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医生必备良册
- 格式:docx
- 大小:37.99 KB
- 文档页数:36
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压积测定和血小板计数。
它可以评估机体的造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对血液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尿比重、pH值、葡萄糖、蛋白质、亚硝酸盐、酮体、胆红素、尿胆原、潜血和白细胞等指标。
它可以帮助检测肾功能、泌尿系统感染和炎症,并评估补充液的需要。
3.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等指标。
它可以评估肝细胞损伤、胆道疾病和肝功能异常,帮助确定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4.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
它可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酸碱平衡功能,帮助检测肾功能衰竭、肾炎和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
5.血糖检查:血糖检查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它可以评估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的程度,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6.脂肪代谢检查:脂肪代谢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它可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和脂代谢紊乱的状况,对高血脂症、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7.炎症指标检查:炎症指标检查主要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它可以评估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炎症相关疾病的发展情况,对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8.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D-二聚体测定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它可以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改变和凝血系统的功能紊乱,对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和肝脏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1.血常规
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
它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红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贫血,血小板计数下降可能说明凝血功能异常。
2.血糖
血糖测量用于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高血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而低血糖可能是由胰岛素过量引起的。
3.血脂
血脂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脂肪水平。
高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可能提示患者患有高血脂症或冠心病的风险增加。
4.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白蛋白浓度的测量。
异常的肝功能结果可能提示肝病、酒精滥用或药物中毒。
5.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的测量。
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可能表示肾功能受损,尿酸的升高可能表示痛风的存在。
6.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量。
异常的甲状腺功能结果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亢进。
7.炎症指标
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这些指标的升高通常表示
有炎症反应,可能是由感染、风湿性疾病或其他炎症性疾病引起的。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检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
其他类型的检验结果和所对应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综合
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给出最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
临床检验各项目意义及参考值【大全】临床检验各项目意义大全1.谷丙(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临床意义】人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EC2.6.1.2)在肝脏中有较高的浓度,而在心肌、骨骼肌、肾、胰、脾脏中则含量较少。
(1)ALT升高通常是由某些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包括:病毒性或中毒性肝炎、肝癌、脂肪肝、胆道疾患、阻塞性黄疸和肝硬化。
在急性病毒性或中毒性肝炎时,ALT明显高于AST,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慢性肝炎病人ALT则低于AST。
(2)ALT升高也见于广泛肌肉损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疾病和溶血性疾病。
【参考范围】 8~54U/L。
2. 谷草(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临床意义】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在发病后6~12h之内显著增高,在48h达到高峰,约在3~5d恢复正常。
血清中AST也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AST的升高,有时可达1200U,中毒性肝炎还可更高。
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的轻度增高。
【参考范围】8~45U/L。
3. 碱性磷酸酶(ALP)【临床意义】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1)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
(2)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
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参考范围】15~112U/L。
4谷氨酰转移酶(GGT) 4.【临床意义】人体各器官中GGT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
在肾脏、胰腺和肝脏中,此酶含量之比约为100:8:4。
肾脏中GGT含量最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该酶活性增高却不明显。
有人认为,肾单位病变时,GGT经尿排出,测定尿中酶活力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患。
(1)G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
检验科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一、生化检验项目(一)肝功九项1、谷丙转氨酶(ALT)临床意义:(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2、谷草转氨酶(AST)临床意义:(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 恢复较慢持续ALT、AST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3、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临床意义:增高:(1)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 GT 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 90% 。
(2)嗜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
(3)口服避孕药会使Υ- GT 值增高 20% 。
(4)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腺炎等。
4、碱性磷酸酶(ALP)临床意义:(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等。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临床检验是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对患者的体液、组织或细胞的检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健康管理。
