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11.00 KB
- 文档页数:12
机械制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1. 引言机械制图是指将设计者的机械构想通过图形和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以便于制造和理解。
在机械制图中,机件的表达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使设计者的构思准确传达给制造者,并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机件表达方法,包括线条表达、标注、剖视图等内容。
2. 线条表达2.1. 实线实线是机械制图中最常用的线型之一,用于表示实体物体的轮廓边缘、切割面、投影线等。
实线通常使用黑色,粗细和线型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在绘制机件时,实线可用于表示主要轮廓,突出机件的整体结构。
2.2. 隐线隐线用于表示实体物体内部的不可见部分。
在机械制图中,隐线通常使用虚线表示,以与实线相区分。
隐线的粗细和线型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绘制隐线时,需要注意隐线的起止点和延伸方向,以确保正确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
2.3. 焊缝线焊缝线用于表示机件的焊接部分。
焊缝线通常使用粗实线表示,并使用特定的符号表示焊缝的类型和位置。
在绘制焊缝线时,需要根据焊接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标注,以确保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3. 标注3.1. 尺寸标注尺寸标注用于表示机件的几何尺寸。
在机械制图中,尺寸标注通常使用实线箭头和文字表示,箭头指向被标注的边或者线段,并通过文字注明对应的尺寸数值。
尺寸标注需要满足一定的标注规范和符号,以确保尺寸的准确表达和可读性。
3.2. 其他标注除了尺寸标注外,机械制图中还常常需要进行其他标注,如表面粗糙度标注、材料标注、公差标注等。
这些标注通过特定的符号和文字表示,以补充和完善机件的表达。
4. 剖视图剖视图用于表示机件内部结构和特定部位的详细细节。
在机械制图中,剖视图可以通过将机件切割并展开,或者通过使用剖面符号和剖面线来表示。
剖视图通常使用虚线表示切割面和被剖面的部分。
剖视图的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方法,以确保剖视图的准确和清晰。
5. 总结本文介绍了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机件表达方法,包括线条表达、标注、剖视图等内容。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机件在工程领域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存在呢,就像一个个小明星,得有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它们的样子、结构啥的。
一、视图。
视图就像是给机件拍照片啦。
有基本视图,像从不同方向给机件来个特写,正前方的主视图,能让你一眼看到机件前面的模样,还有俯视图、左视图等等,就像从头顶和左边给机件拍照。
这些视图组合起来,就能让你对机件的整体形状有个大致的了解。
而且呀,视图之间还有一些投影规律呢,就像它们之间有个小默契,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不是听起来很有趣?就像它们在玩一种整齐划一的小游戏。
二、剖视图。
有时候机件内部结构很复杂,视图看不太清楚,这时候剖视图就闪亮登场啦。
它就像是把机件切开,让你看看里面的构造。
全剖视图呢,就从机件的中间一分为二,把内部结构完全暴露出来,就像打开一个神秘的盒子,把里面的宝藏都展示给你看。
半剖视图就比较含蓄一点,只切开一半,既能看到机件的外部形状,又能看到内部结构,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是不是很俏皮?局部剖视图则是只切开机件的一部分,把最想让你看到的内部结构展现出来,就像在机件上开个小窗户,偷偷看一眼里面的小秘密。
三、断面图。
断面图就像是从机件上切下一片来观察。
有移出断面图,就把切下来的那片单独拿出来给你看,就像从机件身上摘下一片小树叶,然后放在你面前仔细端详。
还有重合断面图,这个更有趣,就直接把断面图和视图重合在一起,就像给机件穿上了一件有特殊图案的衣服,这个图案就是断面图啦。
四、局部放大图。
当机件上有些小细节,小到在普通视图里看不清楚的时候,局部放大图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
它把那些小细节放大,让你能清楚地看到上面的纹路、小孔之类的。
就像你拿着放大镜看小昆虫身上的花纹一样,很神奇呢。
第七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7-1 基本视图、斜视图和局部视图 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 7-3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7-4 分析剖视错误及补画漏线 7-5、6 用不同的剖切方法,作剖视图 7-7 断面图及其他画法返回首页7-1 基本视图、斜视图和局部视图 1.根据给出的三视图补画右视图。
步骤与答案下一题返回2.画出A向斜视图和B向局部视图。
ABBA 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立体 返回2.画出A向斜视图和B向局部视图。
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3.作A向斜视图(右端安装板圆角半径为2.5mm)。
AA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4.参照左边视图,看懂物体形状,按右边图的标 注,画出物体的A向斜视图及B、C向局部视图。
