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0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思维导图: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1.循环系统的组成(1)人体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要排出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都依赖血液循环系统。
(2)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
2.血液的分层现象:离心静置后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中层白色,下层深红色。
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1)成分: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作用: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血浆和血细胞在显微镜下能看见的血细胞有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小板很小,需要进行特殊染色才能看见)(1)血浆①成分:水(主要成分)、各种营养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
②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红细胞(RBC)①特征: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②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③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于氧分离。
④红细胞异常时的症状: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饮食建议(了解):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拓展: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3)白细胞(WBC)(重点)①形状(了解):球形,自身可以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②特点: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③作用:吞噬病菌,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④白细胞异常时的症状:白细胞数目偏高说明有炎症;数目偏低,会削弱机体抗菌能力,易受病菌感染。
⑤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了解):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3)血小板(PLT)①特征:个体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②功能:止血,凝血③血小板异常时的症状:血小板过少,不易凝血、机体异常出血;过多会形成血栓。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众所周知,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
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在全身的血管(bloodvessel),血管里流动着血液(blood)。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
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掌握。
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以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学会区分三种血管。
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学会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较陌生,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识出发,通过演示实验和图片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演示实验----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材分析: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一、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的。
(1)血浆:①运载血细胞;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运输氧气不是血浆的功能。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贫血: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身体有了炎症。
➢血小板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1)贫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含量低;(2)炎症:白细胞多二、血流的通道——血管1、观察小鱼尾鳍实验:➢(1)选用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的小鱼。
➢(2)实验时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的头部鳃盖和躯干部,目的:保持正常呼吸。
➢(3)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2、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三种血管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①号脉、把脉,摸的是动脉脉搏,动脉搏动是心脏收缩舒张引起的。
➢②“青筋”指静脉。
➢③输血、抽血、输液选择静脉的原因:分布较浅,管腔大管壁薄(便于针刺入),血流速度慢(容易止血)。
➢④输液需要扎橡皮管,使静脉隆起(有利于针刺入)。
➢⑤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主动脉等动脉血管中没有动脉瓣(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 图)(1)图中的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2)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
(3)左心室(⑨)最厚,输送血液的距离最远。
(4)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a)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f和e):朝向心室开,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b) 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h 和i):朝向动脉开,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c) 心脏左侧血液流动方向:肺静脉(c)→左心房(A)→左心室(B)→主动脉(a)。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的内容。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类型和特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等知识。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营养和呼吸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人体的代谢和调节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能力,但他们对于抽象的生理过程和复杂的结构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类型和特点。
(4)说明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5)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模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
2、教学难点(1)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血管的类型和血液循环的途径等知识。
(2)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和模型,获取相关知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背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是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主要成分包括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
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双凹的饼状,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和死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2.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使红细胞呈现红色。
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二、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1. 动脉功能: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结构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2. 静脉功能: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结构特点: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3. 毛细血管功能: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结构特点: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 心脏的位置和结构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大小与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 心脏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3.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功能是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最后回到左心房。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解剖图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A.肝脏B.心脏C.血管D.肾脏2、血液的成分中,能完成运输功能的是()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血小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
