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中抗原_抗体反应方法的改进_王乔
- 格式:pdf
- 大小:139.77 KB
- 文档页数:2
蛋白质免疫印迹的原理和方法说实话蛋白质免疫印迹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先来说说原理吧。
我理解这个蛋白质免疫印迹呢,就有点像在一群小珠子(代表各种蛋白质)里找特定形状(特定蛋白质)的珠子。
我们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这个特性。
样本里那些蛋白质就是小珠子,我们有能识别特定蛋白质(也就是特定抗原)的抗体,这就像拿个特制的小夹子去夹我们要找的那种形状的珠子。
一旦夹住了(结合了),我们就能检测到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啦。
再讲讲方法吧。
我刚开始的时候那真是一头雾水。
首先是跑胶,这就好像是一场运动会的长跑赛道。
蛋白质样品就像一个个小运动员,根据它们大小的不同,在电场这个“发令枪”下达之后,跑得快(分子量小的)的在前面,跑得慢(分子量大的)在后面。
接下来是转膜,这一步我可犯了不少错。
我就想啊,这就好比让那些小运动员从跑道“飞”到旁边的大纸上(膜)。
我第一次转膜的时候,电流大小没设置好,那结果惨不忍睹啊。
后来才知道,就像小孩过马路要有大人领着,合适的电流就像那个领路人,能确保蛋白质顺利转运到膜上。
然后就是封闭这一步。
我感觉这时候就像在敌人(非特异性结合的东西)来之前,筑起一道墙(封闭液)。
我当时试过不同的封闭液,结果发现不同的样本和抗体可能适合不同的封闭液,这得摸索,可不能一股脑乱试。
之后就是加一抗,这一步可得小心。
一抗就是我们找特定蛋白质的关键工具。
我记得有一次,一抗的浓度我没调好,要么检测不到信号,要么整个膜黑乎乎一片,就像涂鸦画乱了一样。
后来多试几次才弄明白合适的浓度范围。
再然后加二抗,二抗就像个二传手,它能和一抗结合,还带着一种能被检测到的信号标记。
在曝光的时候,这个标记就像手电筒一样,把我们要找的蛋白质照亮,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它们的存在啦。
不过二抗也得注意保存和使用,我有次二抗被污染了,整个结果就不对了。
总之啊,做蛋白质免疫印迹,每一步都要谨慎。
就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去摔得很惨,但是只要多摸索,积累经验,最终肯定能成功。
提高免疫组化反应的抗原修复方法林蓁【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05(20)1【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过的组织,经脱水、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作预处理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反应预处理,采用中温水浴抗原修复法,其阳性表达率为52.6%,脱片率为2.0%;采用高压锅抗原修复法,其阳性表达率为47.4%,脱片率为20.0%;采用水沸抗原修复法,其阳性表达率为39.5%,脱片率为12.0%.结论免疫组化反应采用中温水浴抗原修复法作预处理,石蜡组织切片阳性表达率较高压锅抗原修复法提高了5.2%,P<0.05,较水沸抗原修复法提高了13.1%,P<0.05;采用中温水浴抗原修复法石蜡组织切片脱片率较高压锅抗原修复法降低了18.0%,P<0.01,较水沸抗原修复法降低了10.0%,P<0.01.预处理采用中温水浴抗原修复法,即提高了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表达率,又提高了制片质量,操作方法易于掌握,是1种理想的免疫组化反应预处理方法,值得推广.【总页数】3页(P96-98)【作者】林蓁【作者单位】361002,解放军174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相关文献】1.免疫组化染色中不同抗原修复方法的应用探讨 [J], 魏素姣2.3种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 [J], 郑秋桦;李钰湘;柯野;张海明3.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大鼠嗅黏膜低亲和力p75NTR免疫组化的影响 [J], 马秀利;杨枭雄;周立新4.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提高乳腺癌免疫组化准确率的应用研究 [J], 郭秀芳5.SEMA3A、SEMA3B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修复方法的优化 [J], 闫红娟;马晓平;李曼;张楠;郁晓丹;徐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组化中抗原修复的方法(一)免疫组化中抗原修复1. 引言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抗原修复是一项重要的步骤。
由于组织样本中的抗原可能会被固定、石化或脱变,导致免疫染色的效果不佳。
因此,进行抗原修复可以提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率,增强信号的强度和特异性。
2. 抗原修复的方法热原修复法热原修复法是最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将切片置于含有缓冲液的载玻片上;•将载玻片放置在加热板上,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通常为95°C,15-20分钟;•等待切片冷却至室温,继续下一步的处理。
酶解原修复法酶解原修复法适用于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形状石化的抗原需要修复时。
具体步骤如下:•将切片置于含有酶解液的载玻片上;•将载玻片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酶解,通常为37°C,30分钟;•冷却切片至室温,然后进行下一步处理。
酸性原修复法酸性原修复法主要用于修复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抗原。
具体步骤如下:•将切片浸泡在含有酸性溶液的容器中,通常使用的酸性溶液;•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酸解,通常为95°C,30分钟;•将切片冷却至室温,并进行下一步处理。
高压原修复法高压原修复法是相对较新的抗原修复方法,它利用高压力来提高修复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将切片置于含有修复液的载玻片上;•将载玻片放置在高压原修复设备中,设定适当的压力和时间;•冷却切片至室温,并进行后续处理。
3. 结论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实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修复被固定、石化或脱变的抗原,提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率,增强信号的强度和特异性。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热原修复法、酶解原修复法、酸性原修复法和高压原修复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抗原修复,可以提高免疫组化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本文对免疫组化中抗原修复的相关方法进行的详细介绍。
希望对读者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的抗原修复环节有所帮助。
4. 热原修复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原理热原修复法是利用高温对抗原进行恢复性变性处理,使其重回天然的结构状态。
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和染色条件对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
法结果的影响
张威;梁英杰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年(卷),期】2002(011)002
