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伏天的具体天数及具体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三伏天晒背有什么好处(一览)三伏天晒背有什么好处清朝天休子《修昆仑证验》里:三伏天晒太阳,不但能治病,还能治大病。
分享原文如下:“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
第不可遮盖著衣,乃致受热也。
”“有人传以晒法者,伏天赤身于烈日中晒之,汗如水流,风来凉爽,不觉其热也。
”大概是说:在三伏当天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9点~11是巳时,中午11点~1点是午时、1点~3点是未时),赤身在烈日中暴晒。
古人发现,三伏这一天做足日光浴,不但能祛男男女女的陈年旧疾,也可医新病,效果好到没话说,就算女人在月事期间,也可以晒。
总之呢。
有病治病,没病养生提高免疫力和体质,让身体更有精气神。
对于刚经历过疫情的我们,没有什么比健康和生命最宝贵的。
结合上文以及古籍记载和网友分享,总结如下:1,驱寒保暖。
像身体淤堵的疼痛、女性手脚冰冷、痛经、鼻炎、腹痛、拉肚子等寒症都有改善或痊愈。
2,提高精力。
伏天晒背本质上是在吃十全大补药,自然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精力旺盛。
3,改善体质,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很多人都有反馈越晒太阳反而越不怕热,很多人都放弃了空调风扇。
4,改善肤色,尤其是后背有寒气,经络淤堵的人,皮肤会有很多小点,疙瘩。
晒背出汗排邪后,皮肤变得光滑细腻,脸上也红润有光泽,不再晦暗。
三伏天晒背要晒多久三伏天晒背可以选择上午9~10点的太阳,或者下午3点以后的太阳每次晒太阳都可以选择晒背,而且时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即可虽然,是早晨晒太阳,但在晒太阳还是要做一些预防措施,以免晒伤三伏天晒背的注意。
三伏天晒背最佳时间早上900下午 1500,此时太阳正烈日时,晒背最好,晒背时间以自身耐受程度为宜上班一族在上班期间,可以找个阳光充沛的地方,背对阳光,晒个十几二十分钟,晒到暖暖的反复感冒体质虚寒。
三伏天晒背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三伏天晒背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三伏天晒背去寒湿一般没有最佳时间,如需三伏天晒背一般在上午10-11点,下午5点以后进行。
因为三伏天期间太阳是比较毒辣的,因此不建议在阳光很大的时候晒背,上午10-11点的时候以及下午5点的阳光比较强,但并不是很毒辣,可以起到较好的晒背效果,同时又不会导致人体晒伤,每次晒背的时间,大约15-20分钟即可。
三伏天进行晒背的好处是比较多的,主要作用是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以及血液循环,其次三伏天进行晒背,还可以有利于将人体的湿气以及寒气排出体外,也有一定疏通气孔以及滋养补肾的作用。
三伏天的时候进行晒背,也要注意做好防晒工作,晒背部时,可以选择用戴帽子或者太阳伞的方式将头部遮住,避免导致身体其他部位被晒伤。
尤其是头部,不宜长期进行暴晒,否则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头痛的症状。
还需要注意,晒背前不要洗澡,避免影响晒背的效果。
最好是不要吃芥菜、马齿苋以及无花果等食物,否则可能会引起日光发炎。
对于患有皮肤疾病的人群,是不宜进行晒背的。
同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三伏天晒背。
三伏天如何调理身体三伏天一般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进行调理身体。
1、调整生活方式:如果想要调理身体,一般可以在三伏天时采取足浴的方式,使用温水浸泡足部,可以刺激足底多个穴位,而且还能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湿气、寒气排出体外。
2、调整饮食: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因此可能会导致人体食欲下降,此时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寒凉的食物,例如辣椒、烧烤、冰镇饮料、雪糕等。
3、运动:通过适当运动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减少中暑的概率,但由于三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因此在运动时可以选择早上或傍晚比较凉爽的时候,还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快跑、跳绳等,可以通过散步、体操、慢跑、脚踏车等方式进行运动。
建议患者在三伏天时一定要多饮用一些温水,可以及时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至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至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至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泡澡几天泡一次最好三伏天泡澡几天泡一次最好建议一周1-2次。
泡澡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在泡澡的过程中会损耗一定的气血,泡澡频率过高的话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脑胀的现象,建议一周泡1-2次即可,每次泡的时间也不可过长,一般为30分钟左右。
泡澡频率过高的话还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使皮肤变得越来越干燥,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脱屑的症状。
每年三伏天的时间在什么时候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共40天。
今年的初伏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中伏是7月26日至8月14日,末伏是8月15日至8月24日。
在三伏天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因此公众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三伏天什么时候最热三伏天最热的时候是中伏,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1个庚日结束,共计10天。
中伏天数之所以不定,是因为庚日的变化不定,有三伏天和四伏天之分。
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
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三伏”为何这么热三伏天又闷又热是由于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三伏天该怎么吃?三伏天顾名思义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要想明白在这段时间具体吃什么东西好,长那么应该先明白该怎么吃?①:在三伏天这段时间我们吃的东西应该尽可能都首选能清热降火、补水利尿的食物,当然也要多喝水。
②:其次由于夏季本身身体受热高,容易出汗,蚊虫叮咬比较严重,一旦被叮消肿还很慢,因此我们在三伏天还需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牛肉等肉类,鸡蛋以及牛奶等蛋白质、钙质高的食物,方便身体消肿或伤口愈合更快。
三伏天什么时候结束篇一:20XX年三伏天三九天查询表20XX年三伏天三九天查询表20XX年三伏天和三九天查询表,包括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三九天的一九、二九、三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九,详细列出了初伏开始时间、中伏、末伏结束时间,一九开始日期一直到九九的结束日期。