AC B步骤与答案上一题立体返回4.参照左边视图,看懂物体形状,按右边图的标 注,画出物体的A向斜视图及B、C向局部视图。
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 1.步骤与答案上一题立体返回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1.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2.步骤与答案上一题立体返回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 2.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 3.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 4.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 5.步骤与答案上一题立体返回7-2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全剖视图 5.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7-3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的方法,作半剖视图和 局部剖视图 1.作半剖视图。
A-AAA上一题 下一题 返回步骤与答案2.作半剖视图。
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3.作半剖视图。
步骤与答案上一题 下一题返回7-4 分析剖视错误及补画漏线1.分析主视图中错误画法,在指定位置作正确的剖视图。
机件的表达方法有哪些机件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方法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机件的表达方法主要包括图纸、参数表、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下面将对这些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图纸是机件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
图纸是通过图形符号、文字说明等方式将机件的形状、尺寸、位置等信息表达出来。
在图纸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包括主视图、剖视图、局部放大视图等,通过这些视图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机件的各个方面特征,为机械加工和装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参数表也是机件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
参数表是通过表格形式将机件的各项参数列举出来,如尺寸、材料、精度等。
参数表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机件的具体参数,便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查阅和分析,有利于机件的设计和生产。
另外,文字描述也是机件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文字描述可以通过文字形式对机件的特点、用途、工艺要求等进行详细描述,为机件的设计、加工、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文字描述要求准确、清晰、简洁,能够全面地表达出机件的各项特征和要求。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的表达方式,如实物样品、数字模型等。
实物样品可以直观地展现机件的外形和结构特点,为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提供了便利。
数字模型则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建模,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机件的三维结构和特征,为工程师进行设计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机件的表达方法多种多样,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程设计和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机件的特征和要求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为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第七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由于使用要求不同,机件的结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当机件的结构形状比较复杂时,仅仅采用组合体的三视图表达就很难把机件的内外形状表达清楚,为此国家标准《机械制图》(GB/T17451-1998~GB/T17453-1998)中,规定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包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
本章介绍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一、基本视图物体在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称为基本视图。
当机件的上下、左右、前后形状各不相同时,在三视图中会出现较多的虚线,再加上内部结构的虚线,使图形很不清晰,不易读懂。
为此,国家标准规定采用正六面体作为基本投影面,即在原有的正立面、水平面、右侧面以外增加了前立面、顶面和左侧立面,共六个投影面。
