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脏电复律患者转律后早期的观察和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00.83 KB
- 文档页数:1
直流电复律治疗护理直流电复律是在极短时间经胸壁或直接向心脏释放一定强度的直流电电能( 高能脉冲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目前,电复律已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抢救某些危重患者时,其作用是药物难以替代的。
根据电复律时发放的电脉冲是否与心电图R 波同步,可分为同步电复律与非同步( 异步)电除颤两种。
直流电同步电复律就是利用电复律仪上的同步触发装置(“同步”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使放电时电流正好与患者心电图中R 波同步,即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绝对不应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速或室颤,主要用于除心室颤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而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不用电复律仪上的同步触发装置,选择任何时间放电,用于转复心室颤动。
因心室颤动时已无心动周期,心电图上也无Q R S 波,更无从避开心室的易损期,故可在任何时间放电[1]。
直流电复律大多采用经胸壁电复律,即体外电复律。
在心脏手术或急症开胸抢救的患者可采用体内电复律,即将一个电极板置于右室面,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放电。
近年来开展的电复律新技术还有经食管内低能量电复律、经静脉电极导管心脏内电复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1操作方法1.1 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将心室颤动患者立即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质,松开衣扣,暴露胸部。
连接除颤器和心电图监测仪,观察心电示波状况。
将导电糊均匀涂于电极板上或者用4 层盐水纱布包裹电极。
选择电能(200 ~ 360J),充电至所需水平( 双向波150J,单向波360J ),选择“非同步”按钮。
电极板分别置于患者心尖部和心底部( 胸骨右缘第2、3 肋问),紧贴皮肤并施一定压力,两个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 cm。
嘱所有人员稍离开床缘,避免与患者、病床及同患者相连接的仪器接触。
充电至所需能量后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定需要除颤,两手拇指同时按压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迅速放电除颤。
电复律病人的护理什么是电复律?电复律(Defibrillation)是指通过电击方式,使心脏在快速而不规则的跳动中复律。
它常用于紧急救治心脏骤停,恢复正常的心律和心跳节律。
电击作用下会使心肌细胞同时充电,当阈值达到时,所有细胞会同时放电,导致心肌震荡,进而产生一次强有力的收缩,从而重置心脏节律,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
电复律病人的护理如果病人需要接受电击治疗,那么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安全措施在进行电击治疗之前,必须在患者身上涂抹一定的传导胶,这样可以使电流更好地传递到患者身体内。
同时,对于医护人员,也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比如穿橡胶手套,不要与患者接触。
此外,还需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电压正确等等。
护理过程在进行电击治疗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做一些护理工作。
1.给予麻药:在进行电击治疗前,通常会先给病人注射麻药,这样可以减轻痛感并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2.监测生命体征:在电击治疗期间,需要不断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率、呼吸、血压等等,以及对病人的状态作出及时处理。
3.及时复苏:电击治疗本身也是一种不小的刺激,这对病人的身体本身也会有不小的影响,所以需要在治疗后及时进行复苏,比如吸氧等等。
护理后的注意事项经过电击治疗后,病人可能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护理。
1.观察病情:在电击治疗后,需要通过医疗设备不断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给予药物:为了避免复发,病人可能会在治疗后需要一些特殊的药物进行保养,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和跟进。
3.给予安慰:病人可能会因为经历一次电击治疗而产生心理压力和恐惧,这时候需要医护人员的安慰和关爱。
总结在护理电复律病人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措施、进行细致的护理工作、并且在治疗后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监测。
为了确保病人能够尽快恢复,我们需要给予不懈的努力和关注。
心脏电复律术的护理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最早用于消除心室纤颤,故亦称为心脏电除颤。
【护理常规】1.术前(1)心室纤颤、心室扑动无须向家属交代,立即实行电除颤;向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择期复律的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电复律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2)指导患者完成各种检查,血常规、血凝常规、电解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
(3)对心房纤颤病程不清楚或超过48h者,转复前口服华法林3周,复律后继续服用4周;复律前遵医嘱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24~48h,服用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血钾的药物;术前1~2d口服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转复后复发。
(4)复律术晨禁食,排空膀胱;取下活动性义牙、项链、首饰、手表等金属物品。
2. 术后(1)卧床休息2h 以上,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注意有无栓塞征象,如四肢有无活动障碍等。
(2)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6~8L/min。
(3)清醒后 2h 进食,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4)复律成功后,遵医嘱继续服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
(5)预防并发症:栓塞、急性肺水肿、低血压、皮肤灼伤等。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病室安静整洁,环境舒适;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2.饮食指导给予低钠、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忌浓茶、咖啡,戒烟限酒。
3.用药指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指导患者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减量和停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4. 心理指导保持情绪稳定,放松精神,愉快生活。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等;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脉搏的正确方法。
6.复诊须知出院2周后门诊复诊,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电复律病人的护理时间:2012年9月25日地点:医生办公室查房人:卫霞一、定义:心脏电复律又称电除颤,是指应用高能脉冲电流使心脏瞬间同时除极,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二、作用机制:短时间内给心肌通过一定程度的电流,使所有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异位心律暂时消除,造成心脏短暂停博,使原来循环不断的折返终止,继而窦房结或其他高自律性的起搏点发放冲动,控制心脏而达到复律。
三、分类:按电复律时发放的脉冲电流是否与心电图R波同步,心脏电复律术可分为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两种方式,同步电复律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非同步电复律主要用于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等的复律。
四、电复律适应症:1:各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不能很快纠正或血流动力学恶化,如伴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等。
2:心室颤动和扑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针。
3:各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或扑动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首选电复律。
五、禁忌症:1:需紧急电复律者一般无禁忌症。
2:择期电复律有以下禁忌症:①病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进3月内有栓塞史。
