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大题总结(3)
- 格式:docx
- 大小:43.33 KB
- 文档页数:3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董西厢》指的是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而结果从始乱终弃改变为终成眷属。
2.窦娥临行刑前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_,_六月降雪__,亢旱三年_。
3.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明中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其《四声猿》是《狂鼓史渔阳三弄》、《雌木兰》、《女状元辞凰得凤》、和《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
5.“性灵”说的提出者是袁枚,“肌理”说的提出者是翁方纲。
6.《红楼梦》的流传一般称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脂批本系统,一是程刻本系统系统。
7.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
8.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9.明末冯梦龙编创的“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0.“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和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11“一人永占”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12.清初三大散文家指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13.康熙剧坛被誉为“南洪北孔”的两个剧作家分别是洪升、孔尚任14.元代的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元杂剧与散曲合称为元曲。
15.元代“四大传奇”是指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16.明代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后七子是以李攀龙、王世贞为核心。
17.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
18.“神韵”说的倡导者是王士禛,“格调”说的提出者是沈德潜。
19.“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此流派名称。
20.《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高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元杂剧的角色类型有( A )。
A、末、旦、净、杂B、生、旦、净、丑C、末、旦、外、贴D、旦、末、净、丑2.元杂剧中一折戏的唱词就是一个( B )。
古代文学的复习题第一册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古代神话与远古歌谣1、记载神话比较多的书有:P5答:《山海经》、《楚辞》、《淮南子》。
2、名词解释:神话。
答: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P53、我国比较著名的神话:P6答: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4、简要说明中国原古神话的特点:P9—P11答:(1)记载零散,并多有异说。
(2)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3)我国的神话从思想上说,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4)赞美勤劳与创造发明。
第二章诗经4、简述或名词解释赋、比、兴。
P28—P29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这是叙事的基本手法,在《诗经》中是大量运用的。
运用这种手法,如果能在选材和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是可以写出很优美的诗篇的。
比:就是比喻,有明喻,有隐喻,目的都在于要把所写的对象的本质或形状形象具体地刻画出来。
兴:又叫起兴,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来,带有引起联想的意味。
5、名词解释:诗学四家(毛诗、鲁诗、齐诗、韩诗)。
P33毛诗:秦汉间鲁人毛亨(大毛公)作诂以传赵人毛苌(小毛公),其书称《毛诗故训传》是《诗经》现存最古的解释本。
由于这是用先秦时的古文写的,故属古文学派。
鲁诗:汉初鲁人申公对《诗经》的解释。
齐诗:汉初齐人辕固生对《诗经》的解释。
韩诗:汉初燕人韩婴对《诗经》的解释。
作品:《将仲子》P98、《蒹葭》P101。
第三章屈原与楚辞1、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最早的注本。
P362、一般认为屈原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招魂》和《九歌》。
P36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诗史上的一篇最早的长篇。
P364、《九歌》有多少篇诗歌流传?《九章》有多少篇诗歌流传。
答:《九歌》有11篇诗歌流传;《九章》有9篇诗歌流传。
5、简要论述屈原作品的悲剧美。
P42—P43屈原作品抒情中内涵着一种悲剧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是伟大人物的灭亡。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大题)艺术成就:(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
思想内容:(一)剧本揭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李香君和侯方域)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二)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
思想内容:(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3、南戏: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
为有别于北方盛行的杂剧,故称之为南戏。
4、《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思想内容:作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意图十分明显,篇首赫然标明:“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在开场中还通过副末说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表明他写这部作品是为了让“知音君子,只看子孝与妻贤”。
艺术成就:第一、在结构上它是双线交叉式的。
整个剧情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条线是蔡伯喈上京求取功名的发迹,一条是赵五娘在家步步陷入绝境。
两条线索分写两个地方、两种不同生活。
互相对比,交错展开。
第二、语言本色自然而个性鲜明。
他并不片面追求辞藻的华美,而是注重语言切合人物身份和环境气氛,使之收到“动人”的效果。
它的曲词,既通俗又富于文彩,也表现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身份教养。
5、“临川四梦”的比较(1)、“四梦”相同处:一是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二是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现出浪漫特色。
(2)、“四梦”不同处:第一,从题材内容看,前两剧属儿女风情戏,女性为主;后两剧属政治问题剧,男性为主。
