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独树沟金矿区黄钾铁矾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339.25 KB
- 文档页数:2
青海独树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刘延和;赵廷绪;杜成文【摘要】独树沟金矿区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境内,大地构造隶属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在总结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体特征,得出矿体主要位于构造破碎蚀变带或其上下盘位置,含矿岩性主要为炭质绢云千枚岩,次为白云石大理岩,主要矿化蚀变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硅化.地层、构造、岩浆岩均对该区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区域化探资料显示,该区异常具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峰值高等特征,通过分析认为该区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6(007)004【总页数】8页(P561-568)【关键词】独树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前景;青海【作者】刘延和;赵廷绪;杜成文【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海东810600;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海东810600;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海东81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独树沟金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行政区划隶属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管辖,距大柴旦镇北西约90 km,地理坐标:东经94°29′~94°38′,北纬38°13′~38°18′,是滩间山金矿田中近几年工作后发现的矿区之一。
滩间山金矿田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的矿集区;区内目前已发现金龙沟大型金矿床1处,青龙沟及细金沟中型金矿床2处,红柳沟小型金矿床1处、金矿(化)点多处。
多年的地质工作成果显示,滩间山金矿田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
独树沟金矿区南东为金龙沟金矿,北西为青龙沟金矿,通过近几年的找矿工作,圈定了16条金矿体,估算(334)金资源量1.28 t①刘延和,王震,薛才毛. 青海省大柴旦镇独树沟金矿普查报告,2013.。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新疆东部成矿区带已经发现康古尔、金窝子、马庄山等大中型金矿床数座,金矿点百余处。
本文分析了新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然后说明了新疆东天山地区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最后详细阐述了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标志。
a标签: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标志1新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东天山区域地层以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为界,北部属北疆-兴安地层区,南部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区,研究区属南部塔里木地层分区南天山一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组(Chxb),志留系乌勇布拉克群(Swn),泥盆系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Dla)和阿拉塔格组(D2a)。
区内金矿主要产于泥盆系阿拉塔格组。
区域大地构造划分上本区以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为界,分别处于准噶尔与塔里木板块碰撞对接带之中天山结晶地块和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萨阿尔明一库米什古生代沟弧带(南天山地向斜)两个三级构造单元中。
北西-北西西向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西起东经89°30’的孔雀沟附近,东到东经96°的北山一带,长达500km 以上,总体显向南突出的弧形,依规模和变形程度可分为三段,具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斜切本区部分地层和侵入体,并控制着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的分布。
2新疆东天山地区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2.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该类金矿主要沿秋格明塔什一黄山韧性剪切带及次一级韧性剪切带分布,该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带,其变形标志明显,由一组产状陡立的透人性片理组成。
韧变时代为300一250Ma,高峰期285~265Ma。
总体呈EW向延伸,长逾600km,宽5一20km,金矿体多赋存在蚀变糜棱岩及石英脉中。
