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270·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俞玲丹 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柯桥分院 312039摘 要: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进行药物治疗的288例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以上感冒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并针对患者开具的处方进行分析,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出现不合理情况25例(8.6%),其中主要书写不规范有12例(4.1%),处方中药物不对症的有8例(2.7%),处方中药物重复或超常处方有5例(1.7%);发生较为明显的药物副作用情况为22例,占比7.6%,发生不良反应的症状主要有用药后心慌心悸6例(27.2%)、肠胃不适8例(恶心呕吐)(36.6%)、头痛严重8例(36.3%)和惊厥1例(4.5%)。
结论:在临床上针对流行感冒患者用药治疗工作中,仍有少部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症状和病情,严格根据药品使用说明以及临床药师用药指导下开具处方,以减少感冒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和滥用情况,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抗感冒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合理应用感冒,可分为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通常是因为细菌、病毒或者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比如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头晕、发热等症状[1]。
对于感冒的治疗方式较为普遍,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疾病的特征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使用一种药物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2]。
由于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或其他原因,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也有所不同。
部分患者由于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不仅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增加治疗周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危害[3]。
基于以上原因,作者对在我院进行药物治疗的288例感冒患者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感冒药物使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建议,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进行药物治疗的288例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以上感冒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并针对患者开具的处方进行分析,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毕业论文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浅析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浅析摘要: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感冒,目前尚没有特效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栏目,主要讲述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如今感冒药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
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造成了如今抗感冒药在很大程度上的滥用,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字:抗感冒药;应用;不良反应感冒及抗感冒药常常不被重视,“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也越来越多的被患者所认同或采用。
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咳嗽、头痛、流涕、咽痛都服用,甚至还常用来预防感冒,错误地认为“多吃一点无妨”,造成了如今抗感冒药在很大程度上的滥用,殊不知最常用的药品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1.抗感冒药物的应用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感冒,目前尚没有特效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感冒药的不断增加,如何应用好抗感冒药至关重要。
1.1抗感冒药物的处方组成目前国产常用抗感冒药物主要有;康必得、帕尔克、白加黑、尼克、臣功再欣、力克舒、康泰克、感冒通、速效感冒胶囊、速效感冒片、丽珠感乐、小儿感冒片等,其处方组成主要有:①解热镇痛药:在上述的抗感冒药物中,除臣功再欣含有布洛芬,感冒通含有双氯芬酸,康泰克含有苯丙醇胺外,其余抗感冒药都含有剂量不同的对乙酰氨基酚。
②抗组胺药:除力克舒外,均含有马来那敏、苯海拉明、特非那定。
③收缩血管,减轻鼻粘膜充血水肿的药物:帕尔克及康泰克均含有苯丙醇胺。
④中枢性镇咳药或兴奋药物:右美沙芬、咖啡因等。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学院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论文提交日期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这三种方法,在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采用抗细菌治疗的方法。
抗感冒药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的范畴,越来越多的患者已认同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点。
现如今,感冒药已成为各家必备的药物之一,但是感冒药的种类繁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缺乏相关的医药知识,同时使用多种感冒药,致使如今感冒药滥用现象的发生,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说,合理的应用感冒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感冒药的应用,分析滥用感冒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科学的运用感冒药的重要性。
关键字:抗感冒药应用不良反应前言 (1)1.抗感冒药物的运用 (2)1.1 关于抗感冒药物的处方组成 (2)1.2 根据感冒症状合理选用抗感冒药 (2)1.3 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3)1.4与免疫调节治疗药物联合使用 (3)2.抗生素的滥用 (3)3.使用抗感冒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4)3.1解热镇痛药 (4)3.1.1消化系统 (4)3.1.2泌尿系统 (5)3.1.3血液系统 (5)3.1.4过敏反应 (5)3.2鼻黏膜血管收缩药 (5)3.3抗过敏药 (5)3.4中枢兴奋药 (6)3.5抗病毒药 (6)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6)5.抗感冒药物的合理选用 (6)5.1合理科学用药,避免感冒药的盲目滥用 (6)5.2不能盲目使用感冒药,应对症用药 (7)5.3禁止婴幼儿患者应使用感冒通类的药物 (7)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前言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来说人们都不陌生。
感冒指的是由病毒、混合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
根据发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是常用的一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疾病和症状,它们也称为OTC(非处方药或非用药药物)。
尽管它们能有效治疗感冒,但使用不当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首先,抗感冒药有可能引起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失眠、腹泻、皮疹等。
还有一些抗感冒药可能会增加血压,出现心跳加快、气促等症状。
如果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则宜少量少剂量地使用抗感冒药。
其次,抗感冒药也可能与其他药物形成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效转变。
