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导则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导则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导则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导则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JING 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LTD.

设 计 导 则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导则

CERTIFIED

MGR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PIPING DESIGN GUIDE

DGM-07.07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

前 言

压力容器是用来分离储存缓冲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分离气体和液体分离

互不相溶的液体缓冲或储存上下工序之间装置所需的燃料油化学药剂溶剂等它

是石油化工装置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本书主要介绍了压力容器的分类

布置

管口布置

配管以及压力容器在设计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仁使用后

若发现有不足之处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或提供资料

以作为下次进

版之参考完善本设计文件

方便同仁工作使用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PIPING DESIGN GUIDE

DGM-07.07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

目 录

页 数

第一章 压力容器的分类 3 第二章 压力容器的布置 5

第一节 概述 5 第二节 立式压力容器的布置 5

第三节 卧式压力容器的布置 7

第三章 压力容器的管口布置 11

第一节 管口布置通则 11 第二节 立式压力容器的管口布置 11 第三节 卧式压力容器的管口布置 12

第四章 压力容器的配管 15

第一节 配管通则 15 第二节 立式压力容器的配管 15 第三节 卧式压力容器的配管 18 第四节 其它配管及注意事项 19 第五节 平台及梯子的布置 20

者有

中压有

大型容器和容器组应布置在专设的容器区内者

1.4 压力容器的防火间距应满足

2.1.2 为了操作方便

2.1.3 立式压力容器穿越楼板或平台安装时,应尽可能避免压力容器上的液面指示

支耳或支单从设备的支撑要求来看,在压力容器内介质温度较高时裙座的高度尚应考虑散热要求操作温度

M

M 0.6~1.2

3.1 卧式压力容器的布置,首先应遵照

卧式压力容器可根据工艺要求布置于地面上或位于建筑物和构筑物上

安全阀

也可以按鞍座基础中心线卧式压力容器鞍座的定位卧式压力容器的支撑是依靠焊接在压力容器外壁的鞍座

用以减少摩擦保护混凝土基础有

鞍座将冻结在混凝土基础上

如果是有毒

应考虑设置收集池以防止发生意外及污染事故见图2.3.4有

在提设备基础条件时要向土建

必要时还需要同施工单位一起研者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PIPING DESIGN GUIDE

DGM-07.07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

第三章 压力容器的管口布置

压力容器的管口布置是压力容器配管中首要问题通常情况下在确定了压力容器

的操作侧和配管侧后就可以布置管口的方位了

第一节 管口布置通则

1.1依所划分的配管区和操作区

1.2压力容器的内部结构 1.3方便操作和维修

1.4布置合理

简单并有良好的经济性

第二节 立式压力容器的管口布置

2.1立式压力容器的开口数量一般比塔要少得多,另外开口的位置包括方位和标高与塔

相比受限制的因素也要少得多

压力容器的进出口直径一般应与连接的管线相同

如需减少出口压力降或者避免产生涡流出口直径可大于连接管径压力容器开口应满足的要求与塔体开口相同一般对立罐也可将罐体的四周分为检修所需的操作侧和管线侧来设置开口通常将立罐的侧面开口尽量靠近并朝向管线侧立罐顶和底部开口都设在封头的中心仪表开口布置在罐体的侧面易于操作和能观察的地方

2.2 人孔—压力容器的上人孔可设在顶部,下人孔可设在罐下端侧面

且两个人孔宜相

对布置

互成180

以利检修时通风换气

2.3 进出物料管口—进料口可设在罐顶部或上端侧面出料口一般设在罐底部或下端侧

面进出物料管口不宜布置在同一方向若设视镜视镜口的方位应靠近进料管口以利观察进料情况

2.4 放空放净管口—放空口应放在罐顶最高点,放净口设在罐底部或出料管线上 2.5 安全阀管口—应布置在罐顶检修区一侧

靠近平台

2.6 温度计管口—布置在罐的壳体下端液相空间靠操作区一侧,并要方便接近和观察

对使用热电偶的情况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抽出

者要特别注意与楼板和平台的关系如果正好在楼板或平台中间则不便于观察

应考虑设平台梯子液面计的安装区域要避开液相波动

人孔设在操作侧以便于操作和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PIPING DESIGN GUIDE

DGM-07.07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

3.2 人孔—设于在地面或平台上容易操作到的地方上人孔设在罐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

下人孔可设在端部封头上或罐体侧面两人孔离得尽可能远一些

当侧面人孔中心

线高度超过3000mm 时应设固定平台平台面距人孔中心线在750~1200mm 范围内

最佳高度为900mm

当压力容器顶部距地面或平台在4.5M 以上,且顶部安装有需检

修的部件时,应设固定平台

3.3进出料管口--进出料管口之间应离得远一些

进口可设在罐一端顶部

而出口设在

罐另一端的下部若要求介质流动和分布较均匀时应在进口端设挡板当流速高温度高时

罐内应设立管和防冲刷板

进口管设在顶部时

对易燃易爆介质必需将

进口管伸到罐内离底部200~300mm 处以防静电发生事故对于需要保持一定液封的进口管在罐内应设立管和液封板这在石化装置中塔顶冷凝液受罐中是常见的 3.4放空放净管口—放空管口设在罐顶部,也可设在罐顶部人孔盖上放净口设在罐底部

