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D和荧光光谱的简单教程
- 格式:pdf
- 大小:692.42 KB
- 文档页数:25
xrd的使用方法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科学分析技术,用于研究晶体结构和结构性质。
本文将介绍XRD的基本使用方法,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
首先,在进行XRD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可以是晶体粉末或薄片。
对于粉末样品,需要将其细磨成均匀的粉末,而对于薄片样品,则需要制备薄片并确保表面光洁。
准备好样品后,将样品放置在XRD仪器的样品台上。
接下来,调整XRD仪器的参数。
主要的参数包括入射角、散射角、扫描范围和扫描速度。
入射角和散射角是X光束与样品的夹角,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扫描范围决定了XRD仪器可以覆盖的角度范围,一般根据待测样品的预期衍射峰位置来设置。
扫描速度则影响到数据采集的时间,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当调整完参数后,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XRD仪器会扫描样品在不同散射角下的衍射强度。
通过记录衍射强度与散射角的关系,我们可以获得样品的衍射谱。
这个衍射谱中的峰代表了样品的晶格结构和晶体取向信息。
根据衍射峰的位置、强度和宽度,我们可以推断样品的晶体结构参数,例如晶胞常数和晶体取向等。
最后,数据分析是使用XRD进行材料研究的关键一步。
我们可以利用专业软件对衍射数据进行拟合和解析。
通过与数据库中已知材料的衍射数据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相对含量。
此外,利用衍射数据还可以计算材料的晶体结构信息,例如晶胞参数和晶格畸变等。
综上所述,XRD是一种强大的材料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晶体结构和性质。
通过准备样品、调整仪器参数、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从XRD实验中获得有关样品晶格结构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材料的性质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文章主题:xrd测试原理及操作的基本流程一、引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对晶体结构、物相分析和晶体质量的表征。
本文将深入探讨XRD测试的原理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以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XRD 分析的重要性和实验方法。
二、XRD测试原理1. 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X射线衍射是通过照射物质,观察衍射光的方向和强度来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
当入射X射线与晶体的原子排列相互作用时,会出现衍射现象,从而得到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2. 布拉格方程布拉格方程是描述X射线衍射条件的基本方程。
它表示为:nλ=2dsinθ,其中n为衍射级别,λ为入射X射线的波长,d为晶格间距,θ为衍射角。
3. 结晶衍射图样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得的数据可以绘制成结晶衍射图样,从中可以读取出晶面间距、晶格常数等信息。
三、XRD测试操作基本流程1. 样品制备与加载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粉末,并压制成均匀的薄片或圆盘。
然后将样品加载到X射线衍射仪的样品台上。
2. 仪器参数设置在进行XRD测试前,需要设置仪器的参数,包括X射线波长、入射角范围、扫描速度等。
3. 开始测试启动X射线衍射仪,开始进行测试。
X射线穿过样品,与晶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衍射光,再由探测器接收并记录下来。
4.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对从X射线衍射仪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解读,可以得到有关样品晶体结构、晶胞参数等重要信息。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X射线衍射技术的一种,XRD分析在材料研究和质量检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XRD测试,不仅可以了解样品的晶体结构,还可以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相。
掌握XRD测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对于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全面了解了XRD测试的原理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结构。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对XRD分析有更深入、全面和灵活的认识。
XRD仪器操作范文XRD(X射线衍射)仪器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用于确定晶体结构和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
操作XRD仪器需要一定的仪器知识和技巧。
下面将详细介绍XRD仪器的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制备、仪器设置和数据分析。