例如,服用抗感冒药同时服用氯胺酮药可能会导致血压过高,而服用抗炎药同时服用抗感冒药也可能会引起肝功能不全的症状。
因此,使用抗感冒药前应该谨慎地考虑所服用的其他药物。
最后,抗感冒药有一定的耐受性。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抗感冒药,很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抗药性菌会变得抵抗抗感冒药,本身感染的症状仍然无法得到改善。
因此,使用抗感冒药应该意识到其风险,并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法,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
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药物,但一定不要超过药典上规定的最大剂量。
一般来说,在严重病情的情况下可以大剂量服用,但是患者应尽可能地使用最小剂量。
同时,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2、禁止自行改变剂量和药物。
抗感冒药不要自行改变剂量,否则可能会导致药效失常或不良反应出现。
同时也不能自行更改多种药物,除非与医生商量。
3、避免长期使用抗感冒药,以免出现耐药性。
抗感冒药的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使得药物的疗效下降,甚至产生新的病原体,因此,当感冒持续存在时,应尽快就诊,找出病因,改变药物。
此外,应避免把抗感冒药作为日常疾病的常备药。
要定期做体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尽量避免使用抗感冒药。
总之,抗感冒药是常用的OTC药物,能有效控制感冒症状,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甚至出现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抗感冒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治疗感冒的药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物的分类抗感冒药物根据其药理作用和成分可以被分成几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感冒药物:1.解热镇痛药物这类抗感冒药物的作用是解热和缓解疼痛。
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头痛症状,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减轻。
解热镇痛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等。
然而,这类药物也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扑热息痛会导致胃肠反应和过敏反应。
另一方面,布洛芬会影响肾功能,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已有慢性肾病的人。
2.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常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组胺对身体的影响,减轻鼻塞和流涕等症状。
抗组胺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氯苯那敏和扑尔敏等。
但是,这种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氯苯那敏会导致口干、头晕和恶心等不适症状,而扑尔敏则可能会导致嗜睡和头晕等反应。
3.收敛剂这类抗感冒药物能够收缩血管,减轻鼻黏膜肿胀和流涕等症状。
主要成分包括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等。
然而,收敛剂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例如,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可能会导致心悸、高血压和失眠等症状。
4.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通常被用来治疗流感等病毒性感染。
这种药物能够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抗病毒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
这些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问题、头痛和疲劳等。
如何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1.理解自己的症状在使用抗感冒药物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症状。
不同的抗感冒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症状。
例如,对于流感引起的发热和头痛症状,解热镇痛药物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流涕症状,则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
2.避免过量使用抗感冒药物过量使用抗感冒药物可能会导致中毒。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感冒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同时,在使用多种抗感冒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成分和作用,以避免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感冒药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对临床使用中的抗感冒药阿司匹林、速效感冒胶囊、镇痛片APC 等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感冒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应对措施1引言感冒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目前,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每次感冒后就乱开药方吃,有的剂量比较大,吃多了就会同时服用各种感冒药。
虽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这些药物是有毒的,即使是最常见的药物,过量服用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服用大剂量或多种感冒药会增加人体的不良反应。
对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抗寒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2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中,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有很多种,但由于药物的成分大多相似,其疗效也相似。
如果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就相当于增加了药物的剂量,而且还会增加身体和不良反应的风险[1]。
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各成分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如果选择不当,容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2.1解热镇痛药感冒发热虽然体温不高,但常常伴有疼痛,解热镇痛药可以解热,减轻头痛和全身疼痛,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此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和肝功能损害[2]。
如二氯苯酸钠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药物用量成比例。
(2)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等。
解热镇痛药最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3]。
当肾功能低下时,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容易引起肾脏损伤。
过量或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肝和肾损害。
(3)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4)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等。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方法:此次调查对象随机选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感冒患者300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处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针对患者的一般病情、处方中用药情况等展开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处方信息、不良反应及药理成份分布。
