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模拟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模拟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模拟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模拟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月份)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DNA 和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和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B. 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RNA 分子中则无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C. 同一种tRNA 分子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不同

D. 相同的DNA 分子转录产物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A 错误。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tRNA 分子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B 错误。同一种tRNA 分子的反密码子一致,所对应的密码子一致,因此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相同,C 错误。相同的DNA 分子可能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转录产物可能不同,D 正确。

【点睛】学生对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理解不清

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2.下列关于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B. 能产生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形成是细胞核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在蒸馏水中,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以致于发生破裂

【答案】C

【解析】

人体内成熟红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A错误。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错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形成是细胞核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在蒸馏水中,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以致于发生破裂,D错误。

3.下列对实验试剂及其实验效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固定液处理的时间有关

B. 茎段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与所使用的NAA浓度有关

C.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

D.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有关

【答案】A

【解析】

由于加固定液之前,不同细胞所处的时期不一致,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固定液处理的时间无关,A错误。NAA为生长素类似物,其低浓度会促进生长,高浓度会抑制生长,则茎段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与所使用的NAA浓度有关,B正确。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越短,C正确。当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且浓度差越大,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就越大,D正确。

4.下图为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单向传递

B. 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

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D. 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突触结构,由运动神经末梢、接头间隙及肌肉终板组成,为单向传递,A

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B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C 错误。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D正确。

5.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

B.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是其生理作用两重性的表现

C. 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但不能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

D. 其含量增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二者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答案】D

【解析】

生长素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A正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表现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B正确。光照能使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但不能使生长素在琼脂块中运输,C正确。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因此两者之间通过拮抗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D错误。

6.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

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

B. 亲本可均为突变型

C. 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

D. 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该群体的基因型为Bb,B的基因频率为1/2,b的基因频率为1/2,Bb自交后,F1为1/4BB、1/2Bb、1/4bb,B的基因频率为1/2,b的基因频率为1/2,两者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A正确。杂合子Bb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则亲本可均为突变型,B正确。F1中的杂合子Bb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87.5%:12.5%=7:1,C错误。F1(1/4BB、1/2Bb、1/4bb)自由交配,F2中BB为1/4、Bb为1/2、bb为1/4,前后代基因型频率不变,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科研人员对某种癌细胞一一NB4细胞的代谢特点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无氧呼吸抑制剂加入NB4细胞培养液中,结果如下。

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_____(任答两点)。

②据结果可推测,NB4细胞以_____(呼吸方式)为主。

(2)miR﹣122是一种抑制呼吸酶P基因翻译过程的RNA.利用miR﹣122合成抑制剂处理NB4细胞抑制其合成miR﹣122,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如图。

结果显示,细胞中miR﹣122含量越少,细胞增殖活性。根据此结果推测,与正常细胞相比,NB4细胞中miR﹣122合成量_____(低/高),导致呼吸酶P基因表达程度_____(低/高)。【答案】 (1). 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2). 无氧呼吸 (3). 越高 (4). 低 (5). 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无氧呼吸及其相关的实验。要求学生熟知癌细胞的特点、以及会分析题干所给信息,得出结论。

(1)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②不加入无氧呼吸抑制剂,细胞增殖抑制率为0。将无氧呼吸抑制剂加入NB4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增殖抑制率反而提高了。说明无氧呼吸抑制剂抑制了NB4细胞的呼吸,所以NB4细胞以无氧呼吸为主。(2)结果显示,加入miR-122合成抑制剂后,细胞增殖活性越高,说明细胞中miR-122含量越少,细胞增殖活性越高。正常细胞增殖活性低于癌细胞,而题干中显示miR-122抑制呼吸酶P基因翻译,则NB4细胞miR-122合成量较低,导致呼吸酶P基因表达程度高。

8.为研究生长素(IAA)和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选用番茄幼苗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l: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作如图l所示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实验2:将生长两周的番茄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处理: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

B处理: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再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3h后测定细胞膜的透性,结果如图所示。