一、样品制备1.准备样品。
首先,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粉末、薄片或块状材料。
确保样品质量良好,具有足够的重现性。
2.样品制备。
对于粉末样品,先将样品细磨成细粉,可以使用研钵和研钉进行手工研磨,或者使用高能球磨机进行机械研磨。
对于薄片样品,需要先进行切割和打磨,确保表面光滑。
块状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3.样品装填。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适当的样品支撑器中。
对于粉末样品,可以使用玻璃纸片、玻璃纤维滤膜或石英盖片作为支撑器。
对于薄片样品,将样品固定在适当大小的支撑器上。
对于块状材料,直接将样品放在支撑器上。
二、仪器设置1.打开仪器。
首先,确保X射线衍射仪器的安全使用和电源接通。
打开仪器电源,启动仪器。
2.样品安装。
根据仪器的不同型号,选择合适的样品安装方式。
对于粉末样品,使用样品支撑器架放在样品台上。
对于薄片样品,使用样品夹将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
3.加载和调整样品位置。
将装有样品的样品支撑器放入样品台中,使用微调节装置调整样品位置,使其位于X射线束的正中央位置。
确保样品与X射线源之间的距离合适。
4.X射线管设置。
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电压和电流。
通常,较高的电压和电流可产生更强的X射线信号,但也会加大样品和探测器的热负荷。
根据样品的类型和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5.选择扫描范围。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扫描范围。
如果已知样品中一些特定晶面的位置,则可以选择针对该晶面进行扫描。
否则,可以选择全角度扫描。
6.样品倾斜修正。
对于非理想样品,其中晶粒方向分布不均匀或有细微的倾斜,可以使用样品旋转台或倾斜台进行修正。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1.开始扫描。
确认仪器设置良好后,可以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xrd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技术,用于研究晶体结构、晶体学和非晶态材料的结构特征。
下面是XRD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概述:
工作原理:XRD利用入射X射线与样品中的原子发生衍射现象,通过测量衍射图样来推导出样品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晶格畸变等信息。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布拉格定律,即入射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遵循2d sinθ = nλ,其中d是晶面间距,θ是衍射角度,n是整数倍数,λ是入射X射线的波长。
使用方法:
1.准备样品: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样品,可以是晶体样品或
非晶态材料样品。
晶体样品必须具有规则的晶体结构,而
非晶态材料样品则可以是无定型的或非晶结构的材料。
2.调节仪器参数:根据样品的特性和研究目的,调整XRD仪
器的参数,如X射线管的电流和电压、入射角范围、衍射
角范围等。
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扫描样品:将样品放置在XRD仪器中的样品台上,通过控
制仪器进行扫描。
仪器将采集到的衍射数据转换为衍射图
样或衍射强度图像。
4.分析数据:根据获得的衍射图样或衍射强度图像,使用专
业的XRD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可以包括通
过模拟与标准数据的比对来确定样品的晶体结构或晶格常
数,通过解析峰的位置和形状来研究晶体的畸变等。
XRD技术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化学等。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发现新的材料性质,并优化材料的制备和加工工艺。
X射线荧光光谱仪操作指引1.准备工作在操作X射线荧光光谱仪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1样品准备根据需要分析的样品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固体样品打磨成片、液体样品吸附在滤纸上等。
1.2仪器设置根据样品的特点和仪器的要求,设置合适的仪器参数。
包括选择合适的激发能量、选择合适的荧光光谱检测仪器、选择合适的仪器工作模式等。
2.仪器操作完成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操作X射线荧光光谱仪。
2.1仪器开机将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计算机等设备连通,并开启仪器电源。
2.2样品装载将制备好的样品装载到样品台上,并固定好。
2.3调整仪器参数根据实际需要和仪器的特点,进行合适的参数调整。
包括选择合适的激发能量和激发电流、调整荧光光谱检测仪器的增益和曝光时间等。
2.4开始测量通过计算机控制软件,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扫描范围,并点击开始测量按钮。
2.5数据保存测量完成后,将测量得到的荧光光谱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中,并进行必要的命名和分类。
3.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荧光光谱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样品中元素的信息。