远离出料管口的一端若卧式罐底部设有集液室时

放净口应设在集液室底部

3.5安全阀管口—设在罐顶部离进料口远一些,并靠近火炬干管或泄压干管一侧

3.6温度计管口—可设在封头下部或侧下部

3.7压力计管口—设在罐顶部靠近安全阀一侧,当手动放空时,可以方便观察压力变化 3.8液面计和液面控制器管口--液面计可设在罐体中间部位,也可以布置在靠近罐体端

部当罐与出料泵布置在一起时则液面计应在操作泵时宜观察到液面变化的方位液面计的上部管口可设在罐顶或壳体侧上部位

如果压力容器入料较脏需要经过沉

降处理则净油侧与沉降侧的液位计要尽可能靠近 如图3.3.2

者有

卧一般将罐与管廊的长方向相垂直所以其管线如气体出口管线

者有

者有

应与设备上的管口直接相连采用双阀

压力容压力容器的入口管线为重力流时,

完整word版,压缩空气管路系统设计与安装

压缩空气管路系统设计与安装 苏州卓锐机械空气压缩机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正确安装是重要的关键,注意任何应用类型所共有的安装基本原则,将可确保空压机发挥最高效率和性能。 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泉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对其生存空间环境要求的提高,推动了压缩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不再只是满足于“动力源”了,而是对空气品质以及机器对环境的影响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对压缩机有了更高的要求:----机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使机器最大程度地满足于各种环境的要求; ----人机间有良好的关系。 就空压站而言,其设计与安装,对能源消耗、生产工艺要求、空气品质、用气量满足等生产成本均有直接的因素。常见有: ----选用的压缩机规格过大。其后果:停机与空转时间长; ----选用的压缩机设备规格过小。其后果:用气终端压力过小,降低工效; ----空气压缩机通风不足。其后果:压缩机流量下降; ----管道及其配件的安装不符合要求。其后果:空气泄漏或压力降过大,气量不足或空气品质下降; ----压缩空气罐尺寸错误。其后果:设备磨损加快; ----管路、干燥器、过滤以及输入/输出气道尺寸过小。其后果:压力损失增加。 我们从事压缩空气工作者,必须清楚认识到压缩空气设备的选型、配置、供给实施设计正确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装场所之选定 压缩机安装场所之选定最为工作人员所疏忽。往往空压机购置后就随便找个位置,配管后立即使用,根本没有事前的规划。殊不知如此草率的结果,却形成日后空压机故障、维修困难及压缩空气品质不良等后果。所以适当的安装场所乃是正确使用空压系统的先决条件。 1、须宽阔采光良好的场所,以利操作和检修。 2、空气之相对湿度宜低、灰尘少、空气清净且通风良好。 3、环境温度宜低于40℃,因环境温度越高,则空压机之输出空气量越少。 4、如果工厂环境较差,灰尘多,须加装前置过滤设备以维持空压机系统零件之使用寿命。

加热炉安全管理规定(优选版)

加热炉安全管理规定(优选版) Standard text of safety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规范 ) 单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加热炉安全管理规定(优选版) 1本标准适用于加热炉安全管理 2引用标准:SY5737-1995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 3一般安全要求 3.1加热炉的使用、管理、检验和报废应按SY0031。 3.2开炉前检查 3.2.1炉体各部件,如人孔、看火孔、防爆门、调风器和紧急放空阀,应齐全完好。 3.2.2加热炉宜具备燃烧器灭火,超温报警、燃料油高、低压报警等安全保护装置。 3.2.3原油、燃油、热媒系统应畅通无阻。 3.2.4新炉投用按3.2 3.2.5热媒炉添加热媒时应对所加的热媒进行脱水,确保质量合

