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宫颈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3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分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检查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中。
本文将对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MRI检查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清晰地显示宫颈的解剖结构。
通过MRI的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宫颈的形态、大小、位置和边界,从而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本地侵袭范围。
MRI检查还可以提供关于宫颈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的信息,如肿瘤的信号特征、血供状况和代谢活性。
肿瘤组织通常在MRI上呈现高信号强度,而正常宫颈组织则呈现低信号强度。
通过对肿瘤的信号特征的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的信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MRI检查能够准确评估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在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中,淋巴结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通过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盆腔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量和侵犯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的转移。
MRI检查还可以评估宫颈癌的局部侵犯情况和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通过MRI的横断面图像,可以确定肿瘤与子宫、阴道、膀胱和直肠等周围器官的距离和侵犯程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前放疗的评估提供参考。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提供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通过MRI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MRI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如无法准确评估早期转移和肿瘤的微小病灶。
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评估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辅助医生进行分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石家源1ꎬ蔺莉莉2ꎬ闵智乾2ꎬ于㊀娇2ꎬ陈丽宏2ꎬ李连香21.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CT/MR室㊀陕西㊀西安㊀710300ꎻ2.陕西省人民医院MRI室㊀陕西㊀西安㊀710068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156例经临床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资料ꎬ按照MRI平扫㊁平扫联合DWI㊁平扫联合DCE ̄MRI㊁多模态组(平扫+DWI+DCE ̄MRI)进行分组ꎬ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并进行影像学诊断及分期ꎬ所有分期结果与最终临床分期进行对照ꎮ结果㊀平扫准确判断分期112例ꎬ错误分期44例ꎬ诊断准确率为71.8%ꎻ平扫结合DWI准确判断分期135例ꎬ错误分期21例ꎬ诊断准确率为86.5%ꎻ平扫结合DCE ̄MRI准确判断分期132例ꎬ错误分期24例ꎬ诊断准确率为84.6%ꎻ多模态组准确判断分期149例ꎬ错误分期7例ꎬ诊断准确率为95.5%ꎮ四组之间的诊断准确率不全相等(P<0.05)ꎻ组间比较揭示平扫联合DWI㊁平扫联合DCE ̄MRI二者之间在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ꎬ二者分期诊断价值高于单一平扫(P<0.05)而低于多模态组(P<0.05)ꎮ结论㊀多模态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较单一或者二者联合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ꎬ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ꎬ可以作为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常规有效检查手段ꎮʌ关键词ɔ㊀磁共振成像ꎻ宫颈癌中图分类号:R445.2ꎻR737.3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5 ̄0784 ̄05Theapplicationofmulti ̄modalMRIindiagnosisofstagingofcervicalcancerSHIJiayuan1ꎬLINLili2ꎬMINZhiqian2ꎬYUJiao2ꎬCHENLihong2ꎬLILianxiang21.CT/MRRoomShaanxiForestIndustryWorkerHospitalꎬXi an710300ꎬP.R.China2.DepartmentofMRIShaanxiProvincialPeople sHospitalꎬXi an710068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evaluatethevalueoftheapplicationofmulti ̄modalMRIindiagnosisofstagingofcervicalcancer.Methods㊀156casesofcervicalcancerconfirmedbyclinicwhounderwentpretreatmentmagneticresonanceimagingwereana ̄lyzedretrospectively.TheMRIimagesweredividedinto4groups:plainscangroupꎬplainscancombinedwithDWIgroupꎬplainscancombinedwithDCE ̄MRIgroupꎬandmulti ̄modalMRI(includingplainscanꎬDWIandDCE ̄MRI)group.Twoexperiencedradiologistsindependentlyreadtheimagesandmadeimagingdiagnosisandstaging.Allstagingresultswerecomparedwiththefi ̄nalclinicalstaging.Results㊀Plainscangroupshowedaccuratestagingin112casesandfalsestagingin44casesꎬwithadiag ̄nosticaccuracyrateof71.8%.ThestagingwasaccuratelydeterminedbyplainscancombinedwithDWIin135casesꎬandthestagingwasfalsein21casesꎬthediagnosticaccuracyratewas86.5%.PlainscancombinedwithDCE ̄MRIaccuratelydeterminedstagingin132casesandfalsestagingin24casesꎬwithadiagnosticaccuracyrateof84.6%.Multi ̄modalMRIaccuratelydeter ̄minedthestagingin149casesandthefalsestagingin7casesꎬwithadiagnosticaccuracyrateof95.5%.Statisticsshowedthatthediagnosticaccuracywasnotallequalbetweenthefourgroups(P<0.05).Comparisonbetweenthetwogroupsreveale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accuracyofcervicalcancerstagingbetweenplainscancombinedwithDWIgroupandplainscancombinedwithDCE ̄MRIgroupꎬtheirvalueinthestagingdiagnosiswashigherthanthatofsingleplainscan(P<0.05)andlowerthanthatofmulti ̄modalgroup(P<0.05).Conclusion㊀Multi ̄modalMRIhashigherdiagnosticvaluethansingleorcombinedexaminationinthestagingdiagnosisofcervicalcancerꎬ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accuracyofcervicalcancerstagingdiagnosisꎬandcanbeusedasaroutineandeffectivemeansofcervicalcancerstagingdiagnosis.ʌKeywordsɔ㊀MagneticresonanceimagingꎻCervicalcancer㊀㊀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ꎬ多模态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7JM8145)ꎻ陕西省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编号:2017117SF/YX011(5)作者简介:石家源(1986 ̄)ꎬ男ꎬ陕西西安人ꎬ毕业于延安大学ꎬ本科学历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通信作者:闵智乾㊀主任医师㊀E ̄mail:shaanximinzq@163.comMRI(multi ̄modalMRI)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ꎬ其中以在乳腺及前列腺疾病中应用最广[1 ̄2]ꎮ多模态磁共振是指常规序列结合功能序列的MRI检查ꎬ其中常规序列为MRI平扫ꎬ包括T1WI㊁T2WIꎬ功能序列包括DWI㊁动态增强(dynamiccontrast.enhanced487MRIꎬDCE ̄MRI)以及MRS等ꎮ宫颈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ꎬ其治疗方案取决于术前的准确分期ꎮ以往关于MRI在宫颈癌分期上的应用大多是基于MRI平扫或者结合一种功能成像而进行ꎬ多模态的研究相对较少ꎬ本文利用多模态MRI对宫颈癌进行检查ꎬ以期探讨多模态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7月~2018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156例ꎬ其中鳞癌128例ꎬ腺癌21例ꎬ腺鳞癌7例ꎬ年龄26~68岁ꎬ平均年龄(47ʃ8)岁ꎬ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了多模态MRI检查ꎬ其中92例行手术治疗ꎬ64例行放化疗治疗ꎬ所有病例的MRI分期与最终临床分期进行对照ꎮ1.2㊀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排除MRI检查及对比剂使用禁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ꎬ所有检查均清肠(或前1日口服缓泻剂)并禁食6h以上ꎬ检查时膀胱适度充盈ꎮ使用PhilipsIngenia3.0T磁共振扫描仪及腹部相控阵线圈ꎮ常规平扫:T1WI轴位TR/TE645ms/17msꎻT2WI轴位TR/TE4730ms/90msꎻT2WI矢状位TR/TE4420ms/90msꎻT2WI冠状位TR/TE3326ms/70msꎻDWI扫描:轴位TR/TE2750ms/80msꎻ以上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分别为4mm及1mmꎮ动态增强eTHRIVE序列扫描:轴位TR/TE3.1ms/1.5msꎬ重建层厚及层间距分别为4mm及1mmꎬDCE扫描后并加扫矢状位与冠状位的延迟扫描ꎮ1.3㊀图像分析将所有图像按照平扫㊁平扫+DWI㊁平扫+DCE ̄MRI㊁多模态(平扫+DWI+DCE ̄MRI)进行分组ꎬ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并进行影像分期ꎬ分期采用FIGO2009标准ꎬ意见不一时协商取得一致ꎮ阅片时重点评判的内容包括:肿瘤位置㊁大小㊁形态㊁各个序列的信号特点㊁纤维基质环的完整性㊁与周围组织或结构的关系以及范围ꎮ依据NCCN2016年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3]ꎬ所有病例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标准ꎮ1.4㊀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ꎬ分别评判平扫㊁平扫+DWI㊁平扫+DCE ̄MRI㊁多模态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准确率ꎬ前述四组诊断准确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的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率的比较ꎬ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ꎬ评价四种方法对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价值ꎮ2㊀结果2.1㊀MRI表现156例宫颈癌中ꎬIA期9例㊁IB期51例㊁ⅡA期32例㊁ⅡB期31例㊁ⅢA期16例㊁ⅢB期10例㊁ⅣA期5例㊁ⅣB期2例ꎻ平扫T1WI呈等信号的140例(图2a)ꎬ呈稍低信号16例ꎬT2WI呈稍高及高信号145例(图1a)ꎬ11例呈等信号或未发现明确病灶ꎮDWI上148例病灶呈高信号(图3b)ꎬADC呈低信号(图1b)ꎬ8例病灶显示不清ꎻDCE ̄MRI上124例呈早期明显强化ꎬ13例早期强化相对较弱ꎬ11例呈不均匀强化ꎬ延迟期呈相对弱强化(图1c)ꎬ另有8例未见明显异常强化ꎮ平扫MRI准确判断分期112例ꎬ错误分期44例ꎬ诊断准确率为71.8%(112/156)ꎻ平扫MRI结合DWI准确判断分期135例ꎬ错误分期21例ꎬ诊断准确率为86.5%(135/156)ꎻ平扫MRI结合DCE ̄MRI准确判断分期132例ꎬ错误分期24例ꎬ诊断准确率为84.6%(132/156)ꎻ多模态检查(平扫MRI结合DWI及DCE ̄MRI)准确判断分期149例ꎬ错误分期7例ꎬ诊断准确率为95.5%(149/156)ꎮ2.2㊀统计学结果四组数据卡方统计结果 2=34.371ꎬP=0 000ꎬP<0.05ꎬ说明四组之间的诊断准确率不全相等ꎻ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平扫+DWI㊁平扫+DCE ̄MRI二者之间在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ꎬ二者在分期诊断上均优于单一平扫(P<0.05)ꎻ二者与多模态组比较ꎬ提示多模态检查分期诊断价值均优于前两者(P<0.05)ꎮ3㊀讨论㊀㊀宫颈癌的分期采用FIGO(2009年)临床分期标准[3]ꎬ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临床分期相关ꎬ因此宫颈癌治疗前分期与评价至关重要ꎮ除了妇科临床查体外ꎬ影像学检查亦在宫颈癌的诊断中获得了广泛应用ꎬ影像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及疗效观察和预后分析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4]ꎮ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有:超声㊁CT㊁MRI以及PET/CT及PET/MR等ꎮ超声具有无创㊁经济㊁操作简单的优点ꎬ常作为宫颈癌常规影像检查手段ꎬ但常受腹壁脂肪㊁肠道气体及膀胱充盈状态的影响ꎬ587图1㊀女性ꎬ64岁ꎮⅡA期宫颈癌患者ꎮ图1a~1c分别为T2WI矢状位㊁ADC轴位及增强延迟期轴位图ꎬ肿瘤呈稍长T2信号及ADC低信号ꎬ增强延迟图呈相对弱强化ꎬ阴道前壁可见受累㊀图2㊀女性ꎬ63岁ꎮⅡB期宫颈癌患者ꎮ图2aꎬ2b分别为T1WI及T2WIꎬ提示宫颈区病变并双侧宫旁亦见异常信号ꎮ图2cꎬ2d分别为增强扫描及ADC图ꎬ可明确右侧宫旁为肿瘤组织(白箭)ꎬ左侧宫旁为炎性水肿及聚拢静脉丛(黑箭)㊀图3㊀女性ꎬ48岁ꎮⅣA期宫颈癌患者ꎮ图3aT2WI矢状位ꎬ提示肿瘤侵犯膀胱(黑箭)及直肠ꎬ膀胱壁T2低信号中断ꎮ图3b轴位DWI图局部膀胱壁呈高信号且主观性较大ꎬ此外亦无法观察盆腔深部尤其淋巴结及骨转移等情况[5]ꎮCT检查具有辐射且对早期癌的诊断价值有限ꎬ仅对局部浸润及中晚期宫颈癌的诊断及放疗定位具有一定的价值ꎬ因此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ꎮPET/CT及PET/MR作为高端影像设备ꎬ可以提供解剖与功能方面的信息从而对病变进行评估ꎬ但均具有一定的辐射性ꎬ且价格昂贵ꎬ从而限制了其应用[6 ̄7]ꎮ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发展ꎬMRI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ꎬ与前述影像学手段相比ꎬMRI在宫颈癌的诊断与评估上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ꎬ也是目前宫颈癌术前检查及评估的最常用影像学手段[6]ꎮ由于宫颈癌在T2WI上多表现为稍长T2信号ꎬ与低信号的正常宫颈基质及邻近结构形成良好的对比ꎬ因此通过观察常规T2WI轴位㊁冠状位㊁矢状位图像即可以明确大部分宫颈癌病变的范围并能作出分期诊断[8]ꎬ此外通过肿瘤大小㊁体积的改变以及T2信号变化ꎬ可以对肿瘤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估ꎮ常规T1WI由于病灶呈等信号ꎬ与正常宫颈难以区别ꎬ因此与T2WI相比其诊断价值相对有限ꎬ一般仅用于观察淋巴结及骨转移或合并有T1高信号的病变ꎮ常规序列虽可以明确大部分宫颈癌的形态特征ꎬ但在肿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或炎性反687应及判断静脉丛有无受侵时ꎬ常不易区分肿瘤与非肿瘤病变及判断肿瘤累及范围ꎬ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9]ꎮ随着设备的改进及技术的提高ꎬMRI功能成像在宫颈癌的诊断中获得了更多应用ꎬ其中最常用的功能成像为DWI及DCE ̄MRI检查ꎮDWI是基于水分子微观布朗运动为基础的无创功能成像ꎬ通过在活体观察水分子的扩散程度及内部微观结构变化达到诊断目的ꎮ由于肿瘤细胞大多排列致密㊁细胞间隙小及核浆比大ꎬ常导致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ꎬ因此DWI上表现为高信号ꎬADC图表现为低信号[8]ꎮ由于DWI显示解剖层次差ꎬ且易出现伪影ꎬ因此DWI序列很少单独应用ꎬ一般都与平扫进行联合应用ꎬ通过联合应用ꎬ可以有效鉴别常规T2WI上不能判定的瘤周水肿及炎性反应ꎬ判断有无静脉丛的受侵等ꎬ进而可以更为准确的确定肿瘤的累及范围[10]ꎮDCE ̄MRI通过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进行MRI多期扫描ꎬ通过对比剂强度变化以及定量及半定量方法反映肿瘤组织的血供及微循环状态[11]ꎮ由于宫颈癌组织新生血管丰富㊁血管内皮不完整ꎬ常导致对比剂一过性流入增多并外渗ꎬ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ꎬ中晚期对比剂流出ꎬ而正常宫颈及宫体则呈流入型改变ꎬ二者之间常形成较明显对比ꎮ因此DCE ̄MRI是一种反映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的检查ꎮ同样ꎬDCE ̄MRI亦多是联合平扫MR进行应用ꎬ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及分期准确率ꎬ同时通过观察早期及延迟期的强化表现ꎬ亦有助于鉴别瘤周水肿及炎性反应并对宫颈旁静脉丛受侵与否做出准确判断[12]ꎮ此外由于阴道壁呈持续渐进性强化ꎬ通过观察阴道壁的强化特点ꎬ更容易判断阴道壁是否受累ꎬ对于鉴别ⅠB或ⅡA期肿瘤有一定的帮助ꎮ基于MRI平扫及功能成像(DWI及DCE ̄MRI成像)的多模态MRI检查在宫颈癌中的应用ꎬ明显提高了分期诊断的准确率ꎮ虽然张萍等[13]研究认为DWI序列与多期动态增强序列分期准确率无显著差异ꎬ二者的分期准确率均高于平扫T2WIꎮ但实际工作中ꎬ很少只用DWI及DCE ̄MRI单独进行分期ꎬ一般都是基于平扫MRI并联合应用其他序列来进行分期诊断ꎮ目前的诸多研究认为ꎬT2WI联合DWI及T2WI联合DCE ̄MRI较单一T2WI对于宫颈癌的分期诊断具有相对的优势ꎬ通过T2WI与二者之一的联合应用ꎬ既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形态学改变ꎬ又可以通过ADC值测定及强化方式的不同对肿瘤组织及其他病变进行区分ꎬ其诊断准确率较单一平扫高[10 ̄11]ꎮDWI敏感性高ꎬ可依据宫颈基质的低信号完整性对ⅠB期非肿块性早期癌做出诊断ꎬ而此类型病变ꎬ常规T2WI常诊断困难[14]ꎮDCE ̄MRI亦可发现常规MRI平扫诊断困难的早期癌ꎬ表现为早期强化而延迟期呈相对低信号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扫描提高了IB期小癌灶的检出率[15]ꎮ三者联合应用ꎬ可以发挥各个序列的优势而规避其不足ꎬ例如由于阴道壁常常紧贴于肿瘤组织ꎬ平扫及DWI常很难判断阴道壁是否受累ꎬDCE ̄MRI检查通过肿瘤组织与正常阴道的强化差异ꎬ很容易发现及甄别阴道壁的受侵情况ꎬ如阴道壁受累ꎬ表现为延迟期正常明显强化的阴道壁被稍低信号的肿瘤组织代替ꎬ进而弥补了平扫及DWI在此方面的限度[12ꎬ16]ꎮ对于ⅠA期部分肿瘤ꎬ常规平扫常呈阴性ꎬ通过DWI及ADC图有可能发现较小病变ꎬ再结合早期强化的特点ꎬ可以发现平扫不能检出的微小病变ꎮ同样对于ⅣA期肿瘤ꎬ依据平扫及DWI可以判断肿瘤的范围ꎬ同时利用增强扫描肿瘤与直肠壁㊁膀胱壁的强化差异及相应壁的完整性可以明确膀胱壁及直肠壁粘膜的受侵程度ꎮ对于宫旁侵犯与瘤周水肿㊁炎性反应及静脉丛受累情况ꎬDWI及DCE ̄MRI均能提供明确信息ꎬ可以清晰显示病灶范围ꎬ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分期ꎮ综上所述ꎬ基于平扫㊁DWI及DCE ̄MRI的多模态磁共振检查ꎬ可以对宫颈癌分期做出明确诊断ꎬ较单一检查或基于平扫的二者联合检查有更大的优势ꎬ加之DWI及DCE ̄MRI同时可以提供肿瘤组织分化特点等方面的信息并可以依据相应ADC值及DCE定量\半定量参数对治疗效果进行预测ꎬ因此有理由相信ꎬ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将会在临床工作中获得更多应用ꎮ参考文献:[1]陈倩ꎬ沈玉英ꎬ陈双庆ꎬ等.多模态MRI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16ꎬ32(10):1535 ̄1538.[2]章绪辉ꎬ梁文ꎬ全显跃ꎬ等.多模态MRI技术对早期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ꎬ2017ꎬ28(2):116 ̄119.[3]周晖ꎬ林仲秋.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2016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 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ꎬ2016ꎬ32(3):223 ̄230.[4]FreemanSJꎬAlyAMꎬKataokaMYꎬetal.TherevisedFIGOstagingsystemforuterinemalignancies:implicationsforMRima ̄ging[J].RadiographicsꎬAReviewPublicationoftheRadiologi ̄calSocietyofNorthAmericaIncꎬ2012ꎬ32(6):1805 ̄1827.787[5]AlcázarJLꎬArribasSꎬMínguezJAꎬetal.Theroleofultrasoundintheassessmentofuterinecervicalcancer[J].TheJournal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ofIndiaꎬ2014ꎬ64(5):311 ̄316. [6]CharisBꎬKonstantinosCꎬAngelaML.Currentimagingstrate ̄giesfortheevaluationofuterinecervicalcancer[J].WorldJRadiolꎬ2016ꎬ8(4):342 ̄354.[7]李绍东ꎬ高晶晶ꎬ胡春峰ꎬ等.PET/MRI融合图像诊断妇科恶性肿瘤盆腔复发[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ꎬ2016ꎬ32(10):1555 ̄1559.[8]TestaACꎬDiLeggeAꎬDeBlasisIꎬetal.Imagingtechniquesfortheevaluationofcervicalcancer[J].BestPractice&Re ̄searchClinicalObstetrics&Gynaecologyꎬ2014ꎬ28(5):741 ̄768.[9]刘剑羽ꎬ周延.MRI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㊁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ꎬ2015(5):323 ̄327.[10]廖秋玲ꎬ赵继泉ꎬ朱新进ꎬ等.DWI联合常规MRI在宫颈癌诊断分期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J].肿瘤ꎬ2015ꎬ35(6):660 ̄665.[11]何永红ꎬ林祺ꎬ詹泽娟ꎬ等.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J].磁共振成像ꎬ2016ꎬ7(12):926 ̄931.[12]董雪ꎬ罗娅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ꎬ2017ꎬ32(4):321 ̄324. [13]张萍ꎬ董江宁ꎬ高飞ꎬ等.3.0TMRI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16ꎬ32(8):1246 ̄1249.[14]任莹ꎬ范国光ꎬ卢再鸣ꎬ等.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08ꎬ19(5):334 ̄336.[15]田兆荣ꎬ郭玉林ꎬ蔡磊ꎬ等.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6ꎬ24(2):138 ̄140. [16]李文勤ꎬ张晔.宫颈癌MRI分期与临床分期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8ꎬ28(3):464 ̄467.