(1)在番茄幼苗中,生长素可由_____ (一种氨基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在幼嫩组织如茎尖或芽尖,生长素的运输是_____ (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2)实验l中,幼苗将_____ (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对出现这一生长现象的解释是_____。

(3)实验2结果表明,在无外源物质以及生长素浓度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升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_____。

【答案】 (1). 色氨酸 (2). 极性 (3). 直立 (4). 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不影响IAA的分布,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5). 较低 (6). 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大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运输方式:极性运输、横向运输。

图1中,无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图2中,单独使用生长素,在生长素浓度较低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生长素达到一定的浓度,会增大细胞膜透性。

【详解】(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在幼嫩组织如茎尖或芽尖,生长素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

(2)由于幼苗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不影响IAA的分布,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

生长,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

(3)实验2结果表明,根据A曲线可知,在无外源乙烯和低浓度IAA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根据题意可知,该假说为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大。

【点睛】感光部位在尖端,伸长部位在尖端下部。有尖端存在时,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

琼脂块不能感光,单侧光照射不会发生横向运输。

9.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止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的研究数据如图:

(1)螺的活动范围小,获得实验数据可通过样方取样,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

(2)分析数据可知,由于鸭稻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____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_____。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圆田螺属于_____,它和凸旋螺之间构成_____关系,水稻种群中碳的输出除水稻呼吸途径外,还有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科研人员还发现稻鸭区水稻的根系明显比常规区的发达,原因是_____。

(5)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_____演替。

【答案】 (1). 随机取样 (2). 多足摇蚊 (3). 物种丰富度 (4). 消费者(5). 竞争 (6). 流向下一营养级 (7). 鸭的活动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疏松了土壤等(8). 次生

【解析】

【分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1)螺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较弱,故获得实验数据可通过样方取样,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据图中数据可知,由于鸭稻共作,多足摇蚊数量减少,而尾腮蚓数量增多,故多足摇蚊在群落中优势地位下降,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稻鸭共作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圆田螺属于消费者,它和凸旋螺食性相同,它们之间构成竞争关系,水稻种群中碳的输出除水稻呼吸途径外,还有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

(4)科研人员还发现稻鸭区水稻的根系明显比常规区的发达,原因是鸭的活动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疏松了土壤等,能促进根的生长。

(5)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点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同化量的去向有: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

生产者碳的去向: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

10.某种成熟沙梨果皮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果皮呈绿色,A基因控制呈褐色,而B 基因只对基因型Aa个体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呈黄色.果皮表现型除受上述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现进行杂交实验如表所示:

(1)某分生组织细胞中的B基因所在的DNA由甲乙两条链构成,经间期复制后,在后期结束时甲、乙两链分布于_____(填“同一条”或“不同的”)染色体上.

(2)根据第一组分析控制梨果皮颜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研究者将第一组亲本引种到异地重复实验如第二组,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基因型为_____对应的沙梨果皮表现型具有差异.

(4)研究者认为第二组F1全为褐色不是引种后某个基因突变所致.若是某个基因突变,F1的基因型及F2子代表现型情况为_____,则与杂交结果不一致,从而判断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5)若在异地条件下的第二组F2代个体自交,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

【答案】 (1). 不同的 (2). 遵循 (3). AaBb (4). F1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自交后代无黄色产生,(F2表现型全为褐色或褐色:绿色=3:1) (5). 1/2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绿色的基因型为aa--,褐色的基因型为AA--、Aa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B-。根据组合一F2中褐色:黄色:绿色=6:6:4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组合一二的亲本相同,后代的表现型不同,说明环境影响表现型。

【详解】(1)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间期DNA复制后,甲乙两条链分别位于不同的DNA分子上,两个DNA分子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甲乙两条单链位于两条子染色体上。

(2)根据组合一后代中褐色:黄色:绿色=6:6:4,可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在第一组实验地表现为黄色,在第二组实验地表现为褐色,及在第二组的实验地,B不影响Aa的A 基因的表达,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2:1:2:1:1,黄色的比例是2/16,因此AaBB为黄色,即BB抑制A基因的表达,Bb不抑制Aa的表达,所以基因型为AaBb个体在不同地表现型不同。

