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
- 格式:pdf
- 大小:168.49 KB
- 文档页数:3
食品行业前景展望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消费习惯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展望食品行业的未来前景。
一.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对有机食品、天然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使得食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为食品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老年人对于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二.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现代食品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行业能够生产更加健康、安全和方便的食品产品。
例如,高科技的灭菌技术和包装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的保质期得到了大幅度延长。
另外,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食品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 消费习惯随着年轻一代的不断崛起,消费习惯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现代人对于食品的便捷性、个性化和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快餐、外卖等便利食品逐渐成为主流,同时,新鲜、有机、无添加剂等健康食品也备受追捧。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对食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食品的外观和包装设计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四.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食品行业的重要趋势。
消费者对于生态友好的食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行业也在积极探索环保的生产方式。
例如,减少包装废弃物、推行可回收材料等举措已经成为了食品公司的重要策略。
此外,农业科技的进步也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食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各种科技创新的应用为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方向。
同时,食品行业还需要积极适应消费习惯的变化,与时俱进。
最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环保和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将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研究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饮食也不例外。
食品作为人体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外,也有很多的食品是具有特殊功效或疗效的,这些被称为“功能性食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一、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也被称为“保健食品”,是指含有某些特殊成分或活性物质,可以对人体某些机能产生特殊的生理功能或作用的食品,比如可以改善免疫力、降低血脂等。
与传统的食品相比,功能性食品的功能更为明确和专业,适合特定的人群食用。
二、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在功能性食品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1、提取和利用天然成分天然成分是功能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之一,比如一些植物提取物、动物骨胶原蛋白等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目前,许多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都在针对这些天然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以期能够利用这些成分开发出更为优质的功能性食品。
2、针对特殊人群的研究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一样,因此针对特定人群的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也非常关键。
这些特定人群可以包括孕妇、老人、儿童、运动员等等。
通过针对这些人群的研究,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他们的特殊营养需求,从而使得功能性食品更具有实际意义。
3、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当今,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正在极大推动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
比如蛋白质工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都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食品中所含有的特殊成分更加纯正、有效,从而提高其功效。
三、功能性食品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庞大。
同时,随着市场的饱和,传统食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品牌创新和产品升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为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市面上的功能性食品逐渐涵盖了膳食纤维类、饮料类、保健品类等多个品种。
尤其是在膳食纤维、营养饮料等小众市场上,功能性食品凭借其独特的功效和特殊的配方优势得以快速发展。
功能性食品与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保健领域,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研究和开发,包括定义、市场需求、开发难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是指在保障人体正常营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物质组成或添加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达到特定的保健目标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而保健品则是指补充营养成分或改善人体机能以达到保健目的的食品,是离不开人们健康生活的好帮手。
二、市场需求在人们追求健康的现代社会,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在增长。
事实上,市场上已经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如益生菌、葡萄籽、大豆异黄酮、胶原蛋白等产品。
这些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在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了极大的商机。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近年来中国保健品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到2020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到了2400亿人民币。
而功能性食品市场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基本达到饱和,但在亚洲和南美洲等地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市场将会继续快速发展。
三、开发难点但是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研究和开发也存在许多难点。
1. 缺乏标准化生产技术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需求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复杂的组成,要求纯度高,稳定性好,生物活性强,品质标准统一。
但目前市面上的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生产技术并未实现标准化,产业链尚未形成。