代表性矿床有康古尔及马头滩金矿,矿体产于金背景较高的石炭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
区域韧性剪切带为成矿物质活化、成矿流体迁移提供了条件,而次级脆韧性剪切带为容矿构造,其有脆韧性缓冲转换作用、脆性破裂作用,前者有利于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后者有利于形成石英脉型金矿。
柴北缘独树沟金矿区黄钾铁矾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摘要:柴北缘隶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带,矿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带。
黄钾铁矾是黄铁矿氧化形成的硫酸盐产物,在地表-近地表呈现土黄色集合体,在金矿床中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位于氧化蚀变带之上。
黄钾铁矾和褐铁矿均属黄铁矿的风化氧化产物,但在表生氧化矿物中褐铁矿含量和出露范围远高于黄钾铁矾,本文以青海省大柴旦镇独树沟金矿区为例,以矿区黄钾铁矾为研究对象,简述其形成所需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保存状况,恢复风化氧化带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古地形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格局分析得出氧化带形成时限大概在中三叠世-中侏罗世。
关键词:柴北缘氧化蚀变带黄钾铁矾古气候黄钾铁矾是硫化物矿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生风化矿物,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化蚀变带出露较多。
黄钾铁矾族矿物化学通式为[AB3(XO4)2(OH)6],其中A位常被大半径阳离子占据,如K+、Na+、Ag+、Rb+等,B号位较多的被亲铁元素如Fe3+、Al3+、Cr3+取代,X位主要是S元素,值得注意的是,K元素在黄钾铁矾族矿物中含量一般较高(>1wt%)(陈蕾,2014),这对黄钾铁矾研究K-Ar和40Ar/39Ar地质测年提供较好的条件。
金等其他金属元素在硫化物中的分配系数比在硅酸盐中可高达4个数量级,金等多金属随硫化物一起聚集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因此黄钾铁矾常常出现在金矿床的氧化带中。
风化呈致密块状及隐晶质的土状、皮壳状集合体产生,黄色至暗褐色,条痕浅黄色。
在柴北缘-祁连山地区发现的较多的金矿床(点)的地表特征出现较多土黄色黄钾铁矾矿物作为找矿标志,本文以青海省大柴旦镇独树沟地区金矿为例,浅析黄钾铁矾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独树沟金矿区地质特征独树沟金矿区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大地构造位置隶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带(一级),南阿尔金-柴北缘缝合带(二级),滩间山岛弧带(三级),成矿带属于秦-祁-昆成矿域,金成矿带属青海省柴北缘金成矿带。
陕西省宁陕县东沟金矿标型矿物中黄铁矿特征1. 引言1.1 矿床背景宁陕县东沟金矿是陕西省一个重要的金矿矿床,位于宝鸡市宁陕县东南部。
该矿床以产出丰富的金矿资源而闻名,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之一。
东沟金矿地处宁陕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金矿床赋存形式多样。
该矿床黄铁矿等标型矿物丰富,对于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沟金矿地处华北克拉通和华夏板块的交接处,历史悠久的构造和岩石活动造就了丰富的金矿资源。
黄铁矿是该矿床中特别重要的矿物之一,不仅在矿石中含量较高,而且在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对于黄铁矿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东沟金矿的成因、形成条件以及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对于未来的矿产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矿床背景】部分对于理解整个矿床的形成机制和资源潜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黄铁矿是一种常见的硫化铁矿物,在地质学和矿床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陕西宁陕县东沟金矿中黄铁矿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该矿床的认识,还能为类似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黄铁矿的特征分析有助于揭示矿床形成的演化过程,为矿床成因和找矿预测提供关键线索。
通过研究黄铁矿在东沟金矿中的分布规律和含量变化,可以为资源勘查和选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黄铁矿作为重要的矿床矿物之一,也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岩浆作用等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深入探讨黄铁矿在东沟金矿中的特征及其矿床地质意义,对于深化矿床学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03】2. 正文2.1 矿物组成黄铁矿是东沟金矿中一种常见的标型矿物,其化学式为FeS2,是一种硫化物矿物。
黄铁矿主要由铁和硫两种元素组成,铁元素占据47.88%的比例,硫元素占据52.12%的比例。