(收稿日期:2019 ̄06 ̄29)(上接758页)索范围内不足10例ꎮ大多数IIAC病例是在尸检或婴儿头几个月时确诊的ꎮ产前诊断极为罕见ꎬ国内外仅约有10例[7]ꎮ产前诊断采用超声检查ꎬ可有羊水过多㊁大血管回声增强ꎬ心室扩张ꎬ心包积液及胎儿水肿等表现ꎮ由于血管钙化要到妊娠晚期或产后才可见ꎬ因此IIAC很难在产前确诊ꎮ本例患儿未进行产前检查ꎬ缺乏影像资料ꎬ但分娩时发现有羊水增多的情况ꎮ产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㊁X线及CT检查ꎮ心脏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主肺动脉和主动脉系统的广泛性管壁增厚㊁回声增强和管腔狭窄ꎮ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增大㊁肺水肿ꎬ部分可以发现胸腹主动脉壁钙化的征象ꎬ但对于其它血管钙化不容易发现ꎮCT检查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ꎬ对钙化敏感ꎬ不仅能发现心脏瓣膜㊁肺动脉㊁主动脉及主动脉系统等大中动脉的钙化ꎬ部分病例还能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钙化ꎬ补充了超声和X线检查不能发现的钙化ꎮ对于产后怀疑IIAC的患儿ꎬ应首选CT检查ꎮIIAC主要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1)梅毒性主动脉炎ꎬ可表现为主动脉壁的钙化ꎬ但升主动脉是最常见的受累部分ꎬ并且伴有先天性梅毒的其它症状ꎬ如哈钦森牙齿㊁间质角膜炎㊁鞍状鼻等ꎻ2)尿毒症性心肌病ꎬ常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ꎬ并可见广泛的动脉壁钙化ꎬ但患者多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ꎬ实验室检查多有贫血㊁电解质紊乱㊁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ꎻ3)营养不良性心肌钙化ꎬ与孕早期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损伤有关ꎬ表现为室间隔及左心室心尖部心肌钙化[8]ꎮ综上所述ꎬ患儿产后出现心力衰竭㊁高血压㊁呼吸衰竭等临床表现ꎬ影像学表现为大中动脉广泛的钙化ꎬ应该考虑本病的可能性ꎮ参考文献:[1]MamathaGowdaꎬDasariPapaꎬHarithaSagiliꎬetal.Prenataldi ̄agnosisofidiopathicinfantilearterialcalcification[J].JournalofFetalMedicineꎬ2016ꎬ3(3):143 ̄146.[2]FarquharJꎬMakhseedNꎬSargentMꎬetal.Idiopathicinfantilearterialcalcificationandpersistentpulmonaryhypertension[J].AmericanJourralofPerinatologyꎬ2005ꎬ22(3):121 ̄125. [3]胡芷洋ꎬ林琳华ꎬ朱进ꎬ等.特发性婴儿动脉钙化症的产前诊断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妇产科杂志ꎬ2015ꎬ50(7):537 ̄539.[4]DuccioFedericiꎬShoToriiꎬMatteoCiuffredaꎬetal.Coronarypathologyofinheritedgeneralizedarterialcalcificationofinfancy:acasereport[J].CardiovascularPathologyꎬ2018ꎬ36:15 ̄19. [5]AmineMꎬFatenHꎬRIMHꎬetal.Ararecauseofdeathinin ̄fancy:idiopathicinfantilearterialcalcification[J].Pathologicaꎬ2015ꎬ107(1):29 ̄31.[6]梁小碧ꎬ曾少颖ꎬ李渝芬ꎬ等.特发性婴儿动脉钙化症二例[J].中华儿科杂志ꎬ2014ꎬ52(11):874 ̄876.[7]NasrallahFKꎬBahoHꎬSalloutAꎬetal.Prenataldiagnosisofid ̄iopathicinfantilearterialcalcificationwithhydropsfetalis[J].UltrasoundObstetGynecolꎬ2009ꎬ34(5):601. [8]刘晓伟ꎬ杨旭ꎬ郝晓艳ꎬ等.胎儿心脏异常钙化病因及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ꎬ2018ꎬ34(3):395 ̄398.(收稿日期:2019 ̄02 ̄19)887。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
因此,宫颈癌的定期筛查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2]。
此外,明确宫颈癌分期对制订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也至关重要。
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分期是世界公认的宫颈癌分期系统,其首次提出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分期,并将ⅠB期进一步分为ⅠB1期、ⅠB2期和ⅠB3期,将淋巴结转移定为独立分期ⅢC期[3]。
在现有的影像诊断技术中,超声因其方便、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筛查,CT密度分辨力高,可清晰显示密度差异较小的器官和软组织结构,但两者均无法判断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临床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王新婧1,施磊2,李兵1,冯吟1,朱楠31.安徽省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影像中心,安徽合肥230007;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230022;3.安徽省蚌埠市中医医院影像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目的:分析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分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均行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与FIGO 2018分期的诊断一致性。
结果:68例中,FIGO 2018分期ⅠB1期20例、ⅠB2期15例、ⅠB3期4例、ⅡA1期11例、ⅡA2期7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ⅢC1期2例、ⅣA期5例;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示55例与FIGO 2018分期一致,其中,ⅠB1期18例、ⅠB2期13例、ⅠB3期2例、ⅡA1期9例、ⅡA2期5例、ⅡB期2例、ⅢB期1例、ⅢC1期1例、ⅣA期4例。
经Kappa检验,2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0.768,P< 0.05)。
