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物描写”习作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生习作训练之我见
我是一个小学生,我一直很喜欢写作。
我认为写作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活动,它可以让
我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写作习作训练体验和
见解。
首先,我认为写作是一种很有用的学习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
解和记忆,并且在表达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在做习作时,我会先思考一下要写
什么内容,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且在
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表达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传达给别人,让别人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我喜欢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记录自己的生
活和感受,这让我觉得很有趣而且很充实。
有时候,我还会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小小的
作文,让爸爸妈妈和朋友们来欣赏。
这样大家会更好地了解我,也能够感受到我的喜怒哀乐。
最后,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节方式。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和不开心的
事情,这时候可以选择写一篇日记或者小作文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
综上所述,写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自我表达和调节情绪。
我很喜欢写作,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写出更多有趣的文章,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我的作品。
人物描写的作文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范文(精选60篇)你身边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你又会怎么进行描写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范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人物描写的作文篇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但是,她却拥有一颗善良、坚强和慈爱的心。
在我幼小的印象中,妈妈十分吝啬。
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每次带我去超市,我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好奇地央求妈妈买下来,那时,妈妈就会板起脸来责问我:“这些东西你真的需要吗?能不买就不买,别浪费!”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极不情愿的离开,心里想:“别人要什么,妈妈就给买什么,可我的妈妈却这么财迷,什么也不给我买,难道是妈妈根本不爱我吗?”日子过的很快,寒来暑往,我上学了,妈妈为我办了天津市和河北区两个图书馆的借阅证,不管休息日家务多忙,都准时带我到距我家很远的图书馆还书、续借书。
寒暑假里,学校成立了课外兴趣班,妈妈竟给我报了三个文化兴趣班,暑假还有一个游泳班;平时一向节俭的妈妈为我准备了各种学科参考书和练习册。
不用说,妈妈这“慷慨”的原因一定是为了让我取得良好的成绩。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让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上周,我国南方遇到了五十年罕见的大雪灾,妈妈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灾区人民的情况。
前几天社区举办了一次捐赠活动,平时为自己花一分钱都要算来算去的妈妈竟慷慨地捐了自己的一件平时不舍得穿的高级羊绒毛衣和两百块钱。
我不解地问妈妈:“您这次怎么这么大方?”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全国人民都是兄弟姐妹,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让他们度过难关。
钱只有用在刀刃上,才叫花的值。
该妈妈花的钱,妈妈花一百、一千都舍得。
不该妈妈花的钱,妈妈一分也不会花,我们一定要学会节俭。
小学作文之我见小学生的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老大难”,尤其是农村教师,往往没有机会出去听课,学习掌握新方法,知识已呈老龄化。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用以前自己的老师教自己作文的办法教学生,方法陈旧,程式化严重。
学生缺乏引导,对待作文就是一个“完任务”的消极对待思想。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兴趣,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其一我们要增加学生积累,开拓学生视野。
针对农村家长对学生教育投资少,很少给学生买作文书、课外读物的特点。
我在班上开办了读书角,除开学校所藏图书之外,还号召学生拿出自己的珍藏,大家都能做到学习之余有书可读,并且每天利用放学时的十分钟休息时间,一天一个学生轮流上台或者讲故事,或者朗诵诗歌,或者谈谈自己所喜欢的好词佳句。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学生课余时间打闹的少了,胡言乱语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你昨天读了什么书?你最喜欢书中的……”, “我不喜欢……因为……”。
其二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才能“挫万物于笔端”,观察在写作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
要让学生“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不用刻意,自然而然的就能进入一个对周围事物观察、分析、了解的一种状态。
使观察成为一种“本能”,并随之做好笔记。
当然了,日记是一种有效地、能够持之以恒地锻炼学生观察、写作能力的方式,不可或缺。
其三是重视学生作文的评改。
首先是学生的自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
其次是老师的评改。
以前的老习惯是老师在学生作文课后评阅学生的作文。
没能及时反馈,收效不大。
我一般是教师出题之后,不作任何提示。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王梅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对身边的人事物没有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导致每次写作时都怕写、难写、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千篇一律,内容虚假不实、空洞无力,语言干巴巴,毫无生气,缺乏想象力,东拼西凑。
针对这一系列现象,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不要在题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给予限制。
实际上,也就是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即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教师可以出一组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个来写,例如《妈妈,我想对你说》、《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及其他一些题目,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再作文,效果肯定好得多。
第二,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自信心。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起点不一样,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
哪怕写得不成功,也要多多给予鼓励,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第三,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
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
选到的同学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没有被选到的则会拼命地学习,努力追赶别人。