结果:在3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占12.50%,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占10.00%,药物使用不对症占1.67%;出现不良反应为9.67%,其中胃部不适者51.72%,过敏者35.58%,血压升高或心跳加快者27.59%,恶心呕吐者31.03%;300张处方中涉及的抗感冒药物包括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咖酚伪麻片、复方氨酚伪麻片、氨咖黄敏溶液等。
结论:抗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可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使用抗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的滥用,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感冒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37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75-02前言感冒属于临床上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在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注意保暖,饮食清淡并饮用大量的水的情况下,大多症状在几日后可自行缓解甚至消失[1]。
感冒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效药,大多采取抗病毒治疗及自身免疫调节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患者都将感冒当成小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自行备一些不同类型的感冒药,且多数患者缺少足够的医药知识,急于求成,往往会服用多种抗感冒药物或自行增大药物的剂量,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为此及时了解各种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调查对象随机选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感冒患者300例,其中男165例,女135例;年龄3~77岁,平均(36.7±6.5)岁;儿童57例,青少年59例,中年51例,老年133例。
抗感冒药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 ons and the reas on able applicati on of cold medicinexxxx(V )目录 独创性声明,,,,,,,,,,,,,,,,,(I 扌摘 要,,,,,,,,,,,,,,,,,,(D) 正文目录—1—1_*■ 1—1 ^-4、yyyyyyyyyyyyyyyyyy(出) 参考文献,,,,,,,,,,,,,,,,,,(W) 后 记(致谢),,,,,,,,,,,,,,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为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证书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XXXX日期:XXXX【摘要】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称“伤风”。
它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30%-50混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其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由于个体的差异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主要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一般一周左右患者多会自行康复。
抗感冒药大多数是非处方药,购买时方便,所以造成了药物滥用的普遍现象。
因此这种“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感冒药几乎成了每个家庭的必备药物。
而在日常生活中,好多患者将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如果不懂得合理用药,很可能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所以合理用药就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
【关键词】抗感冒药合理应用不良反应1感冒分类及症状1.1病毒性感染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人体的病毒性感染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慢病毒感染。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摘要】目前临床抗感冒药物种类繁多,用药中存在盲目性、不规范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涉及多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
可通过相应的措施包括了解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对症用药、严格药物的适应证及用量、联合合理用药等,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抗感冒药物;感冒;不良反应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及病毒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部、鼻腔急性炎症。
我国成年人感冒发生频率约为每年2~4次,儿童为6~8次,病原体多为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占70%~80%;少数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占20%~30%[1]。
抗感冒药是治疗感冒的基础药物,药物种类较多,其药物成分、作用机制类似[2]。
多数患者往往自行服药,存在盲目性,容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对常见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应用对策。
1 抗感冒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1.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抗感冒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卢星池等[3]报道发生率为2.14%,多数解热镇痛药物可导致过敏反应,如长期使用扑热息痛可导致鼻炎、荨麻疹的发生;阿司匹林可导致皮炎、过敏性哮喘等。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作为变应原与机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后诱发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关。
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1.2消化道反应抗感冒药物可刺激胃肠黏膜,产生消化道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如扑热息痛类药物;部分灭酸类药物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其损伤、出血。
1.3肝肾损伤多数感冒药物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可引起药源性肾脏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肾小球坏死、急性肾炎、甚至肾功能衰竭[2];某些速效感冒药物可引起肝细胞坏死、急性乳头坏死甚至肝硬化、肝癌等严重不良反应[3]。
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感冒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药物,大多数感冒药已被列为非处方药物(英文缩写OTC),其种类多达百余种,感冒药的OTC 在药物销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很多朋友都会在家准备一些感冒药,以备不时之需。
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感冒药,发挥感冒药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对老年人群,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着凉”,又称上呼吸道感染。
70% 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及咳嗽等;有时伴有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若无伴发症,7天左右多能自行康复。
而流行性感冒(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与感冒类似,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但头痛、关节疼痛、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常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呈暴发流行,有集体发病和集中流行趋势。