第二,从哲学主张、理想皈依看,风情戏标举真情、至情,可歌可泣;政治戏揭示矫情、无情,可鄙可憎。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以王充、桓谭为代表的东汉前期散文的主要创作倾向是A)针对王朝的兴替翻覆发抒感慨B)针对东汉政治的腐败揭露抨击C)针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提出批评D)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答案:D解析:2.[单选题]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晚唐词人是( )。
A)李煜B)温庭筠C)韦庄D)冯延巳答案:B解析:3.[单选题]东晋诗歌的内容特点是( )A)庄老告退,山水方滋B)儿女情多,风云气少C)寄言上德,托意玄珠D)农事家常,怡然自适答案:C解析:4.[单选题]他们有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概相结合,使诗作蕴涵一种慷慨悲壮的美,在以下属于边塞诗人的是( )A)高适B)王维C)杜审言D)王勃答案:A解析:5.[单选题]曹丕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A)《蒿里行》B)《薤露行》C)《燕歌行》6.[单选题]汪笑依以汉代张良的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出反对袁世凯复辟的作品是( )A)《党人碑》B)《哭祖庙》C)《将相和》:D)《博浪椎》答案:D解析:汪笑侬的《哭祖庙》演三国故事,写刘谌在其父刘禅开城投降之际在祖庙祭祀仙人,以身殉国的事迹。
《将相和》写廉颇和蔺相如团结御敌。
《党人碑》意在映射戊戌六君子。
《博浪椎》以汉代张良的英雄事迹为题材,借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7.[单选题]“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表现了王充的论文主张是( )A)崇实尚用B)抒情平实C)平淡自然D)描写细腻答案:A解析:8.[单选题]“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是哪位作家的诗?A)张协B)陆机C)潘岳D)左思答案:D解析:9.[单选题]下列词句属于李煜词的是(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B)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答案:C解析:10.[单选题]下列表述班固《汉书》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文挥洒自如B)叙事平实稳健C)文章组织谨严11.[单选题]李清照的词中“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晚春B)仲夏C)初秋D)初冬答案:A解析:12.[单选题]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
1赋:赋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雨汉代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2乐府: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司马相如等几十名作家曾经为乐府写过诗赋。
它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3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4建安七子:是对汉献帝建安年间七位文人合成,即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七子”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字仲宣,《文心雕龙·才略》称他是“七子之冠冕”。
5“竟陵八友”: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肖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
”《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肖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垂并游焉,号曰…八友‟。
”这些人中,沈约、谢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
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
6“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如主东宫而得名。
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第一,他们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且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第二,在诗歌内容方面,突破了宫廷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第三,在诗歌的感情基调上,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或在诗歌中渲泄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第四,初唐四杰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也有贡献。
王、杨擅长五律,五言律诗由他们初步定型。
卢、骆以七言歌行见长,歌行体诗在他们手中获得改善与发展。
杜审言与沈宋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为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1、五律:沈、宋以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2、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杜、李(峤)、沈、宋等人即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
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及其意义主张:1、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2、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3、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意义1、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
2、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他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色是“诗中有画”。
(1)构图美。