人物形象刻画之我见记叙文写作是小学、中学阶段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
虽经历了六七年的写作训练,但很多学生直到初三还写不出较好的文章。
记叙文的特色就是写人记事。
很多同学就是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简单地把人物当成是事件的载体,使人物失去了最可贵的丰富性、生动性,最终也使文章落入俗套,读起来味同嚼蜡。
我认为,要刻画好人物形象,除了必须留心观察生活,广泛阅读优秀作品之外,有必要对以下几方面加深认识。
一、刻画人物特征,避免格式化、脸谱化文章贵在有“新”意。
这个“新”既是指立意、题材的新颖,同时也包含了人物形象的新鲜感,即典型性。
从我们学过的课文来看,鲁迅先生的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杨二嫂的“圆规脚”绝非一般人所有,鲁智深“醋钵儿”般拳头亦非常人可比,《花市》里面卖花姑娘是“细眉细眼”,老年闰土的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魏巍的老师“右嘴角边有一榆钱大小的黑痣”,韩麦尔先生“胳膊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这些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已经成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就是因为作者写出了“他们”有别于旁人的特征,避免了“大众脸谱”。
而我们很多学生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往往堕于公式化,只对人物作简单的粗线条的描绘,心中只想着“他(她)”“干了什么事”和“怎样干”,全然没有考虑要表现“他(她)”的特征,于是写出来的人物总有点“大众口味”,写上几遍,就分不清“甲”与“乙”。
例如,在外貌描写方面,都是“一张苹果脸”、“一双黑眼睛”、“乌黑的头发”,动作描写上,不是“走来、跑去”,就是“拿起、放下”,写不出特征,看不出个性,自然无法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班上五十个同学,就应该有五十张不同的脸孔,只要我们能够细心观察并善于捕捉,就不难发现他们各自拥有的特征。
举例说,小明眼睛小小的,胖胖的,尤其是笑起来像个弥勒佛。
亮亮同学的鼻梁特别高挺,走起路来像一阵风。
东东同学干什么事都是慢条斯理,同学们叫他“慢羊羊”。
芳芳同学的睫毛长而密,眼球黑白分明,说话比放枪还快。
通过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作文我有一个朋友,叫做小明。
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总是能够让我开心起来。
今天,我想通过描写他的外貌和性格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来看看小明的外貌。
他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
他的眼睛很大很亮,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他的鼻子很高挺,嘴巴也很大,总是挂着一副笑容。
他的身材高大魁梧,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
小明是一个非常帅气的人。
但是,小明并不是一个只会注重外表的人。
他还有一个非常温柔善良的内心。
他总是乐于助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只要需要帮助,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有一次,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奶奶摔倒了,小明二话不说就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并送她回家。
这让我非常感动。
除了善良之外,小明还非常聪明。
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且还很懂得生活。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旅游,路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小明总是能够想出办法解决。
他还教我很多生活技巧,比如怎么洗衣服、怎么做饭等等。
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人。
当然啦,小明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说他有点懒惰,有时候会拖延时间。
但是这些缺点并没有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友谊。
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嘛。
只要互相包容理解就好了。
总之呢,小明是一个非常有趣、善良、聪明、有用的人。
虽然他有时候会有点懒惰,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一起开心就好了。
小学生习作训练之我见作为小学生,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作文训练。
写作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而且,写作文还可以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在我看来,小学生习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的见解。
我觉得小学生习作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和别人交流,而言语是我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样,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就能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别人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想法。
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文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而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逻辑推理。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组织好自己的思路,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对我们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写作文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在写作文之前,我们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和思考,以便有充分的素材和思路。
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就需要先去观察家乡的美景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学会用心去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
写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武松之我见作文咱先说武松的武艺,那可真是高强得很。
景阳冈打虎那一段,简直绝了。
别人一听景阳冈上有老虎,都吓得腿软,可武松呢,他不仅不害怕,还硬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赤手空拳就把那只凶猛的大老虎给打死了。
你想啊,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老虎突然扑出来,张着血盆大口,武松却能巧妙地躲开,找准时机反击。
这要是换了一般人,估计早就被老虎当成夜宵了。
就这打虎的壮举,一下子就让武松成了大英雄,走到哪儿都被人敬仰。
不过武松这人啊,也有点轴。
比如说他在处理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这件事上。
他心里虽然满是愤怒,但是他没有直接就去找那对奸夫淫妇算账,而是先搜集证据。
这看起来是很理智,可他搜集证据的方式有点吓人。
他先把街坊邻居都叫到一起,那阵仗就像要把天捅个窟窿似的。
他问啥,那些邻居们就得老老实实回答,因为他们都知道武松可不是好惹的。
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武松也没有走法律程序啥的,直接就把潘金莲和西门庆给解决了。
虽然从情感上来说,大家都觉得潘金莲和西门庆死有余辜,可这也说明了武松是个很血性的人,他的行事风格就是有仇必报,而且还是马上就报,不太考虑后果。
再看看武松在梁山的表现。
他上了梁山之后,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对宋江那是相当敬重,宋江说啥他基本都会听。
但是武松可不像那些只会拍马屁的人,他在关键时候也有自己的主见。
比如说招安这件事,他心里其实是不太乐意的。
他知道梁山兄弟们自由自在惯了,招安之后去给朝廷卖命,说不定就没好果子吃。
可是宋江一心想招安,武松虽然心里反对,但看在兄弟情义的份上,也没有强烈地反对到底。
这就像咱们生活里那些重义气的朋友,虽然自己有想法,但是为了朋友,还是会选择妥协一部分。
总的来说,武松是个很有魅力的人物。
