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浅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李云韬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教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
为此,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开放互动的“智能型”、“实践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
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我在教《窦娥冤》一课时,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结合课本内容与当今时代中学生的思想,我搞了一次以“穿越时空隧道的心灵碰撞”为题的《窦娥冤》探究学习讨论会。
我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1.窦娥有引经据典的文化吗?2.这折戏的开头,窦娥指天斥地,可结尾发出誓愿要感天动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3.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了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却偏偏写成了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我设计的意图是针对论题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因为通过探究这几个论题是为了深化理解作品——作品的主题,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关汉卿的语言特色,艺术表现手法。
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规律找方法,化知识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讨论时生成出新的问题,有的说:“窦娥发愿‘抗旱三年’,只想惩贪没想到受干旱之苦的还是楚州百姓,未免有些自私之嫌吧?”有的学生提出:“我们不希望窦娥死,当初她可以选择嫁给张驴,然后再找机会伸冤报仇。
”当这些问题生成之后,课堂掀起波澜,学生争先恐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大胆发言,学生与作家的心灵交汇,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着实让我颇感意外,这让我觉得课堂教学好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在旅程中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浅析高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摘要:新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相比,策略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很多阅读策略能克服传统课堂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限制,还能使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师生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放式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较长一段时期的教育教学主旋律。
关键词:高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开放式阅读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拓展课外阅读,加强学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满足了师生的实际需求。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开放式阅读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每一堂课的开展,师生都不应该照搬固定的思考模式,而是应该在结合亲身经历的事件中产生新的体验。
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加强交流合作。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要做的是按照小组搜集资料,通过讨论交流,分享课堂体验。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并分析、汇总不同小组体验的异同,实现小组内的讨论学习和各个小组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发掘不同的阅读角度。
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走进文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理清文章情节,进一步感受人物内心。
例如,在教授《雷雨》这一课时,教师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自己所知道的背景资料融入到学生心中,并让学生角色扮演,深入地体会人物内心。
如果受时间地点限制,角色扮演也可分段进行。
再如在学习《诗经·关雎》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怀。
而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这首诗的相关介绍,扩大对这首诗的认识。
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应该就诗歌的意境和其表达的道德观念展开交流。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伦理观念,把握其更深层次的情感意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开放式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开放式语文教学的魅力和优势,现将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内涵开放式语文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拓展延伸、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开放式语文教学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式语文教学注重情境创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趣味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放式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3. 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放式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优美诗词、品味人生哲理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力量,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放式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开放式语文教学实践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情境创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设置问题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草原的壮美,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拓展延伸。
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管见标签:阅读教学;开放型;简述;注意事项;实践途径高中语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关系着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下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
开放型教学在高中阅读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主要对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简述开放型阅读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阅读教学的理念、目标、模式、评价等各个方面,其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既继承中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精华,又汲取改革开放以来阅读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加上学校自身的阅读改革实践,自成体系,使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放型阅读教学,更能够发掘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开放型阅读教学要注意的几点要求1. 注重情感熏陶。
在開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因此,要选择思想积极向上的爱国故事、民族英雄故事进行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提高其民族情感,净化其心灵,升华其道德情操。
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积极体会英雄的民族情感,从而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的形成。
2. 注重文学鉴赏。
在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筛选阅读作品及阅读材料,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多种题材、多种文学形式的接触,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拓宽知识面,提升文学素养。
文学鉴赏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但阅读并不完全等同于鉴赏。
文学鉴赏更注重感受和理解,是情感与认识的统一,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受到艺术感染,体会其中思想,形成完整的思维和逻辑判断,通过对作品形象、内涵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开放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一、引言语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审美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基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放式教学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开放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开放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开放式教学概述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注重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相比,开放式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自由、活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合作,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形成知识结构,并在实践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提倡思辨意识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高度契合。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或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辨、辩论,通过碰撞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思考、积极表达观点,培养了他们的思辨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
2. 强化阅读策略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中之重。
开放式教学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主动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答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创意表达语文学科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文学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文学创作的主题或者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框架内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想象能力。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达到情感体验和思想交流的目的。
开放式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浅谈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课改方案即将全面实施。
开放式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教学主旋律。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的目的
“封闭性”阅读教学存在如下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
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开放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
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式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
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
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
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式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式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
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
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二、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
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
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
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
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
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
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
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
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
现在,经过教育界
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
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
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
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
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
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我们应该
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为中心,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
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会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会逐步深厚。
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发挥。
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应该说对素质教育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