小亮可能得的病症是()A.贫血B.遗传病C.扁桃体发炎D.缺钙4.在心脏的灌水实验中,若将水从主动脉灌入,水出来的血管一定是()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上下腔静脉5.贫血是指()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在下列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含氧气最多的是()A.上腔静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下腔静脉7、下面是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其中箭头处血管表示动脉的是()8.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左心房和右心房流动的都是动脉血B.心脏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动力C.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D.血管是运输血液的通道9、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欲将②移至视野中央,可向右上方移动玻片B.若此人有炎症,则图中②的数量会增多C.①②④中数量最多的是④,过少会引起贫血D.人体受伤流血时,①能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10.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A.心房→心室→静脉B.心房→心室→动脉C.心室→心房→静脉D.心室→心房→动脉11.在一次车祸中有四名伤员需要紧急输血,他们的血型分别是A、B、AB、O型,下列哪一种血型的血液可以用于给这四名伤员少量输血()A.A型B.B型C.AB型D.O型12.左心室的心壁比右心室的心壁厚时原因是()A 左心室比右心室输出的血量多B 主动脉口比肺动脉口小C 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比右心室的长D 右心室比左心室大13.下列是血浆的功能的是()A.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B.提供氧气C.运载血细胞D.散热14.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严重的贫血病时,应该分别输给()A 鲜血和红细胞B 血浆和白细胞C 血浆和红细胞D 鲜血和白细胞15.从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血管中抽得血液,测定其中的氧气(02)、二氧化碳(C02)的相对含量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动脉血 B 乙呈鲜红色C 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D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16、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17、一个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健康成年人,若一次失血1400毫升,其结果是()A.对身体毫无影响B.对健康有影响,但可很快恢复C.并不影响健康,可以很快恢复D.危及生命18.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二、综合题19、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壁主要是由_______组织构成,心脏能够推动_______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初一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试题答案及解析1. Hb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养料B.运输废物C.运输氧气D.运输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Hb),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在人体血液中能够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是( )。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浆D.红细胞和血浆【答案】A【解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两个方面,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3.血细胞包括()A.红细胞、血小板、血浆B.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C.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D.口腔、小肠、胃【答案】B【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组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血液的组成。
4.血液的运输功能是由下列哪组成分完成的:1血浆 2红细胞 3白细胞 4血小板A.12B.24C.23D.34【答案】A【解析】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故选A。
初一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丽在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感觉到了甜味,这是注射的葡萄糖到达了舌上味蕾的缘故。
葡萄糖从手臂到达味蕾依次经过()A.肺循环和体循环B.体循环和肺循环C.体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D.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答案】C【解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是相连的,并且是同时进行的。
具体的循环路线见图解:根据题意,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葡萄糖→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舌上的毛细血管,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从而味蕾感觉到有葡萄糖的甜味,这一过程经过了体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故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2.如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液流经②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B.左心室心壁最厚,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动脉瓣C.某人由平原刚到高原地区,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D.某人喝牛奶,牛奶中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后经过心脏的先后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答案】D【解析】血液流经②组织里的毛细血管,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液中氧气的浓度高于组织细胞,将血液中的氧气交给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交给血液,结果由动脉血变为了静脉血,故选项A不正确;四脏的四个腔体中左心室壁最厚,因为血液要压向全身的组织细胞,运输的距离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故选项B说法不正确;某人由平原刚到高原地区,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加,因为空气中氧气稀薄,需要更多的红细胞来运输氧气,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某人喝牛奶,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后,经过下腔静脉运回心脏,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再到右心室,经过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到左心房,再流到左心室,再经主动脉运出,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故选项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专题0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浆:含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等,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红细胞:双凹圆饼状,成熟后无核,数量最多,功能是运输氧气。
血细胞白细胞:较大,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与保护的功能。
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能止血凝血。
2、患急性炎症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增多。
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3、三种血管:血管功能血管特点动脉将心脏血液送到全身管壁最厚,血流最快静脉(如青筋) 将全身血液送回心脏管腔最大,血流慢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场所管壁最薄,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最慢血液总是从: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通常我们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
判断方法:箭头的起点为动脉,箭头的终点为静脉,中点为毛细血管。
动脉与静脉血管的根本区别是:血流的方向(向心或回心)4、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规律1:上房下室、左右相反、房静室动。
心脏内部上下相通, 左右不相通。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因为它是体循环的起点。
规律2:心脏左侧即左心房、左心室流的都是动脉血。
心脏右侧即右心房、右心室流的都是静脉血。
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瓣膜: 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静脉瓣: 心房心室动脉5、血液循环的路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在心脏相连通。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其中流动着血液。
6、血型与输血:(1)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 不影响健康。
(2)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输血必须是在紧急情况下,少量、缓慢输入。
O 型血为万能献血者;AB 型血为万能受血者。
(3)血型不合时,红细胞会凝集。
7、对贫血患者输血,可以进行成分输血,只输红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