将机件置于正六面体内,分别向六个投影面投影,相应得到六个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由右向左投影)、后视图(由后向前投影)、仰视图(由下向上投影),六个投影面的展开方法仍然是正立面保持不动,旋转到与正面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
因此,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GB/T17451—1998),见下图。
在绘制机件的图样时,应根据机件的复杂程度,选用其中必要的几个基本视图,选择的原则是:(1)选择表示机件信息量最多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通常是机件的工作位置或加工位置或安放位置。
(2)在机件表示明确的前提下,使视图的数量为最少。
(3)尽量避免使用虚线表达机件的轮廓。
(4)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表达。
阀体的视图和轴测图。
采用了四个视图,并在主视图中用虚线画出了显示阀体的内腔结构以及各个孔的不可见投影,由于将这四个视图对照起来阅读,已能清晰完整地表达出阀体各部分的结构和形状,因此,在其它三个视图中的不可见投影都应省略,不再画出虚线,右图所示。
二、向视图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
根据需要允许从以下两种表达方式中选择一种。
(1)在向视图上标注“×”(“×”为大写拉丁字母),要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
(2)在向视图的下方(或上方)标注图名。
标注图名的各视图位置,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按相应的规则布置。
三、斜视图图示机件,右边倾斜部分的上下表面均为正垂面,它对其它投影面是倾斜结构,其投影不反映实形。
为了表达出倾斜部分的实形,可设置一个与倾斜部分平行的投影面,再将该结构向新投影面投影得到其实形。
这种将机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如图所示。
根据GB/T14751—1998规定,在斜视图的上方标出视图名称“×”,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
不论图形和箭头如何倾斜,图样中的字母总是水平书写。
四、局部视图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在采用了适当数量的基本视图之后,机件上还留有一些局部的结构未表达清楚,为了简化作图,避免重复,可将该部分结构单独向基本投影面投影,并用波浪线与其它部分断开,画成不完整的基本视图,如图所示。
它可能是某一基本视图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机件的某一部分。
一般在局部视图上方标出视图名称“×”,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
当局部视图按基本视图配置形式配置时,可省略标注,也可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
当所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轮廓线又成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
用波浪线作为断裂时,波浪线不应超过机件的轮廓线,应画在机件的实体上,不可画在机件中的空白处。
第二节剖视图一、剖视图的概念当机件的内部形状比较复杂时,在视图中就会出现许多虚线,视图中的各种图线纵横交错在一起,造成层次不清,影响视图的清晰,且不便于绘图、标注尺寸和读图。
为了解决机件内部形状的表达问题,减少虚线,国家标准规定采用假想切开机件的方法将内部结构由不可见变为可见,从而将虚线变为实线。
假想用剖切面从适当的位置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如图所示。
注意:剖视图是一种假想的表达手法,机件并不被真正切开,因此除剖视图外,机件的其他视图仍然是完整画出。
一般采用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剖切。
剖切位置选择要得当,首先应通过内部结构的轴线或对称平面以剖出它的实形;其次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剖切面通过尽量多的内部结构。
当剖切面将机件切为两部分后,移走距观察者近的部分,投影的是距观察者远的部分。
它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剖切面与机件接触的切断面,是实体部分;另一项是断面后的可见轮廓线,一般产生于空的部分。
为了区分空、实,规定在切断面上画出剖面符号。
画剖视图的方法画剖视图的方法有两种:1、先画出机件的视图,再进行剖切。
2、先画出剖切后的断面形状,再补画断面后的可见轮廓线。
压盖为例说明画剖视图的方法步骤见图。
(1)完整画出机件视图。
因压盖结构简单,有主、俯视图即可表达。
(2)选择适当的位置。
因三个内孔的轴线处在一个平面内,则应让剖切平面通过这个平面,且用剖切符号标出剖切位置,即在俯视图两端标注A的粗短线。
(3)从剖切平面的左端或右端开始,依次画出剖切面与机体内、外基本形体的交线。
孔的转向轮廓线由虚线变为实线。
按规定金属机件在断面上应画出与水平方向成45°的剖面线,且同一个零件在不同的剖视图中的剖面线方向应相同,间隔相等。
(P144)(4)补画切断面后的可见轮廓线,底板左右两端孔的上下轮廓线,中间孔的上下轮廓线和圆台圆柱的交线。
检查无误后加深粗实线。
剖视图的标注及配置一般应在剖视图的上方中间标出剖视图的名称“×—×”。
在剖切面积聚为直线的视图上标注相同字母,线宽为(1~1.5)b、长约(5~10)mm断开的粗实线画出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
剖切符号尽量不与图形的轮廓线相交或重合,在剖切符号外侧画出与剖切符号相垂直的细实线和箭头表示投影方向。