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ⅡB、ⅢB、ⅢC1、ⅣA期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79、0.848、0.469、0.801、0.665、0.985、0.470、0.485、0.784,准确率分别为95.59%、95.59%、94.12%、95.59%、92.65%、98.53%、95.59%、97.06%、97.06%。
磁共振检查在75例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研究作者:侯进琳邱娜璇陈达红陈琼华吴秀蓉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特别是术前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转移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并手术的7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
分别观察术前临床分期、MRI检查中的宫颈局部肿瘤、阴道转移、宫旁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
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结合患者的临床分期,分析MRI在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结果:75例患者中,FIGO分期ⅠB1期16例,ⅠB2期18例,ⅡA1期12例,ⅡA2期23例,ⅡB期6例(合并阴道转移4例)。
术前MRI 提示宫颈局部肿瘤为恶性75例,阴道转移43例,宫旁转移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
术后病理宫旁转移12例(其中8例报告为肿瘤浸润宫颈全层至外膜脂肪组织中),盆腔淋巴结转移24例。
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MRI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是66.7%(6/9),阴性预测值是72.7%(48/66),敏感性为25.0%(6/24),特异性为94.1%(48/51),准确度72.0%(54/75)。
MRI判断宫旁转移的阳性预测值是66.7%(4/6),阴性预测值是88.4%(61/69),敏感性为33.3%(4/12),特异性为96.8%(61/63),准确度86.7%(65/75)。
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用妇科检查判定宫旁转移的阳性预测值是33.3%(2/6),阴性预测值是85.5%(59/69),敏感性为16.7%(2/12),特异性为93.7%(59/63),准确度81.3%(61/75),低于MRI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论:MRI应常规应用于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的术前评估,特别是用于淋巴结转移和宫旁转移的判断。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一、MRI对宫颈癌分期的影像学特征1.分型特征:宫颈癌通常分为浸润型和浸润性囊腺型。
浸润型宫颈癌通常呈现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呈软骨样增强,肿瘤组织内可见坏死和出血;浸润性囊腺型宫颈癌则呈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腺样肿块,囊腔内可见高信号出血物或低信号液体。
2.宫颈癌侵犯深度的评估:浸润型宫颈癌的侵犯深度是判断分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MRI可以明确显示肿瘤与子宫颈内外膜的关系,以及肿瘤的侵犯深度。
肿瘤侵犯子宫颈内膜或侵犯子宫颈外膜的情况可以通过MRI直观显示。
3.宫颈癌侵犯范围的评估:MRI可以显示宫颈癌的大小、范围以及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情况,如侵犯子宫体、阴道、膀胱、直肠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期。
4.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宫颈癌常常伴有淋巴结转移,MRI可以通过显示盆腔和腹主动脉淋巴结的改变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淋巴结的增大、形态改变、强化情况等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依据。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备较高的准确性。
研究表明,MRI的准确性达到90%以上,特别是对于浸润型宫颈癌的分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可以显示宫颈癌的大小、范围、侵犯深度、侵犯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关键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分期诊断。
三、MRI在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MRI在宫颈癌预后评估中也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MRI评估宫颈癌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MRI还可以评估宫颈癌治疗后的效果,通过观察肿瘤的缩小程度、边界清晰度等指标,判断治疗的效果,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备较高的价值。
MRI可以通过显示肿瘤的分型特征、侵犯深度、侵犯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分期诊断,指导合适的治疗方案选择,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微小肿瘤的检出率较低等。
为了提高准确性,MRI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分期诊断准确性。
·12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FEB. 2024, Vol.22, No.2 Total No.172【通讯作者】胡春洪,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影像诊断与功能影像。
E-mail:*********************DWI and DCE-MRI in the12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2月 第22卷 第2期 总第172期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曲线。
