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含“黄昏”“人定”的诗句
- 格式:docx
- 大小:34.19 KB
- 文档页数:8
黄昏的诗句唯美古诗
1. 西风吹老洞庭波,夕阳低迷照九霄。
2. 满江红·怀古
黄昏古木无人村,烟雨过尘满院昏。
落日寥寥凄断肠,江南奇景倒影人。
3. 春江花月夜
黄昏江上鱼欲跃,水面月影摇烁未。
草色遥看近却无,天上人间两难寻。
4.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 天涯路远黄昏近,万里归船一曲终。
6. 红袖添香舞罗袂,黄昏独自立江天。
7. 灰飞烟灭黄昏散,星河浩渺月华寒。
8. 夕阳西下明月高,黄昏浪子独醉歌。
9. 寂寞黄昏,泛舟西湖湖光闪烁。
10. 天欲黄昏霜满地,山寒月冷心苦寂。
以下是一些形容黄昏的唯美诗句:
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2.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杜甫《晚晴》
3. 独立向晚晴,试作楚江南。
——刘禹锡《秋日登白楼寄韦浦》
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6.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7. 夕阳西下,映照着归鸟的翅膀。
——王之涣《登鹳雀楼》
8. 夕阳如血,染红了整个天空。
——李白《将进酒》
9. 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10. 夕阳斜照着大地,一切都变得那么宁静。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五首醉美落日诗:闲时与你立黄昏黄昏时,余霞成绮,整个世界都变得朦胧起来。
这一刻,深埋心底已久的情绪,全都翻涌而出,仿佛要将整个人淹没。
很好奇,千百年前立于落日下的诗人,会有怎样的心绪?乐游原李商隐〔唐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眼中夕阳岁美丽但却转眼即逝。
傍晚的夕阳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宋代〕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眼中的夕阳是辽阔无际的。
无边秋色、夕阳万里,在冷落萧条的秋季,朱敦儒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登岳阳楼陈与义〔宋代〕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陈与义眼中的夕阳和湖水交相辉映。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山中杂诗》南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的眼中,落日下万物皆可爱。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在落日的余晖映照之下,竹林的小屋格外的优雅明亮。
《落日》唐·杜甫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杜甫的眼中,落日下的村野异常忙碌与喧闹。
落日好像悬挂在卷帘所用的挂钩上,凭窗而望,只见溪边的农人正忙碌着春耕。
叽叽喳喳的雀鸟在树枝上跳跃、争闹,农人们有的在打柴做饭,有的正将小船停靠在溪滩上。
描写黄昏的诗句1、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2、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唐·韦庄《春愁》3、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
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
——唐·杜牧《归燕》4、摇落秋天酒易醒,凄凄长似别离情。
黄昏倚柱不归去,肠断绿荷风雨声。
——唐·韦庄《摇落》5、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唐·白居易《暮立》6、黄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