3.1数据校正将测量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背景校正,去除背景信号的影响。
通常采用线性背景校正或多项式背景校正方法。
3.2荧光峰识别通过荧光光谱中的峰形状和位置信息,识别出存在的荧光峰。
可利用已知标准样品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对比鉴定。
3.3元素定量分析根据已知标准样品的荧光峰强度和浓度关系,通过比对样品荧光峰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不同元素的含量。
4.结果表达与报告撰写完成数据处理与分析后,需要将结果进行表达和报告撰写。
4.1结果表述根据具体需求和目的,将样品中元素的含量等信息进行准确、简明的表述。
可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展示。
4.2报告撰写将分析结果和方法过程等详细信息,整理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或分析报告。
报告应包含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内容。
5.仪器维护在完成实验后,需要对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实验一、实验原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它通过X射线的能量转移到样品中的原子上,使得样品中的原子激发产生X射线荧光。
这些荧光射线的能量与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通过测量这些荧光射线的能谱图,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组成和含量。
二、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制备成均匀、光滑的表面,并确保其表面不含杂质和氧化层;2.调试仪器:先将仪器开机预热,待稳定后,调整仪器的工作参数,如加速电压和电流等;3.校正仪器:选择已知元素的标准样品作为参照,进行仪器的校正工作,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4.测量样品: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台中,调整仪器的工作参数,如扫描速度和扫描范围等,开始测量;5.数据处理:通过仪器软件对测量得到的能量谱图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所需的信息,如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等。
三、结果分析:实验测得的能量谱图是实验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能量谱图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在分析图谱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荧光峰的识别:根据已知元素的特征能量,识别出荧光峰的位置和强度;2.荧光峰的参比:选取其中一特定元素的荧光峰作为参比峰,根据参比峰的强度与其他峰的比值,可以计算出其他元素的含量;3.元素含量的计算:通过参比峰的比值来计算其他元素的含量,可以采用标准曲线法或者基体效应法等方法。
四、应用:1.金属材料分析:可以对金属材料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于确定材料组成和质量检测;2.环境监测:可以对土壤、水质等样品中的有害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溯源;3.矿石矿物分析:可以对矿石和矿物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用于找矿和资源评价;4.文物鉴定:可以对文物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用于文物的鉴定和分类。
总结: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的荧光射线能谱,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该方法具有非破坏性、准确性高等特点,并且在材料科学、环境监测、地质矿产、电子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XRD仪器操作范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中X射线被散射的方式来确定晶体结构的方法。
XRD仪器是专门用于实施X射线衍射的设备,以下是XRD仪器的操作步骤。
1.准备样品: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测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单晶,多晶或粉末。
在进行XRD测量之前,样品通常需要先研磨成细粉,以确保样品中的晶粒大小均匀。
2.安装样品:将待测样品安装到XRD仪器上。
样品通常会放在一个样品台上,样品台可以通过一些机械装置进行旋转和移动。
3.设置仪器参数: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设置XRD仪器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X射线管电压和电流、滤波器、扫描范围、扫描速度等。
根据不同的样品和测量目的,仪器参数的调整可能有所不同。
4.执行测量:根据设置的参数,执行XRD测量。
XRD仪器会发射X射线,并测量样品中散射出来的X射线的强度和角度。
在测量过程中,样品台会旋转或移动,以便测量不同的散射角度。
5.数据分析:测量完成后,可以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X射线的散射强度和角度,可以得到样品中晶格的间距和晶体结构的信息。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布拉格方程和傅里叶变换。