受寒冷本身并不会引起感冒,个体的易感性与其健康和营养状况、上呼吸道异常(如扁桃体肿大或腺样体)有关。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在24~72 小时的潜伏期后突然起病,伴鼻或喉部灼热感,随后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
感染症状受宿主生理状况的影响,过度疲劳、心情苦闷、鼻咽部过敏性疾患和月经来潮期间等可加剧症状。
如无并发症,感冒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消失。
但在特定人群、高危人群中,感冒可以引起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加重,引发心肌炎、急性肾炎等重危并发症,并可显著增加高危人群的死亡率。
感冒,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很多人自以为“久病成良医”,往往自己采用一些习惯的做法来治疗,这样一来有时反而使感冒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
这些错误的习惯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抗生素治感冒这种用法不仅错误而且有害,因为一般抗生素对感冒病毒均无效,而且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论文题目:感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策略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策略。
首先概述了抗感冒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常见药物。
随后,详细分析了抗感冒药物可能引发的各类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及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
进一步地,文章深入剖析了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如药物本身特性、患者个体差异、不合理用药现象及用药教育与指导不足等。
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抗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策略,包括遵循临床指南、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加强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意识及促进药师参与临床决策等,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感冒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药物监测;个体化用药目录摘要 (I)一、引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二、抗感冒药物概述 (2)(一)抗感冒药物的分类 (2)1.解热镇痛药 (2)2.抗过敏药 (2)3.抗病毒药 (2)4.中成药及复方制剂 (3)(二)抗感冒药物的作用机制 (3)(三)常见抗感冒药物介绍 (4)三、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 (4)(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4)1.胃肠道反应 (4)2.肝脏损害 (4)(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5)1.嗜睡与头晕 (5)2.精神异常 (5)(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5)1.心律失常 (5)2.血压升高或降低 (6)(四)泌尿系统及其他不良反应 (6)1.肾功能损害 (6)2.过敏反应与皮肤反应 (6)(五)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 (7)四、抗感冒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7)(一)药物本身特性 (7)(二)患者个体差异 (8)(三)不合理用药现象 (9)1.滥用抗生素 (9)2.多种药物联用不当 (9)3.剂量与疗程不合理 (9)(四)用药教育与指导不足 (10)五、抗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策略 (10)(一)遵循临床指南与合理用药原则 (10)(二)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 (11)(三)加强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 (12)(四)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意识与知识水平 (12)(五)促进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决策 (13)结论 (14)致谢 (15)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浅析毕业论文一、引言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症状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头疼等。
感冒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因此,人们需要使用抗感冒药来缓解这些症状,以便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
然而,抗感冒药也会带来不良反应,需要在使用时慎重考虑。
本文旨在探讨抗感冒药物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
二、抗感冒药物的作用和分类抗感冒药物主要分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
解热镇痛药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
抗组胺药主要包括二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芬太尼、筑雷他定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三、抗感冒药物的应用1.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作用机理为抑制脑下垂体分泌前列腺素,从而缓解疼痛和降低发热。
适用于轻度感冒、发热和轻微疼痛。
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的一种,作用机理为阻断前列腺素合成。
适用于轻度感冒、头痛、发热。
3.扑尔敏:扑尔敏是一种二代抗组胺药,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组胺的释放。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四、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1.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会对肝脏产生负担,有可能导致肝损伤。
长期使用也有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因此,对乙酰氨基酚不宜长期服用,也不应过量使用。
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在胃肠道内易受到胃酸的侵蚀,容易引起消化性溃疡。
也有可能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
因此,阿司匹林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胃肠道副作用。
3.扑尔敏:扑尔敏容易引起口干、头晕、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时应注意不要超量使用。
五、结论抗感冒药物的应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使用。
同时,不良反应也需要引起重视,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使用。
对于那些有肝肾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应慎重使用。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学院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论文提交日期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这三种方法,在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采用抗细菌治疗的方法。
抗感冒药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的范畴,越来越多的患者已认同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点。
现如今,感冒药已成为各家必备的药物之一,但是感冒药的种类繁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缺乏相关的医药知识,同时使用多种感冒药,致使如今感冒药滥用现象的发生,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说,合理的应用感冒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感冒药的应用,分析滥用感冒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科学的运用感冒药的重要性。