格。 3.2.6各种仪表、自动调节及保护装置应齐全完好。 3.3启、停炉安全要求 3.3.1操作人员应执行输油调度命令,并按操作规程的启停步骤操作。 3.3.2点炉时应加强岗位之间的联系,密切注视各系统运行状况,按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调节。 3.3.3当燃料油系统采用其它燃料置换时,为避免因操作波动发生突然灭火,应加强检查监护,合理调整,直到燃烧完全正常。 3.4运行中检查与监护 3.4.1应认真进行日常巡检,注意各工艺参数及运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操作,并做好记录。 3.4.2出炉温度及进出口压差不应高于设计规定值。 3.4.3并联炉管的原油出炉温差不应大于规定值,避免偏流。 3.4.4火焰不应舔炉管。 3.4.5发现突然大火,应立即关闭火嘴的燃料油阀门,并查找灭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导则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导则(DGM-021) 1.压缩机与建筑物之装置: 1.1 为了易于吊装、维护及消防,压缩机应配置于道路旁; 1.2 SUCTION DRUM及INTERCOOLER(AFTER COOLER)应尽可能靠近压缩机,以减少管线长度; 1.3 压缩机应距离分馏设备(FRACTIONATION EQUIPMENT)10M以上的距离; 1.4 COMPERSSOR通常皆需装置永久性之遮蔽体,在下雪很重之地区才采用全封闭性之建筑物,其它地区则采用热带式遮蓬; 1.5 热带式遮蓬,为了使建筑物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碳氢化合物积集屋内,一般墙壁由屋檐延伸至平台上方 2.4M左右; 1.6 压缩机的结构体(包括水泥基础)和遮蓬必须是各自独立的结构体,平台亦不可接触到COMPRESSOR基础,以免共振; 1.7 遮蓬内的操作平台分钢筋水泥式及格栅式(GRATING),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联系及避免聚集碳氢化合物,以采用格栅式为佳; 1.8 压缩机若采用永久式之遮蔽体,则需提供移动性天车,使足以吊起压缩机或齿轮装置中,须移动之最重零件(通常是DRIVER); 1.8.1 吊钩高度参照设备尺寸及移动天车吊钩,使足以吊起最大的可移动物件,应在早期布置,即设定天车高度,以便土木设计结构体; 1.8.2 移动天车轨道应延伸至建筑物外,至卡车可进入的降放区,使卡车能承受零件运至修理工厂或允许在此降放区至空间修理。 1.9 压缩机与遮蓬(SHELTER)间,必须留置适当空间(通常2000MM左右),以便于操作人员的移动及维护时零件的临时安放; 1.10永久性楼梯应设置在靠近通道侧,这侧则设置一逃生爬梯; 1.11操作控制盘应设置在楼板上,且四周留置适当的空间走道,以便观察及维护,若驱动机为涡轮机,则控制盘应靠近驱动擎动阀(T&T V ALVE)以便于操作; 1.12压缩机之安装法: 1.1 2.1驱动机不是凝结式涡轮机,则通常采用地面安装式,其安装高度应考虑: (a)润滑油/封油(LUBE/SEAL OIL)能靠重力流回油槽中; (b)须符合压缩机入口之管长度要求。 1.1 2.2驱动机为凝结式涡轮机,则通常将面式凝结器,直接安装在涡轮机下方,而提升压缩机高度,称为双层安装法,其安装高度应考虑“1.12.1”所述(a)(b)两项及PUMP之NPSH值,面式凝结器之大小,膨胀接头及口径连接导管之尺寸; 1.13必须考虑吊车和遮蓬间之维护与操作空间;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道布置 第一节工艺管道布置 第二节气轮机管道布置 第三节辅助管道布置 第三章配管应力解析及管道支架 第一节配管应力解析 第二节管道支架 附录1 配管柔性算图 附录2 配管柔性计算例题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离心式压缩机吸入、级间、排出管道、密封油系统、油冷却器以及汽轮机系统的配管设计。 不适用于由制造厂成组或成套供应的配管系统设计。 第1.0.2条本规定第三章及附录一和二的内容,供配管设计人员在配管研究阶段,对离心式压缩机的吸入和排出口管道,作初步的宏观应力分析和判断,设计出可行的管道几何形状,供应力分析专业进行最终的柔性分析和计算,直到最后确定为止。 第二章管道布置 第一节工艺管道布置 第2.1.1条离心式压缩机典型配管研究图见图2.1.1-1和图2.1.1-2。 离心式压缩机上方及四周的配管,不应妨碍其吊装及维修,不应在转子抽出范围内布置管道。离心式压缩机的周围要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 图2.1.1-1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平面布置研究图 注:(图2.1.1-1) ①见第2.1.10条 ②见第2.1.12条 ③见第3.0.1条 ④见第2.1.11条 ⑤见第2.2.5条,此阀通常随机带来。 ⑥见第2.2.9条 吊钩

图2.1.1-2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立面布置研究图 注:①见第2.1.12条。 第2.1.2条必须重视离心式压缩机吸入口处的配管结构,使其结构有利于入口处流体的分布均匀。 吸入管弯头与压缩机法兰之间,必须配置一段直管段(不连支管),此直管道长度至少为3~5倍管径,如图2.1.1-2所示。 对这一直管段的要求,通常由压缩机制造厂提出。 第2.1.3条吸入口处的弯管,其弯曲半径应等于或大于3D。 排出口处的弯管应采用R≥1.5DN的弯头。 第2.1.4条当吸入管道直径与压缩机上的吸入管接口不相符时,应采取过渡变径管连接,严禁采用异径法兰连接。一般变径管角度为8~12°,而有的压缩机制造厂要求过渡变径管的角度不大子6°,如 图2.1.4所示。 图2.1.4 吸入口过渡变径管 排出口附近的变径应采用定型产品的异径管连接。不得采用异径法兰连接。 第2.1.5条对机壳开缝与轴呈水平方向,即转子从机壳上部吊起的结构(图2.1.5-1)在压缩机吸入及 排出口向上或侧向接管时,必须配置一段较长的可拆装的管段,以便将压缩机的顶盖吊起,如图2.1.5-2 中注②。

压缩机无应力配管方案

压缩机无应力配管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压缩机进出口管线号 (3) 3、编制依据 (3) 4、压缩机无应力配管 (4) 1. 4.1、无应力配管前的准备: (4) 2. 4.2、无应力配管调整段的预制: (4) 3. 4.3、无应力配管焊接安装 (5) 4. 4.4、无应力检查: (6) 5. 4.5、施工技术要求: (6) 5、管道安装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停检点: (7) 5.1 质量保证体系 (7) 5.2质量控制点 (7) 6、技术交工文件 (8) 7.施工安全措施 (8) 7.4.1射线作业安全措施 (9) 7.4.2安全用电措施 (10) 7.4.3安全防火措施 (10) 7.4.4高空作业注意事项 (10) 7.4.5吊装注意事项 (11) 7.4.6雨季施工措施 (11) 7.4.7现场文明施工 (11) 附表

1、工程概况 天津渤化石化有限公司丙烷脱氢年产60万吨丙烯项目,共有2台压缩机,设备位号:GB1101A/B;,由燃料气透平作为驱动。 两台压缩机出口管线共计435m,材料为20#,L245,1.25CR 0.5M0,TP321H。由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出口管线管径大,配管技术要求高,安装质量及管道内部清洁度要求严格,增加了施工难度。为避免因管线附着应力对压缩机运行时产生位移或振动,进而影响机器正常运转,所以其出口管线安装时必须进行无应力配管,这点对于压缩机尤为重要。 2、压缩机进出口管线号 3、编制依据 (1) 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设计资料 (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5)《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定》 (6)《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3503-2007 (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SH3543-2007 (8) 天津渤化石化有限公司丙烷脱氢年产60万吨丙烯项目《设计说明书》