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唐·鲍溶《沙上月》7、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
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
——唐·白居易《望江州》8、柳短莎长溪水流,雨微烟暝立溪头。
寒鸦闪闪前山去,杜曲黄昏独自愁——唐·唐彦谦《长溪秋望》9、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唐·白居易《紫薇花》10、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斜。
狭斜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
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唐·李端《乌栖曲》11、扰扰复翻翻,黄昏扬冷烟。
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蔓垒盘风下,霜林接翅眠。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唐·杜牧《鸦》12、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唐·杜甫《独坐》13、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农夫舂旧谷,蚕妾祷新衣。
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
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唐·白居易《春村》14、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唐·宋之问《江亭晚望》15、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
半落铜台月晓,乱飘金谷风多。
含古代计时词语的诗句古人纪时的方法很多,其中“天色法”和“地支法”是最常用的两种。
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知晓它们与今天序数纪时法的对应关系,对我们正确阅读和理解古人诗文是很有用的。
诗文中的天色纪时从汉代开始,人们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和天色明暗的变化情况,开始将“夜半”(即现在的24时、零时)之后一个昼夜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段,一个时段即为一个“时辰”。
每个时辰都有一个形象的叫法,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昧旦、昧爽)、日出、食时(蚤食)、隅中、日中、日昳(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拂晓、黎明、正午、傍晚、深夜”等并不是古人对某个时辰的规范叫法。
天色纪时法在诗词古文中很常见。
比如:夜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鸡鸣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
(《国语·吴语》)平旦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汉书·韩信传》)人之寐者至平旦则寤矣。
(《列子·力命》)日出、日入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晋·皇甫谧《高士传》)隅中(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
(《淮南子·天文训》)日中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日中为市。
(《周易·系辞下》)日昳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
(《史记·天官书》)癸酉,宴群臣,陈《九部乐》,赐物有差,日昳而罢。
(《旧唐书·高宗下》)日晡(晡时)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唐·杜甫《徐步》)日晡,齐师至。