6.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解读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晶体结构的解读可以通过与已知物质的XRD数据比对来实现。
结合其他的物理性质和化学信息,可以进一步推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7.实验记录和数据保存:在XRD测量过程中,需要做好实验的记录和数据的保存。
这些记录和数据可以用于验证实验结果和进一步研究。
此外,及时的记录和保存也是处理实验中出现问题的重要依据。
总之,XRD仪器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样品、安装样品、设置仪器参数、执行测量、数据分析、结果解读和实验记录与数据保存。
通过这些操作,可以获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相关的信息。
xrd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方法,其工作原理基于布拉格方
程和晶体结构因子的数学表达式。
当一束单色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时,晶体
中原子周围的电子受X射线周期变化的电场作用而振动,从而使每个电子都
变为发射球面电磁波的次生波源。
所发射球面波的频率与入射X射线的波长
一致。
基于晶体结构的周期性,晶体中各个原子(原子上的电子)的散射波
可相互干涉而叠加,称之为相干散射或衍射。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
实质上是大量原子散射波相互干涉的结果。
每种晶体所产生的衍射花样都反
映出晶体内部的原子分布规律。
其中,衍射线的分布规律由晶胞大小、形状
和位向决定,衍射线强度则取决于原子的品种和它们在晶胞中的位置。
因此,不同晶体具备不同的衍射图谱。
在使用XRD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靶材和X射线波长,以确保衍射图谱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靶材包括Cu、Mo等,它们的特征X射线波长不同,需要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所需精度来选择。
其次,需要确定合适的扫描范
围和扫描速度,以确保能够获得完整的衍射图谱和准确的晶格常数。
在测试
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方法,以确保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最后,通过对衍射图谱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晶格常数、晶面间距等信息,
从而了解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物相组成。
总之,XRD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材料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晶体的结构和物
相组成。
通过了解XRD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来
分析材料性质和结构,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xrd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物相组成、结构信息以及晶体品质。
这篇文章将介绍X射线衍射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正确进行XRD实验。
一、XRD的操作规程: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XRD实验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
样品应尽可能地细粉,并保持干燥。
如果样品是多晶粉末,可以直接进行测试。
如果样品是单晶,需要进行切片或折射衍射实验。
此外,还需要对X射线源和探测器进行适度的准备和检查,确保它们的工作状态良好。
2. 实验仪器设置: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进行设置。
这些参数包括入射角、旋转范围、扫描速度等。
3. 样品安置:将样品放置于仪器的样品台上,并使用夹具固定好。
应尽量使得样品均匀分布在样品台上,并避免遮挡X射线束的区域。
4. X射线衍射测量:根据设定的参数,通过仪器软件启动测量程序。
仪器会自动旋转样品台,记录X射线在不同角度下的衍射图样。
5.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仪器软件或专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测得的衍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峰识别、峰位测量、峰宽分析等。
二、XRD的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安全:在进行XRD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避免直接暴露于X射线源下方。
2. 样品处理:在处理样品时,应避免接触皮肤和口鼻,以免吸入或摄入有害物质。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应注意防护和储存。
3. 仪器操作:在使用X射线衍射仪器时,应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正确操作。
遵守指示灯和警示标志的提示。
4. 样品准备与放置:样品制备需避免出现杂质,并尽量使其粒度均匀。
在放置样品时,要确保样品稳定,避免晃动或掉落。
5. 参数设置:正确选择仪器参数十分重要。
不同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例如入射角、旋转范围和扫描速度等。