这也导致了企业之间的质量标准、标签标注、操作步骤等有差异,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和选择。
2. 缺乏监管体系目前,国内监管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政策尚未完善,缺乏国家统一的认证标准和监管机构。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行为,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和损失。
3. 不同品牌间的竞争市面上的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品牌繁多,不同品牌对同一功能性成分使用的种类和剂量可能存在区别。
功能性食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指的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减少疾病风险的食品,比如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富含纤维素的全麦面包等。
这些食品通过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消化、维持健康等方式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功能性食品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功能性食品的历史和背景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日本。
在那个时候,日本人坚信吃得健康能够使人长寿,并开始研究如何从日常饮食中获取更多的保健成分。
为了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日本政府大力扶持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于1991年颁布了“功能性食品实施法”,成为全球第一个出台这样的法律的国家。
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功能性食品。
如今,功能性食品已成为全球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食品制造商都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研制出了众多的功能性食品。
二、功能性食品的种类和作用根据其作用和功能,功能性食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性食品:1. 益生菌饮料:这种饮料富含益生菌,能改善肠道菌群,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
2. 微量元素、维生素补充剂:这类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铁等物质,可以帮助人们满足身体对这些物质的需求,预防疾病和缺乏症。
3. 富含纤维素的食品:这些食品可以帮助身体保持饱腹感,防止过度进食,同时纤维素也有益于消化道健康。
4.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品:这种脂肪酸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疾病。
以上仅仅是功能性食品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功效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明确的作用和目标。
三、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一直是一个广泛并充满挑战性的领域。
因为它涉及到食品、保健、营养和医学等多个领域。
现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方法多样,涉及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和人体观察等。
在现代医学的推动下,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功能性饮料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根据我国软饮料的发展趋势,得出功能性饮料发展前景广阔的结论。
介绍了功能性饮料的分类,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功能性饮料在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展望了功能性饮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软饮料;发展趋势;功能性饮料;分类;发展现状;问题;措施;前景我国软饮料的发展遵循着“天然,营养,回归大自然”的总趋势,其发展趋势可概括为:碳酸饮料主导潮流,茶饮料后来居上,天然饮料倍受亲睐,功能饮料异军突起【1】。
碳酸饮料所以能够主导潮流,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消费层次多样化,而且中、低档消费占绝大多数,生产投资少、见效快,价格适中,加之原料来源方便,较少受自然条件限制,能大量生产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饮料消费需求;人们对饮料的低糖、低热的要求也促进了茶饮料的发展,其低热、无糖、生津止渴、利尿和防暑降温等优点,正符合人们追求身体保健的要求;天然饮料由于取自自然、富营养、对人体健康无害,与人们追求自然、健康的意识吻合。
天然饮料介入其他饮料中,从而刺激果菜汁饮料业的发展;功能性饮料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是饮料科学与医学和生物学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现就功能型饮料加以分析:1 功能性饮料的分类根据国际饮料行业协会的新规定,功能性饮料是指具有保健作用的软饮料。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即特殊用途饮料下了定义: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四大类【2】。
1.1运动饮料运动饮料的定义(GB15266-2000 )为: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运动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的软饮料。
运动饮料属于功能性特殊饮料中具有特定功用,能使运动员或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员在饮用后迅速补充水分和多种营养元素的饮品。
目前,运动饮料的消费量约占整个功能饮料的50%以上。
现今运动饮料按产品性状分为充气运动饮料和不充气运动饮料两大类,其中不充气运动饮料又分为液体和固体2种【3】。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需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行业也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从食品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食品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不论是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来看,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从供给端来看,食品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食品加工更加高效、安全,能够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同时,食品行业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成为了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各类食品品牌争相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品牌形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健康、营养、方便成为了人们选择食品的重要因素。
这推动了食品行业从传统产品向功能性产品和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转变。
例如,低脂、低糖、低盐等功能性食品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定制化餐饮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
除此之外,跨国食品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消费体验,促进了市场竞争的加剧。
未来,食品行业将呈现出更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首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有机食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消费者将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对食品的溯源和供应链透明度提出更高要求。