(《北史·本记》)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人月黄昏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人月黄昏”的诗句及解析、例子:
诗句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这句诗的意思是: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于黄昏之后见面。
描绘出了一种浪漫而美好的氛围。
例子:哎呀呀,你想想看,那不就像你和你心爱的人约好了在傍晚,月亮慢慢爬上柳梢的时候见面,那场景得多美呀,多让人期待呀!这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感觉呀!
诗句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出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
意思是: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生动地展现出梅花的神韵与优美的意境。
例子:哇塞,就好像在一个安静的水边,梅花的影子歪歪斜斜的,那隐隐的香气啊,在月光笼罩的黄昏里飘来飘去,多有意境啊!这不就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嘛!
诗句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说的是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传达出一种浓浓的忧伤与凄凉。
例子:你说,在那太阳慢慢落下去的时候,那个伤心的人在那么远的
天涯流浪,多可怜呀!这就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那种悲哀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关于“人月黄昏”的诗句,有的浪漫,有的优美,有的忧伤,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不同的情境和情感,真的太有魅力啦!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赞美黄昏的诗词》
黄昏,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幅美丽画卷,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诗词赞美黄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的这句诗道出了黄昏的美好与短暂。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那绚烂的色彩让人陶醉。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黄昏过后,黑夜即将来临,这也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的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黄昏景象。
在广袤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起,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这幅画面充满了雄浑的气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的这句诗则展现了黄昏的宁静与和谐。
晚霞映照在水面上,孤鹜在天空中飞翔,秋水与天空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种宁静的氛围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慰藉。
黄昏的美,不仅在于它的景色,更在于它所带来的那份宁静与思考。
在黄昏时分,人们可以放下一天的疲惫,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欲将浊思付黄昏,无奈落霞慕月魂谁的诗句《欲将浊思付黄昏,无奈落霞慕月魂》原文:《暮思》昏黄日影没西岑,浊念难消酒自斟。
落霞偏爱天边月,恰似吾心向远林。
一、衍生注释:“昏黄日影没西岑”中,“昏黄”描绘出黄昏时的天色,“没”是消失的意思,“西岑”指西边的山峰。
“浊念难消酒自斟”里,“浊念”表示杂乱、烦扰的思绪,“自斟”就是自己给自己倒酒。