关键字:抗感冒药应用不良反应前言 (1)1.抗感冒药物的运用 (2)1.1 关于抗感冒药物的处方组成 (2)1.2 根据感冒症状合理选用抗感冒药 (2)1.3 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3)1.4与免疫调节治疗药物联合使用 (3)2.抗生素的滥用 (3)3.使用抗感冒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4)3.1解热镇痛药 (4)3.1.1消化系统 (4)3.1.2泌尿系统 (5)3.1.3血液系统 (5)3.1.4过敏反应 (5)3.2鼻黏膜血管收缩药 (5)3.3抗过敏药 (5)3.4中枢兴奋药 (6)3.5抗病毒药 (6)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6)5.抗感冒药物的合理选用 (6)5.1合理科学用药,避免感冒药的盲目滥用 (6)5.2不能盲目使用感冒药,应对症用药 (7)5.3禁止婴幼儿患者应使用感冒通类的药物 (7)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前言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来说人们都不陌生。
感冒指的是由病毒、混合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
根据发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772017.06药物应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罗 玲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1520【摘 要】感冒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通常致使患者出现头痛、发热及流鼻涕的症状,直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患者用药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甚至直接由此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本文主要针对抗感冒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症状,为此展开临床探讨。
【关键词】感冒;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感冒属于呼吸道感染疾病,期病因主要由病毒引发,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类型,如果在患病期间未出现并发症状的话,则患者康复周期相对较短,一般都是一周左右痊愈。
而针对感冒症状的分类,中医和西医方面存在一点差异性,中医直接划分未风寒、风热、流行、暑湿、少阳及体虚等引发。
西医方面则认为,感冒应当划分未普通、流行两种类型感冒。
但是因为感冒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直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针对感冒治疗起到高度重视。
1 抗感冒药物常见不良反应1.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在所有抗感冒药物不良反应当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主要是由于抗感冒药物复方都很容易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的不适,具体表现未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以及肝功能损害等等。
这类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是由感冒药物当中的乙酰氨基酸、阿司匹林、金刚烷胺等成分引发。
此类成分直接人体胃黏膜存在刺激性作用,对于胃黏膜的损伤相对较大,因此含有以上成分的抗感冒药物,都应当饭后服用[1]。
1.2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在许多抗感冒类药物的文献报道当中,内容最多的就是泌尿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情况。
并且该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未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大多不良反应成因都是由于抗感冒药物当中的阿司匹林和乙酰氨基酚所致。
当感冒患者本身肾功能低下时,其长期或者是过度使用富含以上成分的药物,将会对患者肝肾造成巨大的损害。
并且服用富含双氯芬酸钠的抗感冒药物将损害血小板,甚至由此引发血尿。
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浅析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或者是比较寒冷的冬季,感冒都是人们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并且感冒一般都属于易发性和传染性都比较强的疾病,我们应该给予重视。
治疗感冒,最普通的治疗方法就是吃药,由于感冒药多数为非处方药,自行购买十分方便,可以随到随买,随买随用,但是有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感冒后可能会急于求成,有时会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因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抗感冒药的滥用,甚至有的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本文重点介绍了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标签:感冒;药物;应用;不良反应感冒是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开始发现有感冒的症状就要做到治疗与预防。
但是目前还没有比较特效的治疗方法,基本上都是感冒之后选用一些抗感冒药物,同时市场上存在的抗感冒药物都是非处方药物,还有在药店里感冒药种类很多,各种各样的产自不同地方的感冒药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很难选择。
因此在感冒之后如何选用抗感冒药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合理的选用抗感冒药物不仅能及时的治疗感冒,还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使用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
1抗感冒药的应用1.1抗感冒药的处方组成到目前为止我国常用抗感冒药物主要有针对儿童的小儿感冒片、康必得、感冒通、速效感冒胶囊等等,其处方组成主要含有镇痛解热要含有镇痛解热药,上述的抗感冒药中基本上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只是不同的抗感冒药含有的剂量不同而已,抗感冒药内大部分都含有马来那敏、苯海拉明、特非那定等抗组胺药,除此之外大部分都还含有那些收缩血管,减轻鼻粘膜充血水肿的药物,还有如右梅莎芬等中枢性镇咳药或兴奋药物,清热解毒的中药如大青叶、牛黄等等。
由此可见,基本上大部分的抗感冒药含有的药材成分都大致相同,因此应该避免合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因此应该对症吃药,合理使用抗感冒药。
1.2抗感冒药的合理应用1.2.1根据感冒症状合理用药感冒的症状较多,但是一般都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感冒初期症状,这时感冒患者可以选用含有抗过敏和缩血管成分的感冒药,就如新康泰克,假如患者只是轻微的发热头痛而没有另外症状,可选用一些只有解热镇痛的单方制剂,对于头痛、发热等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选用含有抗组胺剂、苯丙醇胺的药物,但是要注意的是苯丙醇胺具有神经兴奋、厌食等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用于治疗儿童的感冒。
抗感冒药临床医学论文近年来,感冒已成为世界上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每年有数亿人受其困扰。
为了治疗感冒症状,许多人会选择使用抗感冒药。
然而,在使用抗感冒药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讨论抗感冒药临床医学论文。
抗感冒药是指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
它们通常包括退烧剂、止咳剂、镇痛剂、抗组胺剂、补液盐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改善症状来缓解感冒的不适感,但并不能根治感冒病毒。
症状改善能力是抗感冒药的最主要功能之一。
然而,对于临床医生和药剂师而言,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也同样重要。
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胃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过敏反应。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有关抗感冒药的临床医学研究。
其中一些研究表明,抗感冒药对于改善感冒症状非常有效。
例如,对于咳嗽症状,咳嗽水合氯酸左啡诺西林和二甲双胍都已经被证明非常有效。
对于鼻塞,去除鼻塞药包括氯雷他定、柳氮磺吡啶和假麻黄碱,都能减轻体内的鼻塞症状。
然而,人们也需要知道抗感冒药的使用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
此外,如果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将导致问题的加剧。
因此,在使用抗感冒药时,务必严格按照药品说明和医生指示使用,以免出现一些负面影响。