从化学成分上看,黄铁矿与其他硫化物矿物相比较,其含铁量较高,因此在东沟金矿中占据重要地位。
黄铁矿的结构为等轴晶系,通常呈现出金黄色到金属灰色的外观,有时也呈现出黄铜黄色至锡白色的色泽。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青海省大柴旦镇独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杨 文摘要:独龙沟金矿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境内,大地构造隶属秦祁昆造山系的东昆仑造山带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
区域上地层主体为元古代和奥陶—志留纪地层,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岩浆活动频繁,分侵入和喷发两种形式。
本次工作详细研究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蚀变,分析矿床成因类型和找矿标志,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
关键词:独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独龙沟金矿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中段南东坡边缘一带,行政区划隶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管辖。
多年的地质工作成果显示该区的经历了从古元古代—古生代—中新生代长期的构造演化和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导致岩石组合类型繁多,形成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1 区域地质特征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地槽造山系(Ⅰ)的东昆仑造山带(Ⅰ2)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Ⅰ22)。
成矿带属于秦祁昆成矿域(Ⅰ级),东昆仑成矿省(Ⅱ级),柴达木北缘加里东期-印支期铅、锌、金、钨、锡(铜、钴、稀土)成矿带(Ⅲ级)。
其南西侧为柴北缘断裂带,北东侧为宗务隆山断裂带,柴达木北缘裂谷带被它们所挟持,总体走向西北-东南,呈东宽西窄。
区域地层主体为元古代和奥陶—志留纪地层,山边及凹陷区均为新生代第四纪陆相沉积。
主要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万洞沟群;早古生界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晚古生界泥盆系牦牛山组、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中生界三叠系隆务河组、侏罗系红水沟组、白垩系犬牙沟组;新生界第四系。
区内构造十分复杂,褶皱和断层构造相对发育并经历了多期次的叠加改造,对区内地层、岩浆岩及矿产分布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
区内岩浆活动和时空分布与柴北缘古裂谷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它分为侵入和喷出两种形式,对该地区金矿化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变质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150km2。
占基岩区20%,分布于马海大坂、嗷唠山、滩涧山及万洞沟等地。
A 黄铁矾法除铁原理a 黄铁矾沉淀组成及热力学稳定性黄铁矾的分子式通常可以写成A20·3Fe23·4S03·6H20或AFe3(S04)2(OH)6,或A2[ Fe6( SO4)4(OH)12,式中A代表一价阳离子,即可以是K+、Na+、NH4+、Rb+、Ag+、—Pb2+或H3+O等,例如:黄钾铁矾:KFe3(S04)2(OH)6,其化学组成:K20 9.41%,Fe2347.83%,S0331.97%,H20 10.79%。
黄钠铁矾:NaFe3(S04)2(OH)6,其化学组成:Na20 6.4%;Fe20349.42%;S0333.04%,H20 11.14%。
黄铵铁矾:NH4Fe3(S04)2(OH)6,其化学组成:(NH4)2O 5.43%,Fe2349.93%,S0333.37%,H20 11.27%。
这些化合物通常称黄钾铁矾或黄铁矾。
在自然界里,有些矿物具有类似的组成,相同的结构和结晶形态,即所谓类质同晶。
所谓矾,是一系列类质同晶矿物的总称,而黄钾铁矾是矾中的一种。
波北兹涅克和麦尔文研究了Fe203-S03-H20三元系在某些温度下的平衡情况,如下图所示。
所有碱式盐、酸式盐及正盐都位于三元系相图内部,这是由于它们都含有结晶水的缘故。
无水硫酸高铁位于Fe203-S03二元系线上,但它在50℃和75℃的条件下不是平衡相,即不会从溶液中以这种成分析出,因而没有在图上出现。
按照平衡固相来分类,图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类区域:平衡固相是氧化铁的水化物。
这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区域,位于图中最左端的三角形1中。
在这个区域内,从液相析出的固相是一水氧化铁或三水氧化铁。
由于后者是介稳相而不是平衡相,因而未在图上标出。
液相线基本上不和Fe203-S03二元系边线相交,因而氧化铁的水化物在水中的洛解度非常小。
三角形1远离组分S03,表示系统酸度非常低,高铁以氢氧化铁和针铁矿的形态从铸旅由析出需要符合这种条件。
9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宁陕东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浅析曹凌飞(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本论文以宁陕东沟金矿为研究对象,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矿床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构造环境。