剖视图省略标注有以下两种情况:(1)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可略去箭头;(2)当单一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或者基本对称平面且符合上述条件时,可全部省略。
二、剖视图的种类国家标准规定三种剖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1、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较复杂,外形较为简单时,常采用全剖视图表达机件内部结构形状。
如前图所示。
2、半剖视图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在与对称平面垂直的投影面上的图形,可以以对称中心线即细点画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表达内形,另一半画成视图表达外形,从而达到在一个图形上同时表达内外结构的目的。
半剖视图适用于两种情况:(1)在与机件的对称平面相垂直的投影图上,如果机件的内外形状都需要表达,则可以以图形的对称中心线为界线画成半剖视,见图。
(2)当机件的结构接近于对称,而且不对称的部分另有图形表达清楚时,也可画成半剖视图。
半剖视图并没有用垂直于投影面的平面剖切,因而视图和剖视图的分解线只能是细点画线,而不能画成粗实线。
标注方法与全剖视图相同。
3、局部剖视图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不受图形是否对称的限制,在何部位剖切、剖切面有多大,均可根据实际机件的结构选择,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表达方法,运用得当可使图形简明清晰见图。
局部剖视图适用于三种情况:(1)机件上有局部内形需表达。
(2)机件的内外结构均需表达,但不具有与剖切平面相垂直的对称平面,不能采用半剖视图,这时如果内外结构不相互重叠,则可以将一部分画成剖视图表达内形,另一部分画成视图表达外形。
(3)当图形的对称中心线或对称平面与轮廓线重合时,要同时表达内外结构形状,又不宜采用半剖视图,这时可采用局部剖视图,其原则是保留轮廓线。
注意:①当被剖结构为回转体时允许将该结构的中心线作为局部剖视图与视图的分界线。
②单一剖切平面的剖切位置明显时,局部剖视图的标注可省略,三、剖切平面的形式及常用的剖切方法1、单一的剖切平面前面所接触到的几种剖视图均是采用平行于某一基本投影面的单一剖切平面剖开机件所画画出的剖视图。
一般用平行(或垂直)于基本投影面的单一剖切平面剖切,也可用柱面剖切机件,并将其剖视图展开绘制。
2、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用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斜剖,如下图中的“B—B”剖视图。
斜剖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上倾斜部位的内部结构。
采用斜剖画剖视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剖切平面应与机件倾斜的内部结构平行(或垂直),同时,又必须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剖开后向剖切平面的垂直方向投射,并将其旋转到与它所垂直的基本投影面重合后画出,以反映其内部被剖切到的倾斜结构的真形。
(2)斜剖视图最好配置在箭头所指的一侧,以保持直接的投影关系。
必要时,可配置在图纸的其他适当位置。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也可将图形旋转放正画出,但这时应在斜剖视图上方正中位置注成“X—X(”或“X—X”形式,以示其名称。
采用斜剖切画剖视图必须标注,其标注方法与以上几种剖切面的标注基本相同,但应特别注意的是注写字母一律按水平位置书写,字头朝上。
其中旋转符号的尺寸和比例与斜视图相同。
应当指出:采用上述各种剖切面及其组合剖切面画剖视图时,也均可画成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3、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用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阶梯剖。
图中机件其主视图是用了两个相互平行的且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切的。
阶梯剖适用于表达外形简单,内形较复杂且难以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表达的机件。
阶梯剖必须标注,它的各剖切平面相互连接而不重叠,其转折符号成直角且应对齐。
当转折处位置有限又不会误解时可省略字母。
剖切是假想的,在剖视图中不得画出各剖切面的分界线,像是用同一个平面剖出的剖视图。
应该明确的是剖视图的种类是根据机件需要表达内部结构,还是外部形状,还是内外形都需要表达,然后观察是否具有对称结构。
而剖切方法则是根据机件的内部结构的分布情况选择的。
因此,不论采用何种剖切方法都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画成全剖、半剖或局部剖视图。
4.用相交的剖切平面用相交的剖切平面(且交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旋转剖。
采用这种方法画剖视图时,先假想按剖切位置剖开机件,然后将被剖开的结构及有关部分旋转到与选定的投影面平行后再进行投射。
如图中双点画线所表示出的部分,但在实际绘图时不画出来。
处在剖切平面后的其它结构一般仍按原位置投影,如图中小油孔。
当剖切后产生不完整要素时,应将此部分按不剖绘制。
旋转剖必须标注,在剖切平面的起迄和转折处应标注相同的字母。
旋转剖在起迄处应画箭头表示投影方向,见图7-14所示。
5、组合的剖切平面当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较多且复杂,单用阶梯剖和旋转剖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可以用组合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这种方法,称为复合剖,如图7-15所示。