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
- 格式:ppt
- 大小:5.20 MB
- 文档页数:39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2.通过探究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科目的主要内容有:物理学的概念与方法、力和压强、浮力和密度、声、光等。
三、教学重点1.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力和压强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学习声和光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难点1.学习力和压强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学习声和光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1.探究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相关实验、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具等材料,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2. 导入新知识通过设置问题或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本课的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力和压强的概念时可以提问:“你有没有觉得举一个沉重的物体很吃力?为什么会这样呢?”3. 探究学习通过实际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学习浮力和密度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沉降情况,并归纳总结浮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4. 知识总结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和讨论,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概念,并进行概念解释和拓展。
例如,总结学习力和压强时可以说:“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压强则是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效果。
”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之旅》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什么及物理的一些重要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三、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的乐趣.2.在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酒精灯、烧瓶、试管夹、一碗水·蜡烛、漏斗、乒乓球、放大镜、录音机、气球小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新的学期开始了,从八年级开始,我将和大家成为朋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
请大家拿出物理课本,面对这门新的学科,首先在你的头脑中最想到知道些什么?生: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提出一些问题。
师:这本物理课本将引领我们学习物理知识、探索自然世界的神奇与美妙,让我们体会科学探索带给我们的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上面的这些问题,开始我们的“科学之旅”。
出示前两个幻灯片.(板书课题)让一名学生阅读章首语。
二、新课: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1、物理研究什么用幻灯片展示小孩在海边和教材的五幅图。
说明这些现象都是物理学所要研究的方面。
问:看到这些现象你又能联想到自然界、生产生活中哪些物理现象?生:讨论、举例,分类。
师:归纳学生列举的现象,将它们分类。
总结: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揭示它们的规律。
2、有趣的物理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两个有趣的实验演示:(1)课本演示1 (2)幻灯片展示太空舱中的水球实验师:这两个实验有趣吗?下面同学也来做两个有趣的实验生:完成课本想想做做1、2用幻灯片展示实验操作学生实验:(1)用放大镜看物理总是放大吗?先看看手指,然后猜想一下伸直手臂利用放大镜看窗外的景物还是不是放大的了。
八年级物理教案科学之旅9篇科学之旅 1课题:引言科学之旅—《探索物理》课时:1课时目的:(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4)用STS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巨大作用;(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图0.1—1至0.1—4及0.1—9、0.1—10的实验装置,三棱镜一付,小石子一枚,开水和带盖的空矿泉水瓶。
教程: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1、上节我们对大家学习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
我们说物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2、不过大家可要大胆回答问题,踊跃做实验哟!咱们看谁做得最好了!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1)、“冷水使热水沸腾”实验;指导:我们将在热现象、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2)、“会跳舞的小人”实验;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1)“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2)“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实验;我们将在三年级的力现象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3)、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牛顿的猜想性实验—三个宇宙速度)三、怎样学习物理:既然物理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
那么我们如何学好物理呢?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多次的实验,然后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讲一个“糖醋液”的故事)比如:①图0.1—7中变速自行车变速时的作用?(《简单的机械》一章中我们会学到。
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通用10篇)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3.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新课教学1.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教案:《探索物理科学之旅》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力和运动的关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相互作用力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认识相互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认识相互作用力。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相互作用力的辨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器材、二力平衡实验器材、相互作用力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力的现象,如气球被吹胀、悬挂的钩码等,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1)力的作用效果: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二力平衡的条件:讲解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并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相互作用力:讲解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认识相互作用力。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1.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 在同一直线上3. 大小相等4. 方向相反相互作用力1.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2. 在同一直线上3. 大小相等4. 方向相反七、作业设计1. 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一个例子,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例如,用手拍打篮球,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科学之旅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1.2 观察与实验学习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1.3 假设与推理学习提出假设的方法学习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1.4 交流与合作学习有效的交流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第二章:物质与能量2.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探究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2.3 热现象与热力学学习热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第三章:运动与力3.1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学习运动的描述方法掌握运动测量工具的使用3.2 力的作用与效应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探究力的作用定律3.3 摩擦力与浮力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和浮力的影响因素第四章:声音与光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探究声音的特性4.2 光的现象与性质学习光的基本现象和性质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4.3 视觉与色彩学习视觉的形成和色彩的原理探究色彩的混合与呈现第五章:电与磁5.1 电流与电路学习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探究电路的连接和开关的作用5.2 磁现象与电磁感应学习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探究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5.3 电能与电器学习电能的概念和电器的使用探究电器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第六章:波与光学6.1 波的基本性质学习波的传播和波动现象探究波的速度、波长和频率的关系6.2 光的折射与反射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探究透镜和面镜的光学性质6.3 光的干涉与衍射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探究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应用第七章:原子与分子7.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和电子的排布探究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7.2 分子与化学键学习分子的组成和化学键的类型探究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7.3 物质的化学性质学习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变化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第八章:力学综合与应用8.1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关系和应用探究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8.2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原理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8.3 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分类探究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第九章:电学综合与应用9.1 电路与欧姆定律学习电路的组成部分和欧姆定律探究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9.2 串并联电路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应用和电路图的绘制9.3 电磁感应与电机学习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探究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应用和原理第十章:科学实验与探究10.1 实验设计与方法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究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10.2 常见物理实验学习常见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原理探究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10.3 科学探究与创新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重点解析1.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观察、实验、假设、推理、交流和合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每一步骤都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