(2)色彩美:善于将各种色彩、光线和谐地配合,使之彼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关于神话得产生,一向比较通行得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2、《诗经》得传统分类就是(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3、《尚书》内容所属得类别就是(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4、《左传》内容反映得历史时期就是(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5、《庄子》散文运用得主要手法就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得全式就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得李斯散文最鲜明得特色就是(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得评价就是(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9、《史记》得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A、记述历代帝王得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得事迹C、记述重要人物得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得史实与状况10、《汉书》所属得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11、枚乘得《七发》所标志得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A、骚体赋得终结B、抒情小赋得开端C、骈赋得开端D、大赋文体得形成12、形制完整得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得时期就是(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得名句就是(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
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作者《例言》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而用之,专写钗盒情缘。
”(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生动反映了皇帝昏庸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寓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
明皇宠爱贵妃,“占了情场,驰了朝纲”,酿成大乱。
《弹词》一出李龟年“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同时寄寓了作者心声。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忘我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使李、杨历尽悲欢离合,终于大彻大悟,跳出爱河情海,在仙境以精神“长生”消解现实“长恨”。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上半部偏于写实,既如实地描写了李、杨二人的情感历程,又揭示了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政治因素,使全剧在内容上显得更加厚实。
下半部主要写幻,以幻想的方式将李、杨二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发挥到极至。
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如《惊变》《雨梦》等出曲文,基本由《梧桐雨》脱化而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
其浓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四)《长生殿》曲词多有点化前人作品之处。
二、《桃花扇》的内容和意义内容: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之间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再现南明兴亡始末。
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作家的民族意识,表达了在太平盛世下人们的沉闷和痛苦。
一、王维:字摩诘思想和心态大约可以张九龄被贬(开元二十四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在开元时代精神的熏陶之下,他早年的诗歌充满乐观浪漫和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少年意气。
张九龄被罢相后,王维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归隐的趋向更加强烈。
最重要的一点是,从中年以后,王维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于是终日焚香诵禅。
诗歌创作:1 王维现存边塞诗三十余首,《使至塞上》最为传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以英特豪逸之气融于出色的景物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
2、王维的政治感遇诗。
代表作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3、王维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多样,基调自然优美、清雅冲淡,大多数写隐居终南山和辋川别墅的闲适生活。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把绘画的构图技巧,运用到诗歌中,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如《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或《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以禅入诗,誉之为“诗佛”。
无生无灭是寂灭义无生三项禅修要求: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佛教缘起论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也就是没有自性的,是空的,是性空、真空。
王维深谙“真空妙有,无异无碍”之禅家三昧。
所以,在他的不少山水诗中,也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照,表现出深邃精致的禅思。
如《木兰柴》:“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通过对湖岸青翠的树林,时隐时现、变幻不定的现象的描绘,来表达出事物都是刹那生灭、无常无我。
修禅对于王维的影响一则是对待生活的自然而然的态度,心行无碍,恬然自得;一则是文心细腻,偏于空静。
他的诗“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在很热闹的场合仍能感受到大自然中细微的变化,足见王维内心的安静。
二、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思想:1、思想儒家思想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也不愿从军边塞;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立抵卿相”。
诗中有许多表达对能被人重用实现理想的人的仰慕,如姜尚、鲁仲连等。
2、道家思想蜀中道教气息浓:“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有100多首诗和道教有关,炼丹服食,幻想神仙境界。
漫游山水、狂放不羁,飘逸的气质基源于此3、任侠精神蜀中又尚任侠,李白深受影响:“结发不识事,所交尽豪杰。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他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李白把本不相容的三种儒道游侠思想结合起来,成了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那就是“功成身退”。
诗歌思想内容:(一)表现政治抱负李白在很多诗中都表达了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
例如:《古风》第十首,羡慕鲁仲连。
表现政治失意的忧愤《行路难》。
