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生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3
肝的特点1.肝之为脏,体柔⽽⽤刚,内阴⽽外阳,盛动易⽽荣养难。
肝为脏⾎之脏⽽有疏泄功能。
肝阴肝⾎为其体,肝⽓肝阳为其⽤。
阴⾎柔涌,阳⽓刚烈。
肝阴滋润濡养,肝阳主升主动。
所谓“体柔⽽⽤刚”、“内阴⽽外阳”以及“体阴⽽⽤阳”等说,均指此⽽⾔。
在病理上,肝⽓肝阳易升易动,如肝⽓横逆,肝阳亢盛、肝⽕上炎等;肝阴肝⾎易耗易虚,如肝阴亏损、肝⾎不⾜等。
且滋阴最难,阴亏不能涵阳则阳更亢,因⽽⼜谓“盛动易⽽荣养难”。
参见“肝为风⽊之脏,因有相⽕内寄,体阴⽤阳”条。
2.肝⽆补法者,以肝⽓之不可补,⽽⾮谓肝⾎之不可补。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烈,属⽊,与春⽓相应⽽多升发,容易表现为有馀太过之病态,所以对肝⽓不可补,补则其⽓愈升⽽性愈亢,从⽽导致肝阳、肝⽕上炎⼀类病证。
从这⼀意义上说“肝⽆补法”。
但是肝⼜有脏⾎的功能,且位居下焦,其体阴柔,可以制约其阳刚之性,以维持其动态平衡。
补肝⾎、养肝阴可遏制肝⽓肝阳之过亢。
本条辨证地阐述了肝脏“体阴⽤阳”的特点,弥补了“肝⽆补法”的不⾜,为滋养肝阴、育阴潜阳等治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3.肝⽓⼀逆,诸⽓皆逆。
肝为刚脏,体阴⽽⽤阳,其⽣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肝⽓⽅⾯。
肝主疏泄,主全⾝⽓机的疏通、畅达、升发。
正常的疏泄功能,对于⽓的升降出⼊之间的平衡协调⾄关重要。
如果肝升发太过,下降不及,便会引起肝⽓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胀痛、⾯红⽬⾚、急躁易怒等病理表现。
肝⽓上逆⾎随⽓涌,可引起吐⾎、咯⾎等病理变化。
肝⽓犯胃,胃失和降,便出现嗳⽓、呃逆等症。
若肝⽓上逆犯肺、肺失肃降,可见咳逆上⽓,甚则咯⾎等症。
综上所述,肝⽓上逆,⾮但⾎随⽓逆,⽽且可引发胃⽓上逆、肺⽓上逆等症,故说“肝⽓⼀逆,诸⽓皆逆”。
4.肝⽓不可亢,肝⾎不可亏,乃治肝之要诀也。
疏泄⽓机和脏⾎为肝脏两⼤功能。
⼀旦肝之功能失常,则主要表现为肝⽓过亢与肝⾎不⾜。
肝为刚脏,体阴⽤阳,肝⽓肝阳易升易动,肝⽓亢盛常易耗其阴⾎。
肝阴肝⾎亏耗,不能涵阳,⼜会阳亢⽆制,故⼆者常互为因果。
肝脏基本生理病理变化肝脏属于人体重要器官,具有代谢、储存糖原、除去毒素等功能。
同时肝脏也可以制造胆汁,具备排泄胆汁的功能。
虽然肝脏具备功能较多,但是其也是脆弱器官,若是不能较好的保护肝脏很可能会致病。
当病毒进入到肝脏后,会导致肝脏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肝脏内出血,使肝脏肿大,导致肝脏的正常功能衰退。
虽然一些肝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少数肝病具有迁延不愈特点,甚至还可能会演变成为慢性肝炎,因此应了解肝脏生理病理变化以避免肝疾病发生及发展。
肝脏生理功能1.消化脂肪,排泄胆汁:肝脏为排泄胆汁的重要功能,胆汁属于一种肝细胞形成的黄颜色的消化液体,功能如下所示:①对脂肪进行乳化,可使脂肪滴,变小和细,从而便于被吸收;②肠道内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通过盐酸的作用,产生水溶性颗粒而被吸收掉;③脂肪酸的吸收;④对结肠、小肠蠕动产生刺激;⑤加快铁、钙的吸收。
(2)灭火激素、代谢营养物质:肝内代谢物质有以下几种:①蛋白质:蛋白质主要是由肝脏,利用氨基酸或者糖、脂肪的转化而产生的。
②脂类:胆汁对于吸收和消化脂肪,能够有着一定的影响;肝脏可以氧化脂肪酸,使得酮体形成,而该物质的形成,可以予以肝外组织,提供一定的能力。
③糖类:在人体器官当中,肝脏可以保障血当中的糖含量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当人在进餐之后,血糖会明显升高,而较多的葡萄糖,会使人有肝糖原形成,并被积存于人的肝脏当中。
若是人处于空腹的状态下,空腹进肝糖元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水平。
肝脏能将已被吸收的半乳糖、果糖等转换为肝糖原,如果人处在饥饿状态,会导致肝糖原储备量、糖供给不足下降,肝脏可糖异生。
针对成年人来说,肝脏的糖原约为100克到150克。
(3)吞噬异物,解毒排毒:肝脏属于人体当中主要解毒器官,内代谢或是外来的有毒成分,都会通过肝脏处理,使得有毒的物质转换成大溶解度或无毒物质,之后经尿液等排出体外。
肝脏的解毒基本原理:①吞噬性:肝脏内星状细胞,会将染科、细菌等吞噬,因此肝脏防御功能极好;②蓄积性:生物碱类物质,能在肝脏内储存,之后被慢慢的批量释出,将中毒程度明显降低;③分泌效果:针对重金属类物质、肠道细菌,能够经胆汁被分泌并排出;④化学效果:肝脏有结合、氧化等效果,结合效果为肝脏解毒重要方式。
肝的生理特性是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需要复习的内容,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广大考生参考!1.肝喜条达:条达,舒展、条畅、通达之意。
抑郁,遏止阻滞。
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
肝主升发是指肝具升发生长,生机不息之性,有启迪诸脏生长化育之功。
肝属木,其气通于春,春木内孕生升之机,以春木升发之性而类肝,故称肝主升发,又称肝主升生之气。
条达为木之本性,自然界中凡木之属,其生长之势喜舒展、顺畅、畅达,既不压抑又不阻遏而伸其自然之性。
肝属木,木性条达,故条达亦为肝之性。
肝喜条达是指肝性喜舒展、条畅、畅达,实即肝之气机性喜舒畅、调畅。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气升发、柔和、舒畅,既非抑郁,也不亢奋,以冲和条达为顺。
所以,唐容川说:“肝属木,木气冲和发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血证论。
脏腑病机论》)。
若肝气升发不及,郁结不舒,就会出现胸胁满闷、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等症状。
如肝气升发太过,则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头痛头胀等症状。
肝的这种特性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肝气升发条达而无抑遏郁滞,则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是肝喜升发条达之性所决定的。
故曰:“肝之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读医随笔。
平肝者舒肝也非伐肝也》),“以木为德,故其体柔和而升,以象应春,以条达为性……其性疏泄而不能屈抑”(《内经博议》)。
2.肝为刚脏: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易逆易亢,其性刚强,故称。
刚,刚****急之谓。
肝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急而动,易亢易逆,故被喻为“将军之官”。
肝体阴用阳,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也忌过亢。
肝为刚脏系由肝体阴用阳之性所致。