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6. 结果解读: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注意对结果的准确解读。
XRD使用方法范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是一种用于研究晶体结构和材料成分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单色X射线束照射到样品上并测量散射的X射线的特性,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以下是XRD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样品制备1.选择适当的样品形式:样品应具有足够的晶体性质,常见的形式有粉末、薄片、单晶等。
2.样品的制备:对于粉末样品,应在球磨机中将样品粉碎并制备成均匀细小的粉末;对于薄片样品,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制备均匀薄片;对于单晶样品,通常需要通过生长方法获得。
二、实验仪器的设置1.打开XRD仪器电源,并确保仪器的电源指示灯亮起。
2.检查光学系统:检查仪器的发射和接收系统,确保光学元件的正常工作,并校准光学路径。
3.设置样品台:根据样品的形式选择合适的样品台,例如:平板样品台、旋转样品台等,并安装到仪器上。
调整样品台的位置,确保样品位于X射线束的中心位置。
三、测量条件的设置1.X射线管的选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常用的有铜管、钼管等。
2.X射线的波长: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要,选择合适的X射线波长,常见的有CuKα(λ=1.5406Å)和MoKα(λ=0.7107Å)。
3.性能参数的设置:根据样品的特性,设置合适的扫描角度范围、步长等参数,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4.数据采集时间:根据样品的特性和仪器的灵敏度,设置合适的数据采集时间,以确保获得清晰的衍射峰。
四、样品放置与测量1.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到样品台上,并固定好样品台的位置。
2.调整样品的位置:根据样品的需求,可以调整样品的角度、位置以及高度,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开始测量:在仪器的控制界面上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后,开始进行测量。
可以选择单点扫描或连续扫描等不同的测量模式。
五、数据分析与解释1.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结果,通过仪器上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获得样品的衍射图谱。
2.衍射峰解读:根据衍射图谱中的衍射峰位置和强度,运用衍射理论进行解读,确定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成分。
1.开机顺序1.1 打开空压机电源,检查二次压力为5.0bar。
1.2 打开水冷机电源,并调节水流压力至4 bar(4公斤)。
1.3 打开P10气体钢瓶主阀,设定二次压力为0.7-0.8bar。
1.4 如果配置了冲氦系统,打开He气钢瓶,设定二次压力为0.8bar。
1.5 打开主电源开关(配电柜空气开关),使主机处于待机状态。
1.6 按下“POWER ON”开关,使主机处于“开机” 状态。
1.7 开计算机,运行分析软件,用户名及密码为“SUPERQ”。
1.8 打开光谱仪状态图,检查仪器真空度(小于100Pa?),P10气体流量(1L/Min左右)。
1.9 转动HT钥匙,打开高压,仪器自动设定高压为20kv/10mA,同时启动循环水。
A检查水流量,内循环水(3-5L/Min),外水(1-4L/Min)。
B等待仪器内部温度稳定(30度)后可正常分析。
2. 停机2.1 逐步降低高压到20kv/10mA(或运行Sleep程序) 。
2.2 等待3分钟后,转动钥匙关闭HT高压。
2.3 关闭SuperQ,使分析软件与主机脱机。
2.4 按下“Standby”开关,仪器处于待机状态。
2.5 如晚上及周末不使用仪器,建议设定高压为20kv/10mA低功率状态,不要关机。
3. X-Ray Tube 老化如主机停机超过24小时,需对X-Ray Tube 进行老化处理。
3.1 手动老化开机后运行TCM2403按以下顺序进行:20kv/10mA→30kv/10mA→40kv/10mA→40kv/20mA→50kv/30mA→60kv/40mA→60kv/50mA 如停机时间大于24小时小于100小时,每步停留时间为1分钟。
如仃机时间大于100 小时,每步停留时间为5分钟。
3.2 自动老化(Breeding)A.开机后运行TCM2403,如停机时间大于24小时小于100小时,选择“Fast”老化,如停机时间大于100小时,选择“Normal”老化。
XRD基本问题对称性或不对称性。
这五个基本要素都具有其自身的物理学意义。
衍射峰位置是衍射面网间距的反映(即Bragg定理);最大衍射强度是物相自身衍射能力强弱的衡量指标及在混合物当中百分含量的函数(Moore and Reynolds,1989);半高宽及形态是晶体大小与应变的函数(Stokes and Wilson,1944);衍射峰的对称性是光源聚敛性(Alexander,1948)、样品吸收性(Robert and Johnson,1995)、仪器机戒装置等因素及其他衍射峰或物相存在的函数(Moore and Reynolds,1989;Ste任何一个衍射峰都是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衍射峰的位置,最大衍射强度,半高宽,形态及rn et al.,1991)。
2现有一张XRD图谱,其中的每一条衍射峰的位置(即衍射角度)都与标准图谱完全吻合,但峰的强度不一样,这是什么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XRD谱图峰位置与标准谱图完全吻合,但峰的强度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
你得注意:其相对强度大小是不是一样的。
XRD测试是一个半定量的仪器,某种组分的衍射峰强度跟其在物质中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大,峰强度越强。