“落霞偏爱天边月”,直白地写出落霞对天边月的喜爱之情。
“恰似吾心向远林”,“恰似”为好像,“远林”代表远方的树林,暗喻心中向往的地方。
二、赏析:这首诗首句通过描写黄昏时太阳西沉的景象,奠定了一种略显惆怅的氛围。
诗人心中有着难以消除的浊念,只能借酒消愁,可见其内心的烦闷。
而落霞对天边月的偏爱这一景象,让诗人联想到自己心中对远方的向往,就如同落霞对月的执着。
整体意境幽远,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愁绪与向往。
三、作者介绍:此诗作者为林渊,是一位生于江南水乡的文人。
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游历于山川之间。
他的诗作多以自然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风格淡雅而又不失深沉,善于在平凡的景象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心情特别低落,就像林渊诗里写的“浊念难消”。
我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看着太阳慢慢落山,那昏黄的光线消失在远处的楼群后。
我当时就想,我的那些烦恼就像这黄昏的黑暗一样,似乎怎么也驱散不了。
这时我看到天边的云霞向着月亮的方向蔓延,就像诗里的“落霞偏爱天边月”,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像落霞向着月亮一样,向着自己心中向往的美好前行,不能一直被烦恼困住。
《欲将浊思付黄昏,无奈落霞慕月魂》原文:《黄昏叹》欲付昏沉思几重,浊流心底意难封。
落霞纵有千般色,只慕冰轮那片容。
一、衍生注释:“欲付昏沉思几重”,“欲付”是想要寄托的意思,“昏沉”指黄昏的氛围,“思几重”表示思绪很多。
“浊流心底意难封”,“浊流”这里象征着心中杂乱的情绪,“意难封”就是这种情绪难以抑制。
古诗文中含“黄昏”“人定”的诗句古诗文中含“黄昏”“认定”“夜半”“鸡鸣”“平旦”的诗句一、含“黄昏”的诗句(戌时,19-21时)【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代赠二首之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二、含“人定”的诗句(亥时,21-23时)人定作者:白居易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三、含“夜半”的诗句(子时,第一个时辰,23-1时)祝圣寿·君王降庭继陶唐作者:四锡(北宋)君王降庭继陶唐,每至嘉辰睹异祥。
宫树晓来生瑞露,金门夜半有天香。
皇亲朝觐随章奏,中使颁宣散道场。
万国人臣皆悦乐,巍巍圣德自先疆。
瑞鹧鸪·江梅还是嫁东风作者:黄人杰江梅还是嫁东风。
夜半春心一点融。
知道个人生此日,暗香浮雪荐金锺。
阳春一曲无他愿,长愿梅花似玉容。
教见夫荣并子贵,与梅同过百年冬。
渔家傲·三月秋光今夜半作者:黄裳三月秋光今夜半。
一年人爱今回满。
莫放笙歌容易散。
须同玩。
姮娥解笑人无伴。
抱尽金精来碧汉。
醉吟莫作寻常看。
古诗文中含“黄昏”“认定”“夜半”“鸡鸣”“平旦”的诗句一、含“黄昏”的诗句(戌时,19-21时)【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代赠二首之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二、含“人定”的诗句(亥时,21-23时)人定作者:白居易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三、含“夜半”的诗句(子时,第一个时辰,23-1时)祝圣寿·君王降庭继陶唐作者:四锡(北宋)君王降庭继陶唐,每至嘉辰睹异祥。
宫树晓来生瑞露,金门夜半有天香。
皇亲朝觐随章奏,中使颁宣散道场。
万国人臣皆悦乐,巍巍圣德自先疆。
瑞鹧鸪·江梅还是嫁东风作者:黄人杰江梅还是嫁东风。
夜半春心一点融。
知道个人生此日,暗香浮雪荐金锺。
阳春一曲无他愿,长愿梅花似玉容。
教见夫荣并子贵,与梅同过百年冬。
渔家傲·三月秋光今夜半作者:黄裳三月秋光今夜半。
一年人爱今回满。
莫放笙歌容易散。
须同玩。
姮娥解笑人无伴。
抱尽金精来碧汉。
醉吟莫作寻常看。
已过中天欢未断。
还同叹。
时情已向明朝换。
依韵恭和御制秋怀作者:韩元吉商飙起璿霄,爽气静瑶海。
圣皇抚时运,喜色动眉彩。
蠭旗伫西指,乘辕行北改。
涛声鼓万壑,夜半响得竿籁。
汉仪换复见,周鼎知德在。
猗欤沛中歌,云飞风正大。
护国寺次韵婺州韵作者:韩元吉双蛾渺云端,流水但空谷。
尚喜云外山,娟娟作眉绿。