这将推动食品行业加大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和控制;同时,也为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其次,科技的发展将为食品行业注入新的动力。
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食品行业的经营模式和消费者体验。
比如,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与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交流和互动,实现个性化定制需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食品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市场预测和产品研发,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食品供应链的追溯和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营养成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功能性食品是指除了基本的营养成分外,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可以预防或改善某些疾病或促进健康的食品。
在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行业。
本文将探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应用研究现状、前景以及展望。
一、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及其分类功能性食品是指它除了基本的营养成分以外,还能对健康产生一定的促进、预防或改善的作用的食品。
它除了具有传统食品的营养性和食品特性外,更强调对身体健康的保健作用。
根据其功能作用分类,功能性食品可分为补充营养型、预防疾病型以及治疗疾病型三类。
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现状我国的功能性食品市场竞争激烈,目前主要以补充营养型、降血脂、抗肿瘤、血糖调节、改善肠道菌群等为主。
开发功能性食品,在科学验证与研究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目前我国在功能性食品的科学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如柿子、大豆异黄酮、藻多糖和菊粉等物质的发掘工作成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发掘工作为研究和利用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进营养改善行动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措施在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功能性食品的应用现状当前,功能性食品在我国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
如芦荟饮料具有消炎止痛、养颜美容、解毒排毒的健康功能;葡萄籽提取物能够抗氧化降低血脂;冬眠果能够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降血糖的效果。
国内外研究都证明功能性食品有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潜力。
因此,开拓和提高功能性食品的应用是推介和推广功能性食品的重点,必须将它的安全与有效性作为首要的前提条件。
四、功能性食品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市场的日益拓展和消费者健康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未来功能性食品必将成为食品行业的新热点。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未来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方向将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功能因素,越来越多的将会是多种功能因素的复合型和综合型食品研究。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 文中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根据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研究现状,探究国内功能性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提出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1世纪食品的新趋向。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问题;前景;研究现状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
研究食物功能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1,2]。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还没有形成共识。
此概念最早出现于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一份文件中,1989年曾明确定义: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与机体防御、机体节律调节、疾病防治、健康恢复等有关的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对机体有明显调节功能的食品[3]。
而美国至今尚无功能性食品的官方定义,就其含义而言,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涉及人们所熟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又包括草药或其他植物中的非营养成分[4]。
从某种程度上说,功能性食品也被认为是老年人食品,因为这类食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保持身体健康,降低患病风险的需求,而老年人是最大的目标群体。
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也习惯称作保健品,可理解为作为日常食用的,含有可以增强健康水平或降低患病风险的生理活性成分的食物和饮料。
从生产方法来衡量,功能性食品包括去除可引起副作用的物质;增加某种物质(或非营养物质)在食物中的正常含量,使其对人体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原食品中添加不存在的,又被证明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原食品中存在过度摄入可能对人体有害的常量营养素,用已被证明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来代替;增强原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稳定性或生物实用性[5]。
2功能性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据介绍,全球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0%,达到2000亿美元,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美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欧洲的功能性食品也有2000多种,销售额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6]。
益生菌和益生元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摘要: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领域。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益生菌和益生元产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在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元;功能性食品一、益生菌的种类目前已被发现并使用的益生菌主要有以下3类:①乳杆菌类,如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②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等。
③其他菌属,如嗜热链球菌、乳酸片球菌、酵母菌类等。
以上这3大类益生菌均来源于人体或动物体,其中当前被人们使用最多的主要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这些能产生乳酸的肠道菌,如嗜酸乳杆菌、罗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
