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桥桥盖梁张拉伸长值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梁板张拉实际伸长量计算
梁板张拉实际伸长量计算
梁板的张拉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加固方法,可以提高梁板的能力和
稳定性。
在梁板张拉的过程中,了解梁板的实际伸长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施工梁板加固工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梁板的伸长量计算公式。
梁板的伸长量可以
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L = L0 * E * ε
其中,△L为梁板的实际伸长量,L0为梁板的原始长度,E为梁板材料的弹性模量,ε为梁板受力时的应变。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梁板受力时的应变情况。
梁板的应变可以通
过以下公式计算:
ε = σ / E
其中,ε为梁板的应变,σ为梁板受到的应力,E为梁板材料的
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梁板受到的应力,我们可以计算出梁板的应变情况。
然后,我们需要知道梁板材料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梁板材料
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可以通过材料试验或相关资料来获取。
不同材
料的弹性模量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数值。
最后,我们需要测量梁板的原始长度。
在进行梁板加固工程时,我们需要准确测量梁板的原始长度,以便计算出梁板的实际伸长量。
总而言之,梁板张拉实际伸长量的计算需要了解梁板的伸长量计算公式、梁板受力时的应变情况、梁板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梁板的原始长度。
通过这些信息的计算和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梁板的实际伸长量,为梁板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指导。
伸长值张拉应力计算公式伸长值和张拉应力是两个物理概念,分别用于描述材料在受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和应力状态。
下面将分别介绍伸长值和张拉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伸长值计算公式:伸长值是用来描述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量,一般以伸长率(即单位长度的伸长量)表示。
伸长值的计算公式如下:伸长值(ε)=ΔL/L0式中,ε为伸长率,ΔL为物体在受力后的长度增量,L0为物体未受力前的长度。
通常情况下,伸长率可用百分比或小数表示。
伸长值的大小与受力材料的弹性模量(即应力与伸长率的比值)相关。
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相同的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伸长值越小;反之则伸长值越大。
二、张拉应力计算公式:张拉应力是描绘物体在受拉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的物理量,一般用强度来表示。
张拉应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张拉应力(σ)=F/A式中,σ为张拉应力,F为受力材料上的拉力大小,A为受力材料的横截面积。
张拉应力的单位一般为帕斯卡(Pa)或兆帕(MPa)。
张拉应力与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即伸长值)的大小有关。
根据胡克定律(即拉力和应变成正比),在弹性区域内,张拉应力与伸长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的公式来表示:σ=E*ε式中,σ为张拉应力,E为受力材料的弹性模量,ε为伸长率。
对于杨氏弹性体(假定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来计算伸长值和张拉应力。
总结:伸长值和张拉应力是描述材料在受拉力作用下的形变和应力状态的物理量。
伸长值的计算公式是伸长率等于长度增量与未受力长度的比值,而张拉应力的计算公式是拉力与横截面积的比值。
在弹性区域内,张拉应力与伸长率之间的关系可由胡克定律表示。
张拉计算方法
方法一总伸长值=20%的伸长值+100%的伸长值-2X10%的伸长值(100%的伸长值-10%的伸长值)做为10%到100%的伸长值,这个是实际量出来的,0到10%的伸长值是推算出来的,而不是实际量出来的,推算的方法就根据相邻级别的伸长值来代替,也就是10%到20%的伸长值来代替,10%到20%的伸长值就是(20%的伸长值-10%的伸长值),括号里边的两个式子合并后就是
(20%L+100%L-2X10%L)
方法二总伸长值=(100%的伸长值-20%的伸长值)/0.8
(100%的伸长值-20%的伸长值)做为20%到100%的伸长值,这个是实际量出来的,那么0到20%的伸长值无法直接测量,总伸长值推算的方法:(20%到100%的伸长值)/0.8
现场张拉过程中不同步率控制难度较大,施工中两端油表同步无法保证伸长值同步,建议用两端千斤顶油缸伸长量控制不同步率,油缸回至同一起点开始张拉,张拉过程中两端通过油泵控制油缸伸长量同步。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引言桥梁建设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预应力张拉技术则是桥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预应力张拉是通过在桥梁构建中施加顶部预应力,来减小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重、荷载等原因所引起的变形和挠度,保证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梁预应力张拉的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桥梁预应力张拉的计算过程步骤1:确定张拉力和张拉方式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一步是确定桥梁所需的张拉力及张拉方式。
张拉力的大小需要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来确定,而张拉方式包括单钩拉伸法和双钩拉伸法两种。
步骤2:计算张拉钢束的位置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二步是计算张拉钢束的位置。
张拉钢束位置的计算是基于桥梁的索力平衡原理来进行的,可以根据桥梁的梁跨、跨中荷载和桥墩高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步骤3:计算预应力损失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三步是计算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损失包括摩擦损失、锚固损失和局部损失等,预应力张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估计和调整。
步骤4:计算锚固力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四步是计算锚固力。
锚固力是指在桥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锚固系统所需要承受的力,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调整。
步骤5:计算张拉钢束的伸长量桥梁预应力张拉的最后一步是计算张拉钢束的伸长量。