佳人不可见,夜半风满竹。
竹声入清梦,夜客慰孤宿。
山中富兰若,欲往宁畏独。
老僧亦知人,逢场共竿木。
林芳得清心,幽涧供濯足。
便可赋归欤,箪瓢胜鼎肉。
雪中以独钓寒江雪分韵得独字作者:韩元吉天公岂相撩,馈以万顷玉。
朝来一堪煮。
茗碗荐新菊。
窗中有佳致,一水卧寒绿。
城闉閴在眼,况复见岩谷。
相过二三子,共喜醅翁熟。
狂歌且暂醉,夜半还秉烛。
犹胜杜陵翁,山中掘黄独。
和史守八月十四日月作者:郭印半秋云物扫遥天,对月凭栏一怃然。
明夜半规应尽满,此时清赏更无前。
琼楼颇觉三山近,玉斧谁将七宝连。
我欲乘风霄汉上,坐令凡骨变真仙。
王夷甫·玉尘消摇吐妙言作者:邓林玉尘消摇吐妙言,清流都指作龙门。
白头苟活尊胡虏,夜半排墙未是冤次韵胡益之初夏见怀作者:汪晫自是胸中三斗尘,诗兵敢敌亚夫营。
愁关老子两肩瘦,春点榴花一树明。
雨向梅边来处细,句从夜半得时清。
方状竹枕思君切,幸有吟筒话旧情越二年正旦又会宿猿洞作者:程师孟夜半春归晓始惊,郁然佳气入山亭。
千门喜庆逢元日,一座光华见使星。
难得同时传寿斝,合将新句勒诗屏。
渔郎莫向游人道,洞口而今尽不扃。
喜迁莺·玉龙垂尾作者:王千秋玉龙垂尾。
望阙角岹嶢,如侵云里。
明璧榱题,白银阶陛,平日世间无是。
静久声鸣槛竹,夜半色侵窗纸。
最奇处,尽巧妆枝上,低飞檐底。
当为。
呼游骑。
嗾犬擎苍,腰箭随邻里。
藉草烹鲜,枯枝煎茗,点化玉花为水。
未挹瑶台风露,且借琼林栖倚。
眩银海,待斜披鹤氅,骑鲸寻李。
瑞鹤仙·风光开旧眼作者:杨炎正风光开旧眼。
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
楼台竞装点。
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
湘弦楚管。
动香风、旌旗影转。
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
争看。
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
欢声正远。
嬉游意,未容懒。
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
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
金山寺·荻花芦叶正珊珊作者:柴望荻花芦叶正珊珊,山在长江寺在山。
门迳但从船出入,僧房多住水中间。
江空落日斜犹照,夜半秋潮去复还。
吟兴未阑天欲曙,一行斜雁起苍湾。
富阳道中·几年只向长安去作者:柴望几年只向长安去,今日囊书被旨回。
马首独行秋叶路,鲈鱼时共菊花杯。
黄昏钟动雁初下,夜半月明潮正来。
我自不归归便得,故园早晚早梅开。
吊何岩·可怜何岩民作者:五迈可怜何岩民,何罪遭此劫。
寇攘发他邦,警报经旬浃。
官府过张皇,民居少宁贴。
昨方科箭翎,今又催甲叶。
厚敛招提金,名色何所挟。
昌言募士兵,相与守城堞。
绣衣意其欺,急下徵兵帖。
束手无一人,差官许志辄。
县官至何岩,丁半被威胁。
黔首畏墨黥,依违谋未协。
口或出怨咨,心实先震慑私淑·百有余年泽未穷作者:陈普百有余年泽未穷,寒潭秋月寸心同。
尼山想像人如玉,夜半相逢梦寐中。
朱文公·尝思紫阳翁作者:陈普尝思紫阳翁,功德不下禹。
平生五人伦。
叔世一天柱。
海岳久亭毓,二仪厚付与。
高明挂秋月,精细破毫缕。
举目无荀杨,浑身是伊吕。
百年嗣程邵,千载承邹鲁。
直上接勋华,益远益不御。
本原无不见,支派自循序。
遂令天叙秩,有目得再睹。
建绍乾淳间,三网散无主。
仇雠操太阿,利欲浸九暮宿化成庵·雨近只从檐角起作者:陈宓雨近只从檐角起,云浓不蔽月华明。
佛灯一点冰同冷,酒盏三行茗漾清。
僮仆倦羸闻鼻息,友朋笑语惬衷情。
斋厨夜半无留火,不待晨鸡接淅行水月轩·日夕风定时作者:陈宓日夕风定时,上下映毫发。
那堪秋夜半,深处着明月。
古墨行·秦郎百好俱第一作者:陈师道秦郎百好俱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巧作松身与镜面,借美於外非良质。
潘翁拜跪摩老眼,一生再见三叹息。
了知至鉴无遁形,王家旧物秦家得。
君今所有亦其亚,伯仲小低犹子侄。
黄金白璧孰不有,古锦句囊聊可敌。
睿思殿里春夜半,灯火阑残歌舞散。
自书细字答边臣,万里风尘入长算。
初闻桥山送弓剑,宁知玉碗人间见。
夜光炎炎冲斗牛,会有太史占星变。
人生尤物不必有,时一过目惊老丑。
念子何忍遽磨研,少待须臾图不朽。
明窗净几风日暖,有愁万斛才八斗。
径须脱帽管城公,小试玉堂挥翰手。
祈晴·夜半风回雨脚收作者:陈师道夜半风回雨脚收,万家和气与云浮。
萧条寒巷荒三径,突兀晴空耸二楼。
胜日登临轻一醉,下乡昏垫肯同忧。
江空峡响鱼龙落,尽放青青极目秋。
谢寇十一惠端砚作者:陈师道百工营材先利器,市道居货如作赘。
书生活计亦酸寒,断塼半瓦宁求备。