二、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生理调节功能1.益生菌的生理调节功能1.1整肠作用益生菌可进入人体肠道,其新陈代谢作用可以促进肠道细菌种群的正常化,防止产生肠内腐败物质,并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酸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对婴幼儿的病毒和细菌性急性肠炎及痢疾、服用抗生素引起的肠炎及痢疾、旅行期间的痢疾和中老年人的便秘等具有治疗作用,也可预防慢性肠胃炎。
1.1.2调节胃肠道的菌群平衡益生菌可以维持并确保肠道菌群稳定,预防肠道功能障碍,并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但目前正在研究中。
2.益生元的生理调节功能2.1改善免疫功能益生元及其代谢物可刺激干扰素的产生,增加细胞因子以激活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免疫力,并抑制肿瘤的形成。
益生元可用于治疗食物过敏、湿疹和皮炎等。
2.2促进矿物质吸收益生元在进入肠道后,可通过发酵产生有机酸,使肠道pH降低,并且肠上皮细胞的主动和被动转运得到改善。
相关研究表明,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吃含有益生元的食物可以有效促进女性对钙和镁的吸收。
1.2.3调节脂类代谢许多关于动物和人类的研究表明,食用低聚糖益生元可以调节机体脂类代谢。
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人体的胆固醇含量略高于正常水平,按照18g/天的剂量食用抗性淀粉一段时间后,可以明显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并且患者的其他各项机体指标都表现正常,未见副作用。
·研究探讨·181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吉林工商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2 田海娟【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食品就没有人类。
人们对食品的追求不仅限于温饱,而更注重营养与健康。
本文主要阐述了功能性食品研究国内外的现状,并对我国功能食品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 现状 发展趋势中国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生活的质量和健康就成为新的追求。
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高质量营养素的摄入,营养过剩而引起的富贵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与癌症等)、成人病及老年病已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疾病。
于是,对功能性食品的渴望促进了中国功能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1]。
一、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发展现状(一)国外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外功能性食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品种多,销售量最大;二是植物性食品受宠,保健茶、中草药在国外崛起,销路看好;三是工艺先进、高科技制作,产品纯度高、性能好,多为软胶囊、片剂,或制成运动饮料,易于吸收[2]。
美国第3代功能性食品发展日趋成熟,已形成“研发---市场---研发”较完善的体制,其具体品种主要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类、天然产品类、鱼油类、医药类和蜂产品类等,较我国第3代功能性食品科技含量高,品种丰富,产品功效成分含量准确,价格便宜。
目前,日本特别重视开发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这类产品,日本厚生省批准的特定健康用食品产品中有40%的产品是利用这一原料制成的,并具有改善胃肠道的功能这类产品在全球有40亿美元的销售额。
我国这类产品开发不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欧洲现有1.25亿人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在消费最需要的功能性食品调查中,降低胆固醇的产品法国排第2位。
49%的欧洲健康食品生产厂商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列为首选功能,因而帮助降低胆固醇功能的人造奶油不断在市场上出现。
关于调节血脂功能性食品开发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人民以粮谷类为主食、豆类作副食占很大比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含量高,是以心血管疾病患率虽在上升,但仍低于以肉食为主的西方国家。
动物和(或) 人体实验表明:大米、玉米、小米、燕麦、荞麦、小麦、甘薯、大豆、绿豆、花生等具有不同程度降低血脂作用。
果蔬类卷心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类黄酮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生长、激活巨噬细胞而提高免疫;能提高胆固醇向胆酸转化的关键酶的活性,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从而起降血脂作用。
魔芋含葡甘聚糖KGM。
吴杰等[1] 在大鼠高脂饮食中分别加入5 %魔芋精粉、果胶、琼脂、褐藻胶,发现均能降低血清TC ,但魔芋精粉能更有效地降低肝组织的TC、TG 含量,机理在于增加肠的蠕动及促进胆固醇向胆酸的转化,从而增加排出。
猕猴桃被誉为“一代水果之王”,含丰富VC 、氨基酸、SOD 酶,可阻断致癌物质的合成,早在80 年代初就被证明能降低人体血中TC、TG和高血压。
沙棘及从其果实、种子中提得的油中富含VC 、VE、VA 不饱和脂肪酸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降低血脂和肝脏脂质功效显著。
菌藻类干啤酒酵母含蛋白质53.6 %、脂肪4.8 % ,VB 远远超过一般食品,氨基酸仅苯丙氨酸低于理想型,并含有双烟酸- 铬- 谷胱甘肽复合物GTF ,可显著降低高脂血动物的血脂;高脂血症患者每日食用含啤酒酵母10 g的保健食品,30~45 天即可显著降低TC、TG(P < 0.001) [4] 。
中草药类[5~6]何首乌、虎仗均为蓼科植物,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蒽醌类化合物及苷类,能增加肠的蠕动,抑制Ch、TG的吸收和沉淀,并可减少其合成。
豆科的决明子也含蒽醌类化合物,不仅可清肝明目,狗、猫、兔等动物实验证明能降低血压和血脂。
豆科的枸杞及所含多糖,对实验性高脂兔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 和TG、升高HDL ,有效率达100 %。
蔷薇科的山楂含多种黄酮及其苷如槲皮素、特荆素、熊果酸、齐墩果酸等,不仅可消食化积、破气散淤,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等。
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快速发展。
食品不仅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还成为了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食品行业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食品行业目前的现状。
随着全球贸易和通讯的便利化,食品的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密。
许多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展开了全球竞争。
跨国食品巨头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通过品牌和技术优势占据了市场份额。
同时,食品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不合格的食品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环境问题也成为了食品行业日益紧迫的课题,包括粮食种植对水资源的消耗和食品加工对环境的污染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增加,食品行业正朝着更加可持续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为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基因,提高其耐病性和产量。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也为食品生产过程带来了更高的效益和可控性。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推动了食品行业朝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有机食品、素食和植物蛋白等,这也促使食品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步伐。
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几个明显的趋势。