(4)第二组F1全为褐色是基因突变所致,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是AABb

则自交后代AAB_、AAbb都是褐色,如果是Aabb,自交后代是A_bb:aabb=3:1,即褐色:绿色=3:1,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没有黄色个体。

(5)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2:1:2:1:1,异地条件下的第二组F2代个体自交,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符合这个条件的子二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占1/2。

【点睛】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型决定,还受到环境的影响。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出环境影响AaBb 的表现型。

11.紫甘薯红色素色泽鲜艳自然、无毒、无特殊气味,具有抗突变、抗氧化、缓解肝功能障碍、抗肿瘤、抗高血糖等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如图是提取紫甘薯红色素的实验流程,请分析回答:

(1)紫甘薯红色素通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说明紫甘薯红色素具有_____的特性,萃取之前需要进行粉碎和干燥处理、说明_____和_____影响萃取效率.

(2)虽然紫甘薯红色素的热稳定性强,但是高温土会影响紫甘薯红色素的稳定性,因此萃取时应_____,并适当_____.

(3)柠檬酸、盐酸、无水乙醇、甲醇都能用于萃取紫甘薯红色素,但是不同溶剂的萃取效率不同,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利用分光法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值(结果如下表,已知色素提取的吸光值与色素含量呈正相关),则由此可见判断提取紫甘薯红色素的最理想的有机溶剂是_____,原因是_____.也有同学认为10%不一定是柠檬酸的最佳提取浓度,若要进一步设计实验,以探究柠檬酸的浓度对紫甘薯红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实验时设计思路应为

_____.

【答案】 (1). 易溶于有机溶剂 (2). 原料颗粒的大小 (3). 含水量 (4). 严格控制温度 (5). 延长萃取时间 (6). 柠檬酸 (7). 用柠檬酸作提取剂时提取液的吸光值最大,说明提取到的色素最多 (8). 设计一组具有浓度梯度的柠檬酸溶液,利用同样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比较各组提取液的吸光值

【解析】

【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可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详解】(1)能够利用萃取法提取的植物有效成分通常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由于萃取

时原料颗粒的大小和含水量会影响萃取效率,因此萃取前需将原料进行粉碎和干燥处理。(2)由于温度过高会影响紫甘薯红色素的稳定性,因此萃取法提取紫甘薯红色素时应严格控制温度,以保持紫甘薯红色素的结构稳定,并适当延长萃取时间,以提高萃取效率。

(3)分析题干中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紫甘薯红色素,利用分光法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值的表格可知,提取紫甘薯红色素的几种溶剂中最理想的有机溶剂是柠檬酸,因为用柠檬酸作提取剂时提取液的吸光值最大,说明提取到的色素最多;也有同学认为10%不一定是柠檬酸的最佳提取浓度,若要进一步设计实验,以探究柠檬酸的浓度对紫甘薯红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实验时设计时应以柠檬酸浓度为自变量,设计一组具有浓度梯度的柠檬酸溶液,利用同样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比较各组提取液的吸光值,以确定柠檬酸作为提取剂的最佳浓度。

【点睛】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致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

四川省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有答案)

四川省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生物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0页,第Ⅱ卷10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选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 B.H2O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 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8届高三摸底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新都区2018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8页,第II卷(非选择题)9至10页,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带走,仅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0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表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度一遍。 1.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Father and daughter. C. Doctor and patient. 2.Where is Mike now? A. In the classroom. B. On the playground. C. In the library. 3.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wants to go with the man. B. The man shouldn’t go downtown. C. The man should come back soon. 4.How much did the mother give to the boy altogether? A.$400. B.$500. C.$700. 5.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is a teacher. B. He is a cook. C. He is a gues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六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for later? A.A watermelon. B. Ice cream. C. Sweets. 7.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 A. Make a list. B. Do some shopping. C. Tidy up the kitche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Why does the woman come to Boston? A. To take some courses. B. To have a holiday. C. To have a business trip.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1卷及参考答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 一蛋白质复台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台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 聚合酶 D.若复台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 聚台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3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 和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王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 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 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台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断减弱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数学理科试题 含答案