端溪四山下龙渊,郁积中州清淑气。
金声玉骨石为容,河江屈流云作使。
滑如女肤色马肝,夜半神光际天地。
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
没人投深索千丈,探颌适遭龙伯睡。
辘轳挽出万人贺,千岁之藏一朝致。
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北行万里更众目,寇卿好事不计费。
南邻居士卿之孙,丰悴相从不为异。
似怜陶瓦磨灶煤,辍赠不减前人志。
人言寒士莫作事,鬼夺客偷天破碎。
龟玉韫匵与无同,锦衾还客弃佳惠。
众所欲得当有缘,天独於余可无意。
敢书细字注鱼虫,要传华严八千偈寄王料院·炯炯青灯对拥炉作者:岳珂炯炯青灯对拥炉,制铃夜半读边书。
风烟解使寸心折,霜雪顿侵双鬓疎。
已事勿言穿塞马,历官可叹上竿鱼。
勤劳似此天应报,我自锄犁一任渠。
三洞庵·勾曲山头客作者:许尚勾曲山头客,遨游到市尘。
星冠顶霜月,夜半正朝真。
雨止·夜半雨忽止作者:仇远夜半雨忽止,老夫心顿觉。
最怜儿女弱,难受雪霜寒。
泽国无来棹,台城有去鞍。
西村归未卜,此日敢求安。
至后·了知五十九年非作者:仇远了知五十九年非,景薄崦嵫合见几。
夜半虽当泉脉动,腊前未见雪花飞。
客程鸿雁駸駸老,家养鸡豚处处肥。
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
题王师尹所藏三峡图作者:仇远庐山石桥天下奇,奔湍赴壑潜冯夷。
倚阑俯瞰毛发竦,品题曾读坡仙诗。
画师笔斡造化窟,岂必夜半夸娥移。
蜀天茫茫千万里,仿佛猿声亦如此。
何当谱入朱丝弦,水底鱼龙应洗耳夜半见月·中夜月初上作者:仇远中夜月初上,照我东床明。
我心本无事,展转寐不成。
仰观乌鹊飞,俯听蛩螿鸣。
念适从何来,衣食非素营。
三年然后归,儿女各长成。
婚嫁愿早毕,吾其师向平。
夜醉·山翁醉如泥作者:仇远山翁醉如泥,夜半方醒然。
既莫省宇宙,况复知岁年。
閒愁置度外,大道在目前。
日饮岂不佳,第恐无酒钱。
七夕·河鼓天孙各老成作者:仇远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痴儿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针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别离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
樵夫行[ 宋] 徐侨晨征已输行者早,纷来敛避樵夫道。
樵夫辛苦刈樵归,昏莫结束更起炊。
夜半出门星月暗,崎岖露草寒濡衣。
入市博得升合粮,归来分与妻儿尝。
依前剥剥上山去,不住朝朝莫莫忙。
樵夫樵夫休懊恼,世路艰难勤亦好。
蝗虫四起米价高,怜汝饥劳我未饱。
我苦闲愁雪满颠,烹葵煮藜过年年。
夜枕欹倾半眠醒,或起浩叹窥星天。
逢人说事只忧国,长哀无告穷已极。
天下奸弊纷如麻,虎狼搏攫殚麋麚。
愁眠忍饿不敢出,羸瘠膏髓堪推挝。
冤气干天天垂灾,连年禾稼同枯荄。
斯人每恨不速死,樵夫纵苦未及此。
安得人仁公且刚,一扫蠆螫完民疮。
感动和气时覆斗,樵夫饱食我醉酒。
待与樵夫齐高歌,昔谈王道今如何。
青原台与兄弟同赋朝代:宋代高台瞰层碧,岫幌森筠幢。
恍如青原人,觌面呼老庞。
胡为未免俗,儒冠学为邦。
曾无白雨手,但补百碎腔。
平生爱山癖,至老成膏肓。
穷探偶会意,夜半力欲扛。
一存短豆恋,心境不得双。
坐旷燕剿幕,鉴胜猿窥窗。
故山如故人,示见心已降。
脂车蜡两屐,烟云恣冲撞。
竹根扫三径,荷插悬酒缸。
外物□可必,斯言有如江。
夏日登台晚云层叠若众山状伯氏令赋计因成长朝代:宋代作者:李弥逊阳光泼血汗交颐,晚日政与长空宜。
海神游戏出湛对,风伯退听停嘘吁。
初如炎官火伞动,渐若寒露冰壶欹。
九乌堕翼天地暗,六鳌矫首山川随。
飞来一峰横突兀,竞秀万壑排参差。
岱宗坡陀太华小,少室破碎终南低。
深谷婉丽发春态,高岩磊落呈秋姿。
峰青盘螺绾新髻,水碧分晕浮修眉。
鸾翔凤翥露纤巧,虎跨龙蟠惊崛奇。
观台仿佛隐仙圣,楼阁缥缈生蛟暾。
谁於天宇弄显晦,力与地险论高卑。
汤胸棱棱各腾踏,翻手冉冉争奔驰。
平生脚底识南北,此日眼界迷东西。
身舆欲上白银阙,风驭不假青云梯。
三薰三沐谢世事,一丘一壑真吾栖。
扪参历井不惮远,直恐夜半潜推移。
与李文叔夜谈作者:晁补之 (宋)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风烈烈偏激耳。
诵诗夜半舌入喉,饮我樽中渌醽美。
升堂辞翰愧非有,何异还家数其齿。
文章万古犹一鱼,乙丙谁能辨肠尾。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谭如子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