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来自壳幔。
矿床富集了亲石元素,同时亏损了高场强元素;富集了轻稀土元素,亏损了重稀土元素,并且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非常明显;矿床主要形成于碰撞大地构造环境。
本文重点分析了东沟金矿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旨在为秦岭地区其他金属矿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宁陕东沟金矿;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5-0094-3Analysis o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nggou gold deposit in NingshanCAO Ling-fei(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of ore deposits from the geochemical perspective of Ningshaan Donggou Gold Mine, and then discusses its tectonic environment. Ge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material source of ore deposits is shell mantle sources. Enrichment of lithophilic elements, loss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Enrich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ose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have a strong degree of light and heavy rare earth fractionation; It is mainly formed in colliding geotectonic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in Donggou Gold Deposit,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ther metal deposits in Qinling area.Keywords: Ningshan Donggou Gold Min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曹凌飞,女,生于1999年,河南西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柴沟西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摘要]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阿尔金山南坡,地层属柴北缘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达肯达坂岩群;大地构造属阿尔金构造带东段,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南部,欧龙布鲁克微地块。
其成矿区带划属俄博梁华力西期(钨、铋、稀土)成矿带,已发现的多金属矿点、铜矿点、金矿点、钛矿点均分布于该成矿带上,从区域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来看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柴沟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1、概述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阿尔金山南坡,距青海省格尔木市约510km。
行政区划隶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镇管辖,交通较为便利。
2、地质特征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阿尔金构造带北东段南部(Ⅱ)、柴达木地块北缘(Ⅲ)、欧龙布鲁克微陆块(Ⅲ-1)结合部位(图1)。
其中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在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在南华纪-奥陶纪形成稳定浅海环境的沉积盖层,在加里东期以前作为一个独立的块体存在,之后与南侧柴达木地块汇聚一起。
研究区位于阿尔金山东段,西与阿卡腾能山成矿带毗邻,东与赛什腾山成矿亚带相接,属俄博梁华力西期(钨、铋、稀土)成矿带。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2.1地层研究区地层属东昆仑-柴达木地层分区的柴北缘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主要为dk),其次为第四纪地层(图2)。
古元古代达肯达坂岩群(Pt1图2 地层分区略图dk)1.古元古代达肯达坂岩群(Pt1达肯达坂岩群处于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的环境,地层已枝解离散,岩石经历经多次构造作用和强烈改造,使原来沉积叠覆关系遭受破坏,岩石地层单位界面发生了面理置换和构造变形,成为岩性无序和构造岩片叠加,已难以厘定其岩石地层的面貌。
该套地层为研究区内的主要地层,呈北西走向。
主要由各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大理岩等组成,变质程度大多达角闪岩相,局部可达麻粒岩相。
研究区内根据岩石组合和构造叠加置换关系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两个岩组,达肯达坂群下岩组(Pt1dk a)和达肯达坂群上岩组(Pt1dk b)。
