无目的的运动.多见于基底节受损的暗示.震颤: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而发生的不自主、节律性颤动.静止时发生的细小快速震动,称静止性震颤,见于震颤麻痹.活动肢体时发生的震幅较年夜的晃动性震颤,称举措性震颤.4.共济运动:在正常肌力运动的情况下,使运动得以坚持准确、协调、平稳.这种功能障碍称为共济失调.1.指鼻试验:让病员伸直上肢,然后屈肘,以食指触自己的鼻尖.在接近鼻尖时呈现粗年夜震颤,为小脑受损的暗示.2.轮替试验:让病员用双手作快速旋前、旋后的重复举措.小脑受损时,患肢笨拙、缓慢、节奏破坏.3.跟膝胫试验:病员仰卧,令其抬起一腿,再放置另一腿膝盖上,沿胫骨向下滑行至脚背,小脑受损时,举措不协调.4.直立试验:让病员脚跟、脚尖并拢直立,双手平举,异常时,病员站立不稳,常倒向患侧,为小脑受损的暗示.五、感觉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的损害常以感觉障碍的形式反应出来1.浅感觉:为外界安慰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的感觉.痛觉:让病员闭目后,用年夜头针轻刺皮肤温觉:让病员闭目后,用试管盛冷、热水触及要检查的皮肤触觉:让病员闭目后,用棉花轻触要检查的皮肤2.深感觉:为安慰肌肉、关节、肌腱等处本体安慰感受器能引起的感觉位置觉:让病员闭目后,伸屈其远端关节,测试感觉震动觉:将震动的音叉置于接近皮肤的骨突处,测试有无震动的感觉精细感觉:即皮质感觉,须在深、浅感觉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皮肤定位、平面觉、形体觉、二点分辨觉感觉障碍的定位:末梢型、神经干型、传导束型六、反射是人体最简单、最基本的神经系统活动浅反射:安慰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腹壁反射:以钝器于腹部上、中、下两侧皮肤由外向内快速举措,引起相应腹肌收缩,锥体束损伤时,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睾反射:由下向上轻划年夜腿皮肤内侧,引起同侧睾丸收缩,锥体束受损时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肱二头肌:检查者以手指置于其肱二头肌腱上,叩击手指,引起前壁屈曲运动.反射弧通过肌皮神经及颈5-6节段肱三头肌:叩击尺骨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腱,引起前臂伸直运动.反射弧通过桡神经及颈6-7节段膝反射:叩击髌韧带,引起小腿呈伸直运动.反射弧通过股神经及腰2-4节段踝反射:叩击跟腱,引起足蹠曲.反射弧通过坐骨神经和骶1-2节段在神经科临床上,深反射分类为:消失、减弱、正常、活跃、亢进.分别以:-,+,++,+++,++++暗示.病理反射:锥体束病变时,呈现正凡人所不能见到的反射巴宾斯基:以钝器划足底外侧沿皮肤,从足跟至足掌前内侧.若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分开则为阳性,提示锥体束损害,可见于中风、昏迷、脑膜炎病人.等位征:查多克:足背外侧沿皮肤,于外踝下划向足背奥本海姆:以食指、中指压胫骨前沿,从上而下推滑戈登:用手捏压腓肠肌等位征阳性,意义同即是巴宾斯基征霍夫曼:以食指、中指夹住病人中指,以拇指叩击病人中指指甲.病人其余手指屈曲为阳性,为上肢锥体束征.七、脑膜安慰征是脑膜受安慰的体征.是脑膜炎最重要的体征,也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高压和脊神经根附近有异物存在时.1.颈肌抗力试验:下颌不能贴近前胸2.克匿格氏征:屈髋、屈膝各成100O角,然后向上板直小腿,伸屈受阻八、步态在自然步行时或沿直线行走时,观察其步态1.交叉步态:法式小,两足跟向内,足尖向外.因股内收肌张力过高,两腿呈交叉状进行.罕见于脑性瘫痪及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时.2.画圆步态:患侧肌张力增高,屈曲困难,绕向外方呈弧形向前移动,如画圆状.见于偏瘫时.3.共济失调步态:步态不稳,跨步年夜,摇摆不稳呈醉汉状.小脑病变时可呈现.4.摇摆步态:因骨盆带肌无力,行走时下肢抬举无力,靠扭动骨盆带动法式,呈鸭步步态,见于假性肌肥年夜性肌营养不良患者.5.慌张步态:肌僵直姿位障碍,躯干前倾,上肢摆动消失,法式小而快,难于立即止步,见于震颤麻痹患者.。
神经内科常用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1、凝血四项: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S,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⑵、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S,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INR:0.8-1.2。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⑶、纤维蛋白原(FIB):2-4g/L。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⑷、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S,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2、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
正常值:6.1-7.9mmol/L为标准。
临床意义: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3、血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ESR)正常值:<50岁:男性0~15mm/h,女性0~20mm/h;>50岁:男性0~20mm/h,女性0~30mm/h;临床意义:⑴、病理性增快: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或炎症、结核、风湿、心肌炎、组织损伤及坏死(手术、心梗)、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
⑵、生理性改变:12岁以下儿童、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后至分娩后3周及老年人可增快,高原居民可减慢。
4、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值: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
临床意义:⑴、同型半胱氨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作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指标,它的浓度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险性成正比。
⑵、引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
环境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反应中为必需因子,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
5、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C-reactive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又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般检查一般检查即内科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常有重要意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特别注意:(一)意识状态:意识是大脑的一种高级活动,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
意识障碍有以下几种形式:1.嗜睡:这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
2.意识模糊:表现为意识的清晰度减低,呈朦胧或混浊状态。
3.昏睡状态:处于昏睡中,其意识并未完全丧失。
4.昏迷:为对外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的丧失。
(二)精神状态:在神经疾病中,常见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症状:1.感知障碍:如听、视、嗅幻觉。
2.记忆障碍:常见为记忆减退和遗忘。
3.情感障碍:表现为强哭,强笑,欣快,淡漠及情绪不稳定。
4.智能障碍:检查方法为:常识提问,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智能障碍分轻,中,重度(鲁钝,痴愚,白痴)。
二、语言功能言语障碍,即表现为失语症。
失语症多为混合性,宜分别检查。
1.运动性失语:不能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而保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的额叶。
2.感觉性失语:对语气的感受。
鉴别和理解有障碍,而自发语言流利,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叶。
3.命名性失语: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与用途而丧失称呼人名或物名的能力。
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枕部。
4.全面性失语: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全部障碍。
三、颅神经检查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掌握检查方法的同时,应复习其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能在临床实践中逐步作到准确地定位。
1.嗅神经:为传导嗅觉的感觉神经。
用有气味的非刺激物质,分别测试病员的两个鼻孔意义:一侧嗅觉丧失,应警惕神经病变,如嗅沟脑膜瘤或颅底骨折,双侧嗅觉丧失多为鼻腔病变或无临床意义。