(二)关怀现实政治和人民疾苦1、歌颂保卫祖国的边疆将士《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关心现实政治《古风》(三十四)3、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三)热情讴歌大自然前期:重在咏唱壮丽河山,表现对自然风光的无比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无比向往,气概豪迈;如《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蜀道难》。
后期:托物言志,将人生遭际和傲岸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慷慨不平之志寓于字句之中。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
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更有想象与比兴、拟人、夸张相结合。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向青云端。
灵活自由的句式句式长短参差。
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甚至九言、十一言交杂运用。
组句无章可循。
两句一停,有时三句一停。
(四)、诗体多样,七古七绝最出色,这两种诗体最适应自由豪放的个性,著名的长诗多为七古《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七绝:《峨眉山月歌》、《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李白诗歌的地位和影响(一)地位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地位崇高,远古神话(浪漫主义萌芽)→屈原庄子(第一个高峰)→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陶渊明(有所丰富)→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高峰)。
(二)影响:唐贞元时期:“家家有之”;中唐韩愈、孟郊、李贺大力赞扬,如:“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韩愈);宋代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龚自珍豪放派也受过他的影响。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一)自然明快:1、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
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二)清新俊逸:1、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
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三、杜甫:字子美诗歌思想内容:一、同情人民,关注民生之苦。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
安史乱前,他有揭露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兵车行》,指控唐王朝的穷兵黩武P98:这首诗现实意义强,描写上个别与一般结合,叙述上记事和记言结合。
因事立题,歌吟时事,开辟了新题乐府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二、忧国悯时,反映爱国之情。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急剧衰落,叛军长驱直入,战火烧遍中原,王朝政权摇摇欲坠。
因此,关注国家命运便成了杜甫诗歌非常突出的内容。
当他身陷长安沦为叛军俘虏,听到陈陶战败消息时,写了《悲陈陶》;三、揭露腐朽,表现爱憎之感。
杜甫爱国爱民,同时憎恨祸国殃民的统治者,揭露他们的荒淫腐朽。
如《丽人行》,全诗以精工细笔描绘了三月上巳日杨氏姐妹游春的情景:衣着、欢宴,极其富丽奢侈,从而寓褒贬于铺叙之中。
全诗“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四、歌咏自然,抒写真挚之爱。
杜甫思怀至亲和友人的诗,把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密切联系,写得十分深挚。
如陷落长安时的《月夜》;杜甫的写景咏物诗,也渗透着深厚的爱国之情。
如诗人旅居夔州时所作的《秋兴八首》。
艺术成就: 1、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全诗三部分,有叙事,但以“咏怀”为主,而志存稷契、心忧天下为全诗的中心和灵魂。
诗人运用赋的手法,间以比兴,杂以议论,抒发出胸中强烈的忧郁愤慨。
如第一部分主要以叙事抒情为主;二、三部分虽有叙事,但描写、抒情也极为明显,议论更是随处可见。
2、对比、反语等手法的运用。
对比,如“朱门酒肉臭”句,感慨深沉,揭露无情,将天宝年间阶级对立的现实作了极为深刻的概括。
反语,如第一部分的“拙”和“愚”的自嘲,充满激愤。
3、结构完整严谨,语言质朴凝炼。
全诗紧扣题面“京”、“赴”、“奉先县”等词语进行“咏怀”,空间上有出发,有途中,有到家,章法谨严。
语言上既能扣住季节特征,又能情景交融,用语生动准确。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征 1、沉郁顿挫,随时敏捷;2、千汇万状,风格多样;萧散自然的风格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
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3、体物工细,曲尽其妙;《徐步》;4、以文为诗,议论风生;5、众体俱佳,集成创新。
乐府因事命题,不蹈陈迹如:《兵车行》;五古七古,变化多端《羌村三首》(其一);五律七律,各臻极致《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的地位和影想1、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拓宽和加深了现实主义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
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2、杜甫诗歌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3、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
元、白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启示下开展起来的。
晚唐诗人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明显受杜诗影响。
这种创作精神还影响到陆游、文天祥,直到清末黄遵宪等众多诗人。
4、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爱国诗人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了广泛共鸣。
5、杜诗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诸方面更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如七律对于李商隐、陆游等人的影响,运用俗语对于元、白新乐府诗人的影响,都很明显。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
(即写实手法的特点)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写实手法的特点有: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
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
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
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
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
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
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