肝体阴柔,其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则肝的功能正常。
故日:“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神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临证指南医案。
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
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冠,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肝于胆相为表里。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主疏泄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发泄、生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调畅气机气机,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就正常和调。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是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就显现不足,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二是肝的升发太过,则其的升发就显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胀痛、面红耳赤、易怒等病理表现。
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病理变化。
甚则可以导致卒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阳气者,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
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障碍,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癥积、肿块,在妇女则可导致经行不畅、通经、闭经等。
气机的郁结,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或为痰阻经络而成痰核,或为水停而成臌胀。
关于人类肝脏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人类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其平均重量约为1.5kg,占据腹腔内的右上部。
它不仅具有消化、代谢、解毒等多种生理功能,还能够制造胆汁、储存血糖等重要物质。
本文将分别从肝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肝脏。
一、肝脏的结构特点肝脏由肝实质和肝管组成,其中肝实质是肝脏最为重要的组织,占据了大部分肝脏空间。
肝实质的内部由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都由许多肝细胞构成。
肝小叶外形呈五边形或六边形,大小约为2-3毫米,中央有一根位于肝管轴线上的中央静脉,而每个肝小叶的四周均有许多窦腔,这些窦腔贯穿整个肝小叶,从而形成了肝窦系统。
肝细胞是肝脏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长约20微米,宽约10微米,是一种多边形的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等3个部分组成。
小肝细胞的细胞质有肝细胞核、核仁和各种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
而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控制了生物体内的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此外,肝细胞上还有丰富的内质网,这个内质网是肝细胞内合成、贮存、代谢细胞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场所之一。
二、肝脏的生理功能1.代谢功能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能够代谢人体内多种物质。
例如,它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并储存在肝细胞内;在机体耗能时,糖原可被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此外,肝脏还能将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基酸转化为与尿素,使尿素排出体外,从而避免了体内毒素残留 bring cause 等问题。
同时,肝脏还可以代谢脂肪、支链氨基酸等物质,让它们被更好地利用。
2.分泌功能肝脏还能够分泌多种物质,其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是胆汁。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盐能够将脂肪分解成较小的颗粒,使它们更容易被肠道吸收。
同时,胆汁还能够将肝内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排泄出体外。
此外,肝脏还能积极分泌多种蛋白激素、代谢产物以及辅因子,这些物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主疏泄 疏,即疏通。
泄,即发泄、升发。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机,使之畅达的功能。
⽓机,即⽓的运动。
⼈体各组织器官的⽣理活动,依赖于⽓的运动。
⽽肝的疏泄功能,对于⽓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作⽤。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机调畅,周⾝各组织器官的⽣理活动就正常。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就可产⽣种种病变。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1)促进⾎液运⾏和津液代谢:⾎液的运⾏和津液的代谢,均有赖于⽓的推动作⽤和⽓机的调畅。
⽽脏腑之⽓的⽣理活动,亦要依靠肝⽓的疏通,⽅能畅达⽽有序。
故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机调畅,便能够促进⾎液营运不休和津液正常代谢。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脾胃是具有消化功能的主要脏器,⽽肝的疏泄功能,对脾胃的消化起着协助作⽤。
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脾胃⽓机,使脾胃之⽓维持其升清与降浊的特点,从⽽保证正常的消化吸收。