成都市2016级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数学试题(理科) 本试卷分为A 卷和B 卷两部分,A 卷1至4页,满分100分;B 卷5至6页,满分60分。 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集合{}2,1,0,1,2P =--,{} 2 |20Q x x x =+-> ,则P Q =( ) A . {}1,0- B .{}0,1 C .{1,0,1}- D .{0,1,2} 2. 复数31i z i += + (i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表示的点的坐标为( ) A .(2,1)- B .(1,1)- C .(1,2) D .()2,2 3. 若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40400x y x y x +-≤?? --≤??≥?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 A . -4 B .0 C . 4 D . 8 4.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45 2 a =,1015S =,则7a =( ) A . 12 B .1 C. 3 2 D .2 5. 已知曲线1cos :sin x C y θ θ =+?? =?(θ为参数). y +=与曲线C 相交于不同的两 点,A B ,则AB 的值为( ) A . 12 B .2 C.1 D 6.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部分,两条相交直线将平面分成4部分,三条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直线将平面分成7部分,….则平面内五条两两相交且任意三条不共点的直线将平面分成的部分数为( ) A . 15 B . 16 C. 17 D .18 7. “4 π ?=- ”是“函数()()cos 3f x x ?=-的图象关于直线4 x π = 对称”的( )

2013四川高考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及答案

2013四川高考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及答案 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D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沟通的吸收与转化 C、ATP的合成与分解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谑浪笑傲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C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4、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D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率 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期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是B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2018届高考生物专题训练14生物的进化

专题训练14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2017浙江吴越联盟联考)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 A.自然选择 B.可遗传变异 C.基因频率改变 D.生殖隔离 2.整个生物界,种类繁多、异彩缤纷,现存的物种数在200万以上。它们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体现了生物的( ) A.多样性 B.特异性 C.变异性 D.统一性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 B.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是不断施用农药的结果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D.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 4.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氨基酸→蛋白质 5.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A.50%和5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100% 6.自然界中桦尺蠖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当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时,绝大多数为黑色桦尺蠖,在灰色环境中,绝大多数为灰色桦尺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是两个不同物种 B.不同的环境条件中,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 C.灰色桦尺蠖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D.在深暗的环境中,大多数灰色的桦尺蠖突变成了黑色桦尺蠖 7.(2017浙江绍兴模拟)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研究细菌抗药性形成的机理。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0.1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绝大多数细菌死亡,但有个别细菌能存活下来,并能进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青霉素的影响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降低 B.存活下来的个体通过繁殖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的提高 C.接触青霉素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已经产生了抗青霉素的差异 D.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8.某玉米田从N年开始持续使用杀虫剂,而此地的玉米螟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玉米螟对杀虫剂产生了定向变异 B.玉米螟对杀虫剂进行了定向选择 C.杀虫剂对玉米螟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隔离 9.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以基因型如右图所示的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_(共0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到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为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 A.西北流向东南 B.正东流向正西 C.东南流向西北 D.西南流向东北 2.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 465m B.455m C. 445 m D. 435m 3.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20m B.29m C.39m D.40m 红叶是秋季富有色彩和欣赏性的旅游景观,图2为我国部分红叶观赏地及10月红叶的最佳观赏区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四地中,观赏红叶时间最早的是 A.红叶谷B.香山C.栖霞山D.五指山 5.九寨沟、香山两地最佳观赏红叶时间大致相同,其主要原因是九寨沟比香山 A.纬度更低B.海拔更高C.距海更远D.降水更多 与一般农作物比较,鲜花种植需水量较大,肯尼亚(图3)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主要出口欧洲。据此完成6~8题。

6.肯尼亚的鲜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该国的 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 7.肯尼亚鲜花运往欧洲,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海洋运输D.航空运输 8.与欧洲本地相比,肯尼亚鲜花生产的最大优势是 A.运输成本低B.生产成本低C.种植技术先进 D.品质优良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19时02分,新西兰南岛M地(图4)发生8.0缎地震,据此完成9~11题。 9.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10.地震发生时,震中地区 A.旭日东升B.夕阳西下C.烈日当空D夜幕深沉 11.绘图中M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图5为印度半岛1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12~14题。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生物(四川卷)word解析版