总体上,抗感冒药在改善感冒症状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
然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抗感冒药的安全性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只有在遵循药物说明和医生指示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安全合理地使用这些药物。
最后,有必要增加公众对于感冒症状的认识和了解,以避免不必要的感冒药物使用。
探析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摘要】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用药中应注意观察,以早期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
本文就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感冒药;不良反应;合理选用
【中图分类号】r9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64-01
感冒及抗感冒药常常不被重视,由于抗感冒药为非处方药(otc),使用广泛,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本文就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目前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如:康必得、康得、感冒清、新康泰克等。
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感冒虽不是疑难杂症,但往往是症状复杂多样,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
因此,一般多采用复方制剂,同时,所致不良反应也是复合的。
1 抗感冒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1.1 解热镇痛药
感冒发热的温度虽不高,但常伴有疼痛(头痛、关节痛、肌肉痛),解热镇痛药可退热,缓解头痛和全身痛,常用阿司匹林、对
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这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 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但也有报道①。
服用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较大,易引起出血。
双氯酚酸钠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与用药量成比例②。
1.1.2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是抗感冒药文献报道最多的。
主要包括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等。
解热镇痛药大都有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在肾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肾损害;过量或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肝肾损害③。
因此,肾功能不全者感冒时应慎用含上述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
此外,双氯酚酸钠对血小板也有损害作用,可引起血尿。
1.1.3 血液系统
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虽然抗感冒药致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低,多数停药后即可缓解,但已患有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慎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抗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分也可引起出血,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本身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可加重凝血障碍而引起出血。
对乙酰氨基酚有致大量鼻出血的报道④。
1.1.4 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患者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有报道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过敏性休克⑤;另外过敏反应在含阿司匹林的抗感冒药中较为多见,例如:复方阿司匹林,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
因此哮喘病人禁用阿司匹林,对含其他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期和哺乳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感冒,而用药则主要表现为孕期延长、对胎儿有毒性、哺乳期闭乳症等⑤。
孕妇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苯海拉明、金刚烷胺等成分的抗感冒药,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成分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哺乳期妇女应用抗感冒药以及用药时继续哺乳应注意以下情况:(1)氯苯那敏有抗m胆碱受体的作用,可能抑制泌乳,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用。
(2)金刚烷胺可从乳汁小量排出,可能使婴儿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乳母不宜使用⑤。
3 抗感冒药物的合理选用
3.1 目前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对于广告的宣传不可盲从,另外,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若选药不当,或盲目合用,易造成重复使用,也会造成不良反应的累加,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天,且不能服两种以
上的抗感冒药,以免相同成分造成药物过量。
在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医院就诊。
3.2 抗感冒的药物一般是非处方药物。
药店里销售的抗感冒药剂种类繁多,有些药物虽名称不同但处方却大同小异。
若消费者不去了解感冒药中的组成成分的作用,盲目去择药、吃药,极易导致用药的不当,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购买非处方药物时,一定要读懂其说明书,特别注意药品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对症使用药物,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3.3 婴幼儿应禁止使用感冒通之类的药物!因为感冒通之类的药物中的双氯芬酸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婴幼儿服用后可造成血尿。
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肾功能不全的儿童来说,不能使用此类药物。
综上所述,抗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可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但多数症状轻微、可逆,即便如此,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此类药物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常用的非处方药,患者在使用抗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复方合用,同时,切勿滥用抗生素。
用药中应注意观察,以早期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尤其是孕期、哺乳期妇女,老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程勇;抗感冒药的合理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谭子梅;常见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业;2001年07期
[3] 陈泽莲,管玫,唐尧,潘晓鸥,杨洋;638例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9期
[4] 楼丽君,翁源红;102例药物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04年04期
[5] 尹金星;浅谈感冒药[j];辽宁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作者简介:
李锋,男,出生于1964年9月21号,汉族,现在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工作,曾发表省级论文13篇、论著4部。
1994年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项;1998年荣获“泰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研究方向:医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