压缩机配管设计

. . . . . 1、适用范围 1.1 本设计规定适用于炼油和一般化工装置的往复式压缩机、 压缩机辅助设备及蒸汽轮机的管道布置。 1.2 一般的通用事项参阅“管道布置设计总则” 2、压缩机的种类 往复式压缩机依靠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气体升压,一般用作小容量的高压压缩机。压缩机的种类按 汽缸布置有卧式、立式、W型、V型、对置式及对称平衡式等。按压缩方式又可分为单作用式和双 作用式。按压缩级数可分为单级及多级。 下面列出常用的型式和外形。 2.1 卧式 循环氢气或丙烷气等高压工艺气体管道多采用此种型式。 (1)单作用一单级(图2-1) (2)双作用一单级(图2-2)

第6页共48 页40sc009-1999 图2--2 (注)各部分的名称与单缸机相同(3)双作用一多级(图2-3) 图2--3 (注)各部件的名称与单缸机相同 2.2 立式(图2-4) 常用于装置和仪表用风中、小容量场合

40sc009-1999 第7页48 页 图2-4 2.3 V型(图2-5) 用于装置和仪表用风容量较大时。 3 布置 3.1 总则 3.1.1 布置的一般注意事项 压缩机属于装置中的主要设备,其布置对整个装置有影响,必须慎重考虑后再做布置。另外,它具有压缩气体泵的特点,所以压缩机的布置按泵考虑即可。但是,它处理的是高压气体流,所以要考虑其安全性、操作性及检查维修等。同时还要考虑防噪声措施等。 按以下基本原则布置规划: ( 1 ) 压缩机附属的电气、仪表电缆多,考虑到事故时需紧急处理,控制室和变配电室应尽量靠近布置。( 2 ) 压缩可燃气体的压缩机,与明火设备(加热炉等)需保持充分足够距离。 ( 3 ) 考虑压缩机的吊装、检修场地。 ( 4 ) 确定压缩机需不需要厂房 ( 5 ) 压缩机的布置不应因其振动而影响周围设备。特别是压缩机与其他设备、厂房等接近,且基础为一联合基础时,应注意压缩机振动不得传递影响其他设备。详细的布置尺寸与土建设计师商定。 ( 6 ) 为方便到操作和检修,压缩机和附属设备应尽量集中布置,并确保压缩机周围有足够的空间。另外产生噪声的设备集中布置,也有利于采取防噪声措施。 ( 7 ) 确保压缩机附属设备(润滑装置、现场表仪盘、吸入罐和后冷器等)的布置空间。 ( 8 ) 管道的防振措施原则上是采用管墩支撑。 ( 9 ) 空气压缩机布置在装置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向,或吸入干净空气的场所,以下为有厂房的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形式举例。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ICS 77.140.99 YB H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 /T-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前言 本规范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规范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规范编制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1总则 1.1本规范仅对连续式轧钢加热炉适用,间断式加热炉(如车底式、室式、坑式加热炉)不在此规范内。 1.2本规范仅涉及到轧钢加热炉设计时应采用的综合节能技术和应达到的单耗指标,全面的设计规范按GB50486执行。 1.3炉子设计者须贯彻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根据车间工艺、燃料条件,确定采用的技术措施,必须满足技术先进,确保产品质量、节能低耗,排放达标,运行安全可靠,生产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要求。 1.4加热炉节能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设计,还需要炉子操作者的精心操作。炉子操作工应经过培训,具有流体力学、传热学、耐火材料、热工测量和控制、液压和机械等有关知识。1.5炉子设计应以节能环保为中心,积极采用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各种技术,包括蓄热燃烧技术、脉冲燃烧技术、汽化冷却技术、低热惰性炉衬、低NOx烧嘴、空煤气预热器等。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NOx烧嘴、无焰燃烧器、富氧和全氧燃烧器、蓄热式辐射管烧嘴、全纤维炉衬板坯加热炉、全脉冲燃烧控制的步进炉等。 1.6生产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供热和温度制度,既保证良好的加热质量,又得到最低的燃料消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86-93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16297 大气污染物排放物标准 GB/T17195 工业炉名词术语 GB50486 钢铁厂工业炉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7195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炉子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操作空间设计导则