【摘要】@@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P53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是探讨P53基因与多种肿瘤的相关性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P53蛋白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 蛋白时对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和染色条件进行了探讨,摸索出能较佳地显示P53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条件.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24,177)
【作者】张威;梁英杰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广州,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9-33
【相关文献】
1.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层粘连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J], 刘鲜艳;郝斌威;马爱玲;何进喜;陈娟
2.核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抗原修复方法的选择 [J], 张富军;任娟;王飞苗;吕社
民;李冬民
3.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食管鳞癌组织中ANO1蛋白染色的影响 [J], 闫红娟;马晓平;李曼;赵瑾;李锋
4.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段会娟
5.不同抗原修复条件对肠癌MMR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 [J], 李梅;龙卫国;钟安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学实验方法的改进随着免疫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免疫学实验。
然而,传统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受到很多限制,例如缺乏精确度、可重复性差以及对试验样本量的要求较高。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努力寻找新的、改进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一、多肽酶法多肽酶法是一种改良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其主要用途是为了提高定量分析的灵敏度。
与传统的免疫学方法不同,多肽酶法使用酶类物质对特定免疫标志物进行酶解,并使用比较敏感的质谱技术来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使免疫检测的灵敏度提高到比传统方法高出几个数量级。
此外,该方法还具备多样性、可重复性好以及加工速度快等优点。
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另一种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改良方法。
它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同时检测多种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定量统计。
该方法不需要大量样品,速度快,且结果可靠。
同时,流式细胞术还能分析单个细胞的特征,例如形态和大小。
这些特征使得流式细胞术成为了细胞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实验方法。
三、旁比色谱法旁比色谱法是另一种可靠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它利用相似分子之间的亲和性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是现代免疫学实验的高级形式之一,它能够通过监测生物体内多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来诊断、监测和筛选药物。
与传统免疫学方法相比,旁比色谱法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特别准备样品,且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
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肿瘤、检测自身免疫和代谢异常等方面。
四、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微阵列分析以及基因表达定量,来提供对多种疾病和病理生理状态的一系列信息。
该方法无论是在技术可行性、可重复性及应用性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它能够提供疾病发展的新的科学理解,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更深入的依据和思路。
总之,随着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免疫学实验方法不断涌现,克服了许多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免疫组化染色中不同抗原修复方法的应用探讨魏素姣【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8(024)013【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antigen retrieval methods with autoclave and microwave oven 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Methods 12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June 2017 were collected for the study,four different antigens (CD4,CD8,Ki67,IL17) located in the cell membrane,nucleus,cytoplasm were selected to do staining,two antigen retrieval methods with autoclave and microwave oven were performed.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of the two antigen retrieval method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CD4 of the antigen retrieval method with autoclave was as high as 100%,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ntigen retrieval method with microwave oven (45.5%) (P<0.05);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s of CD8,Ki67,and IL17 (P>0.05).Conclusion In the case of non-shedding tissue,the antigen retrieval method with autoclave has the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operation,light background coloring,clear positioning,stable result;in the case of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retrieval cases,the microwave antigen retrieval method is proposed.