首先,食品安全将成为食品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提升食品的追溯性和可监控性,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其次,以健康为导向的消费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消费者将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配比、添加剂成分和生产工艺,健康和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此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议题。
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食品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最后,全球化将持续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
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和国际物流的发展,跨国食品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引领全球食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功能性食品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功能性食品的定义、研究现状、开发进展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活性成分所制成的富含营养、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并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食品。
它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还具有改善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等保健功能,包括: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改善肠道环境、延缓衰老等。
二、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开展功能性食品的科学研究,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
这些国家不仅拥有先进的食品科技和研发条件,而且对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有深入了解。
在研究方面,功能性成分的发现和提取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共振(NMR)等,可以有效分离和提取植物、动物等来源的活性成分。
同时,人体的健康需求也是研究的重点。
例如,针对老年人的功能性食品研究主要围绕着抗氧化、保护眼睛、预防关节炎、增强记忆力等方面展开。
三、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进展众所周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费用很高,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和研究经费,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检验和无数次的试验验证,才能够获得上市许可。
因此,企业对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投资一直是一项风险很高,但是回报又很不确定的投资。
然而,一些企业逐渐意识到,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的前景依然广阔。
作为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高品质、高保真、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因此,一些大型食品企业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科技性的功能性食品。
近年来,国内功能性食品市场也逐渐成熟,不断有新产品推出。
例如,从益生菌、虫草、灵芝等传统中草药保健食品,到含有蛋白质、维生素、钙、铁、锌等多种营养成分的营养保健品。
相比于传统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更具有个性化、高效性、科技性的特点。
2009年2月第30卷第2期食品研究与开发作者简介:钟耀广(1965—),男(汉),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功能食品与食品安全。
钟耀广1,2,刘长江2(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0090;2.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我国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摘要:综述功能食品的作用、分类以及它们与药品的区别,并对我国功能食品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终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功能食品;问题;展望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FUNCTIONAL FOOD IN CHINAZHONG Yao-guang 1,2,LIU Chang-jiang 2(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0,China;2.College of FoodScience,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Liaoning,China )Abstract:To reviewed the problems of functional food in China.The improve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t was hoped that the paper would be good for the study of the functional food in the future.Key words:functional food;problem;prospect 功能性食品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它必须符合4条要求:(1)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2)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
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3)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4)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
研究食物功能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1-2]。
近年来,我国对功能食品也日益重视。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的要求,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修订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已将功能食品等列入2007年度国家优先发展重点。
1功能性食品的分类[3]1.1根据消费对象进行分类1.1.1日常功能性食品它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健康消费群(如婴儿、学生和老年人等)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活力和精力,强调其成分能够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业化食品。
它分为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和老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等。
1.1.1.1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应该完美地符合婴儿迅速生长对各种营养素和微量活性物质的要求,促进婴儿健康生长。
1.1.1.2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促进大脑以旺盛的精力应付紧张的学习和生活。
1.1.1.3老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即足够的蛋白质、足够的膳食纤维、足够的维生素和足够的矿物元素,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钠。
1.1.2特种功能性食品它着眼于某些特殊消费群的身体状况,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如减肥功能性食品、提高免疫调节的功能性食品和美容功能性食品等。
1.2根据科技含量进行分类1.2.1第一代产品(强化食品)第一代产品主要是强化食品。