操作空间设计导则 OPERATION CLEARANCE NOTES: 1.阀之操作(V ALVE OPERATION) 1.1链条操作装置(CHAIN OPERATION)是在当手轮(HENDWHEEL)超过操作员能够达到的高度时才采用。若采用链条装置,则阀杆(V ALVE STEM)必须与链轮(CHAIN WHEEL)相配合,且链条必须到达离操作台900MM高的位置; 1.2加装齿轮操作装置(GEAR OPERATOR)乃用来降低操作时所需的扭矩(TORQUE),配管时序注意手轮之方向、高度与所占空间; 1.3经常需要操作的阀,最好配置在由地面或操作平台容易操作得到的地方。如设计条既不许可时,超过这个高度时,则采用链条操作装置、延伸杆(EXTENSION STEM)、或是REMOTE OPERATION; 1.4假如HORIZONAL V ALVE采用链条操作装置,注意不可妨碍通道的畅通; 1.5在SCREWED、SOCKET V ALVE或任何小于1-1/2”(包括1-1/2”)之小阀,不可采用链条装置; 1.6在管线为输送危险物质时,应将发配置在较低位置(LOW LEVEL),以使操作员不必在高于头部高度的位置操作; 1.7配置隔离阀(ISOLATIONG V ALVE)时,必须是操作员在工厂失火或其他灾变等紧急状况下,能够顺利且容易的到达操作地点。最好将阀配置在通道(W ALK WAY)边或者马路旁(可有车子到达); 1.8若阀杆(V ALVE STEM)指向通道(W ALK WAYS),马路(TRUCKWAYS)或楼梯(LADDER SPACE)时,应避免方碍交通; 1.9若经常操作的阀在TRENCH内,且其手轮之高度低于OVER PLANE300MM时,则必须提供延伸杆(EXTENSION STEM)使其操作杆之高度能到达低于COVER PLATE 100MM 之位置; 1.10若操作员与阀之间有栏杆(HANDPIAL),则阀杆之中心线高度或手柄轮之高度,最好高出栏杆为佳。 2.操作平台与楼梯(PLATFORM,LADDER,STAIR) 2.1当爬梯(LADDER)从地面起全长超过6M时,则必须加装GAGE; 2.2每一段爬梯之高度限制为8M,若STRAIGHT RUN超过9M则需在其间加装“中间休息平台”; 2.3TOWER之操作平台,其宽度最好为1M以上,且与TOWER之外径,至少有165MM直静空间; 2.4操作平台最小的宽度不应小于800MM; 2.5有些VERTICAL VESSEL经常并列在一起,在此处我们可加上INTER-CONNECTING PLATFORM,VESSEL之操作平台相沟通; 2.6在TOWER之顶部,经常需加装平台,以便于操作DA VIT,停车(SHUT DOWN)用之V ALVE和安装释放阀(SAFETY-RELIFE VALVE)。通常此操作平台为长方形; 2.7所有在操作平台上至开口(OPENING)。必须使其不与钢结构(STRUCTURE)相撞;

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

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 (发布日期:2008-07-21) --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选用定速R22/R407C/R410A制冷剂压缩机时的设计。具体数值如与压缩机厂家提供的规格书有冲突部分,以相应的厂家提供的规格书为准。其它制冷剂压缩机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725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2021.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QMG-J11.009 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MG-J21.001 房间空气调节器 QMG-J80.004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QMG-J81.001 包装运输试验评价方法 QMG-J81.004 振动运输试验方法 QMG-J82.001 异常噪声检测、判定方法 QMG-J82.007 房间空气调节器凝露试验判定方法 QMG-J82.014 分体式空调器非标安装评价方法 QMG-J84.001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MG-J84.002 产品可靠性试验室评定方法 QMG-J84.006 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MG-J85.004 家用空调和类似用途产品安全标准 3设计要求 3.1 压缩机选用参考: 3.1.1 对于压机本体能力的挑选要根据冷媒种类、设计要求的能效比、所用系统的大小等综合来决定。 (例如要开发EER为3.4的R22冷媒35机,要选的压机本体能力约为3500W,如是R410A 机型则可按下浮5%来选取) 3.1.2 压缩机必须预留有接地螺丝孔(一般为M4)。 3.1.3 对于T1工况机型:在满足整机能效要求情况下尽量选用转子式压缩机,能效实在满足不了才 用涡旋式压缩机。对于T3工况机型:尽量选用转子式压缩机,客户指定时才用活塞式压缩机。

SEPD 0112-2001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PD 0112-2002 实施日期 2002年3月26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6 页 目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引用标准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2 吸气管道 2.3 排气管道 2.4 润滑油及封油管道 2.5 其它管道 3 支架设置 3.1 一般要求 3.2 支架位置 3.3 其它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统一石油化工装置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往复式压缩机配管的一般要求,吸气管道、排气管道、润滑油及封油管道的设计,以及支架设置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

1.3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J 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 SH 3012《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应符合SH 3012有关压缩机的管道布置要求。 2.1.2 配管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以下简称PID)与制造厂图纸中有关管道流程的设计要求。 2.1.3 压缩机工艺管道布置应尽可能地减少管道阻力降和避免或减缓管系振动。 2.1.4 在满足应力分析和防振设计条件下,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应短而直,尽量减少弯头数量。 2.1.5 管道和阀门布置应不妨碍设备检修且便于操作。 2.1.6 应采用或参照已有成功运行经验的管道布置实例。 2.1.7 由于压缩机所在区域和布置方式不同,其吸气和排气管道宜采用不同的敷设方式: a) 单层布置在室内的空气、氮气压缩机,其吸气和排气管道在安全区域内①,宜敷设在管沟内;在危险区域内②,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如不可避免在管沟内敷设管道时,管沟内应充沙。采用管墩敷设时,不应影响检修和操作通道的畅通; b) 双层布置的压缩机,其吸气和排气管道应敷设在楼板或平台的下面或侧面。 注: ①安全区域指无火灾危险或非爆炸危险的区域。 ②危险区域指有火灾危险或爆炸危险的区域,详见GB 50058。 2.1.8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的布置,应使管道的机械振动固有频率、机械设备的振动频率、气体管道的音响频率不互相重合,必要时应取得工艺专业和机械专业认可采取以下措施:

换热器选型导则

换热器选型导则 SGCE 0103-2001 1 总则 1.1 目的 为指导本公司工艺设计人员合理地进行换热器的选型,特制定本导则。 1.2 范围 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中换热器的选型。 2 传热过程名词定义 2.1 无相变过程 在整个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化,只有显热传递。 2.1.1 加热 用工艺流体或其他热流体加热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2.1.2 冷却 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等冷剂冷却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2.1.3 换热 用工艺流体加热或冷却另外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2.2 沸腾过程 在传热过程中存在着相的变化—液体加热沸腾后一部分变为汽相。此时除显热传递外,还有潜热的传递。 2.2.1 池沸过程 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大容积设备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2.2.2 流动沸腾 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狭窄流道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2.3 冷凝过程 部分或全部流体被冷凝为液相, 热流体的显热和潜热被冷流体带走,这一相变过程叫冷凝过程。 2.3.1 纯蒸汽或混合蒸汽冷凝 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全部或部分冷凝另一工艺流体。 2.3.2 有不凝汽的冷凝 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部分冷凝工艺流体和同时冷却不凝性气体。 3 换热器选型

3.1 换热器的分类和选择 3.1.2 换热器的选择原则 根据工艺条件,采用图3.1.2进行初步的换热器选型。

图3.1.2 换热器型式初选图⑴ 注:本图及其它图中的压力均指绝压。 3.2 无相变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和选择 3.2.1 分类 常用的有以下三类: 1)固定管板换热器(管侧可以清洗); 2)U型管换热器(壳侧可以清洗); 3)浮头式换热器(管侧、壳侧均可以清洗)。 3.2.2 管壳式换热器中流体位置的选择 1)易结垢的流体在管内,便于清洗,如冷凝器的冷却水一般走管内; 2)流量小的流体在管内,可以采用多管程,以便选择理想流速; 3)腐蚀性强的流体,尽可能在管内; 4)压力高的流体在管内; 5)两流体温差大时,给热系数大的流体在管间,以减小管壁和壳体壁间的温差; 6)与外界温差大的流体在管内;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 SLDI 333C07-2002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目录 1. 总则 (1) 2. 管道布置 (1) 2.1 工艺管道布置 (1) 2.2 气轮机管道布置 (5) 2.3 辅助管道布置 (7) 3. 配管应力解析及管道支架 (9) 3.1 配管应力解析 (9) 3.2 管道支架 (10) 附录1 配管柔性算图 (10) 附录2 配管柔性计算例题 (11)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1、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离心式压缩机吸入、级间、排出管道、密封油系统、油冷却器以及汽轮机系统的配管设计。 不适用于由制造厂成组或成套供应的配管系统设计。 1.2 本规定第三章及附录一和二的内容,供配管设计人员在配管研究阶段,对离心式压缩机的吸入和排出口管道,作初步的宏观应力分析和判断,设计出可行的管道几何形状,供应力分析专业进行最终的柔性分析和计算,直到最后确定为止。 2、管道布置 2.1 工艺管道布置 2.1.1 离心式压缩机典型配管研究图见图2.1.1-1和图2.1.1-2。 离心式压缩机上方及四周的配管,不应妨碍其吊装及维修,不应在转子抽出范围内布置管道。离心式压缩机的周围要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 图2.1.1-1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平面布置研究图 注:(图2.1.1-1) ①见第2.1.10条 ②见第2.1.12条 ③见第3.0.1条 ④见第2.1.11条 ⑤见第2.2.5条,此阀通常随机带来。 ⑥见第2.2.9条

吊钩 图2.1.1-2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立面布置研究图 注:①见第2.1.12条。 2.1.2必须重视离心式压缩机吸入口处的配管结构,使其结构有利于入口处流体的分布均匀。 吸入管弯头与压缩机法兰之间,必须配置一段直管段(不连支管),此直管道长度至少为3~5倍管径,如图2.1.1-2所示。 对这一直管段的要求,通常由压缩机制造厂提出。 2.1.3吸入口处的弯管,其弯曲半径应等于或大于3倍于管道直径。 排出口处的弯管应采用R≥1.5DN的弯头。 2.1.4当吸入管道直径与压缩机上的吸入管接口不相符时,应采取过渡变径管连接,严禁采用异径法兰连接。一般变径管角度为8~12°,而有的压缩机制造厂要求过渡变径管的角度不大于6°,如图2.1.4所示。 图2.1.4 吸入口过渡变径管 排出口附近的变径应采用定型产品的异径管连接。不得采用异径法兰连接。 2.1.5对机壳开缝与轴呈水平方向,即转子从机壳上部吊起的结构(图 2.1.5-1)在压缩机吸入及排出

西安交通大学 往复式压缩机 期末考试

1.从原理、结构、用途上如何划分压缩机? 答:原理:容积式压缩机和动力式压缩机。 结构: 用途:①动力用压缩机②化工工艺用压缩机③制冷和气体分离用压缩机④气体输送用压缩机 2.为什么要定义级的理论循环?级的理论循环是如何定义的?说明研究分析压 缩机时理论循环的意义? 答:原因:? 如何定义:①无余隙容积②进排气过程无流动阻力损失③进排气过程无气流脉动④进排气过程无热交换⑤无泄漏⑥过程指数为常数 意义:是研究压缩机实际工作过程的基础。 3.级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 答:①存在气体膨胀线(存在余隙容积) ②进气过程线低于名义进气压力线,排气过程线高于名义排气压力线,且有非直线(存在进排气压力损失及压力脉动) ③压缩、膨胀过程的过程指数是变化的(由于泄漏、传热等的影响) 4.压缩机实际循环指示图? 答:

5.进气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在指示图中如何表示?理想气体的容积系数、压力 系数、温度系数关系式? 答:意义:实际进气量Vs与理论进气量Vh的比值称为进气系数。 在指示图如何表示:将折算到名义进气温度下的实际循环进气量Vs,Vh 在图中已表示。 容积系数:压力系数: 温度系数:其中,是将折算到名义压力P1下的容积。 补:分析影响容积系数的诸因素? 答:①相对余隙容积 ②压力比 ③膨胀系数(热交换起决定作用,m大趋向绝热。高转速来不及换热,趋近绝热;压比高因壁温高,m小;冷却好的,气体与气缸温差小,趋近绝热;气体漏入,m小;气体漏出,m大) ④实际气体 6.分析影响实际循环指示功的诸因素? 答:①进排气压力损失②泄漏和传热影响③进气系数影响 7.为什么要多级压缩?如何确定级数和各级压力比? 答:原因:①提高压缩机经济性 ②降低排气温度 ③提高容积效率 ④降低气体作用力 如何确定级数:①对于大型连续运转压缩机,省功最重要 ②对于微小型压缩机,成本低、价格低最重要 ③保证运转可靠,机器寿命高,各级压比不应过高 ④对温度要求严格的特殊压缩机,级数多少取决于排气温度 限制 如何确定压力比:实际压缩机中存在压力损失、回冷不完善、余隙容积、热 交换、泄漏等,实际压力比并非是等压比分配。按等压比 分配或等功原则分配压力比可以使压缩机总指示功最小。 (注:为使各级排气温度不致过高,应适当增加第一级压比

火筒式加热炉规范_SY5262-2000

火筒式加热炉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fire tube heater 目次 前言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Ⅳ1范围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 2引用标准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 3定义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4基础数据和炉型选择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5工艺设计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6材料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4 7强度设计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7 8结构设计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1 9附件和仪表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2 10加工成形与组装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3 11焊接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0 12压力试验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4 13出厂文件、标志、油漆、包装和运输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火筒式加热炉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油、气田生产中使用的火筒式加热炉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1988碳素结构钢

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探讨

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8-10-26T10:30:54.4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作者:吴洋[导读] 中船瓦锡兰发动机公司在上海的厂区需要对厂区内的工艺气体混入二氧化碳并进行增加,用于发动机制造工艺。 上海建安化工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437 摘要:往复式压缩机的相关管道的振动产生在实际工厂相关设计中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合理的设备布置和多方面的配管防振设计、科学的支架设置都是规避往复压缩机系统产生振动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往复式压缩机在实际工厂设计中遇到的实例进行分析,为相类似的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目的。 关键词:往复式压缩机管道振动防振支架 中船瓦锡兰发动机公司在上海的厂区需要对厂区内的工艺气体混入二氧化碳并进行增加,用于发动机制造工艺。项目要求把制造发动机用工艺气体压力从0.6Mpa增加到0.8Mpa。 本装置的增压气体压缩机采用往复压缩机,型号采用四朋机械生产的HW-20型,该压缩机系列采用一级四缸。其主要技术参数:(1)压缩机的气体流量6500Nm3/h;(2)曲轴转速:740r/min;(3)轴功率185KW;(4)入口缓冲罐3个立方,采用1个考虑。(5)出口缓冲罐3个立方,采用1个考虑。(6)压缩机有回流功能。(7)设计温度最高80摄氏度。 1 工艺流程概述 从厂区外的气源进入厂区内的调压撬设备稳定气体压力后,经过脱水器脱水后,进入进口缓冲罐稳定及缓和气体压力,随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本项目压缩机采用一用一备。工艺气体经过增压后流入出口缓冲罐缓冲。工艺气体出口管线同时并联入冷却器进行气体冷却循环回流。增压后的管道与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管道混合器混合后进入厂区现有总管,流入发动机主装置。进口和出口缓冲罐均设计安全阀,安全阀出口管道汇总后排入总管,由于该工艺气体为可燃气体,所以总管末端设置阻火器。 2设备布置 本项目压缩机设备采用露天布置,压缩机厂区在主装置建设前就已经规划好,且压缩机厂区预留区域的围墙已经建设完成,所以在设备布置中需重复考虑现有厂区的面积,已经和现有厂区周边环境是否符合总图规范要求。本装置一边靠近场外高压电线,另一边紧邻厂内道路,设备布置需要按照国家规范,该压缩机需离高压线1.5倍杆高距离,同时要满足厂内道路间距要求;最终决定修改压缩机装置外的厂区内道路,从而满足了设备布置的规范规定,但造成压缩机与缓冲罐的布置过于密集的问题,为了尽量降低管道振动的可能性,缓冲罐靠近压缩机的设计也是非常合理的。 3 管道布置原则。 两台压缩机对称布置,管道在考虑柔性的情况下考虑减少弯头数量以减少共振情况;管道的布置和阀门的位置除了要考虑操作维修外,还要考虑不妨碍压缩机内部元件拆装及维护的空间。进出口管线均沿地面上的管墩支架铺设,管道的配管设计要考虑尽量短同时路径走向要尽量直。由于该工厂加压的介质气体属于易燃物,所以配管设计时对放空和排凝都采用双阀设计。安全阀的管道放空应按照间歇排放的排放口规范考虑。 4 管道防振措施 压缩机管线的防振设计是管道配管的重要考虑因素,好的管线设计可在满足管道柔性的前提下也能防止管道振动,同时降低管道与设备之间产生共振的风险。压缩机相关管道的振动归根结底就是气流在管件、阀门等管道部件内产生的周期性的流动。压缩机管线内部介质的固有频率、激发频率以及压缩机本身往复运动产生的振动频率重合的化,就会产生整个关系的振动,从而使得管道发生疲劳甚至应力破环。 (一)管道配管。 (1)在满足管道柔性、应力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弯头的数量。因为振动管线上的弯头过多就增加了管内气柱撞击弯头的次数,产生过多的激振力,从而使得整个管线不稳定,增加管道频率和设备频率的一致性的概率,最终可能引起整个管线系统的共振。 (2)管线上的仪表尽量扩大口径,小于DN40的仪表管分支,建议设计至少三个方向的补强。常规补强方式是将与管道材质一致的三角筋板,按照一定角度把焊接在主管和仪表分支管之间。除了仪表以外,阀门的手轮、控制机构等都可能产生振动,在配管设计的时候也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合理的位置和方位,重点容易发生振动处的局部补强和合理的支撑固定都是防振的手段。 (3)往复式压缩机由于设备自身的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使得增压后的气体从出口管嘴排出时带走一定的热量。出口管线的温度升高的同时还会有一定的振动,所以相关管线需要考虑柔性的前提下进行防振考虑。由于压缩机管线的振动性特点以及本项目的气体为易燃易爆介质,所以不能按照常规管道配管设计考虑膨胀节或者补偿器,而是需要通过配管走向和支架的设置达到自身消化热膨胀带来的管道应力和位移。 (二)管道支架。 降低管道振动的方法中除了扩大管径,增加缓冲措施,增加孔板、扩大缓冲罐、增加集管器等方法外,管道自身的支架也是防止管道振动的重要缓解和因素,本项目的具体支架设计有一下几点考虑和分析。 (1)管道支架采用刚性坚固支架,考虑到振动管线高度过高,支架也会相对增加高度,从而降低了支架的稳定性和刚度,故压缩机进出口管线沿管墩铺设,管墩采用混凝土基础,顶部预埋钢板,现场将工字钢和预埋板焊接,工字钢再和防振管卡底板焊接。其余管道支架采用独立支架,避免了整体支架可能产生共振的可能。 (2)管卡采用防振管卡,卡箍采用金属带,内部设置聚四氟乙烯防振垫片。防振管卡不可以选用U型的通用行卡箍,应带采取扁钢。 (3)支架本身需要根据应力和柔性分析设计支架本身的位移方向。本项目压缩机内部管道从末端水平衍生出机体并形成管嘴的水平直管段,全部采用导向支架。所以设备外进出口管线必须考虑吸收这部分设备内部管线的膨胀量。相关管道支架的采用与管道膨胀方向一致的导向架。而其余振动管线在满足柔性和应力的要求下用防振卡箍紧紧固定在支架上。