(见下表)篇二:20XX三伏以及推算艾灸名言1.《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2.《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黄帝内经》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2.《黄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4.《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5.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6.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7.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8.《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9.《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
故阳气尽则心死。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10.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11.《小品方》:“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
”(晋隋时代陈延之)12.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
”13.《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4.《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
(唐代孙思邈)15.《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16.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17.《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18.《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夏季养生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篇)夏季养生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1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头伏7月18日(历经10天)中伏天数10天末伏8月7日开始有句俗话这样说:“小暑不太热,大暑是热天。
”其实就是讲的小暑节气期间正好是入伏。
从小暑开始至到立秋期间便称为“伏天”。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1天时间内俗称为“伏夏”季节,有初伏、二伏、三伏。
人们说,“热在三伏”,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的时候。
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多可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得以好转,甚至痊愈。
这就是中医称的“冬病夏治”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伏”呢?“伏”及热的意思,从字面也可理解成:有人的地方,狗总伏在旁边,及“伏”字即是趴下的意思。
关于“伏”字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6年。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学说。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__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伏天是每年最热的日子,然而伏天到来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大概就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间,前人依据我国黄历表中的气候规律总结了三伏天的大致算法。
以干支纪日法”确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注: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
2012年夏至与立秋之间是4个庚日,所以“三伏天”是30天。
2023年头伏二伏三伏各几天_2023年三伏是多少天2023年头伏二伏三伏各几天_2023年三伏是多少天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秋分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头伏二伏三伏各几天_2023年三伏是多少天,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年头伏二伏三伏各几天2023年头伏是10天,中伏是20天,末伏是1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三伏天:一年里最热的时期民间有句俗话叫“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可以看出,中伏是三伏中最热的一天。
在三伏期间,表面湿度变得更高,每天吸收的热量更多,散发的热量更少,并且表面层的热量累积,因此每天都更热。
在洼地中部,地面区域的累积热量达到峰值,天气最热。
三伏天要注意哪些事项防晒防中暑三伏天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温度特别高,尤其是中午的时候,预防中暑是重中之重。
营养学专家提醒:当最高气温超过30°了,人就要减少运动量,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紫外线指数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
要外出的话,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阳伞、戴太阳镜、涂防晒霜,还可以多补充些淡盐水和绿豆汤,消暑又补充水分。
同时家里还要备着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扶阳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三伏天养生6大禁忌(今日入伏)三伏天养生6大禁忌三伏天养生禁忌:①忌猛吃冷饮;②忌不开窗通风;③忌冷风直吹;④忌只吃果蔬;⑤忌不出汗;⑥忌过度锻炼...2023入伏和出伏时间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7月11日-8月19日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中伏:7月21日-8月9日中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中伏第20天:2023年8月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暑假三伏天是什么意思暑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暑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三伏天祛湿气最佳时间2023三伏天祛湿气最佳时间2023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今年初伏时间表:7月16号(星期六)~7月25号(星期一),总共为十天;今年中伏时间表:7月26号(星期二)~8月14号(星期日),总共为二十天;今年末伏时间表:8月15号(星期一)~8月25号(星期四)出伏,总共为十天。