它是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有针对性地将营养素添加到食品中去。
这类食品仅根据食品中的各类营养素和其他有效成分的功能,来推断整个产品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并没有综述1662009年2月第30卷第2期食品研究与开发经过任何试验予以证实。
目前,欧美各国已将这类产品列入普通食品来管理,我国也不允许它们再以保健食品的形式面市。
1.2.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第二代产品要求经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实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功能。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大多属于此类。
1.2.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第三代产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功能,而且需要查清具有该项功能的功效成分,以及该成分的结构、含量、作用机理、在食品中的配伍性和稳定性等。
这类产品在我国现有市场上还不多见,且功效成分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缺乏自己的系统研究。
2功能性食品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4]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它主要具有以下作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
3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5]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
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4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6]现阶段,我国功能食品虽然发展较快,但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我们对功能食品“审批门槛定的较低”。
如果我们将“审批门槛”定得较高,势必会有大量的产品淘汰出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
对于这一问题,日本处理得较好。
他们将“功能食品”和“健康食品”认为两个概念,以不同法规予以管理。
他们将“功能食品”的审批门槛定得很高。
如前所述,日本的功能食品必须是第三代产品,其功能因子应是天然成分,采用传统的食品形态,并作为每日膳食的一部分。
因此,日本自1991年立法至今,只批准100多个功能食品。
但他们将有益健康的“健康食品”的审查门槛定得较低。
这样给大量的健康产品进入市场给予了一条出路。
近几年虽然我们也在逐步提高审查门槛,但顾虑甚多。
加之国内一些功能食品企业管理层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企业没有一个长远考虑,缺乏科学决策,造成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据统计,卫生部批准的3000多个功能食品,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3项,约占60%,开发的产品功能如此集中,不仅使市场销售艰巨,也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2基础研究不够众所周知,功能食品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
从学科发展来说,功能性食品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需要多学科携手合作。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不适应当前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
如国内的“食品科学”专业大都设置在轻工和农业院校,他们研究的重点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科学问题,很少涉及研究“食品与人健康的关系”,也很少涉及食品的功能问题。
而医药院校的科研领域的主要精力在研究“天然药物”,对“功能食品”涉足不多,更不用说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此外,中央和各级政府的科研部门,对这一领域的科研投入极少,长期以来都没列入各级科研部门的纵向研究课题。
各类食品研究机构很少涉足这一领域,更不用说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
4.3主要采用非传统的食品形态,价格较高日本规定功能食品(特定健康用食品)只能以食品作载体,而我国的功能食品常采用非传统食品形态,以片剂和胶囊等形式出现,脱离人们日常生活,且价格较高,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4.4监督管理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对功能食品管理的重点是对功能食品配方的审批,确保产品配方无毒,功能真实。
截止2001年底,经卫生部批准的功能食品3148个,其中90%以综述1672009年2月第30卷第2期食品研究与开发上属第二代产品,功能因子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一旦造假难以鉴别,给产品监督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4.5缺少诚信,夸大产品功效一些功能食品厂家或经销商,擅自夸大功能食品功效的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5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展望[2,5]目前,美国重点发展婴幼儿食品、老年食品和传统食品。
日本重点发展的是降血压、改善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等与调节循环器官有关的食品;降低血糖值和预防糖尿病等调节血糖的食品以及抗衰老食品;整肠、减肥的低热食品。
21世纪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5.1大力开发第三代功能食品目前中国的功能食品大部分是建立在食疗基础上,一般都采用多种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中药配制产品,这是中国功能食品的特点。
它的好处是经过了前人的大量实践,证实是有效的。
如果我们进一步在现代功能食品的应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明确量效和构效的第三代功能食品,就能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人民对生活质量日益注重,具有明确功能因子的第三代功能食品的需求量必然增加,因此,发展第三代功能食品,推动功能食品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5.2加强高新技术在功能食品生产中的应用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生物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无菌包装技术、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干燥技术(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升华干燥)等,实现从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剔除有害成分的加工过程。
再以各种有效成分为原料,根据不同的科学配方和产品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进行科学配制、重组、调味等加工处理,生产出一系列名符其实的具有科学、营养、健康、方便的功能食品。
5.3开展多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性产品的开发功能食品的功能在于本身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生理节律的调节,因此,功能食品的研究与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及中医药等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相关。
功能食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应是多学科的交叉。
应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功能食品的功效及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性食品。
5.4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生命科学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未来功能食品的加工更精细、配方更科学、功能更明确、效果更显著、食用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