2.视神经:为传导视觉的感觉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色觉,视野及眼底,神经科注重视野及眼底检查。
视野:视野机或对比检查法:注视前方,眼球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一.二.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即内科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常有重要意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特别注意:(一)意识状态:意识是大脑的一种高级活动,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
意识障碍有以下几种形式:1.嗜睡:这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
2.意识模糊:表现为意识的清晰度减低,呈朦胧或混浊状态。
3.昏睡状态:处于昏睡中,其意识并未完全丧失。
4.昏迷:为对外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的丧失。
(二)精神状态:在神经疾病中,常见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症状:1.感知障碍:如听、视、嗅幻觉。
2.记忆障碍:常见为记忆减退和遗忘。
3.情感障碍:表现为强哭,强笑,欣快,淡漠及情绪不稳定。
4.智能障碍:检查方法为:常识提问,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智能障碍分轻,中,重度(鲁钝,痴愚,白痴)。
二、语言功能言语障碍,即表现为失语症。
失语症多为混合性,宜分别检查。
1.运动性失语:不能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而保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的额叶。
2.感觉性失语:对语气的感受。
鉴别和理解有障碍,而自发语言流利,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叶。
3.命名性失语: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与用途而丧失称呼人名或物名的能力。
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枕部。
4.全面性失语: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全部障碍。
三、颅神经检查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掌握检查方法的同时,应复习其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能在临床实践中逐步作到准确地定位。
1.嗅神经:为传导嗅觉的感觉神经。
用有气味的非刺激物质,分别测试病员的两个鼻孔意义:一侧嗅觉丧失,应警惕神经病变,如嗅沟脑膜瘤或颅底骨折,双侧嗅觉丧失多为鼻腔病变或无临床意义。
2.视神经:为传导视觉的感觉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色觉,视野及眼底,神经科注重视野及眼底检查。
视野:视野机或对比检查法:注视前方,眼球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
典型的视野改变病例,有助于正确的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常用化验检查
的临床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神经内科常用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1、凝血四项:
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S,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⑵、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S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⑶、纤维蛋白原(FIB):2-4 g/L。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⑷、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S,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2、糖化血红蛋白
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
正常值:
6.1-
7.9mmol/L为标准。
临床意义:
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3、血沉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ESR)
正常值:
<50岁:男性 0~15mm/h,女性 0~20mm/h;
>50岁:男性 0~20mm/h,女性 0~30mm/h;
临床意义:
⑴、病理性增快: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或炎症、结核、风湿、心肌炎、组织损伤及坏死(手术、心梗)、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
⑵、生理性改变:12岁以下儿童、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后至分娩后3周及老年人可增快,高原居民可减慢。
4、血同型半胱氨酸(Hcy)
正常值:
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
临床意义:
⑴、同型半胱氨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作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指标,它的浓度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险性成正比。
⑵、引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
环境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在代谢反应中为必需因子,均可导致的发生。
5、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又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
正常值:
正常值0---0.5mg/L。
临床意义
⑴、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⑵、颅脑损伤后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是反映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指标。
⑶、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早期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警示意义。
6、血浆D-二聚体(D-Dimer)定量测定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临床意义:
⑴、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⑵、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
心肌梗死、、、、手术、肿瘤、、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
7、B-型钠尿肽(BNP)
BNP是一个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主要来源于心室。
是在心室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时,由心室释放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
临床意义: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且增高的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关。
血浆BNP水平可反映患者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情况,对心衰早期诊断、不同程度心衰患者评估、心衰治疗疗效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8、脑脊液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体。
一般从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正常脑脊液成分比较恒定,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被破坏,CSF将发生改变,因此CSF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压力测定:正常值:
成人:0.69-1.97kPa;
临床意义:
压力增高见于:
①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②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大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
③颅外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④其他因素: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
压力降低见于:
①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②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
③脑脊液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