另⼀⽅⾯肝能分泌与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余⽓积聚⽽成,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3)调畅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属于⼼所主管,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机的调畅。
⽽肝能疏通⽓机,所以肝具有调畅情志活动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机调畅,则情志活动舒畅,⼼情开朗,既⽆亢奋,也⽆抑郁。
(4)通调排精与排卵:⼥性⽉经的来潮和周期、经量等正常与否,以及男⼦的排精等,均与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密切。
肝⽓畅达,⾎脉流通,则⽉经通调,表现为周期、经量均正常。
男⼦精液的贮藏与施泄,以及⼥⼦的按时排卵,是肝肾闭藏与疏泄等作⽤相互协调的结果。
由于妇⼥⽉经及⽣育与肝的功能关系密切,所以古⼈有“⼥⼦以肝为先天”的说法。
2.主藏⾎ 肝藏⾎,是指肝具有贮藏⾎液、调节⾎流量和防⽌出⾎的⽣理功能。
其藏⾎的⽣理意义,有涵养肝⽓、调节⾎量、濡养肝及筋⽬、为经⾎之源及防⽌出⾎等五⽅⾯。
肝脏是⼈体贮藏⾎液的主要器官,犹如贮⾎的仓库⼀样。
在正常情况下,⼈体的⾎液是运⾏不息的,但肝内必须贮存⼀定量的⾎液,以应付⼈体在特殊情况下(如⼤量失⾎、剧烈运动以及紧张劳动时)的需要。
人类肝脏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右上部,重量约为1.5千克。
本文将通过解剖和生理特点两个部分来介绍人类肝脏。
一、解剖特点1. 位置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紧贴膈肌、胃、十二指肠和胰腺。
其形状呈椭圆形,前缘凸出,后缘微凹。
在肝脏下方有胆囊,胆管和肝动脉、肝门静脉,形成肝门三角。
2. 分叶结构肝脏可以分为左叶和右叶,两个叶之间有肝门三角穿过,左叶上有一叶突向后缘,称为尾状叶。
每个叶内部再分为多个小叶,小叶间由结缔组织相连。
小叶内部有肝细胞和空间,空间中运行着肝窦的血液,从而完成肝脏的主要功能。
二、生理特点1. 代谢功能肝脏具有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主要指体内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例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能量代谢主要指葡萄糖的原始材料,肝脏能够储存和释放能量,保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2. 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能够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它会将体内次氯酸盐、酒精、化学药品等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排出体外。
3. 分泌功能肝脏能够分泌多种重要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胆汁。
胆汁中含有胆固醇、胆盐和胆红素,能够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
4. 存储功能肝脏是储存维生素、铁、锌、铜和糖原等物质的重要器官。
它可以把体内多余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供应人体需要。
总结: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内脏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分泌和存储等重要功能。
它具有分叶结构、肝门三角和窦道等特点,这些特点增强了肝脏的功能和适应性。
因此,保护人类肝脏健康对整个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对肝的认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刚脏”之称。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的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及其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保持肝脏本身的功能以及其他脏腑功能协调有序的重要条件。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畅全身气机:调畅全身气机,是指肝气的疏泄作用能使脏腑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
气机,即的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机体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机能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对于维持全身脏腑、经络、器官功能活动的正常与否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相应正常和调。
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可表现为“肝气郁结”和“肝气上逆”两种病理变化。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和输布:血与津液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
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气机的调畅。
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使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达有序。
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故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血液的运行,使之畅达而无瘀滞。
若气机郁结,则血行障碍,血运不畅,血液瘀滞停积而为瘀血、癓积,或肿块,在女子可出现行经不畅、月经后期、痛经、经闭等。
若肝气上逆,迫血上涌,又可使血不循经,出现呕血、咯血、晕厥,或女子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等症。
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因此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津液的输布代谢,使之无聚湿成水生痰化饮之患。
若肝疏泄功能变态,气机郁结,会导致津液的代谢障碍,构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品,出现水肿、痰核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