柴北缘独树沟金矿区黄钾铁矾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发表时间:2018-06-11T17:30:38.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刘柯[导读] 摘要:柴北缘隶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带,矿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带。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80摘要:柴北缘隶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带,矿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带。
黄钾铁矾是黄铁矿氧化形成的硫酸盐产物,在地表-近地表呈现土黄色集合体,在金矿床中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位于氧化蚀变带之上。
黄钾铁矾和褐铁矿均属黄铁矿的风化氧化产物,但在表生氧化矿物中褐铁矿含量和出露范围远高于黄钾铁矾,本文以青海省大柴旦镇独树沟金矿区为例,以矿区黄钾铁矾为研究对象,简述其形成所需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保存状况,恢复风化氧化带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古地形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格局分析得出氧化带形成时限大概在中三叠世-中侏罗世。
关键词:柴北缘氧化蚀变带黄钾铁矾古气候黄钾铁矾是硫化物矿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生风化矿物,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化蚀变带出露较多。
黄钾铁矾族矿物化学通式为[AB3(XO4)2(OH)6],其中A位常被大半径阳离子占据,如K+、Na+、Ag+、Rb+等,B号位较多的被亲铁元素如Fe3+、Al3+、Cr3+取代,X位主要是S元素,值得注意的是,K元素在黄钾铁矾族矿物中含量一般较高(>1wt%)(陈蕾,2014),这对黄钾铁矾研究K-Ar和40Ar/39Ar地质测年提供较好的条件。
金等其他金属元素在硫化物中的分配系数比在硅酸盐中可高达4个数量级,金等多金属随硫化物一起聚集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因此黄钾铁矾常常出现在金矿床的氧化带中。
风化呈致密块状及隐晶质的土状、皮壳状集合体产生,黄色至暗褐色,条痕浅黄色。
在柴北缘-祁连山地区发现的较多的金矿床(点)的地表特征出现较多土黄色黄钾铁矾矿物作为找矿标志,本文以青海省大柴旦镇独树沟地区金矿为例,浅析黄钾铁矾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独树沟金矿区地质特征独树沟金矿区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大地构造位置隶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带(一级),南阿尔金-柴北缘缝合带(二级),滩间山岛弧带(三级),成矿带属于秦-祁-昆成矿域,金成矿带属青海省柴北缘金成矿带。
区内金矿赋矿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万洞沟b岩组(Pt2Wb)(刘延和,2016),岩性主要为斑点状炭质千枚岩夹炭质绢云千糜岩、绢云石英片岩等,a岩组(Pt2Wa)白云质大理岩部分层段中也赋存金矿体产出,属于一套海相沉积岩系浅变质岩。
区内经历多期构造叠加改造,较为复杂,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次之。
断裂构造以北西向为主,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矿区内发育三条较大规模断层,NW向平行展布,属压扭脆性韧性剪切带,沿破碎带常有基性中酸性岩体、岩脉产出。
区内侵入岩和喷出岩均较为发育,在独树沟矿区内,侵入岩以华力西期为主,岩性类型以斜长花岗斑岩的酸性侵入岩为主,呈现岩株、岩枝、岩脉位于万洞沟群和滩间山群地层之中,分布在矿区南侧和西侧;加里东期侵入岩以辉长岩为主,闪长岩次之,分布在矿区的西南侧和南侧,与万洞沟地层侵位接触。
侵入形成的岩体岩脉走向与矿区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呈现贯入式侵位,矿区内未见喷出岩出露。
变质岩在矿区内广泛分布,占测区面积80%以上,变质类型有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和热液交代变质类型。
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较低,例如区内万洞沟群和滩间山群地层均遭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当前岩性地层。
在断层和侵入岩体接触附近,发育动力变质作用,交代变质主要为岩浆热液运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交代蚀变作用。
矿床地质特征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在独树沟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共圈定金矿体16条,矿体呈现NW-SE向,倾向北东,倾角50°-75°之间,矿体长40-300m不等,斜深40-200m,矿体厚度0.8-19.44m,平均品位1.21-5.1510-6,其中,4号和5号矿体规模较大,分别长300m和240m,厚6.75和2.03m,平均品位1.86和2.12g/t。
矿石类型以炭质绢云千枚岩、白云质大理岩型为主,蚀变辉长岩型次之。
矿体主要位于构造蚀变带上,矿石矿物根据氧化程度可以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类,其中氧化矿石呈土黄色粉末或杏仁多孔状分布于地表或近地表位置,主要为褐铁矿,黄钾铁矾,偶见毒砂和少量的白钛矿等。