三伏日期计算方法它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
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
“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
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三伏天的注意事项1、注意避暑: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湿气,太阳是比较毒辣的,因此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太阳直晒,以防出现中暑现象。
2、注意饮食:三伏天的时候人体很容易上火,因此建议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具有清热祛暑,缓解疲劳的作用,少吃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3、补充水分:三伏天的时候天气热,人体比较容易出汗导致水分流失,因此三伏天应多喝白开水,定时喝水,尽量少喝果汁、汽水这类饮料。
4、适量运动:虽说三伏天期间很热,但还是建议在三伏天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太极拳,这样可以达到锻炼效果,对身体健康具有好处。
5、伏天很闷热、潮湿,要是不注意养生,那么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湿气在体内聚积,建议患者坚持睡前泡脚,具有一定的祛湿功效。
6、不可冲凉水澡:三伏天体温较高,毛孔也很容易舒张,冲凉水澡会导致毛孔闭合现象,不利于汗腺中的代谢物排出,还易出现感冒等疾病。
三伏天养生吃什么好1、莲子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
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
表五1990-2017年伏天情况表(据历法书资料转载)1、谈谈“九九”我国古代有用“九”分别表示一年中最“寒”和最“热”的时期。
又对特别“热”的时期还用“伏”来表示。
虽然“九”和“伏”均不在二十四节气之中,但它却与人们生活、生产又密切相关,所以历年被人们所关注。
因此,弄清其来历,对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寒“九”:指从“冬至”开始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个九,计81天。
这预示着从“冬至”这天起,人们将要度过八十一天的寒冷日子。
通常以第三个九为最冷。
以“节气”的概念推之,其所处的位置多在“大寒”节气前后,而“大寒”所在的月份(阳历)正好在一月下旬,此时正是第三个九,正所谓“冷在三九”。
“九”里天,天气总的特点是冷和干,即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小。
天文历法规定,从“冬至”起,第四十五或第四十六天便是“打春”日子,即“立春”的节气,这是固定不变的。
俗语说: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的冷天气。
这就是说,即使打(立)了春,气温虽处于逐渐回升时期,但“天”仍处在“九”的阶段,正是春寒料峭。
过了这四十天,即出了“九”,气温有明显的上升。
整个“九”里天是从“冬至”至翌年“惊蛰”后的第六天(即多在上年12月21日至当年的3月11日)。
“九”里天虽然很冷,但对于某些需要春化处理的作物以及为人们的生活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如,冬小麦经过低温春化处理可以抽穗结实,食品不易霉变等。
在以前日历不太普及的农村,为了对“九”的进度有所掌握,往往采用物候观测法。
如“三九、四九”冰上走,九尽杨花开。
然而,更有文人学士推出了富有诗意的每字九笔的九个字,即: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注]。
(因本文全是简化字,故风也没打繁体字,用黑体字代替。
)当进入“九”后,每天逐字抹掉一笔,当最后一字的最后一笔抹掉后,即出“九”了。
在北京故宫的懋勤殿里,有一幅“‘管城春满’消寒图”,图上就有这九个字的双勾空心体字。
从“冬至”日起,宫中嫔妃们就在这空心字体上每天描上一笔,以打发那寒冷寂寞的冬时岁月。
>三伏天末伏什么时候结束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19日,那么今年出伏时间就是8月20日。
末伏吃什么好1、鸡肉:鸡肉的蛋白质很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能够迅速帮人体补充体力。
2、猪蹄:三伏天,人体出汗多,津液大量流失,微量元素损耗较多,猪蹄不仅富含胶原蛋白,并含有钙、磷、镁、铁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有益成分。
夏天吃点炖猪蹄,可以很好的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
3、苦瓜:苦瓜是人们夏季常吃的一道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粗纤维,常吃苦瓜可以祛火解毒,健脾开胃,益气解乏。
苦瓜中含有的“苦瓜素”,被称为脂肪杀手,但是孕妇要注意,不宜多吃。
4、鲤鱼:鲤鱼营养丰富,如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且鲤鱼能除湿开胃、利水消肿,因此特别适合在三伏天这种湿热的环境中食用。
5、藕:经过一夏的成长,藕作为应季蔬菜在此时吃有诸多好处——如健脾润燥、清热安神等。
此外,末伏期间还可以多吃鸭肉、羊肉、绿豆、红枣、南瓜、山药等食物。
三伏天一共多少天三伏天的时间不是很固定,一般来说,三伏天有30天或40天。
每年年份不一样,三伏天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以当年的实际情况为准。
三伏天的天数主要与中伏的时间有关。
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只有中伏的时间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中伏时间是由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的。
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2023末伏是哪一天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2013年伏天的天数及具体时间
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入伏”。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伏天不在二十四节气,没有固定的日子。
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
2012年夏至与立秋之间是4个庚日,所以“三伏天”是30天。
2012年“夏至”是6月21日7时45分(农历5月3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在7月18日,即这一天入伏为头伏第一天。
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8月7日,这一天是“末伏”第一天。
2013年6月21日为夏至日。
2013年6月23日为庚申日,(夏至后第一个庚日)。
2013年7月3日为庚午日,(夏至后第二个庚日)。
2013年7月13日为庚晨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初伏第一天。
2013年7月23日为庚寅日,(夏至后第四个庚日)中伏等一天。
2013年8月2日为庚子日,(夏至后第五个庚日)8月7日立秋。
2013年8月12日为庚戌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三伏第一天。
2013年8月22日为庚申日,(立秋后第二个庚日)三伏最后一天。
这样算来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中伏应为20天。
从7月13日开始入伏,到8月22日结束,共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