2011四川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答案:C 解析: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作菌种或科研材料;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仍会产生新细胞,这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活细胞数目保持相对稳定,因此C 错。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也发达。因此B 错。 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 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A 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 正确。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1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试题答案及部分题目解析(答案仅供参考)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题目简单,容易得分。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所以D项错误。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台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时候。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微生物降解植物秸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乙丙两组的细胞增殖速度都大于甲组,所以两组均为先加入药物X,而丙组后半段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乙组,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数试题

成都市2015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数学(文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11}P x x =-<,{|12}Q x x =-<<,则P Q =I ( ) A .1 (1,)2 - B .(1,2)- C .(1,2) D .(0,2) 2.已知向量(2,1)a =r ,(3,4)b =r ,(,2)c k =r .若(3)//a b c -r r r ,则实数的值为( ) A .8- B .6- C .1- D . 3.若复数满足3 (1)12i z i +=-,则z 等于( ) A 10 B .32 C 2.12 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项和为n S .若420S =,510a =,则16a =( ) A .32- B .12 C .16 D .32 5.已知m ,是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空间中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m α?,则m β⊥ B .若m α?,n β?,则m n ⊥ C .若m α?,m β⊥,则//m α D .若m αβ=I ,n m ⊥,则n α⊥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22,2)P 3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22142x y -= B .221714x y -= C .22136x y -= D .221147 y x -=

7.已知函数()sin()f x A x ω?=+(0,0,)2 A π ω?>><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现将函数()f x 图 象上的所有点向右平移 4 π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则函数()g x 的解析式为( ) A .()2sin(2)4 g x x π =+ B .3()2sin(2)4g x x π=+ C .()2cos 2g x x = D .()2sin(2)4 g x x π =- 8.若为实数,则“2222x ≤≤”是“22223x x +≤≤”成 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现有一阳马,其正视图和侧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若该阳马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 A . 86 3 π B .86π C .6π D .24π 10.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为56,则判断框中的条件可以是( ) A .7?n ≤ B .7?n > C .6?n ≤ D .6?n > 11.已知数列{}n a 满足:当2n ≥且* n N ∈时,有 1(1)3n n n a a -+=-?.则数列{}n a 的前200项的和为( ) A .300 B .200 C .100 D .0 12.已知函数()1ln m f x n x x = --(0,0)m n e >≤≤在区间[1,]e 内

2010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学试题

2010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学部分试题及解析(Ⅱ)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冯永康 四川省达州中学程望兴 30.(24分)回答下列I、Ⅱ两个小题 I.某实验室通过手术取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1)实验一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 (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①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你认为有必要吗?。 ④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 解析:该小题以“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和正常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考查考生对免疫等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设计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控制和确定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下丘脑是否被损毁;因变量是抗体能否产生;无关变量是大鼠的年龄、健康状态、手术操作等;反映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OD 值。 将“非己”成分SRBC注入大鼠体内的目的显然是作为抗原。 ②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可知,SRBC破裂是因为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该抗体显然来自脾细胞悬液,由效应B细胞产生。 排除无关变量影响的常用方法是设置对照,比如为排除手术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有必要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假手术)的大鼠。 ④实验题目的拟定是少有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在设计或分析一个实验方案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答案:(1)(8分) ①作为抗原(1分)②抗体(1分)效应B细胞(1分)③有必要(1分)可以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分)