常用检验项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出血等情况。
2.尿常规检验:通过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尿液的各项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等情况。
3.血生化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情况。
4.电解质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电解质的测定,可以获得血钠、血钾、血钙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情况。
5.甲状腺功能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用于发现和诊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6.凝血功能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因子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用于发现和诊断患者的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倾向。
7.乙肝病毒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测定,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
8.HIV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测定,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HIV病毒,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患者的HIV感染。
9.癌症标志物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并且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病情以及疗效。
10.扩展筛查: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或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发现患者潜在的遗传代谢病或染色体异常,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以避免发生严重的疾病或畸形。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实际临床上还需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检验项目。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是指用于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发现疾病及监测疾病进展情况的一些生化、生理、免疫学、显微学等检验项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系统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状况,监测肾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功能及炎症等疾病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肾脏功能、尿路感染和炎症等疾病情况。
3.血糖测定:血糖测定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监测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耐受性。
血糖测定也可以用于怀疑低血糖的患者或者监测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4.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肝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炎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药物毒性等情况。
5.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肾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情况。
6.血脂测定: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
血脂测定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情况。
7.血压测定:血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
8.癌症标志物测定:癌症标志物是一些在特定类型的癌症患者体内产生的物质,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癌胚抗原(AFP)等。
癌症标志物的测定可以用来筛查和诊断癌症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
9.免疫学指标测定:免疫学指标测定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等。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系统的功能,如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异常等。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信息。
常规尿液检查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3.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GOT)、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和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肝脏的功能和损伤程度,有助于诊断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病。
4.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肾脏的排泄和代谢功能,帮助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病或肾功能衰竭。
5.炎症指标检查:炎症指标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炎症反应的信息,帮助诊断和监测疾病,如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6.血脂检查: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血液中脂肪的含量,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监测治疗效果。
7.血糖检查:血糖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以评估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
8.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程度,有助于诊断和监测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性疾病。
以上仅是一些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此,及时进行常规检验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
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
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一〕简述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新生儿:〔15.0~20.0〕×l09/L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常见的医学检查及临床意义一、血液检验㈠血常规检验㈡贫血及溶血检验㈢止血及凝血检验凝血四项血管壁、血小板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凝分子标志物检查㈣肝、胆、胰腺疾病检验㈤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肾脏疾病检验体液免疫学检验细胞免疫学检验免疫血清学检验自身抗体检验㈥心脏及代谢类疾病检验血糖、脂类代谢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㈦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检验无机离子微量元素血气与酸碱分析㈧内分泌疾病检验㈨肿瘤标志物检验㈩过敏性疾病的检验(十一)感染性疾病检验二、尿液检验㈠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定量检查尿液其他检查三、其他检验㈠粪便检验㈡精液及优生优育免疫学检验㈢脑脊液检验㈣浆膜腔积液与关节腔积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关节腔积液检验㈤痰液检验㈥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胃液检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㈦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淋球菌检查一、血液检验㈠血常规检验白细胞(WBC,LEU)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儿童:(5.0~12.0)×109/L。