加热炉设计导则

目次 1总则 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蒸馏炉设计要点 炉型选择 3.2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3.3炉管材质的选择及壁厚计算 4 热载体炉设计要点 4.1简介 4.2炉型选择 4.3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炉管材质的选择和壁厚计算 5延迟焦化炉、减粘加热炉及沥青加热炉设计要点简介 炉型选择 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炉管材质的选择和壁厚计算 6加氢炉设计要点 6.1加氢炉分类 6.2炉型选择 6.3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6.4炉管材质的选择及壁厚计算 辐射管架的热膨胀问题 6.5炉管表面热电偶的设置 7重整炉设计要点 7.1炉型选择 7.2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7.3炉管材质的选择及壁厚计算 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8润滑油精制炉设计要点 8.1炉型选择 8.2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炉管材质的选择及壁厚计算 9气体加热炉设计要点 9.1炉型选择 9.2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炉管材质的选择及壁厚计算 10制氢炉设计要点 转化管内的化学反应简介 工艺计算主要工艺参数及技术性能指标 炉型选择 转化管管系设计 1 总则 适用范围 石油化工管式炉的设计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这些标准对管式炉设计的各个方面均有详细规定,为避免重复,本导则仅对各类管式炉的设计要点进行阐述,以指导设计者正确进行设计。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石油化工管式炉的设计,改扩建的石油化工管式炉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使用本导则时,尚应符合以下有关标准的规定: a)SHJ36 《石油化工管式炉设计规范》 b)SHJ37 《石油化工管式炉炉管壁厚计算方法》 c)SH3070 《石油化工管式炉钢结构设计规范》 d)BA9-2-1 《管式炉炉型选择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e)BA9-1-2 《石油化工管式炉工艺计算》 f)BA9-4-3 《管式炉炉管系统的设计》 g)BA9-4-1 《管式炉燃烧器选用原则》 h)BA9-4-2 《管式炉零部件的选用和设置》 i)BA9-1-3 《管式炉炉衬设计》 j)BA9-1-5 《管式炉钢结构设计荷载确定》 k)BA9-1-6 《立式(箱式)管式炉钢结构设计》 l)BA9-1-7 《圆筒形管式炉钢结构设计》 m)BA9-1-4 《管式炉钢制平台、梯子和栏杆》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导则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JING 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LTD. 设 计 导 则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导则 CERTIFIED MGR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PIPING DESIGN GUIDE DGM-07.07 压力容器配管设计 前 言 压力容器是用来分离储存缓冲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分离气体和液体分离 互不相溶的液体缓冲或储存上下工序之间装置所需的燃料油化学药剂溶剂等它 是石油化工装置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本书主要介绍了压力容器的分类 布置 管口布置 配管以及压力容器在设计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仁使用后 若发现有不足之处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或提供资料 以作为下次进 版之参考完善本设计文件 方便同仁工作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