②: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③: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④:有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六、复律前准备:①病人准备:对于择期电复律的患者,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电复律的目的、对于患者的利弊、操作过程及如何配合,从而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②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可影响电复律效果,及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
③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复律前1~2天遵医嘱停用洋地黄类药物,给予应用奎尼丁、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止转复后复发,并需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
电复律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提高复律成功率。
无论是电复律前用药还是房颤药物复律还是复律后窦律的维持,胺碘酮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
心电图早期复极是什么意思心电图早期复极是指心肌在收缩后,迅速复极至静息膜电位的过程。
它是心脏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心肌复极异常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心肌复极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可采取药物治疗。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但药物治疗是有副作用的,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
2. 心脏起搏治疗:对于某些频发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可采用心脏起搏治疗。
起搏器会产生电脉冲,通过导线传输到心脏,刺激心肌正常工作。
3. 射频消融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心律失常,如室颤、房颤等,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通过导管抵达心脏,将病变的组织用射频电流烧灼,达到消融病变组织的目的,从而使心律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1. 遵医嘱用药:药物治疗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避免过量或随意修改用药方案,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或加重病情。
2. 注意休息:心电图早期复极异常与身体疲劳有关,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长时间工作或运动。
3. 餐后休息:不要在饱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不要进行游泳等水中运动,因为这些活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病情。
4. 不吸烟、少饮酒:尤其是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应避免吸烟和大量饮酒,否则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加重病情。
5. 定期检查:对于心脏疾病患者,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
心电图T波低平要紧吗心电图T波低平是指心电图上T波呈现降低的异常表现,如果T波低平出现在健康人的心电图上,可能只是一种正常变异而无需治疗;但如果伴随其他异常与症状出现,则需要认真对待并尽早治疗。
本文将从症状、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症状T波低平在心电图上的表现是比较明显的,具体表现为T波的ST段变平,而且峰值明显降低。
这种情况在正常人和无症状的患者中也不少见,但如果患者存在以下的症状,就需格外关注:1.心悸或胸闷2.头晕或晕厥3.有持续性或发作性胸疼4.呼吸急促、呼吸困难5.心跳过速或过缓6.胃痛或恶心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测和治疗。
紧急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ECG心律失常类型和是否有室颤波。
2、患者的皮肤情况。
3、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及对电复律的态度。
4、清醒患者对所患心律失常防治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操作要点(一)非同步电复律1、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2、立即将患者取去枕平卧位,且卧于硬板床上。
3、松开盖被、衣扣,暴露胸部,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4、另一人接替按压后,迅速准备并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5、检查患者是否有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检查并去除金属及导电物质,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6、开启除颤仪选择除颤位置。
7、将导电糊涂于电极板上或者用四层盐水纱布包裹电极板。
8、选择除颤能量:(使用制造商为其对应波形建议的能量剂量),一般单向波200-360J,双向波120-200J。
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
9、电极板置于患者胸部正确部位(分别置于心尖部及心底部),紧贴皮肤并稍施以压力。
10、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
11、环顾四周,令所有人员离开病床。
12、充电至所需能量后再次观察心电图波,确实需要除颤,两手拇指同时按压电极板上“放电”按钮,迅速放电除颤。
13、立即行2分钟胸外心脏按压。
14、观察心电图波形是否恢复窦性心率,有无并发症,并记录时间。
15、用纱布擦净患者皮肤,检查皮肤有无灼伤,帮患者穿好衣裤并盖被保暖。
16、操作完毕,擦干电极板,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并充电备用。
(二)同步电复律(1)向患者解释电复律的目的、必要性,操作过程及如何配合,消除顾虑。
(2)物品准备:除颤器、生理盐水、导电糊、地西泮及心肺复苏所需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3)术前24小时-48小时停用洋地黄药物,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钾血症和酸中毒的药物。
房颤者复律前应进行抗凝治疗。
(4)电复律前当天晨禁食,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2、术中配合(1)患者平卧于绝缘硬板床,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先取下,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术前做全导联心电图。
心脏电复律是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通过高能电脉冲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电复律术后,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为电复律术后护理措施的具体内容:一、一般护理1. 术后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持续观察心律、血压、呼吸和神智变化,监测时间至少24小时。
2. 患者清醒后,卧床休息1~2天,清醒两小时内避免进食水,防止恶心呕吐。
3. 清醒后两小时后可以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排便通畅。
4. 避免情绪激动、吸烟、过度劳累和刺激性的食物。
5. 观察电极板接触局部皮肤导致的红斑及肌肉酸痛症状有无消退。
二、生活护理1. 协助患者迅速擦干净局部皮肤,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加强保暖。
2. 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及时记录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3. 及时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放置。
4. 脱手套,洗手,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
三、心理护理1. 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解除思想顾虑。
2. 术后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四、并发症护理1.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肢体活动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2. 术前抗凝治疗者,术后需继续用药2周,并复查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3. 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栓塞等,如发现有关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 观察电极板接触局部皮肤导致的红斑及肌肉酸痛症状有无消退。
五、药物护理1. 按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2. 术后患者需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患者必要时需服用抗凝药物。
3. 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六、健康教育1. 告知患者电复律术后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休息、情绪管理等方面。
2. 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 强调避免过劳、情绪激动、吸烟及饮刺激性饮料的重要性。
4. 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