对整个盆腔进行扫描,范围包括肾门到耻骨联合水平,主要围绕宫颈肿瘤灶及相关周围侵犯组织。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 将患者DCE-MRI检查图像传送后处理工作站,使用MR Tissue-4D软件进行后处理分析,在肿瘤强化区选取感兴趣区(ROI),尽量避免放置于坏死、囊变、出血及血管区。
经运动校正、图像对准后采用Tofts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及AIF函数获取伪彩图和定量药代动力学参数K trans (min -1)、K ep (min -1)以及V e ,测量并记录三次ROI结果并取平均值。
测量并记录ADC值(mm 2/s)。
MR图像由2位具有5年以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估,当遇到分歧时共同协商。
病变的最大直径在轴位或矢状位T 2WI上测量以判断分期。
除盆腔MRI检查外,患者均行胸腹盆检查以获得FIGO分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Ⅰ期+ⅡA期,2组为分期ⅡB及ⅡB以上。
计量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分期患者DCE各定量参数及ADC值统计学差异,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47例入组患者中共有38人进行了hpv检测,21人hpv16阳性、其中6人混合感染,6人hpv18阳性,2人hpv31阳性,2人hpv33阳性,2人hpv45阳性,1人hpv52阳性,1人hpv58阳性,1人hpv59阳性,2人阴性。
M M I MONTHLY Vol 28 No. 10 Oct. 2019—2169 —MRI 在子宫颈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陈思源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放射科(福建福州350000)【摘要】目的:探讨MRI 对宫颈癌的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6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MRI 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
结果:MRI 分期符合率明显高于术前临床分期符合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 05)o 结论:MRI 都是一种可依赖的影像技术,可为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追踪,提供重要的辨别检查。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成像;分期;术前诊断The Value of MRI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Cervical CancerChen Siyu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 , Jinshan Hospital , Fujian Province (Fuzhou, Fujian 350000)[Abstract]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MRI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 Sixty 一 two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May 2019 were enrolled ・ The differences in MRI staging , preoperative clinical staging and surgical pathological staging were compared ・ Results : The coin cidence rate of MRI stag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eoperative clinical staging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 05 )・ Conclusion : MRI is a reliable imaging technique that provides important discriminatory examinations for the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Key Words :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与术前病变分期有密切关系,第 IA 期:85 -90% ,第 IIA 期:80%,第 IIB 期:60 - 70% ,第 IIIA 期:45% ,第 IIIB 期:30 - 36%,第 IV 期: 10-14% [-2】。
MRI对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效果探讨发布时间:2021-02-03T07:35:33.343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0期作者:付建1 张帆2[导读] 探讨将MRI应用在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1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妇科江苏宿迁 223800)(2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目的:探讨将MRI应用在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11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MRI诊断,并对其术前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将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作为金标准,MRI分期诊断:ⅠA期、ⅠB期、ⅡA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96.25%、93.33%;临床分期诊断:ⅠA期、ⅠB期、ⅡA期符合率分别为,0.00%、83.75%、83.33%。
MRI方法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检测的敏感度为90.32%(28/31)、特异度为94.94%(75/79),诊断准确度为93.64%(103/110)。
