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3.04 KB
- 文档页数:2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7-0091-03平凉市崆峒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张默(平凉市崆峒区河道养护站,甘肃平凉744000)摘要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处理好农村地区水资源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推动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以平凉市崆峒区为例,介绍了崆峒区水文地理特点,总结了当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平凉市崆峒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关键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7.033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Kongtong District of Pingliang CityZhang Mo(Kongtong District River Maintenance Station of Pingliang City,Pingliang744000,Gansu,China)Abstract: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and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utiliz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 new era.Taking Kong‐tong District of Pingliang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ydr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ongtong District,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ocal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Key words:r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existing problems,counterplan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人类运用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在农村地区对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进行保护、调控和开发利用以减轻和消除区域内水旱灾害,使得水资源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群众用水需求的各种举措的总称。
平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摘要:针对平凉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的低供给和高消耗之间的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依托,加强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水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平凉;水资源;开发利用1平凉水资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雨量多而集中。
全市年平均降雨量550mm,平均蒸发量1 300~1 500mm,干旱指数为1.60,全市平均水资源量16.8166亿m3,地下水2.8797亿m3。
截止2007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 629项,累计发展灌溉面积4.39万hm2,在灌溉工程中有水库、塘坝67座,总库容1.70亿m3,河流独立开口引水渠道108条、干渠总长726.23km;提灌站951座;机电井1 960眼。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一定水平和基础。
全市2007年总用水量为3.56亿m3,其中:农业用水2.09亿m3,林牧渔业及生态用水0.30亿m3,工业用水0.73亿m3,城市生活用水0.17亿m3,农村生活用水0.27亿m3,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21.30%。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矛盾2.1水资源短缺是工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1.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十分贫乏。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766m3,比上世纪80年代初减少124m3,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水平的1/3;全市每667m2占有水资源量275m3,只有全国水平的15.60%。
2.1.2地域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情况。
由于受地形地貌、气候及产流汇流条件的影响,河川径流量在各县区分布不均匀,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2.1.3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进一步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比较大,年内水分布也不均衡,每年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河川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68%左右,而3~6月降水量仅为全年的29.1%,河川径流量为年径流总量的22.60%。
平凉市201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周边与陕、甘、宁三省(区)六地(市)毗邻。
全市辖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一区130个乡(镇)1714个村9352个社222.1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89.86万人,农村劳动力101.68万人。
全市总土地面积1114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79.09万亩。
区域属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1300-2748米,总体地形为一川二塬七分山,自然条件差,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资源贫乏。
地处黄河流域的泾河水系和渭河水系的一级支流葫芦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69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8166亿立方米,地下水2.87641亿立方米。
以六盘山为界,东部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华亭五县(区)属泾河流域,平凉境内流域面积72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2.07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9.7696亿立方米,地下水2.3028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有颉河、胭脂河、芮河、黑河、达溪河、洪河、蒲河等。
西部庄浪、静宁两县属渭河流域,在平凉境内流域面积371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670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47亿立方米,地下水0.5636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有水洛河、庄浪河、清水河、渝河、高界河、甘沟河、李店河、甘渭河等。
区域为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42.2毫米,东部降雨量在521--638毫米之间,西部在471--547.8毫米之间,雨量集中分布在7、8、9三个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为7.1—10。
C,年日照时数在2135.8—2445.7小时之间,干旱指数在1.12—2之间。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277项,其中中小型水库32座、塘坝36座,总库容1.73亿立方米;独立引水渠道116条1030.803公里,以高标准衬砌617.363公里;机电提灌站958座,装机29979千瓦;配套机电井1971眼,装机30691千瓦;喷滴灌15处,装机211千瓦;人饮病改工程1055处。
平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研究摘要:充分利用实测的水文资料,按照水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应用概率统计原理和水文统计学对平凉市区域地表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平凉市地表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地表径流;产水模数;水资源量;平凉市1基本概况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下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 141km2,海拔890~2857m。
年均气温8.50℃,降水量228.80~856.3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5.30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 379.20mm(20cm口径蒸发器),换算为E601型蒸发量为896.50mm。