但是它的一个晶面跟该成分另外一个晶面的衍射峰强度的相对比之应该是一定的。
这样才能说是某种成分存在,否则,即使峰位置吻合,也不能肯定是该物种!3,JADE 5.0的应用,No2 数据的输入Jade软件可以直接读取Rigaku、Bruker、Philips、Scintag等很多衍射仪的原始数据。
打开File\patterns,将出现如附件中所示画面,先(I)找到你文件位置,从(III)的下拉框中选择你的数据格式,按(II)选择。
很多仪器输出文件的格式都是*.raw,实际上都是不一样的,但格式选错了也没关系,软件会给你自动转到合适的格式中去的。
高级一点的:有一些数据格式在(III)的下拉框中没有,比如最常见的txt,xy等,此时你可以自己动手设置,在以上的数据输入面板中,点击工具栏上的“import",进入格式设置画面,如附件所示,a区为注释区,b区为数据格式区,对于最简单的一列角度,一列强度的数据格式,a区不用填写,b区在”angle column“前打上勾,数据从第1行开始读,每行1列数据,强度数据从第8行开始(角度不算),角度从1至6列,所得数据格式即为附件中所示的数据格式。
1.0测试环境要求温度:10—30℃;湿度:40-70%.2.0开机操作2.1检查液氮1)打开仪器的上盖。
2)拔出液氮罐的盖。
3)用钢尺伸进罐内,若液面低于6CM(相当于1L),就要添加液氮。
4)添加液氮.用A3纸做成一个漏斗放在罐口,或用毛巾围在罐口,戴上橡胶手套和护目镜,将液氮小心地倒入罐内,在液氮快满前停止添加液氮(液氮罐深18CM或总容量为3L).5)等待30分钟,冷却检测器。
注意:①液氮为一种极低温液体(—196℃),用来冷却检测器,添加时要防止冻伤;②若测试过程发现液氮不够,必须关闭仪器,并关闭仪器的电源才能添加液氮。
2.2依次打开UPS电源、变压器电源、EDX主机、计算机和EDX软件。
2。
3监控检测器温度:点“监控”,点“Detail View",看检测温度是否达到—180℃以下。
2。
4主程序中点击“维护"。
2。
5初始化仪器:点击“初始化仪器",听到快门和准直器动作的声音完成,且“维护”菜单下面7项内容显示为“OK”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注意:如果3天以上没开机,就要做“光管老化”,自“2.5初始化仪器”以后做,做完后直接到“2.8仪器点检”。
光管老化操作:1)点击主程序“维护”.2)点击“仪器设置”,将Xray的电压、电流分别输入5kV、5uA,点击“执行启动”约一分钟,关闭窗口(注意不能点击“保存启动条件”)3)放样品A750,点击“分析”→“分析组选择”→“定量"→“Set-up X-ray—tube”→“OK”→“开始".此过程将自动进行老化,约75分钟。
2.6启动X光管及检测器:点击“仪器设置”,再点击“执行启动”。
2。
7预热30分钟:等待30分钟为预热X光管,让仪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2.8仪器点检:用定性定量easy测试组别测试A750。
1)按EDX主机“OPEN"键打开样品室,将样品A750放在样品室测试孔上,并点击EyeXRF2k程序打开摄像头确认对准测试部位。
第1篇一、前言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光谱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实验原理荧光光谱法是基于物质在激发光照射下,吸收能量后跃迁到激发态,随后以发射荧光的形式释放能量的原理。
通过测量激发态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和波长,可以确定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1. 仪器:荧光光谱仪、样品池、光源、检测器、计算机等。
2. 试剂:待测物质、溶剂、标准溶液等。
四、操作步骤1.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需求,将待测物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2. 样品池清洗:使用去离子水或专用清洗液清洗样品池,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3. 样品池填充: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注入样品池中,确保样品池内液体量适中。
4. 仪器准备:开启荧光光谱仪,预热仪器,调整光源强度和检测器灵敏度。
5. 测量参数设置:根据实验需求,设置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扫描范围等参数。
6. 标准曲线绘制: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依次注入样品池,测量其荧光强度,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浓度或吸光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7. 样品测量:将待测样品注入样品池,按照设置好的参数进行测量。
8. 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9. 结果记录:将实验数据、操作步骤、仪器参数等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直视光源。
2. 严格遵循实验规程,避免操作失误。
3. 样品池、试剂等应妥善保存,防止污染。
4. 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实验结束后,关闭仪器,整理实验场所。
六、安全与环保1. 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
2. 实验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3. 实验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4. 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结论本规程旨在规范荧光光谱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