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测历史试卷(PDF版无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4.53 MB
- 文档页数:7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物理本试卷4页,16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4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B、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C、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D、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2、一根容易形变的弹性导线,两端固定。
导线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当没有磁场时,导线呈直线状态;当分别加上方向竖直向上、水平向右或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时,描述导线状态的四个图示中正确的是()3、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势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B、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C、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D、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4、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 、b 、c 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则过c 点的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A 、与ab 边平行,竖直向上B 、与ab 边平行,竖直向下C 、与ab 边垂直,指向左边D 、与ab 边垂直,指向右边5、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毕业班综合测试试题(二)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84年,在大连凤鸣岛陡峭的半山坡上发现了战国时期的货币窖藏,货币不分类别混杂放置,有刀币、布币、圆钱三种,总计2415枚。
考古发现,藏币者没有深挖窖坑,只是将货币放入砾石中,盖上一大石板,再用砾石堆砌周围。
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A.秦国与楚国战争频仍B.尊富崇利蔚然成风C.区域间经济联系密切D.货币兑换状况混乱2.我国各地汉墓出土了许多被定名为“泗水取鼎图”的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上都刻有秦始皇于泗水上观看取鼎时的一个关键情节:鼎已被发现并“系而行之”,然而遭“龙齿啮断其系”,终“不得”,令秦始皇绝望以致失态。
这反映了汉代A.存在天人感应观念B.泗水取鼎图的情节真实可信C.传承秦朝政治制度D.青铜铸造的技术超越了秦代3.下图中的唐草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忍冬纹发展而来。
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并在唐朝逐渐发展为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唐草纹。
唐草纹的形成,说明A.外来物品推动观念更新B.佛教冲击中国文化C.经济往来带动文化交流D.唐朝中外交往频繁4.北宋时期,山西人司马光主张按照行政区划分配科举录取名额;江西人欧阳修主张按照才学录取。
2020~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某校高三(上)第一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历史由部族时代到封邦建国,从天下万国到方邦联盟,不过是共同体核心的一次次转移。
孔子说,夏商周三代之间是“相递损益”的关系。
这说明()A.方邦联盟是当时华夏政治的共同体B.中原文化是各部族聚合裂变的产物C.西周的封邦建国是一项伟大的创举D.华夏文化体系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2.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雄心勃勃率兵伐燕,部下思北还。
他说:“四海之人,皆可为与国,在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拓跋珪的话()A.具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B.有着大一统的家国意识C.具有仁政亲民的政治思想D.具有崇尚武力的统治理念3. 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著作传播内容以科技文化为主B.西方著作传播内容以人文知识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4.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有的地方士绅以维护纲常名教的名义组织起来镇压了这场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部分士绅开始质疑皇权体制,公开向其挑战。
这一变化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士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士绅代表了资本的力量C.民族危机冲击了传统的政治思想及其秩序D.从太平天国到维新变法士绅阶层的大分裂5. 辛亥革命后,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有人曾与农夫交谈,问其代议制及选举投票的好处,农夫皆瞠目而不解,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这说明()A.辛亥革命后农村应先解决土匪问题B.《独立周报》认为共和政治不适合中国C.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没有深入农村D.当时的中国农民不认同民主与共和政治6. 民国七年底,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
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也愈甚。
富者益富,贫者益贫。
”这个观点()A.激发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斗志B.唤醒了革命志士寻找民族主义救国的意识C.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的中国贫富分化现状D.表明梁启超意识到了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7. 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作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
华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综合测试(二)历史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題和答卷上。
2.选择題在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在答卷各閼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卡的整浩。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貧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
”经军机大臣议复,乾隆同意实行。
这则材料体现出清朝前期( )A.西北地区商业获得较大发展B.边疆地区力图扩大地方权力C.新疆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理D.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稳定边疆2.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敖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決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下表反映了( )A.契約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B.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D.契约是关于固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4.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墓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时期,马丁・路徳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5.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上对宗教的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
广东省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诗经》所记载的事件往往没有确切的地点、明确的时间,并缺乏严密的逻辑,但它依然可以反映出散落的历史真实。
这表明《诗经》A.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B.对战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C.集中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D.源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A.延续了西周的礼乐等级制度B.思想大一统趋势开始出现C.西汉政权面临内忧外患局面D.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王朝3.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
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4. 有学者在诗词库中对宋明时期的诗、词、风、曲、骚、偈、联等文学体裁的朝代关键字作品数量农3640宋商3270农2100明商2760A.土地兼并日益加剧B.文化艺术逐渐衰落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商品经济影响扩大5. 清初大臣范文程说∶"治天下在于得民心,士为秀民。
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基于上述认识,清朝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C.实行轻徭薄赋政策D.延续议政王大臣会议6. 19世纪70年代前后,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与香港、上海的海底电缆连接,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完工,俄国黑海海滨港口与东亚开始通航。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C.引发了南方的农民起义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7. 1918年上海《妇女杂志》刊登了现实主义小说《理性之家庭预算》,作者张慧中在小说中制定了以下预算表(如表)。
由此可推知,张慧中A.倡导妇女自立与解放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反对北洋政府的统治D.重视提高妇女政治权利8.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提出,要"放弃一切陈腐不合时代之经济观念""对于人民经济活动,从生产过程以迄最后消费,应作有体系之计划统制,并逐渐加强,使能全盘控制,以配合军事之应用。
2021年9月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文化代表有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这些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和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特点B世界各区域文明中我国最早C.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D.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2.进入春秋时期,楚国从楚武王起对灭国后新占领地区置县管理,由国君任命的县尹、县公既负责地方行政,又有领兵权,县公、县尹以粮食为其俸禄。
这表明A.中央集权制萌芽B.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被废除D.军功地主壮大统治基础3.西汉初,社会活跃的冶铁商人资金雄厚,规模庞大,拥有数千的可供役使的劳动力,但在西汉中期后,这些商人转而把资金投入到农业,以扩大地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汉A.极力推动庄园经济发展B.加强了经济控制能力C.商路贸易发展停滞不前D.儒家教化功能得以提升4.“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起清谈之风,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却表现为形骸放浪、不拘小节。
他们的这种行为A.主要目的是宣扬道教的核心理念 B.源于统治者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C.饱含对动荡社会的不满与抗争D.表达了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5.宋人张方平在《论钱禁铜法事》中说「边关重车而出,海舶饱载而回……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
”这说明宋代A.商业革命影响邻国经济发展B.经济交流推动铜钱“国际化”C.经济强盛使得交子广泛流通D.国际流通造成铸币严重短缺6.元世祖后期,一方面在各行省设两名平章政事为行省长官,并取消行省长官“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为从一品;另一方面,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实行“萦兵民二榜而临制于阑夕卜”的体制。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2020年9月5日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
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2.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
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
据此可知,郡的设置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3.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
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
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
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A.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B.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C.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D.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4.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