平凉市六盘山以东地区干旱指数在1.10~1.90之间,为半湿润区;六盘山以西静宁县为代表的区域为干旱指数在2.20左右,为半干旱区。
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流域的泾河和渭河两大水系。
泾河水系主要支流有颉河、胭脂河、河、洪河、蒲河、黑河、达溪河等;渭河水系主要支流有葫芦河及其支流水洛河、庄浪河、清水河、渝河、高界河、甘沟河、李店河(南河)、甘渭河。
境内共有各类水文站13个,分别设在泾河、大路河、河、石堡子河、达溪河、葫芦河、南河等控制断面处,黑河张河站和达溪河张家沟站为省界水文站。
平均站网密度11.70站/万km2,高于全国平均站网密度(3.40站/万km2)。
站网密度高,区域代表性好。
2水文特征分析2.1资料收集、还原及插补延长地表径流分析及水资源计算共收集13个水文站449站年实测径流资料,资料来源为《甘肃省水文统计》、黄河流域泾河水系《水文年鉴》、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黄委会水文局所属水文站近年实测径流资料整编成果。
为使河川径流资料真实反映天然径流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对径流量进行了还原计算。
为了使径流系列与降水系列同步,对于资料系列不足50a的径流资料进行相关延长,使所有径流站资料系列全部达到50a。
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现状分析摘要: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破坏给地区工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是阻碍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1]。
本文主要分析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为平凉市充分发挥地区水资源优势提供依据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对策平凉市崆峒区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受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合理利用水资源应辅以水利工程、生态建设、节水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状况平凉崆峒区年均降雨较少,只有511.30mm;有泾河、甘沟河、纸坊沟、水桥沟、小路河、大路河、四十里铺河等主要河流。
降雨和河流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唯一水源。
经过2016年分析评估:全区水资源总量3.1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40m3,亩均298m3,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m3和亩均1760m3的水平,也低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00m3和亩均564m3的水平,因此崆峒区的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水资源利用现状崆峒水库是崆峒区最大的水利工程,承担着饮水供应、工业供水、发电、农业灌溉等多项任务,兔里坪水库年供水量3385万m3,农业用水量大概为2659万m3,工业用水量大概为735万m3。
城市居民用水73~80升/天,农村居民用水31~42升/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主要问题(一)水资源短与工农业平凉崆峒区的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11.30mm,由于降水在季节上分配很不均匀而导致了干旱问题的频繁发生,再加上日益加重的水污染,水资源问题愈加严重(二)水利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率低,调蓄灌溉能力不够,原始的土渠灌溉系统虽然利用比较方便,但在利用中过程中蒸发、下渗严重,浪费较大;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低于全国0.57的平均水平,亩均耗水高达320m3左右,农业用水比重大。
平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优化配置分析张小莹(甘肃省平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平凉744000)[摘要]为保证水资源安全并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有必要对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开展研究。
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选择现状基准年为2015年,对该区域典型水平水资源供需平衡运用水资源系统调控网络概化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凉市水资源供水量与需水量分别为4.81亿m 3、4.95亿m 3,缺水率相对较低为2.78%;在特枯年份,水资源缺水率达到22.58%,在2020年不同缺水程度下,平凉市水资源缺水率与缺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开源的条件下,通过非常规水利用、开挖以及节水等工程措施,在2030年平凉市仍存在较大的水资源供需缺口。
通过对不同水平年结果分析和反馈调整,提出优化配置方案,以期为促进该区域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平衡;优化配置;平凉市[中图分类号]TV21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184(2019)02-0183-03[收稿日期]2019-01-04[作者简介]张小莹(1973-),男,陕西泾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勘测、评价和水质监测分析等工作。
甘肃省平凉市水资源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要方式,然而该区域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并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水资源供给能力的差异。
水旱灾害等自然因素为引起甘肃省水资源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而人为因素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为局部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部分河流水体环境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更加突出[1]。
由此表明,从水资源的角度开展甘肃省平凉市水资源供需变化趋势以及优化配置方案的研究,对于促进其经济转型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分析以及优化配置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如贾仰文等[2]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构建二元水循环系统耦合模型分析了该水资源配置模式,并给出了人工-天然二元水循环的结构模型;韩大军等[3]以湖州市为例在详细分析了水资源开采现状和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对策和措施;张仪[4]等利用改进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揭示出广西省水资源正处于严重的不安全状态。
甘肃平凉地区煤化工发展的环境资源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龚琪;姜言欣;王雪阳;周庆【摘要】选取甘肃平凉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结构、发展趋势及区域环境资源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现有煤化工产业链较短,存在当地水资源短缺、水环境容量有限、环境空气局部污染等制约因素,这将不利于当地煤化工产业的长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污染治理、循环化改造、环境管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煤化工;产业发展;环境资源;制约因素;对策;可持续发展【作者】龚琪;姜言欣;王雪阳;周庆【作者单位】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40 引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化工势必会成为西部地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行业热点[1]。
该行业具有能耗大、水耗大、三废产生量大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
在发展初期,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力,出现盲目规划、竞相上煤化工项目的势头,从而导致了资源利用不合理、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各地开建项目缺乏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煤化工产业的长久、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2]。
本文以甘肃平凉地区煤化工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当地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结构、产业发展趋势和当地的环境资源现状,找出了该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建立了解决煤化工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体系,以期能引导当地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发挥平凉地区的煤炭资源优势,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