他有高强的武艺,这让他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之气;他又很血性,有仇必报的性格让他看起来特别爷们儿;同时呢,他还很重义气,对兄弟那是没话说。
他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传奇人物,有着很多闪光点,也有着一些小缺点,但这些小缺点反而让他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小学生“人物描写”习作之我见
作者:郑灵芝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第10期
摘 ; 要:小学生习作主要是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与所感,有层次,有条理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分析、归纳事物的特性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人物描写;习作;语言描写
《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而小学生习作主要是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与所感,有层次,有条理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分析、归纳事物的特性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这些都是要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不断地指导才能取得成效的。
我就平日里对我的学生关于人物描写的指导得出了几个小小的体会。
一、人物的外貌描写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要从文章表达的思想需要出发,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在指导学生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在特征。
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得生动传神,才能把人物写像写活。
比如:《妈妈的手》一文中小作者是这样写的:“它同许多温暖的柔软的手不同,妈妈的手粗糙有力,即使在一百双手中,我也能很快辨认出妈妈的手,因为妈妈的左手中指受过伤。
”通过对妈妈的手的具体描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勤劳和慈祥的妈妈形象一下便跃然纸上。
其次是抓住重点描写人物的外貌。
作家老舍曾经说过:“人的外表要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地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
”而小学生在习作时不管写谁都一样,从头描写到脚,一样都不丢下,“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出来的作文罗里罗嗦。
不分主次,让人看了有点摸不着头脑。
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就要引导他们抓住能够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的外貌特征来写。
这样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人物的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和语气。
俗话说:“欲知其人,先听其言。
”任何一个人的说话,都能反映他的思想、情绪、心理状态、习惯爱好、身份经历等等。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一定要强调,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他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还要反映人物的鲜明特征;力求简洁,不能有话必录,拖泥带水和一写到底。
比如:《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是这样描写汶川地震中的一位战士的语言:“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孩
子,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个解放军战士的鲜明的个性特点写出来了。
平时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留心人物的语言,甚至要刻意地模仿具有人物个性的语言。
只要这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对话,才能通过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中心。
三、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老舍曾说:“只要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
动作确实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因此在指导学生描写人物时,首先要抓住特征性动作来描写。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
如:《景阳冈》一文中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武松……抡起哨捧,……从半空中劈下来。
……却打在树上,把那哨捧折做两截,……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提起铁锤般的大小的拳头,……打了五六十拳头。
”通过以上这些有特征性的动作描写,突出了武松神勇无比,武艺高强的形象。
其次要引导学生写出连贯性的动作,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
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连续性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这样才能把人物动作行为写具体。
如:描写妈妈炒白菜的一段话中,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了具体描写:先是——洗菜切菜,开始——放锅炒菜,又把——菜放进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子翻动。
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准确运用动作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和动作写准确、具体、鲜明。
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才能够避免文章内容空洞无物。
四、运用好对比和多侧面描写
在日常生活中,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内在的性格特征的变化或者是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常常是处在不一致的、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
为了显示这些人物性格方面的差异,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来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同类事物时做出的不同或者是完全相反的反应揭示出来,从而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在两个人物进行对比时,千万不要先写一个人物,后写另一个人物,以至于两个人物之间好像互不相干,最好能够把他们组织在叙述中心事件之中,通过对比突出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品德和各自的形象。
还要注意不要勉强凑合,因为文章的材料本身有时候还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方法,而如果勉强凑合,为对比而对比,往往会削弱对人物描写的力度,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们习作中所要描写的人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侧面。
对于同一事物也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如果我们在写人物时只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描写人物的话,会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显得十分单薄。
因此在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学生从多侧面描写人物。
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
方法把各个侧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在指导多侧面描写人物时,要使学生注意在各个侧面的描写当中,要有主次、详略之分,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