【临床意义】1、增多:⑴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
一个人的白细胞总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的病人。
⑵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⑶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⑷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心肌梗塞等。
⑸急性失血、出血和溶血:如外伤大出血,肝、脾等破裂,脑出血,血型不合输血等。
⑹白血病及某些肿瘤。
史上最全!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医生必备良册)项目名称临床意义三碘甲状原氨酸(T3)判断甲状腺功能,但受血浆蛋白影响。
甲状腺素(T4)用于判断甲状腺功能,但是易受血浆蛋白的影响游离T3(FT3)与TT3基本相同,但比TT3更为灵敏,且测定值不受TBG的影响;在亚临床甲亢患者,病人甲亢症状不明显,TT3可在正常范围,但FT3多已升高游离T4(FT4)与TT4基本相同,但比TT4更为灵敏,且测定值不受TBG的影响超敏促甲状腺素(hTSH)升高:甲减、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地方性甲状腺肿、某些甲状腺激素腺瘤;降低:甲亢、肢端肥大症、库欣氏综合症反T3 (RT3)主要用于原发和继发性甲低及甲亢诊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Graves病、甲减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明显阳性,甲亢、甲减亦可呈阳性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增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甲功三项(T3、T4、hTSH)判断甲状腺功能、鉴别免疫性疾病游离甲功三项(FT3、FT4、hTSH)主要用于原发和继发性甲低及甲亢诊断甲功七项(FT3,FT4,hTSH,TGAb,T3,T4,TP0Ab)判断甲状腺功能、鉴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自身抗体三项(TGAb,TPoAB,TRAb)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的治疗监测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缔组织病、家族性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多症等的鉴别。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见于桥本氏病,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甲亢、甲减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自身抗体(TRAb)自身免疫性甲亢的诊断或排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鉴别诊断;检测Graves病患者治疗和复发情况。
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机能、钙磷代谢研究降钙素(CT)增高:见于甲状腺细胞良性腺瘤、甲状腺癌。
检验项⽬与临床意义检验项⽬与临床意义⼀、常规项⽬1、⾎常规(1)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表1.贫⾎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分类MCV MCH MCHC 贫⾎正细胞贫⾎正常正常正常再⽣障碍性贫⾎、急性失⾎性贫⾎、某些溶⾎性贫⾎⼤细胞贫⾎增⾼增⾼正常各种造⾎物质缺乏或利⽤不良的贫⾎单纯⼩细胞贫⾎减低减低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性贫⾎⼩细胞低⾊素贫⾎减低减低减低缺铁性贫⾎及铁利⽤不良贫⾎、慢性失⾎性贫⾎表2.贫⾎MCV/RDW分类法MCV RDW 贫⾎类型常见原因或疾病减少正常⼩细胞均⼀性单纯杂合⼦珠蛋⽩⽣成障碍性贫⾎减少增⾼⼩细胞不均⼀性缺铁性贫⾎、β-珠蛋⽩⽣成障碍性贫⾎、HbH病正常正常正常体积均⼀性再⽣障碍性贫⾎、⽩⾎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贫⾎正常增⾼正常体积不均⼀性铁粒幼细胞性贫⾎增⼤正常⼤细胞均⼀性⾻髓增⽣异常综合征增⾼增⾼⼤细胞不均⼀性巨幼细胞性贫⾎、某些肝病性贫⾎(2)⽩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a.中性粒细胞1)⽣理性增多:通常原因为年龄变化;⽇间变化;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妊娠与分娩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1.急性感染或炎症.2.⼴泛组织损伤或坏死,3.急性失⾎或急性溶⾎;4.急性中毒,5恶性肿瘤;6.其他原因如风湿、痛风等。
3)异常增⽣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病,如急性⽩⾎病以幼稚⽩⾎病细胞增多为主,成熟⽩⾎病以成熟⽩⾎病细胞增⾼为主⾻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板增多症,⾻髓纤维化等。
4)中性粒细胞减低: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见于1.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2.⾎液病:如再障、少数急性⽩⾎病;3.慢性理化损伤,如X线辐射等;4.⾃⾝免疫性疾病,如SLE等;5.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等。
b.淋巴细胞1)⽣理性增多:见于⼉童期淋巴细胞⽣理性增多;2)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等),肾移植术后,⽩⾎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
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
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一)简述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新生儿:(15.0~20.0)×l09/L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看懂化验单学医的珍藏版检验科常见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化验单是医生向检验科提出的检查要求,通过化验结果可以了解病人体内的生物化学指标、血液成分、器官功能及病理变化等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现如今,化验单已经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血常规结果可以了解血液的质量、细胞数目以及输血的需求。
2.生化指标:包括尿素氮、肌酐、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功能,代谢水平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3.肝功检查:包括血清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发现肝炎、肝癌等肝脏疾病。
4.电解质检查:包括钠、钾、钙、镁等指标。
检查电解质可以了解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帮助诊断肾功能异常和药物治疗情况。
5.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诊断和监测出血或凝血异常。
6.免疫学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T细胞、B细胞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和监测免疫系统的功能,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
7.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作为癌症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
8.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真菌检测等。
通过微生物学检查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
9.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基因检测、DNA检测等。
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诊断遗传性疾病,指导基因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化验单是临床医生判定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项目可以提供不同方面的信息。
全面了解化验单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规划治疗方案,并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因此,学习和理解化验单的常见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医学学习和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