伸长量的计算需要根据钢束的弹性模量、张拉力大小和锚固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过程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是桥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涉及到桥梁的预应力张拉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下面简要介绍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过程。
步骤1:确定钢束的弹性模量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钢束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指在给定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应变值,通常可以从材料手册中查到。
步骤2:计算材料的工作应力计算材料的工作应力是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的第二步,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张拉力和钢束的初始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步骤3:计算钢束的伸长量计算钢束的伸长量是进行张拉钢束伸长量计算的最后一步,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钢束的初始长度、张拉力和工作应力等参数进行计算。
两端张拉的各端伸长值如何计算以钢绞线作为桥梁工程、路基高边坡抗滑加固等工程施加预应力的载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和工艺。
对钢绞线张拉预应力施加、锚固的方法和张拉力、钢绞线伸长量的理论计算,在相应的规范中都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钢绞线锚固时锚具锚塞回缩量的量测,各家说法及做法均存在差异,这对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的双控指标(即钢绞线张拉力与实测伸长值)的计算和评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多年预应力张拉实践,尝试提出如下实际作法和技术见解(以后张法为主),为广大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提供参考。
2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确定2.1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锚夹具前的拉力。
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但同时还应减掉钢绞线张拉全过程的锚塞回缩量。
(参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计算式为:ΔL=ΔL1+ΔL2-b-c⑴式中:ΔL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ΔL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b:工具锚锚塞回缩量;c: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2.2 在钢绞线预应力先张法施工中,也有在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千斤顶前后,直接丈量钢绞线外露长度,以钢绞线每级张拉前后外露长度的差或以张拉活动横梁的张拉前后位移量的差值,求算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此法较为直观,但只适用于以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一次千斤顶的张拉方法或设置有张拉活动横梁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的方法。
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张拉伸长量是指杆件在受到拉力作用时发生的伸长量,它是我们
在工程计算中常常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会根据杆件
的材料和尺寸、拉力的大小和静态特性等因素来计算张拉伸长量。
本
文将介绍张拉伸长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杆件在拉力作用下的伸长量与受力过程中的
应力产生关系。
据材料力学原理,杆件在受到拉力作用时,产生的应
力大小与它的截面积成反比,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由此可以得出公式:σ = F / A
其中,σ为杆件的应力,F为杆件受到的拉力,A为杆件的横截面积。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张拉伸长量与应变的关系。
根据胡克定理,
拉伸应变与拉伸应力成正比,比例系数就是弹性模量E。
由此可以得出公式:
ε = σ / E
其中,ε为杆件的拉伸应变,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最后,我们根据拉伸应变与伸长量的关系,推导出张拉伸长量的
计算公式:
δ = L * ε
其中,δ为杆件的张拉伸长量,L为杆件长度。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就可以根据杆件的尺寸、材料性质、受力情况,来计算出杆件在受到拉力作用下的张拉伸长量。
在工程实践中,还需要考虑杆件的预应力、杆端锚固等因素对张拉伸长量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因素,需要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总之,张拉伸长量是工程计算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它与杆件的尺寸、材料、受力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合理计算张拉伸长量可以有效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
盖梁钢绞线张拉单端理论伸长值计算一、钢绞线分段及长度计算(取一半计算)单位为mm根据钢绞线的立面的布置将钢绞线取一半从锚固端至中心点分成五段进行计算,具体分段形式见下表二、伸长值计算公式及说明L=(P P×L)/(A P×E P)△L: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MM)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A P:预应力筋截面积(mm2),A P=140mm2。
E P:预应力筋弹性模量(N/mm2),E P=1.99×105mpaP P:=P×(1-e(-(K.x+μ.θ))/(K.x+μ.θ)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K:管道摩阻系数,0.0015(1/m)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μ:预应力筋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取值为0.16。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
盖梁钢绞线由张拉端至中点分为五段计算,第一段x=1.269m,θ=0,L=1269mm。
第二段x=0.959m,θ=2T/R,L=959mm。
第三段x=1.944m,θ=0,L=1944mm。
第四段x=0.959m,θ=2T/R,L=959mm。
第五段x=0.719m,θ=0,L=719mm。
将整段钢绞线分为五段计算有6个节点,六个节点的Pp值计算如下:假定Pp=P×(1-e-(kx+μθ))÷(kx+μθ)=P.A。
P0=P,P1=P0×A1,P2=P1×A2,P3=P2×A3,P4=P3×A4,P5=P4×A4,P6=P5×A6。
根据设计P=4101KN/束。
取一跟钢绞线时,(AP×EP)=140×1.99×105=2.786×107N,21根钢绞线时为=2.786*107*21=5.8506*108N/mm。
θ=ω=2T/R=2×48.1/800=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