结论:将MRI应用在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MRI方法诊断宫颈癌分期情况的准确率较高,还可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有效鉴别。
【关键词】MRI;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0-0049-02宫颈癌在恶性肿瘤中占比较高,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因此宫颈癌的诊断、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宫颈癌会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其癌细胞主要经淋巴结转移[1]。
依照瘤体的浸润范围和形态,在临床上宫颈癌主要分为5个时期,每个时期均需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诊断的准确性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2]。
临床诊断中检查方式有多种,如CT、超声、TCT、MRI等,每种诊断方法均存在一定优缺点,行MRI诊断,其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无创性、操作简单、无辐射等优点,进而备受临床医疗人员和患者的青睐[3]。
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因为初期无症状而被忽视,因此导致了临床治疗的错误。
MRI技术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癌变组织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MRI技术对宫颈癌的诊断MRI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能够在不破坏人体组织的情况下,通过扫描并记录人体内部的磁信号,形成高清晰度的图像。
在宫颈癌的诊断中,MRI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三方面。
1.检测癌变部位宫颈癌最常见的起源位置是宫颈的内口,但是也可发生在外口或宫颈的半径。
MRI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宫颈的大小、内口和外口的位置、轮廓和形态,同时能够显示出宫颈壁的增厚和异常信号,帮助医生确定宫颈癌的发生和位置。
2.显示癌组织内部结构宫颈癌的病变细胞往往高密度聚集,形成一个类似于结节的异常区域。
MRI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结构的情况下,非常清晰地显示出癌变组织的内部结构,包括癌细胞的分布、大小、形状和密度等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宫颈癌的严重程度。
3.评估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常常会侵犯附近的淋巴结,在宫颈癌的分期中,评估淋巴结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MR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淋巴结的位置、数量、大小和形状等信息,评估淋巴结是否受到癌细胞的侵犯,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切除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1.精准的分期信息MRI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显示出癌变组织的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分布等信息,相较于其他分期诊断方法,如CT和B超等,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精度。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精确地确定宫颈癌的分期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辅助治疗策略的制定MRI技术可以不仅在宫颈癌的初步诊断和分期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MRI技术可以及时跟踪癌细胞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优化治疗效果。
3.提高治疗效果MR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宫颈癌的分期情况,避免误诊和漏诊,从而保证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和精准。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磁共振成像进行常规的检查。
结果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宫颈基质环活在宫颈实性肿物出现中断的情况。
根据分析患者病理的结果得知,本组患者的宫旁侵犯呈现广泛性以及局限性两种类型。
结论磁共振成像有着多序列成像、多方位成像、软组织较高分辨率以及无创性等基本特征,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上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是常见的疾病,对宫颈癌疾病具体是通过宫颈活组织学、妇科专科、症状以及病史等方面的检查进行确诊[1]。
患者在手术前进行正确的分期治疗,对预后评估、治疗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磁共振成像有着多序列成像、多方位成像、软组织较高分辨率以及无创性等基本特征,广泛地应用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本文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年龄32.3岁。
本组患者通过检查病理组织学,均符合宫颈癌疾病的诊断标准。
患者有12例腺癌,38例鳞癌。
患者通过普通的m检查前没有接受其他治疗,同时在同期行增强以及腹膜后平扫等检查。
1.2 方法通过某生产厂家某型号的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通过se序列进行常规的t1wi,te/tr=11ms/500ms,通过tes 序列进行t2wi,te/tr=109ms/4000ms。
扫描时,设置5mm为横断位层厚,1.8mm为层间距,两次nex,25cmfov,512x512为扫描的矩阵,4mm为矢状位层厚,1mm为层距,两次nex,25cmfov,512x512为扫描的矩阵。
本组患者均通过gd-dtpa进行增强扫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