原生矿石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赤铁矿,还有少量的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方解石、石墨和绿泥石等。
黄铁矿占矿石含量从5-25%不等,黄铁矿是其中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金含量与黄铁矿含量也基本上呈现正相关。
金矿蚀变常具有黄铁矿化、硅化和方铅矿化的蚀变。
地表氧化蚀变带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褐铁矿化、黄钾铁矾,氧化带延伸距离和深度不等,受地形和岩石风化程度影响较大。
氧化带黄钾铁矾形成过程独树沟金矿床中出现氧化蚀变带氧化矿石的含矿岩性类别有炭质千枚岩型、蚀变石英闪长玢岩型和蚀变辉长岩型三种类型,但是氧化矿石中出现黄钾铁矾含矿类型为前两种,而且出现黄钾铁矾和褐铁矿共生的现象。
在蚀变辉长岩型金矿的氧化蚀变带上,发育大量黄铁矿和微量褐铁矿化而未见黄钾铁矾。
这三种含矿岩型同属同一个矿区,相同的构造带上,氧化蚀变带出现的氧化矿物也应该大致相同,但在辉长岩型并未见到黄钾铁矾,在矿区内出露范围相较褐铁矿小得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否与黄钾铁矾的生成条件有关,黄钾铁矾的形成需要怎样的物理化学条件呢?我们首先从黄钾铁矾的化学性质推测黄铁矿氧化和黄钾铁矾的形成过程:从化学反应过程看得出来,褐铁矿和黄钾铁矾生成过程都是氧化和需要一定量水分参与的反应,但是黄钾铁矾的形成除了自身黄铁矿的参与,还需要有较为富足的亚铁离子(Fe2+)和钾离子(K+)的加入以及偏碱性物理化学条件。
蚀变辉长岩自身的岩石化学成分是满足这一条的,辉长岩成分富FeO,w(K2O+Na2O)约4%,另外前两种含矿岩型围岩蚀变的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绿帘石,由此得知蚀变产物中也含有较为丰富的K+。
独树沟金矿受构造断裂和岩浆侵入热液控制明显,属热液构造蚀变型岩金矿床。
参考黄钾铁矾氧逸度和温度图解(张招崇,1999)可知,常温近地表条件下,形成黄钾铁矾所需要的氧逸度较低,25℃,所需的氧逸度条件为fO2>10-45,而伴随着温度的上升,形成黄钾铁矾所需的氧逸度急剧增加,在200℃,所达到的氧逸度条件为fO2>10-26,而在热液蚀变阶段这样高的氧逸度是很满足的,因此在热液阶段很少形成黄钾铁矾,而在近地表的环境下是满足生成条件的。
黄钾铁矾的形成还受到当时气候条件影响,与现在当地的干旱气候无关。
由于氧化有水分的参与,必定出现在较为湿润的气候条件之下。
经过海西运动之后,进入中生代,北方剥蚀区不断扩大,沉积范围逐渐缩小,南祁连海不断收缩,中三叠世之后,沉积环境变为近海环境,碎屑岩沉积,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繁茂,也是重要的聚煤时期,在柴北缘形成众多中生代的含煤地层。
除此之外,保存条件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知道硫酸盐类矿物相对碳酸盐类、氧化物和硫化物类具有更高的溶解度,在气候湿润的环境下常常容易运移和流失,这样形成黄钾铁矾需要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才能得以保存,而前文表述三叠纪处在滨海环境,是有利于硫酸盐原地保存的场所,另外炭质泥岩-炭质千枚岩渗透性通透性较差,有利于阻止化学物质的运移。
因此当时的地形并不是现在所见到的高山耸立,落差较大的高山切割地形,推测应该是较为平坦低洼的滨岸环境。
晚三叠世经历强烈的印支运动,形成本区内高低起伏分异显著的地貌形态,此时发育以东西向为主的山间盆地,沉积物以山间洪积、河床砾岩、砂岩、含煤砂岩、页岩为主,湖泊沉积不稳定,沉积物颜色从红色逐渐向暗色过渡,在柴北缘沉积物中出现石膏等矿物,表明气候逐渐转向干旱,推测黄钾铁矾的氧化带在此阶段逐渐的停止,氧化带的形成时间大概在中三叠世-中侏罗世。
结论(1)黄钾铁矾的形成需要水分的参与,需要含矿岩系提供额外的亚铁离子(Fe2+)和钾离子(K+)。
(2)黄钾铁矾所要的氧逸度随温度增高而增高,它的形成一般在近地表环境,而很少在热液中形成。
(3)气候和地形因素也是控制黄钾铁矾生成和保存的重要因素,黄钾铁矾是在较为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的氧化产物,保存需要在较为低洼的地区,炭质泥岩-千枚岩的有利于黄钾铁矾的保存。
(4)结合岩相古地理格局分析,氧化带的形成沉积环境经历了温暖湿润的滨海沉积-山间盆地沉积,该时期古地形较为平缓低洼,氧化带形成时限大概在中三叠世-中侏罗世。
参考文献[1]陈蕾,李建威.青藏高原东北缘白银矿田表生黄钾铁矾40Ar/39Ar年代学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J].科学通报,2014,59(15):1437-1445.[2]杨静,郑德文,陈文,武颖,许英霞,杨莉.吐哈盆地硫磺山铜多金属矿床表生黄钾铁矾40Ar/39Ar定年及对风化、地貌演化及古气候的启示[J].地质力学学报,2017,23(02):232-242.[3]刘延和,赵廷绪,杜成文.青海独树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矿产勘查,2016,7(04):561-568.[4]康高峰. 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遥感信息提取及有利成矿区预测研究[D].西北大学,2009.[5]张招崇,毛景文,杨建民,王志良,张作衡,左国朝,吴茂炳.甘肃寒山金矿区黄钾铁矾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地球化学,1999(01):33-37.[6]王惠初,陆松年,莫宣学,李怀坤,辛后田.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J].地质通报,2005(07):603-612.[7] 王鸿祯.中国古地理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5.[8] 刘宝珺,许效松.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