成都市2021届高三数学(理)摸底测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成都市2021届高三数学(理)摸底测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02}A x x =<<,{|1}B x x =≥,则A B = (A)}10|{≤≤-. 0,ln 0|,1|x x x x ,则1 (())f f e = (A)0 (B)1 (C)1-e (D)2 4.为了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提高民族健康素质,1996年,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等12个部委联 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确定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某校高=(1)班有 40名学生,学号为01到40,现采用随机数表法从该班抽取5名学生参加“全国爱眼日’’宣传活动.已知随机数表中第6行至第7行的各数如下: 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若从随机数表第6行第9列的数开始向右读则抽取的第5名学生的学号是 (A)17 (B)23 (C)35 (D)37 5. ‘‘3= k ”是“直线2+=kx y 与圆122=+y x 相切”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离心率为2的双曲线22221(0x y a a b -=>,)0>b 与椭圆 22 184 x y +=有公共焦点,则

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2018级高三高中毕业班摸底考试数学(文)试卷及解析

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2018级高三高中毕业班摸底考试 数学(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3至4页,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20|{<<=x x A ,}1|{≥=x x B ,则=B A (A)}10|{≤≤-=. 0,ln 0|,1|)(x x x x x f ,则=))1((e f f (A)0 (B)1 (C)1-e (D)2 4.为了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提高民族健康素质,1996年,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确定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某校高-(1)班有40名学生,学号为01到40,现采用随机数表法从该班抽取5名学生参加“全国爱眼日’’宣传活动.已知随机数表中第6行至第7行的各数如下:

四川省成都市2020高三生物一诊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生物一诊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出胰岛细胞 B.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元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D.物质被动运输进细胞时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2.(6分)下列与健康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医用生理盐水NaCl的浓度大于血浆中NaCl的浓度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 C.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D.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抗体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6分)与半胱氨酸相比,同型半胱氨酸R基中的巯基(﹣SH)前多一个“﹣CH2﹣”,含同型半胱氨酸的多肽链容易在内质网中形成来折叠蛋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折叠蛋白与双缩脲试剂不能发生紫色反应 B.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羧基数目不同 C.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不能正常形成肽键 D.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可能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6分)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CD段不能形成四分体

D.若a代表8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 5.(6分)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隔开。基因的模板链在转录过程中会将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转录在一条前体mRNA中,前体mRNA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前体mRNA的合成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B.基因的内含子中含有转录成终止密码子的片段 C.内含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D.将模板链与成熟mRNA结合可检测内含子的位置 6.(6分)研究人员将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诱导,获得了一种抗病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体是由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且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对该抗病突变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两种单倍体植株中,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型水稻是杂合子,可通过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验证 B.该抗病突变为隐性突变,可以通过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进行验证 C.抗病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 D.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雄配子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8分)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l)甲、乙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高温环境的植物是,判断的依据是。 (2)若在35℃恒温条件下分别培养植物甲和植物乙一昼夜(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根据图示信息(填“能”或“不能”)确定两者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的多少,原因是。 (3)进一步研究发现,45℃恒温条件下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据此推测,45℃时导致植物乙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 物理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 物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单位换算系中,正确的是 ( ) A.211/T Wb m = B.11/T N A = C.11/V F C = D.11V T =· m/s 2.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于对红光的折射率,比较这两种光有 ( ) 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 C.从该玻璃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 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在光屏上形成的相邻亮条纹的间距较大 3.下图所示为条纹总宽度相同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其中有两种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还有两种是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灰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图中从左向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 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 4.右图所示为两列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若两列波的振幅均保持5cm 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 和0.5m,C 点是BD 连线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D 点振动始终加强,B 点振动始终减弱 B.C 点始终保持静止不动 C. t=0时刻,A 、B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cm D.在t=0至t=0.25s 的时间内,B 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2018届高考生物专题训练25浅尝现代生物技术