%目的主要探讨高压锅与微波炉抗原修复方式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12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作研究对象,选用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核、细胞浆的CD4、CD8、Ki67、IL17四种不同抗原做染色标记,并应用高压锅与微波炉两种抗原修复方式,对两种抗原修复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高压锅抗原修复方式下,CD4抗体阻性率高达100%,而在微波炉抗原修复方式下,CD4抗体阳性率仅达45.5%,两组相较而言,高压锅抗原修复法CD4抗体阳性率较高(P<0.05);CD8、Ki67、IL17抗体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组织不脱片情况下,选用高压锅抗原修复方式,操作简单,背景着色浅,定位清晰,结果稳定;在修复方式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情况下,建议选用微波抗原修复方式.【总页数】4页(P2000-2003)【作者】魏素姣【作者单位】471003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比较 [J], 余杏娟;王博;许静2.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层粘连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J], 刘鲜艳;郝斌威;马爱玲;何进喜;陈娟3.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J], 陈余朋;张声;王行富;李国平;王鹏程;王密4.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J], 郭丽;祁荣;吴鹏5.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J], 鞠学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组化步骤中抗原修复的原因以及抗原修复的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免疫组化中的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它能够显著增强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方法的改进【摘要】目的:探索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关键步骤的改良方法。
方法: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蛋白免疫技术分析小鼠肝脏CYP1A1的表达水平。
结果:不仅缩短实验时间,而且获得的目标条带清晰,非特异性的本底显色浅。
结论:改良的蛋白免疫印迹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分离目标蛋白,降低本底,获得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有利于对蛋白质的进一步分析研究。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 WB)技术是一种将高分辨率凝胶电泳和免疫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杂交技术,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检测蛋白质表达的一种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目前已广泛运用在医学各类学科研究中,但其存在操作步骤复杂,操作不易掌握的缺点。
在多年指导研究生western blotting教学实验中,针对western-blotting实验主要步骤进行优化改良,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小鼠购于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雄性,体重在30g左右。
小鼠抗小鼠CYP1A1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的羊抗小鼠二抗购于santa cruz biotehnology公司,丙烯酰胺购于amresco公司,甲叉丙烯酰胺购于american biotec 公司,增强型HRP-DAB底物显色试剂盒购于TIANGEN公司。
1.2 实验方法1.2.1 鼠肝组织蛋白质的提取及浓度测定剖鼠取肝加入裂解缓冲液制备肝匀浆,20000g、4℃离心30分钟取上清分装,-30℃冻存。
采用BCA方法测定蛋白浓度。
1.2.2 western blotting实验(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取45 μg 蛋白与等体积2倍上样Buffer混匀后,100℃变性10 min。
蛋白样品进行不连续SDS-PAGE分离,5%浓缩胶、12%分离胶。
80 V电泳,待条带迁移至分离胶上(2)转膜NC膜用转移缓冲液浸泡30 min 缘时再延长2分钟调整为120 V电泳。
免疫组化中抗原修复的方法介绍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抗原可能会失去其天然的组织学特性,从而导致免疫组化结果的不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抗原修复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免疫组化中抗原修复的方法。
抗原修复的目的抗原修复的目的是恢复组织中的抗原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的表达,以提高免疫组化结果的准确性。
抗原修复的方法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 组织固定时可能导致抗原的变性或掩盖。
2. 组织切片时可能导致抗原的丢失。
3. 某些抗体需要与特定抗原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煮沸法煮沸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组织切片置于含有缓冲盐水的容器中。
2. 将容器放入煮沸器中,保持沸腾10-30分钟。
3. 取出容器,将切片冷却至室温。
4. 切片清洗,以去除残余盐水。
酸性解偶联剂法酸性解偶联剂法可以用于修复因羟烯酸基团损伤而导致的抗原修复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组织切片置于含有酸性解偶联剂的缓冲溶液中。
2. 在室温下孵育切片1-2小时。
3. 清洗切片,以去除残余缓冲溶液。
高温蛋白酶法高温蛋白酶法可用于修复由于过度固定而导致的抗原修复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组织切片置于含有高温蛋白酶的缓冲溶液中。
2. 在适当的温度下孵育切片一段时间,并定期观察抗原修复的程度。
3. 停止孵育,冷却切片至室温。
4. 清洗切片,以去除残余缓冲溶液。
抗原修复方法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抗原修复方法取决于多个因素: 1. 组织的类型和性质。
2. 使用的抗体种类。
3.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结论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的重要步骤,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介绍了煮沸法、酸性解偶联剂法和高温蛋白酶法三种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
选择适当的抗原修复方法对于免疫组化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组织的类型和性质、使用的抗体种类以及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