专题训练25 浅尝现代生物技术 一、选择题 1.诱导丛状苗时,培养基中应添加的植物激素及配比是() A.生长素浓度相对大于细胞分裂素浓度 B.生长素浓度相对小于细胞分裂素浓度 C.生长素浓度相对小于赤霉素浓度 D.生长素浓度相对大于赤霉素浓度 2.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 3.下图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花药中未成熟的花粉愈伤组织丛芽完整植株 B.过程①②需要避光,过程③需要照光 C.过程①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D.过程③获得的完整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4.菊花茎的切段在发芽培养基培养的过程中,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茎的切段不能带有叶片 B.要始终保持在无菌环境中培养 C.培养基中苄基腺嘌呤与萘乙酸的比例要较高 D.茎的切段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可形成丛状苗 5.下列有关花药培养基配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诱导生根的培养基配方比诱导生芽或胚状体的培养基配方中的IAA相对浓度高 B.花药培养的各个阶段,培养基配方不完全一样 C.花药培养可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至长出幼小植株再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 D.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是先分化出芽再分化出根 6.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成试管苗。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中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 B.植物愈伤组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培养基不需要添加有机物 C.水稻花药经a~d发育成试管苗的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 D.图中试管苗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7.将菊花外植体接种到MS培养基,可以培育出菊花试管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B.将菊花外植体培育成试管苗,其原理是细胞分裂、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同时使用,既有利于细胞分裂,又有利于分化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8.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如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高考一诊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诊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出胰岛细胞 B.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元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D.物质被动运输进细胞时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2.(6分)下列与健康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医用生理盐水NaCl的浓度大于血浆中NaCl的浓度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 C.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D.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抗体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6分)与半胱氨酸相比,同型半胱氨酸R基中的巯基(﹣SH)前多一个“﹣CH2﹣”,含同型半胱氨酸的多肽链容易在内质网中形成来折叠蛋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折叠蛋白与双缩脲试剂不能发生紫色反应 B.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羧基数目不同 C.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不能正常形成肽键 D.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可能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6分)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CD段不能形成四分体 D.若a代表8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 5.(6分)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隔开。基因的模板链在转录过程中会将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转录在一条前体mRNA中,前体mRNA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四川成都市高三摸底测试语文答案(1)

新都区2021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3分)(A京剧表演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并不只是“动态的表演”;B不是“京剧艺术的二度创作”,而是摄影家自己的二度创作;D太过绝对。) 2.D(3分)(倒数第二段没有采用类比论证) 3.D(3分)(京剧摄影家并不需要学习京剧演员刚柔相济的表演美) 4.B(3分)(因果关系不成立) 5.B(3分)(“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是发掘“中国之美”的手段,不是“美之所在”,答非所问。) 6.(6分)①选择“好”的中国故事,宣传了中华文化之美,如郑和下西洋的事件、红楼梦中的描绘,陈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及对两国友好交往的贡献。 ②充分考虑了受众心理,演讲辞紧扣纪念中印友好交往这个主题,始终对举陈述中印两国的共通之处,强调中国坚持与他国友人友好相处,走和平发展之路,利于印度尼西亚听众的理解接受。(每点3分,共6分;观点1分,分析2分。) 7.(3分)A(文章开头的场景包括苏芮的歌都是为了引出月光下与父亲的往事,没有年华逝去的感概,也没有表现属于中年人的孤独和惆怅) 8.(6分)①题目中“月光”象征温情,“冰”与“沥青”象征困境,题目生动形象,意蕴丰富。 ②“月光”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创设背景,渲染了寂静、清冷的氛围; ③“月光中的冰与沥青”,三个意象有什么关系?发生的是一件什么事?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④“月光”是作者行文的线索,作者因“一样的月光”进入回忆,回忆的往事是月光下发生的,最后以“我”眼前这一片“足以使沥青化开”的月光结尾,行文流畅,结构严谨; ⑤我和父亲在月光下安睡的温暖场景,展现出我和父亲间的父子深情;我在月光下坚持跑步,由迷茫到坚韧的成长,月光化掉生活中的“冰”与“沥青”,无不凸显出父亲的爱对我的影响,这一题目能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每点2分,任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情节的真实。文中写了自己在月光下开车时,因一首与月光相关的歌回忆起一段与父亲在月光下发生的往事,触景生情,听歌而怀人,自然真实。 ②细节描写真实动人。比如半夜冷醒、脚趾刺痛的感受,拉被子拉不动,粗重的呼吸惊醒父亲等场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思想情感的真实。本文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对父亲的怀念感激,对自己爱得不够的些许愧疚,展示了自己和父亲间的“父子情深”。(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10.B(3分)(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